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泠印让2011秋季拍卖会将秉承西泠印社百年文脉,延续西泠的文人情怀与牛活雅趣主题,以“文”会友。本届秋拍以中国书画为重,并将推出四个新专场:“中国首届历代紫砂盆专场”、“中国首届明清竹雕专场”、“西泠印社首届明清犀角专场”和“西泠印社首届田黄石专场”。从书斋釗庭园,书、画、园、器、物,诸艺融贯,藏露互补,这是文人为自己建构的理想环境——生活被艺术全方位地滲透。
书画专场:大师佳作济济一堂
书画部分依然保持古代与近现代名家大师佳作济济一堂的规格,涵盖了沈周,文征明,唐寅,张瑞图,王铎,陈洪绶,八大山人,虚谷,“四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翠),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郭沬若,潘天寿,张大千,陆俨少,谢稚柳,石鲁,刘旦宅等大家作品,流传有序。大师名声耀耀,笔墨之间,气态不一:唐寅《灌木竹石图》透出的郁郁之情;虚谷《花果图》“插枝入瓶中”的雅致、赵之谦《异鱼图》的独具趣味;亦有白石老人《螽斯红蓼图》及《青蛙嬉水图》的返朴况味。或豪放冲淡,或沉郁激昂,均不失其厚。
其中齐白石《螽斯红蓼图》,见证了三位精通书画的前辈对此作品的认同。加拿大华人、文物收藏家——霍宗杰先生,画面右侧偏下的一方朱印是霍先生的鉴藏印:霍宗杰精选齐白石书画之印。同时,此卷由曾任中国书协主席、中央文史馆馆长、及西泠印社社长的启功先生题写签条:齐白石螽斯红蓼图,启功题签,并钤印:启功(白)、元白(朱)。第三位认证者是艺术家自己。齐白石亲自为此图钤印(画面右下角):鬼神使之非人工。
白石老人喜好制印且成就突出,他以偏锋冲刀入印,朴拙的金石味与其诗、书、画构成完美的风格整体。通观白石老人的篆刻印章,仍多少能读出老人对绘画艺术本质与技巧的评判,印文中有虹。雕虫小技家身、接木移花手段、最王者愁等,这其中艺术家多是谦卑而内省的,而“鬼神使之非人工”则显示出老人的自负,齐白石对“神品”的追求是我们理解其艺术的线索。在《螽斯红蓼图》中,老画家以点构成线,用点状笔触描画每一枝蓼穗。由此,白石老人准确地抓住了红蓼丰满、多籽的特征,并使得画面点、线、面的关系灵活而丰富,堪称神妙。
西泠印社首届明清犀角专场
犀角自古至今都是一种特别珍贵的材料,故犀角所制的各类工艺品也允称珍品。一般大多为宫廷贵冑所有,像此次西泠秋拍中的文枢所制赤壁夜游犀角杯,由杯底印款可知为宫廷之物。在故宫所出《明清帝后宝玺》中有“御赐穌斋”青花瓷印,为康熙御赐雍正之物。这件犀角杯既是宫廷御赐又是名家精品,体量硕大,其上尽显精工巧思。可以说,是目前犀角藏品中的重器。此次西泠秋拍犀角专场中不仅有这样难得的宫廷藏器,也征集得其他犀角名家的作品。
此次秋拍犀角专场中体量、重量最大的犀角杯当属明代犀角雕扬兕观瀑杯,高度15.7cm重六百九十多克。作品以高浮雕手法雕出四组人物画面,或在舟中临流抚琴,或与友人松荫闲谈。在杯子的上部有高士观看瀑布的画面。旁边阳文题字:“扬兕观瀑”。兕既指酒杯又指犀角。此语双关或许又可理解为以犀杯盛酒而观瀑。由于篇幅有限不能尽采其珍,此次西泠秋拍所推出的三十多件犀角精品,各有看点。
王者归来:西泠印社首届田黄石专场
田黄石自清乾隆以来一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至宝,更因田黃石的无根而璞、无脉可寻、无坑之石采掘亦难,如今的田黄几近绝产,极为珍贵。早就有“一两田黄十两全”之说,而现今一方上好的田黄其身价已是“易金百倍”。本次西泠秋拍精选80个标的,实为收藏界的一次饕餮盛宴。现择一二简述,与各位石痴共享。
