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与实践。为了凸显实验教学的实际意义,加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构建与理论教学并重且适用于综合性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建立基础学习型、综合创新型和研究提高型三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坚持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主线,改进实践考核评价体系制,有力提高学生开展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和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综合能力;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一、引言
现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机械制造业作为社会所有经济部门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制造业的水平是评定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核心标准。机械类专业的专业课是基础理论与动手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涉及的基础概念、内容前后连贯性不算特别高,但对工程实践具有较高要求。由于目前机械类实验课程结构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有待改善的地方,给课程的实际教学增添了些许阻碍,当前各高校在该课程上普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①教学模式相对固定
开设实验作之前,单方面给学生灌输纯理论知识或者以显示文稿的形式静态呈现给大家,没有相应的动态分析和现场演示,学生难以接受。
②教学的培养目标模糊
一门课包含理论和实验,在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鉴于课程总课时有限,任课教师往往迫于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实验教学,没有发挥实验教学的辅助作用。
③实验设备陈旧
大多数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主要依靠学校本身或者政府的教育经费,存在设备更新滞后等阻碍。
所以,考虑到以上种种不足之处,有必要对现有的实验教学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首先应该明确实验教学理念,必须始终贯彻落实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教学过程质量为根本,坚持实验室亲自动手实践与课堂理论传授并行的培养模式;其次是重视实验室本身基本建设;最后是实验教学模式的更新,各个高等院校在制订机械类专业实验课程培养方案时,要充分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既要注重理论传授环节的知识教学,也要重视实验本身以及实验教学环节的实践程度。
实验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继续、扩展和深化,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为了凸显实验教学的实际意义,加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必要构建与理论教学并重且适用于综合性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新模式。
二、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鉴于机械类实验课程日新月异的发展,明确学生在此课程学习后应当具备的实践技能要求,根据“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开拓思维、培养能力、注重创新、提高素质”的二十四字指导方针,考虑到与校外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及实验室资源充裕的情况,将实验项目分为基础学习型、综合创新型和研究提高型三个层级。在确保基本的实验教学内容的同时,更加注重综合创新教学模式的实现以及研究提高实验教学内容的开发,并且依据三个层级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实际实验课程,优化实验课程完结之后的课程设计结构,改进实习以及毕业生毕业设计中有关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实验教学体系。
三、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为了迎合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所连带的挑战,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但在这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中,创新的关键依旧在人本身上,所以机械类实验教学不仅要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还要以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以及动手能力为根本。首先,利用实验室资源提供一些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的实验项目,由教师带队指导将验证性试验与综合性试验结合,学生自主讨论研究,使其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一套具有客观特征的实物形态信息,唯有如此,在今后进行相关产品的创新设计时才会触发头脑风暴,举一反三;其次,学生通常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设计和创新能力,但需要将这三者充分的结合在一起并应用于实践中,这样才能发挥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处理并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最后,适当的因材施教,对在实验课堂上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鼓励、指导其成立课外兴趣小团队,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机械创新大赛或者挑战杯等,通过比赛竞争拓展创新实践的途径,同时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并进一步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
四、改革考核方式
对于实验的考核,传统的考核方式,根据实验报告评分,具有非常大的弊端,首先一门实验类课程本身是不适合依靠實验报告来评判的,依靠实验报告是有些以偏概全,鉴于此,根据多年授课经验,制定一套科学的考核评判方式。首先对考核项目进行细分,作为一门实验类教学课程,其中每次课的实验考勤、课堂上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学项目中的综合设计能力、课后作业的创新能力以及最后的实验报告完成情况都是需要的考量的方面;其次对以上五个考核项目的具体内容也要做出合理的改进,创新能力是体现在整个教学环节的各个实践部分,实验报告在注重实验数据及结果的同时还需要考量实验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最后,综合每个考核项目的比分要注意侧重点,其中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应当占据较大的比重,而实验考勤所占比重应当最小。
五、结语
针对机械类专业的特点,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建立基础学习型、综合创新型和研究提高型三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改进实践考核评价体系制,有力提高学生开展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和实验教学效果。为其他专业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孙晶,刘新,张伟,等.工程创新型机械类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及其在行业教育联盟中的推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4):91- 94.
[2]聂晓根,陈剑雄.面向创新型机械工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 9,5(19):141-143
[3]李明颖,丁金华,杨继新,等.机械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5(20):46- 47.
[4]林健.构建工程实践教育体系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J].中国高等教育,2012,(13):15- 17.
