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备课又是全新一个课题,教师要根据《新课标》及考纲的要求,挖掘教材,利用一切有效课程资源,进行有效备课,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地理;有效备课;方法探究
有效备课在新课程背景下又是全新一个课题,新课程的理念、内容、教法、目标要求都变了,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走进新课程,融入新课程。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和优选教学方案,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发展等方面出发,挖掘教材,利用一切有效课程资源,搭建有效教学平台。有效备课,它强调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学习,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与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本文就围绕新课标、教参、学生、教学反思等方面来谈谈有效备课的方法。
1.以纲为本,注重实效,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新课程有新的课程标准,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书,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如必修I《宇宙中的地球》中的《地球自转的意义》,《考纲》要求掌握地球昼夜如何产生及昼夜长短等,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新课标》也有相应要求。在地球的侧视图中,可知道地球的晨昏线、太阳直射点所在的位置、昼夜的长短等这些用的信息。这正是体现《新课标》的从图形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地理学科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具体到某一的定律的运用,但没有有效的目标就不会有有效的备课,较具体明确的有效目标无疑是有效备课的精髓,所有备课的有效环节都要围绕它来展开。
2.研读教材,科学处理教材,渗透知识的教学点
教材根据大纲编写的教科书,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是教学之本,是教学之源。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备课时必须重视教材,要深入研读,全面科学处理教材,理清教材的三维目标,真正弄清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并以其为标杆预设学习目标,绝不能背离甚至扭曲教材的基本价值观。为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书,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如备《中国国土整治与开发——水土流失的防治》,应考虑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水土流失的原因、防治措施。对教材的认识就全面深入了,讲课的切入点呼之欲出,讲什么,怎样讲,已心中有数。教师可以把这些线索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讨论研究得出答案,最后由教师补充。
3.尊重学生,有效备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有的老师带了很多届,把备课想象得很简单。备课时,只要教材不变,找来现成的教案一抄了事,就这样,年年教,年年抄,写一次教案,就可以一劳永逸,整体基本没有变化。这样,不重视备课,不重视教法的研究,不重视教学效率,忽略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存在,只把学生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就很低,这样会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新课标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根据新课标人本主义理论,学生应该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教师要对所教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学生的特点要了如指掌,从而使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选择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师在“备学生”的过程中应突出地考虑三个问题:一要做到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二要做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三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有效备课应该把学生当成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把课堂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如,讲到《洋流》时,教师创设洋流与航海的相关情景来启迪学生的思维:(1)请在世界空白地图上绘出哥伦布两次跨越大西洋的路线,并标注经过的洋流名称。(2)请指图讲解: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的航行路线、沉没地点,及惨剧发生的原因。学生对这些感兴趣,在课堂上“养精蓄锐”。所以,备学生是有效备课的主要方法之一。
4.重视反思,反复备课,研究教学方法,优化教学
好的教学方法不但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及情感的陶冶。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使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中要抓住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是提高备课质量的保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一要有知识上的综合力,知识丰富,才能信手拈来;二要有组织上的凝聚力,课堂要形散神聚;三要有思考上的催生力,为课堂推波助澜,使课堂有思想活力。
同一课题也要多次备课,每次认真备课都有不同效果。第一次备课,自己独立深入钻研,不参照任何资料;第二次备课,参照相关资料,吸纳别人的智慧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的不足;第三次备课在上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具备反思意识,每次上完课后,教师首先要抽一段时间来回忆一下课上讲的内容、学生的听课情况,从中找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然后记录下来,作为课后总结的基础材料,以备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用;其次,教师之间互相交换信息,介绍各自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共同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并记录下来作为资料;最后对教学过程的各基本要素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和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方案。由此可见勤于反思,多次备课,是有效备课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也是促进教师进步,优化教学课堂的好方法。
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理念,从备课开始渗透新理念,体现新思想,融注新方法,研究教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大纲,深挖教材,勤思善学,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都会学、学得好。掌握可行的教学策略,应对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更好地实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只有这样的备课才是有效备课,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地理;有效备课;方法探究
