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文以住房为切入点,走访南京市各种类型的农民工, 并通过问卷的形式,了解南京市农民工的基本信息以及他们的住房期望。采用科学系统的分析方法, 探寻农民工住房问题存在的原因, 然后根据数据分析结果针对原因及农民工自身特点,从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体三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进一歩完善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有关制度,切实解决他们的住房困难,共享社会主义的成果。
关键词:农民工;住房问题;新型城镇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Study on The Housing Problems of Migrant Workers Under The BackgroundofNew urbanization
--- Taking Nanjing city as an example
[Abstract] Our project team to housing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visited Nanjing City, various types of migrant workers, and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understand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Nanjing city housing migrant workers and their expectations. The scientific method of analysis system, exploring the cause of housing problems of migrant workers, the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data analysis to understand the cau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igrant workers. Through migrant workers individual, the employer and the government three angles, we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ims to further perfect the system housing problems of migrant workers, to solve their housing difficulties, sharing socialism results.
[Key Words] :Migrant workers; housing; urbanization; countermeasure
一、研究背景
農民工,主要指户籍在农村进城务工或在异地从事非农业的劳动者。农民工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群体。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进程加快,城市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吸引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城市打工,生活。目前我国的农民工总数达到2.42亿人之多。在为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农民工在城市的居住状况却令人担忧。根据建设部的部署,我国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将着力完善住房公积金缴存和使用政策,依法扩大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到包括在城市中有固定工作的农民工在内的城镇各类就业群体。但现阶段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建设跟进不够,政府的住房保障职能没有充分发挥。
2007年,国务院明确将保障性住房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职责范围,要求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进城务工人员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11年,又明确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供应范围,加快解决农民工在城市的居住问题。
十八大新闻中心举行的第四场记者招待会上,住建部目标是努力实现城乡居民住有所居,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解决困难群众基本住房问题;不断完善房地产市场,满足群众多层次住房需求;同时,坚持城乡统筹,加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力度,改善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条件。
二、农民工住房问题研究的意义
农民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我国做出了巨大贡献。长久以来,我国凭借特有的更为廉价的劳动力在国际贸易中一直占据有利地位,为我国经济腾飞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广大的农民工群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提高重视并切实解决农民工问题,其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就是他们的住房问题。
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社会公平并不是绝对公平,但是贫富悬殊绝对不是社会公平应有之意。安居才能乐业,居住问题不解决,其他问题(如劳动就业、养老问题、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等)都无从谈起。
因此,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拿出综合应对措施,大力解决农民工住房、收入分配、城市户籍、子女教育等问题,逐步消除贫富差距和城乡对立,从根本上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我们的社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三、现阶段农民工住房问题分析
1.住房条件“恶劣”
目前大部分“城中村”居住地公共设施不齐全,环境卫生较差。他们的房间内基础洗刷设备缺乏,共用厕所、洗澡间、衣架,这些公共设施在使用高峰时段非常拥挤甚至出现混乱不堪的局面。居住地周围环境很差,缺少绿化,人员来往混杂乱、噪音污染严重,很少有物业管理,人均住房面积也一直维持在很低的水准。部分居住地交通不便利,距离超市,菜市场甚至上班地点偏远。
在居住模式方面,调查显示,进城务工期间有28.7%的农民工同其配偶一起居住,24%的农民工同其子女一起居住,35.6%的农民工被迫与其他陌生人一起生活。复杂的居住模式,不利于城市及乡村住房保障、医疗、教育、户籍等相关制度的制定与稳定实行。相关学者指出:“在未来几十年里,在农民工的居住模式中,分居的家庭模式会是我国农民工家庭的一种主要模式。”他们把农民工的家庭模式细分为单身子女外出型, 兄弟姊妹外出型, 夫妻分居型,夫妻子女分居型以及全家外出型。从家庭生活的角度分析,农民工处于绝对剥夺状态, 当然这种结果不是农民工主动选择的。
2.房源信息获取的狭隘性