本次专场其中一对王定雕田黃石博古钮对章,每方重达70多克,出于明末清初年司,是顶级名家王定所做,此人与漳海杨玉璇(玑)、昆陵张鹤千(日中)齐名,其作品流传至今,少之又少。王定匠心独具,将“王定”款嵌入回文中,令人拍案叫绝。如此珍品,谁与争锋。另一方引人注目的是田黄石素方章,为原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兼高教厅厅长陶白先生旧藏,由其家属提供。关于此田黄方章陶白先生之女谢舒曾作文《家藏的田黄》,讲述收藏故事,其情意拳拳切切,引人唏噓。此田黄通透致密,质地极其纯净细腻。在亮光的照射下,田黄应有的萝卜丝纹、红经络,无一或缺,而且外黄內浅。其形体硕大,重达215克,亦是难得——见。
即将在杭州西泠秋拕亮相的田黄石作品,件件是精品,如龚照瑗自用田黄是石章二方、田黄石“福寿无量”薄意章、林文举雕田黄石“飞流问津”薄意章、田黄石松鹤延年薄意章、林清卿雕田黄冻石梅石薄意章、清初朱舜水等刻田黄石章二方、田黄石梅竹双清薄意章、田黄石梅雀报春薄意章、陈祓溪刻田黄石山水薄意章等等。
清华妙赏:中国首届明清竹雕专场
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竹雕艺术在众多门类中器物造型最为丰富。笔筒、毛笔、砚台、臂搁、笔山、水盂等各种摆件,仅就竹器便可构成一个别致的文房系统。竹材莹润如玉,于笔筒、臂搁即是天然画屏,而竹人持刀如执笔,子竹材之上可刀笔纵横,竹刻书法之中云樵山人邓渭可称妙手,如唐人灵飞经飘逸灵动。而王永芳则全如十七帖纵横阔拔,气势如虹。其他如王梅邻则书画全工,此次西泠印社秋拍将推出中国首届明清竹雕专场,其中王梅邻制《爱莲说》书法臂搁,可称佳作。周芷岩则诗心悠游,得南宗绘画的文脉,以诗入画、以画入刀,刀纯如笔。将书画的皴擦点染展现得淋漓尽致。竹石诗文笔筒便是他的写意之作,竹石倚风而动,竹叶扭转,上下相应。“琼节高吹宿风枝”的意蕴顷出。竹旁之石,数刀而就,纯写胸中逸气。竹石旁陪以诗文,可解芷叟诗心之妙。
竹雕中堪称大家的还有吴之墦,有吴道子“吴带当风”的神采,所雕人物如龙门造像般展现出一种由内而外的气格。王世襄亲笔题字的吴之墦制竹雕二仙渡海笔筒,可全面地看出这位竹刻大家的神采风韵。每一个面部结构都处理到位。每一处衣纹之处理都宛转巧妙、流动自然。竹雕作品从明代开始逐渐从实用器转化为品赏之物,诸多文人也参与其中。相比书画名家之数,竹艺大师实在是少之又少。虽然过往的许多竹雕艺人在今天完全可以领受大师的称谓,但他们的名号及创作中的种种情思、意趣大多湮于史闻。本次专场征得不少名家题制、器型丰富的竹雕器物,尤为难得。
书画专场:大师佳作济济一堂
书画部分依然保持古代与近现代名家大师佳作济济一堂的规格,涵盖了沈周,文征明,唐寅,张瑞图,王铎,陈洪绶,八大山人,虚谷,“四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翠),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郭沬若,潘天寿,张大千,陆俨少,谢稚柳,石鲁,刘旦宅等大家作品,流传有序。大师名声耀耀,笔墨之间,气态不一:唐寅《灌木竹石图》透出的郁郁之情;虚谷《花果图》“插枝入瓶中”的雅致、赵之谦《异鱼图》的独具趣味;亦有白石老人《螽斯红蓼图》及《青蛙嬉水图》的返朴况味。或豪放冲淡,或沉郁激昂,均不失其厚。
其中齐白石《螽斯红蓼图》,见证了三位精通书画的前辈对此作品的认同。加拿大华人、文物收藏家——霍宗杰先生,画面右侧偏下的一方朱印是霍先生的鉴藏印:霍宗杰精选齐白石书画之印。同时,此卷由曾任中国书协主席、中央文史馆馆长、及西泠印社社长的启功先生题写签条:齐白石螽斯红蓼图,启功题签,并钤印:启功(白)、元白(朱)。第三位认证者是艺术家自己。齐白石亲自为此图钤印(画面右下角):鬼神使之非人工。
白石老人喜好制印且成就突出,他以偏锋冲刀入印,朴拙的金石味与其诗、书、画构成完美的风格整体。通观白石老人的篆刻印章,仍多少能读出老人对绘画艺术本质与技巧的评判,印文中有虹。雕虫小技家身、接木移花手段、最王者愁等,这其中艺术家多是谦卑而内省的,而“鬼神使之非人工”则显示出老人的自负,齐白石对“神品”的追求是我们理解其艺术的线索。在《螽斯红蓼图》中,老画家以点构成线,用点状笔触描画每一枝蓼穗。由此,白石老人准确地抓住了红蓼丰满、多籽的特征,并使得画面点、线、面的关系灵活而丰富,堪称神妙。
西泠印社首届明清犀角专场