有效备课在新课程背景下又是全新一个课题,新课程的理念、内容、教法、目标要求都变了,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走进新课程,融入新课程。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和优选教学方案,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发展等方面出发,挖掘教材,利用一切有效课程资源,搭建有效教学平台。有效备课,它强调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学习,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与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本文就围绕新课标、教参、学生、教学反思等方面来谈谈有效备课的方法。
1.以纲为本,注重实效,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新课程有新的课程标准,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书,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如必修I《宇宙中的地球》中的《地球自转的意义》,《考纲》要求掌握地球昼夜如何产生及昼夜长短等,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新课标》也有相应要求。在地球的侧视图中,可知道地球的晨昏线、太阳直射点所在的位置、昼夜的长短等这些用的信息。这正是体现《新课标》的从图形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地理学科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具体到某一的定律的运用,但没有有效的目标就不会有有效的备课,较具体明确的有效目标无疑是有效备课的精髓,所有备课的有效环节都要围绕它来展开。
2.研读教材,科学处理教材,渗透知识的教学点
教材根据大纲编写的教科书,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是教学之本,是教学之源。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备课时必须重视教材,要深入研读,全面科学处理教材,理清教材的三维目标,真正弄清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并以其为标杆预设学习目标,绝不能背离甚至扭曲教材的基本价值观。为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书,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如备《中国国土整治与开发——水土流失的防治》,应考虑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水土流失的原因、防治措施。对教材的认识就全面深入了,讲课的切入点呼之欲出,讲什么,怎样讲,已心中有数。教师可以把这些线索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讨论研究得出答案,最后由教师补充。
3.尊重学生,有效备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有的老师带了很多届,把备课想象得很简单。备课时,只要教材不变,找来现成的教案一抄了事,就这样,年年教,年年抄,写一次教案,就可以一劳永逸,整体基本没有变化。这样,不重视备课,不重视教法的研究,不重视教学效率,忽略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存在,只把学生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就很低,这样会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新课标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根据新课标人本主义理论,学生应该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教师要对所教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学生的特点要了如指掌,从而使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选择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师在“备学生”的过程中应突出地考虑三个问题:一要做到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二要做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三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有效备课应该把学生当成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把课堂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如,讲到《洋流》时,教师创设洋流与航海的相关情景来启迪学生的思维:(1)请在世界空白地图上绘出哥伦布两次跨越大西洋的路线,并标注经过的洋流名称。(2)请指图讲解: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的航行路线、沉没地点,及惨剧发生的原因。学生对这些感兴趣,在课堂上“养精蓄锐”。所以,备学生是有效备课的主要方法之一。
4.重视反思,反复备课,研究教学方法,优化教学
好的教学方法不但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及情感的陶冶。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使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中要抓住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是提高备课质量的保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一要有知识上的综合力,知识丰富,才能信手拈来;二要有组织上的凝聚力,课堂要形散神聚;三要有思考上的催生力,为课堂推波助澜,使课堂有思想活力。
同一课题也要多次备课,每次认真备课都有不同效果。第一次备课,自己独立深入钻研,不参照任何资料;第二次备课,参照相关资料,吸纳别人的智慧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的不足;第三次备课在上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具备反思意识,每次上完课后,教师首先要抽一段时间来回忆一下课上讲的内容、学生的听课情况,从中找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然后记录下来,作为课后总结的基础材料,以备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用;其次,教师之间互相交换信息,介绍各自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共同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并记录下来作为资料;最后对教学过程的各基本要素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和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方案。由此可见勤于反思,多次备课,是有效备课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也是促进教师进步,优化教学课堂的好方法。
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理念,从备课开始渗透新理念,体现新思想,融注新方法,研究教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大纲,深挖教材,勤思善学,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都会学、学得好。掌握可行的教学策略,应对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更好地实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只有这样的备课才是有效备课,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