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备课方法探究韦卫干

来源 :中国教师与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备课又是全新一个课题,教师要根据《新课标》及考纲的要求,挖掘教材,利用一切有效课程资源,进行有效备课,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地理;有效备课;方法探究
  有效备课在新课程背景下又是全新一个课题,新课程的理念、内容、教法、目标要求都变了,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走进新课程,融入新课程。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和优选教学方案,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发展等方面出发,挖掘教材,利用一切有效课程资源,搭建有效教学平台。有效备课,它强调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学习,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与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本文就围绕新课标、教参、学生、教学反思等方面来谈谈有效备课的方法。
  1.以纲为本,注重实效,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新课程有新的课程标准,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书,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如必修I《宇宙中的地球》中的《地球自转的意义》,《考纲》要求掌握地球昼夜如何产生及昼夜长短等,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新课标》也有相应要求。在地球的侧视图中,可知道地球的晨昏线、太阳直射点所在的位置、昼夜的长短等这些用的信息。这正是体现《新课标》的从图形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地理学科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具体到某一的定律的运用,但没有有效的目标就不会有有效的备课,较具体明确的有效目标无疑是有效备课的精髓,所有备课的有效环节都要围绕它来展开。
  2.研读教材,科学处理教材,渗透知识的教学点
  教材根据大纲编写的教科书,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是教学之本,是教学之源。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备课时必须重视教材,要深入研读,全面科学处理教材,理清教材的三维目标,真正弄清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并以其为标杆预设学习目标,绝不能背离甚至扭曲教材的基本价值观。为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书,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如备《中国国土整治与开发——水土流失的防治》,应考虑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水土流失的原因、防治措施。对教材的认识就全面深入了,讲课的切入点呼之欲出,讲什么,怎样讲,已心中有数。教师可以把这些线索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讨论研究得出答案,最后由教师补充。
  3.尊重学生,有效备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有的老师带了很多届,把备课想象得很简单。备课时,只要教材不变,找来现成的教案一抄了事,就这样,年年教,年年抄,写一次教案,就可以一劳永逸,整体基本没有变化。这样,不重视备课,不重视教法的研究,不重视教学效率,忽略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存在,只把学生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就很低,这样会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新课标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根据新课标人本主义理论,学生应该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教师要对所教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学生的特点要了如指掌,从而使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选择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师在“备学生”的过程中应突出地考虑三个问题:一要做到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二要做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三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有效备课应该把学生当成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把课堂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如,讲到《洋流》时,教师创设洋流与航海的相关情景来启迪学生的思维:(1)请在世界空白地图上绘出哥伦布两次跨越大西洋的路线,并标注经过的洋流名称。(2)请指图讲解: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的航行路线、沉没地点,及惨剧发生的原因。学生对这些感兴趣,在课堂上“养精蓄锐”。所以,备学生是有效备课的主要方法之一。
  4.重视反思,反复备课,研究教学方法,优化教学
  好的教学方法不但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及情感的陶冶。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使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中要抓住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是提高备课质量的保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一要有知识上的综合力,知识丰富,才能信手拈来;二要有组织上的凝聚力,课堂要形散神聚;三要有思考上的催生力,为课堂推波助澜,使课堂有思想活力。
  同一课题也要多次备课,每次认真备课都有不同效果。第一次备课,自己独立深入钻研,不参照任何资料;第二次备课,参照相关资料,吸纳别人的智慧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的不足;第三次备课在上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具备反思意识,每次上完课后,教师首先要抽一段时间来回忆一下课上讲的内容、学生的听课情况,从中找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然后记录下来,作为课后总结的基础材料,以备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用;其次,教师之间互相交换信息,介绍各自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共同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并记录下来作为资料;最后对教学过程的各基本要素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和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方案。由此可见勤于反思,多次备课,是有效备课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也是促进教师进步,优化教学课堂的好方法。
  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理念,从备课开始渗透新理念,体现新思想,融注新方法,研究教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大纲,深挖教材,勤思善学,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都会学、学得好。掌握可行的教学策略,应对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更好地实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只有这样的备课才是有效备课,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汉字复杂、纷繁是客观存在的。在人类文字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与世界上其他文字对比,汉字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魅力。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印度的哈拉本文字,虽然我们今天从博物馆和遗址中能够欣赏到这些古老文字的残片遗迹,但它们都是已经死去了文字。而汉字作为人类四大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续下来、不曾中断的文字,至今仍在继续使用,这一现象本身即足以说明汉字的独特性与生命力。  【关键词】汉字
期刊
【摘要】师爱,是爱中最无私的爱;没有这种爱,就没有教育。这种爱的力量是伟大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爱可以使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提高兴趣;因为爱可以使学生认真作业,提升质量;因为爱可以使学生按时休息,精神饱满;因为爱可以使学生战胜困难,笑对人生。  【关键词】师爱;力量;伟大;施爱  前苏联大文豪高尔基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今同意这种观点的教师不少,但持有反对意见的教师也有,究竟师爱对教育教学
期刊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有较多内容涉及到如何有效的解决农村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如何利用这些已有的教学资源既完成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教学目标,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值得探讨。  【关键词】农村;心理健康;教育  我所在学校是一所典型却又特殊的农村初级中学。说“典型”是因为我校的学生全部都是农村户口;说“特殊”是因为我校地处中越边境线上,与县城距离并不远,可就是这个特殊区域的学生既不同于农村学生的淳朴憨厚
期刊
Teaching goals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Get students to learn useful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is part.  2.Let students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ventions and discoveries.  3.Have students read
期刊
曾经有一位中学生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地理本身是充满乐趣的,但变成学校的科目就索然无味了。”  很多年前,爱因斯坦就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孩子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带着愉快的心情主动的地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废寝忘
期刊
【摘要】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现代汉语词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进人21世纪以后,出现了大量的新生词语。从构词方式、词义及承载的信息社会文化信息角度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可更清晰地一窥现代汉语新词的特点。  【关键词】现代汉语;新词语;构词;词义;社会文化信息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急剧、深刻的变化。在此背景下,语言的应用呈现出丰富、活跃
期刊
随着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人类开始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其中,在学校教学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优化了教学过程和资源,为探索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新课程的实践者,认识、掌握并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已成
期刊
【摘要】首先,巧妙新颖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着马路呢?”生1:我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生2:我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特别是“寒”形象写出了树茂盛得透出了寒意。第三,改变固有模式,变“苦学”为“乐学”如我在教学《核舟记》时,就让学生按照课文的内容,把核舟放大,用图画将它的正面画出来:包括所有的物及人的神态、动作等,并告知他们画好后要
期刊
【摘要】社会在发展,教育形势同样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新课程改革也正体现了这一时代要求,顺应了时代潮流,这就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在思想观念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真正做一个“抢眼”的教师。  【关键词】做;“抢眼”;教师  '我们生长在了这样一个时代:一个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一个不学习不进步就要被淘汰的时代。如何与现代化的“花花世界”竞争学生的心?如何在枯燥的物理课堂上“
期刊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一种最常见、最常用的一种训练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十分重要。老师只有多读精讲,以读带讲,在教学中以读为基础,语文教学才能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效果。  【关键词】培养;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种最常见、最常用的一种训练方法,同时,也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学理论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文章讲读是分析,阅读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