犀角自古至今都是一种特别珍贵的材料,故犀角所制的各类工艺品也允称珍品。一般大多为宫廷贵冑所有,像此次西泠秋拍中的文枢所制赤壁夜游犀角杯,由杯底印款可知为宫廷之物。在故宫所出《明清帝后宝玺》中有“御赐穌斋”青花瓷印,为康熙御赐雍正之物。这件犀角杯既是宫廷御赐又是名家精品,体量硕大,其上尽显精工巧思。可以说,是目前犀角藏品中的重器。此次西泠秋拍犀角专场中不仅有这样难得的宫廷藏器,也征集得其他犀角名家的作品。
此次秋拍犀角专场中体量、重量最大的犀角杯当属明代犀角雕扬兕观瀑杯,高度15.7cm重六百九十多克。作品以高浮雕手法雕出四组人物画面,或在舟中临流抚琴,或与友人松荫闲谈。在杯子的上部有高士观看瀑布的画面。旁边阳文题字:“扬兕观瀑”。兕既指酒杯又指犀角。此语双关或许又可理解为以犀杯盛酒而观瀑。由于篇幅有限不能尽采其珍,此次西泠秋拍所推出的三十多件犀角精品,各有看点。
王者归来:西泠印社首届田黄石专场
田黄石自清乾隆以来一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至宝,更因田黃石的无根而璞、无脉可寻、无坑之石采掘亦难,如今的田黄几近绝产,极为珍贵。早就有“一两田黄十两全”之说,而现今一方上好的田黄其身价已是“易金百倍”。本次西泠秋拍精选80个标的,实为收藏界的一次饕餮盛宴。现择一二简述,与各位石痴共享。
本次专场其中一对王定雕田黃石博古钮对章,每方重达70多克,出于明末清初年司,是顶级名家王定所做,此人与漳海杨玉璇(玑)、昆陵张鹤千(日中)齐名,其作品流传至今,少之又少。王定匠心独具,将“王定”款嵌入回文中,令人拍案叫绝。如此珍品,谁与争锋。另一方引人注目的是田黄石素方章,为原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兼高教厅厅长陶白先生旧藏,由其家属提供。关于此田黄方章陶白先生之女谢舒曾作文《家藏的田黄》,讲述收藏故事,其情意拳拳切切,引人唏噓。此田黄通透致密,质地极其纯净细腻。在亮光的照射下,田黄应有的萝卜丝纹、红经络,无一或缺,而且外黄內浅。其形体硕大,重达215克,亦是难得——见。
即将在杭州西泠秋拕亮相的田黄石作品,件件是精品,如龚照瑗自用田黄是石章二方、田黄石“福寿无量”薄意章、林文举雕田黄石“飞流问津”薄意章、田黄石松鹤延年薄意章、林清卿雕田黄冻石梅石薄意章、清初朱舜水等刻田黄石章二方、田黄石梅竹双清薄意章、田黄石梅雀报春薄意章、陈祓溪刻田黄石山水薄意章等等。
清华妙赏:中国首届明清竹雕专场
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竹雕艺术在众多门类中器物造型最为丰富。笔筒、毛笔、砚台、臂搁、笔山、水盂等各种摆件,仅就竹器便可构成一个别致的文房系统。竹材莹润如玉,于笔筒、臂搁即是天然画屏,而竹人持刀如执笔,子竹材之上可刀笔纵横,竹刻书法之中云樵山人邓渭可称妙手,如唐人灵飞经飘逸灵动。而王永芳则全如十七帖纵横阔拔,气势如虹。其他如王梅邻则书画全工,此次西泠印社秋拍将推出中国首届明清竹雕专场,其中王梅邻制《爱莲说》书法臂搁,可称佳作。周芷岩则诗心悠游,得南宗绘画的文脉,以诗入画、以画入刀,刀纯如笔。将书画的皴擦点染展现得淋漓尽致。竹石诗文笔筒便是他的写意之作,竹石倚风而动,竹叶扭转,上下相应。“琼节高吹宿风枝”的意蕴顷出。竹旁之石,数刀而就,纯写胸中逸气。竹石旁陪以诗文,可解芷叟诗心之妙。
竹雕中堪称大家的还有吴之墦,有吴道子“吴带当风”的神采,所雕人物如龙门造像般展现出一种由内而外的气格。王世襄亲笔题字的吴之墦制竹雕二仙渡海笔筒,可全面地看出这位竹刻大家的神采风韵。每一个面部结构都处理到位。每一处衣纹之处理都宛转巧妙、流动自然。竹雕作品从明代开始逐渐从实用器转化为品赏之物,诸多文人也参与其中。相比书画名家之数,竹艺大师实在是少之又少。虽然过往的许多竹雕艺人在今天完全可以领受大师的称谓,但他们的名号及创作中的种种情思、意趣大多湮于史闻。本次专场征得不少名家题制、器型丰富的竹雕器物,尤为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