[5]刘后广,程志红,杨建华,等.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思考与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9(18):81-83
关键词:综合能力;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一、引言
现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机械制造业作为社会所有经济部门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制造业的水平是评定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核心标准。机械类专业的专业课是基础理论与动手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涉及的基础概念、内容前后连贯性不算特别高,但对工程实践具有较高要求。由于目前机械类实验课程结构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有待改善的地方,给课程的实际教学增添了些许阻碍,当前各高校在该课程上普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①教学模式相对固定
开设实验作之前,单方面给学生灌输纯理论知识或者以显示文稿的形式静态呈现给大家,没有相应的动态分析和现场演示,学生难以接受。
②教学的培养目标模糊
一门课包含理论和实验,在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鉴于课程总课时有限,任课教师往往迫于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实验教学,没有发挥实验教学的辅助作用。
③实验设备陈旧
大多数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主要依靠学校本身或者政府的教育经费,存在设备更新滞后等阻碍。
所以,考虑到以上种种不足之处,有必要对现有的实验教学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首先应该明确实验教学理念,必须始终贯彻落实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教学过程质量为根本,坚持实验室亲自动手实践与课堂理论传授并行的培养模式;其次是重视实验室本身基本建设;最后是实验教学模式的更新,各个高等院校在制订机械类专业实验课程培养方案时,要充分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既要注重理论传授环节的知识教学,也要重视实验本身以及实验教学环节的实践程度。
实验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继续、扩展和深化,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为了凸显实验教学的实际意义,加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必要构建与理论教学并重且适用于综合性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新模式。
二、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鉴于机械类实验课程日新月异的发展,明确学生在此课程学习后应当具备的实践技能要求,根据“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开拓思维、培养能力、注重创新、提高素质”的二十四字指导方针,考虑到与校外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及实验室资源充裕的情况,将实验项目分为基础学习型、综合创新型和研究提高型三个层级。在确保基本的实验教学内容的同时,更加注重综合创新教学模式的实现以及研究提高实验教学内容的开发,并且依据三个层级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实际实验课程,优化实验课程完结之后的课程设计结构,改进实习以及毕业生毕业设计中有关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实验教学体系。
三、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为了迎合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所连带的挑战,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但在这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中,创新的关键依旧在人本身上,所以机械类实验教学不仅要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还要以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以及动手能力为根本。首先,利用实验室资源提供一些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的实验项目,由教师带队指导将验证性试验与综合性试验结合,学生自主讨论研究,使其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一套具有客观特征的实物形态信息,唯有如此,在今后进行相关产品的创新设计时才会触发头脑风暴,举一反三;其次,学生通常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设计和创新能力,但需要将这三者充分的结合在一起并应用于实践中,这样才能发挥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处理并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最后,适当的因材施教,对在实验课堂上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鼓励、指导其成立课外兴趣小团队,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机械创新大赛或者挑战杯等,通过比赛竞争拓展创新实践的途径,同时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并进一步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
四、改革考核方式
对于实验的考核,传统的考核方式,根据实验报告评分,具有非常大的弊端,首先一门实验类课程本身是不适合依靠實验报告来评判的,依靠实验报告是有些以偏概全,鉴于此,根据多年授课经验,制定一套科学的考核评判方式。首先对考核项目进行细分,作为一门实验类教学课程,其中每次课的实验考勤、课堂上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学项目中的综合设计能力、课后作业的创新能力以及最后的实验报告完成情况都是需要的考量的方面;其次对以上五个考核项目的具体内容也要做出合理的改进,创新能力是体现在整个教学环节的各个实践部分,实验报告在注重实验数据及结果的同时还需要考量实验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最后,综合每个考核项目的比分要注意侧重点,其中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应当占据较大的比重,而实验考勤所占比重应当最小。
五、结语
针对机械类专业的特点,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建立基础学习型、综合创新型和研究提高型三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改进实践考核评价体系制,有力提高学生开展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和实验教学效果。为其他专业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孙晶,刘新,张伟,等.工程创新型机械类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及其在行业教育联盟中的推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4):91- 94.
[2]聂晓根,陈剑雄.面向创新型机械工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 9,5(19):141-143
[3]李明颖,丁金华,杨继新,等.机械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5(20):46- 47.
[4]林健.构建工程实践教育体系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J].中国高等教育,2012,(13):15- 17.
[5]刘后广,程志红,杨建华,等.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思考与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9(18):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