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民工并不了解城市住房政策,占总体比例的54.3%;了解和十分了解的人,分别占9.7%和4.7%。可见,农民工对住房相关信息的了解并不完全。这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农民工对城市房子的陌生感,阻碍他们在生活习惯和居住方式上与城市融合,使得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减缓。对此,如何确保农民工拥有更多的渠道获取房子信息才有利于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
3.农民工收入低,临时安家困难
在南京市农民工住房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的农民工年龄在45岁以下,占到样本比例的82.6%,男女比例相对持衡。61.6%的农民工文化程度仅仅是初中以下,这与当今社会文化教育平均程度相比较低。此外,55%的农民工自身并没有技术等级,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他们只能从事没有技术要求或相对比较简单的工作。这些集中到一起决定了农民工较低的收入水平。
经济因素制约了农民工的购房热情,也加剧了住房问题的演变。他们一直通过勤俭节约,“高积累、低消费”的方式,维持在南京较稳定的工作和生活。他们认为“只要有地方住,而且租金便宜就是最好的”。因此,租金的高低是他们选择住房的一个重要标准。
4.现行保障房政策缺失,保障房并无实际效果
建设保障房的目的是让每个经济困难的人都有最基本的房子居住。然而,现行的住房政策倾向于市场方面,保障房的政策设计也存在偏差。一方面,住房保障政策的社会保障属性缺失。我国推出的保障房政策受申请条件严格限制,虽然推行之初针对的是收入最低者、住房最困难者,实行后却使得某些有权势的人混入其中,搭了穷人的“便车”。另一方面,政府大规模建造保障房,耗资巨大,运营中出现了人力资源耗费较大,管理运营负担加重等现象。保障房政策实施起来不仅没有缓解住房问题,反而加剧了住房方面的不平等。农民工的住宅诉求虽然急迫,却几乎完全被忽略了。
四、农民工住房问题解决策略
1.支持鼓励公共租赁房和集体宿舍的建设
低收入住房问题难以解决的重点是,租金在农民工家庭收入中所占比重过高,而不是合适的住房供应不足。一方面,政府须引导廉价房市场。在建材,土地等方面切实推出鼓励措施,积极调整房产税征收范围、环节和税率,引导用人单位和开发商合理建设面向农民工的集体宿舍和专门的公共租赁房。并实行监督,保证这些公共租赁房的周边环境设施、质量安全等各项要求达到标准。另一方面,针对农民工数量众多、平均收入低、生活负担重等的具体情况适当给予租金优惠和贷款补贴。
2.降低中介费,发展二手住房市场
政府通过适当干预,改革房产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严禁和惩处各类违法施行优惠政策行为,反对地方保护和不正当竞争,着力降低住房买卖中介总费。在降低中介费的同时,有关部门还应着力清除二手房市场壁垒,完善住房租赁、转让的二级市场,提高房产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努力形成房产行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购房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住房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
3.倡导企业对农民工进行培训
用人单位根据自身行业的特点,因地制宜,分业而训。制定一系列培训措施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在技能方面的训练。通过培训,改进农民工工作变现,既能获得因人员技能提高带来的实际效益,也能增加农民工收入,帮助改善农民工生活质量。此外,不仅要进行技能培训,还应该将技能培训与企业文化、维权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岗位安全等结合以求全面发展。当员工具备了工作技能,并能全面实施时,企业更可能获得因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带来的潜在效益。
4.切实引导农民工,乃至全民转变产权观念
有关部门可以通过视频、公益广告、短信、微博和社区宣传栏等各种渠道,给农民工免费推送产权信息服务。积极倡导全民转变产权观念,打破传统产权思想带来的束缚:不一定是有了自己的房,有自己的地,才算是成家立业了。也可以向全社会开设房屋产权公开课,增强产权意识的同时,鼓励农民工租(住)公共廉租房。
5.政府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吸引农民工在家乡工作
农民工外出打工主要是因为家乡的收入水平低,一方面,政府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植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另一方面,政府可通过转移支付承担一部分乡镇企业税负支出责任,解决乡镇企業资金短缺问题,吸引农民工在家乡就业。
6.畅通住房获取渠道,成立专门的住房管理机构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政府通过建立网站或与知名网站(如天涯社区、58同城、安居客房产、赶集网等)合作,建立专门的住房网站管理机构,将市区及周边地区的廉价房信息发布在各类网站上。农民工可以在网站上留下自己需要的房子类型和联系方式,网站有合适房源就可以发短信息给农民工,及时进行双向沟通,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网络体系,使各方面信息传递更加方便更加快捷。
五、结论与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的出以下结论:
第一,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存在客观上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伴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必然引起城市住房需求迅速的加大。城市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有效解决、变更、完善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第二,保障性住房并非解决农民工居住问题的最有效途径,积极鼓励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公租房和出租屋,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第三,农民工住房的改革应考虑农民工的切实需要,必须从需求开始建设出一套长期稳定的农民工住房政策
第四,对农民工住房问题的研究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事。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不仅可以为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创造条件,也有利于遏制农民家庭分离的趋势,同时可以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村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
【参考文献】
[1] 郑功成. 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社会保护( 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刘保奎, 冯长春.我国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政策困境与改进思路[J].中国房地产,2012(2).
