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英语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主要与学生自身存在的差异有关。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种创新教学方式,与以往单一的“满堂灌”教学方式不同,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从而实现学生之间的共同发展,进而缩小学生间的成绩分化现象。因此,文章将结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具体谈一谈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小组合作;方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根据《英语新课程标准》 的有关要求,教师要懂得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展开知识的探究,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意识。因此,在当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提倡学生之间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一定的意义,不仅转变了传统灌输式教学的不足,也促使学生互相帮助、互相进步,这对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意义
1.1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在讲台上,教师向学生讲解知识,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的火花,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1.2营造轻松活跃的上课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比较新颖,可以吸引学生的专注力,使英语课堂可以变得活泼生动,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师的上课质量得到提高。
二、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教学方式老旧,没有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更别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一般在讲台上进行知识讲解,随后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最后对学生进行检测,看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这种教学方式非常单一枯燥,也不适用于现代的英语教学,忽略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长此以往,学生会认为英语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语言,逐渐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极为不利。
2.2教学活动缺乏创新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现在更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采用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氛围变得灵活生动,学生更愿意去参与课堂、更愿意主动去学习。但是,部分老师虽然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却忽略了教学内容的质量。因此,使整个英语教学流于形式,这并不是教育改革的初衷。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英语课堂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出发,对教学内容呈现方式进行优化,但是很多老师并没有注意到这点。
2.3课堂秩序混乱
有的教師虽然在开展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但是在进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不听从老师的安排,导致课堂秩序混乱。一方面通过合作小组的建立,几个学生形成了一个封闭的交流小组,在这个封闭的小组内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但是有的学生自制力比较差,当没有老师对他进行监督的时候,他的课堂专注力就会下降,从而在课堂上开小差。有的学生则不爱学习,在讨论的时候没有将注意力放在探究的问题上,在小组内聊天、讲笑话。另一方面,有的学生没有建立起团结合作意识,虽然自我的学习能力很强,但是各自为战,缺乏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不符合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制定相关的措施来加强班级管理,对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跟进,当合作出现问题的时候,给予学生指导。
三、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策略
3.1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自我驱动下,学生更愿意主动去学习,更愿意积极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使合作教学变得更有吸引力,使学生主动加入小组合作学习中,在小组中积极地探讨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将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了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例如,在学习“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掌握“how much”和“how many”的相关用法,还可以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活动,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改造,并扮演相关角色。随后,教师可以鼓励小组进行登台表演,台下的学生作为观众,对他们的表演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方式,英语课堂不再死气沉沉,而且变得活力四射。此外,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加深了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印象,使英语知识从理论转化为现实,增强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水平。
3.2设置相关的情境,打开学生的思路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并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好地去思考。教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设置的问题应该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标准,从简单到困难依次设置,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小组的合作中。当小组成员内部有一些问题无法解决的时候,可以和其他合作小组进行合作,使团队合作的力量得到充分发挥。
3.3对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进行科学分配
小组成员的组成与小组学习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在分组之前,教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摸底检测,从而对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有大概的了解,随后对全班进行分组,形成合作学习小组。需要注意的是,小组成员中应有成绩好的学生,也有成绩差的学生,有活泼可以带动气氛的学生,也有内向不善言语的学生,对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进行科学分配。例如在学习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这一单元的时候,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掌握频率副词often、always等用法,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小组成员分配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各个小组之间的实力均衡,促进各个小组成员的相互学习、优势互补,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小组成员的凝聚力,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
结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对提升课堂教学的气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和改进,以促使学生在合理的分组中,共同探究英语知识、共同完成英语课程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金莲.初中英语课堂中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J].新课程,2016,2(31):35.
[2]李庆宇.开展初中英语合作学习模式探讨[J].考试周刊,2018,30(12):116.
[3]李月满.初中英语合作学习模式分析及优化策略[J].科技展望,2017,35(6):78.
关键词:初中英语;小组合作;方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根据《英语新课程标准》 的有关要求,教师要懂得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展开知识的探究,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意识。因此,在当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提倡学生之间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一定的意义,不仅转变了传统灌输式教学的不足,也促使学生互相帮助、互相进步,这对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意义
1.1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在讲台上,教师向学生讲解知识,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的火花,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1.2营造轻松活跃的上课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比较新颖,可以吸引学生的专注力,使英语课堂可以变得活泼生动,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师的上课质量得到提高。
二、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教学方式老旧,没有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更别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一般在讲台上进行知识讲解,随后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最后对学生进行检测,看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这种教学方式非常单一枯燥,也不适用于现代的英语教学,忽略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长此以往,学生会认为英语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语言,逐渐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极为不利。
2.2教学活动缺乏创新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现在更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采用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氛围变得灵活生动,学生更愿意去参与课堂、更愿意主动去学习。但是,部分老师虽然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却忽略了教学内容的质量。因此,使整个英语教学流于形式,这并不是教育改革的初衷。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英语课堂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出发,对教学内容呈现方式进行优化,但是很多老师并没有注意到这点。
2.3课堂秩序混乱
有的教師虽然在开展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但是在进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不听从老师的安排,导致课堂秩序混乱。一方面通过合作小组的建立,几个学生形成了一个封闭的交流小组,在这个封闭的小组内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但是有的学生自制力比较差,当没有老师对他进行监督的时候,他的课堂专注力就会下降,从而在课堂上开小差。有的学生则不爱学习,在讨论的时候没有将注意力放在探究的问题上,在小组内聊天、讲笑话。另一方面,有的学生没有建立起团结合作意识,虽然自我的学习能力很强,但是各自为战,缺乏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不符合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制定相关的措施来加强班级管理,对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跟进,当合作出现问题的时候,给予学生指导。
三、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策略
3.1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自我驱动下,学生更愿意主动去学习,更愿意积极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使合作教学变得更有吸引力,使学生主动加入小组合作学习中,在小组中积极地探讨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将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了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例如,在学习“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掌握“how much”和“how many”的相关用法,还可以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活动,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改造,并扮演相关角色。随后,教师可以鼓励小组进行登台表演,台下的学生作为观众,对他们的表演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方式,英语课堂不再死气沉沉,而且变得活力四射。此外,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加深了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印象,使英语知识从理论转化为现实,增强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水平。
3.2设置相关的情境,打开学生的思路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并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好地去思考。教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设置的问题应该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标准,从简单到困难依次设置,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小组的合作中。当小组成员内部有一些问题无法解决的时候,可以和其他合作小组进行合作,使团队合作的力量得到充分发挥。
3.3对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进行科学分配
小组成员的组成与小组学习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在分组之前,教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摸底检测,从而对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有大概的了解,随后对全班进行分组,形成合作学习小组。需要注意的是,小组成员中应有成绩好的学生,也有成绩差的学生,有活泼可以带动气氛的学生,也有内向不善言语的学生,对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进行科学分配。例如在学习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这一单元的时候,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掌握频率副词often、always等用法,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小组成员分配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各个小组之间的实力均衡,促进各个小组成员的相互学习、优势互补,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小组成员的凝聚力,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
结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对提升课堂教学的气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和改进,以促使学生在合理的分组中,共同探究英语知识、共同完成英语课程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金莲.初中英语课堂中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J].新课程,2016,2(31):35.
[2]李庆宇.开展初中英语合作学习模式探讨[J].考试周刊,2018,30(12):116.
[3]李月满.初中英语合作学习模式分析及优化策略[J].科技展望,2017,3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