[3]阳芬,刘亚萍.转型期城市农民工群体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C].《社会观察》,2005(9).
[4]洪运.重构农村住房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成统筹城乡改革为背景[M].中国房地产,2009(346).
关键词:农民工;住房问题;新型城镇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Study on The Housing Problems of Migrant Workers Under The BackgroundofNew urbanization
--- Taking Nanjing city as an example
[Abstract] Our project team to housing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visited Nanjing City, various types of migrant workers, and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understand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Nanjing city housing migrant workers and their expectations. The scientific method of analysis system, exploring the cause of housing problems of migrant workers, the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data analysis to understand the cau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igrant workers. Through migrant workers individual, the employer and the government three angles, we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ims to further perfect the system housing problems of migrant workers, to solve their housing difficulties, sharing socialism results.
[Key Words] :Migrant workers; housing; urbanization; countermeasure
一、研究背景
農民工,主要指户籍在农村进城务工或在异地从事非农业的劳动者。农民工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群体。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进程加快,城市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吸引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城市打工,生活。目前我国的农民工总数达到2.42亿人之多。在为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农民工在城市的居住状况却令人担忧。根据建设部的部署,我国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将着力完善住房公积金缴存和使用政策,依法扩大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到包括在城市中有固定工作的农民工在内的城镇各类就业群体。但现阶段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建设跟进不够,政府的住房保障职能没有充分发挥。
2007年,国务院明确将保障性住房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职责范围,要求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进城务工人员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11年,又明确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供应范围,加快解决农民工在城市的居住问题。
十八大新闻中心举行的第四场记者招待会上,住建部目标是努力实现城乡居民住有所居,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解决困难群众基本住房问题;不断完善房地产市场,满足群众多层次住房需求;同时,坚持城乡统筹,加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力度,改善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条件。
二、农民工住房问题研究的意义
农民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我国做出了巨大贡献。长久以来,我国凭借特有的更为廉价的劳动力在国际贸易中一直占据有利地位,为我国经济腾飞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广大的农民工群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提高重视并切实解决农民工问题,其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就是他们的住房问题。
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社会公平并不是绝对公平,但是贫富悬殊绝对不是社会公平应有之意。安居才能乐业,居住问题不解决,其他问题(如劳动就业、养老问题、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等)都无从谈起。
因此,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拿出综合应对措施,大力解决农民工住房、收入分配、城市户籍、子女教育等问题,逐步消除贫富差距和城乡对立,从根本上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我们的社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三、现阶段农民工住房问题分析
1.住房条件“恶劣”
目前大部分“城中村”居住地公共设施不齐全,环境卫生较差。他们的房间内基础洗刷设备缺乏,共用厕所、洗澡间、衣架,这些公共设施在使用高峰时段非常拥挤甚至出现混乱不堪的局面。居住地周围环境很差,缺少绿化,人员来往混杂乱、噪音污染严重,很少有物业管理,人均住房面积也一直维持在很低的水准。部分居住地交通不便利,距离超市,菜市场甚至上班地点偏远。
在居住模式方面,调查显示,进城务工期间有28.7%的农民工同其配偶一起居住,24%的农民工同其子女一起居住,35.6%的农民工被迫与其他陌生人一起生活。复杂的居住模式,不利于城市及乡村住房保障、医疗、教育、户籍等相关制度的制定与稳定实行。相关学者指出:“在未来几十年里,在农民工的居住模式中,分居的家庭模式会是我国农民工家庭的一种主要模式。”他们把农民工的家庭模式细分为单身子女外出型, 兄弟姊妹外出型, 夫妻分居型,夫妻子女分居型以及全家外出型。从家庭生活的角度分析,农民工处于绝对剥夺状态, 当然这种结果不是农民工主动选择的。
2.房源信息获取的狭隘性
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民工并不了解城市住房政策,占总体比例的54.3%;了解和十分了解的人,分别占9.7%和4.7%。可见,农民工对住房相关信息的了解并不完全。这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农民工对城市房子的陌生感,阻碍他们在生活习惯和居住方式上与城市融合,使得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减缓。对此,如何确保农民工拥有更多的渠道获取房子信息才有利于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
3.农民工收入低,临时安家困难
在南京市农民工住房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的农民工年龄在45岁以下,占到样本比例的82.6%,男女比例相对持衡。61.6%的农民工文化程度仅仅是初中以下,这与当今社会文化教育平均程度相比较低。此外,55%的农民工自身并没有技术等级,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他们只能从事没有技术要求或相对比较简单的工作。这些集中到一起决定了农民工较低的收入水平。
经济因素制约了农民工的购房热情,也加剧了住房问题的演变。他们一直通过勤俭节约,“高积累、低消费”的方式,维持在南京较稳定的工作和生活。他们认为“只要有地方住,而且租金便宜就是最好的”。因此,租金的高低是他们选择住房的一个重要标准。
4.现行保障房政策缺失,保障房并无实际效果
建设保障房的目的是让每个经济困难的人都有最基本的房子居住。然而,现行的住房政策倾向于市场方面,保障房的政策设计也存在偏差。一方面,住房保障政策的社会保障属性缺失。我国推出的保障房政策受申请条件严格限制,虽然推行之初针对的是收入最低者、住房最困难者,实行后却使得某些有权势的人混入其中,搭了穷人的“便车”。另一方面,政府大规模建造保障房,耗资巨大,运营中出现了人力资源耗费较大,管理运营负担加重等现象。保障房政策实施起来不仅没有缓解住房问题,反而加剧了住房方面的不平等。农民工的住宅诉求虽然急迫,却几乎完全被忽略了。
四、农民工住房问题解决策略
1.支持鼓励公共租赁房和集体宿舍的建设
低收入住房问题难以解决的重点是,租金在农民工家庭收入中所占比重过高,而不是合适的住房供应不足。一方面,政府须引导廉价房市场。在建材,土地等方面切实推出鼓励措施,积极调整房产税征收范围、环节和税率,引导用人单位和开发商合理建设面向农民工的集体宿舍和专门的公共租赁房。并实行监督,保证这些公共租赁房的周边环境设施、质量安全等各项要求达到标准。另一方面,针对农民工数量众多、平均收入低、生活负担重等的具体情况适当给予租金优惠和贷款补贴。
2.降低中介费,发展二手住房市场
政府通过适当干预,改革房产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严禁和惩处各类违法施行优惠政策行为,反对地方保护和不正当竞争,着力降低住房买卖中介总费。在降低中介费的同时,有关部门还应着力清除二手房市场壁垒,完善住房租赁、转让的二级市场,提高房产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努力形成房产行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购房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住房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
3.倡导企业对农民工进行培训
用人单位根据自身行业的特点,因地制宜,分业而训。制定一系列培训措施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在技能方面的训练。通过培训,改进农民工工作变现,既能获得因人员技能提高带来的实际效益,也能增加农民工收入,帮助改善农民工生活质量。此外,不仅要进行技能培训,还应该将技能培训与企业文化、维权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岗位安全等结合以求全面发展。当员工具备了工作技能,并能全面实施时,企业更可能获得因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带来的潜在效益。
4.切实引导农民工,乃至全民转变产权观念
有关部门可以通过视频、公益广告、短信、微博和社区宣传栏等各种渠道,给农民工免费推送产权信息服务。积极倡导全民转变产权观念,打破传统产权思想带来的束缚:不一定是有了自己的房,有自己的地,才算是成家立业了。也可以向全社会开设房屋产权公开课,增强产权意识的同时,鼓励农民工租(住)公共廉租房。
5.政府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吸引农民工在家乡工作
农民工外出打工主要是因为家乡的收入水平低,一方面,政府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植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另一方面,政府可通过转移支付承担一部分乡镇企业税负支出责任,解决乡镇企業资金短缺问题,吸引农民工在家乡就业。
6.畅通住房获取渠道,成立专门的住房管理机构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政府通过建立网站或与知名网站(如天涯社区、58同城、安居客房产、赶集网等)合作,建立专门的住房网站管理机构,将市区及周边地区的廉价房信息发布在各类网站上。农民工可以在网站上留下自己需要的房子类型和联系方式,网站有合适房源就可以发短信息给农民工,及时进行双向沟通,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网络体系,使各方面信息传递更加方便更加快捷。
五、结论与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的出以下结论:
第一,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存在客观上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伴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必然引起城市住房需求迅速的加大。城市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有效解决、变更、完善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第二,保障性住房并非解决农民工居住问题的最有效途径,积极鼓励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公租房和出租屋,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第三,农民工住房的改革应考虑农民工的切实需要,必须从需求开始建设出一套长期稳定的农民工住房政策
第四,对农民工住房问题的研究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事。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不仅可以为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创造条件,也有利于遏制农民家庭分离的趋势,同时可以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村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
【参考文献】
[1] 郑功成. 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社会保护( 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刘保奎, 冯长春.我国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政策困境与改进思路[J].中国房地产,2012(2).
[3]阳芬,刘亚萍.转型期城市农民工群体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C].《社会观察》,2005(9).
[4]洪运.重构农村住房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成统筹城乡改革为背景[M].中国房地产,2009(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