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有较多内容涉及到如何有效的解决农村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如何利用这些已有的教学资源既完成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教学目标,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值得探讨。
【关键词】农村;心理健康;教育
我所在学校是一所典型却又特殊的农村初级中学。说“典型”是因为我校的学生全部都是农村户口;说“特殊”是因为我校地处中越边境线上,与县城距离并不远,可就是这个特殊区域的学生既不同于农村学生的淳朴憨厚,也不同于县城里学生的聪颖与见多识广,据我观察,我校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情况也是比较严重的,存在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
我校近50%以上的学生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将子女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管,这种隔代教养的学生,大多数不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管教。结果是父母挣了一笔钱,坏了一代人。
目前独生子女增多,父母对他们视为掌上明珠,过分溺爱,要什么给什么,要做什么便让他们做什么,不加约束,不加管教,这也是孩子在学校形成不良心理行为的原因之一。
(2)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的管理、校风,教师的素质,教师的工作方法及态度等,对育人的质量都有极其深刻的影响。
(3)社会原因。社会风气不正,社会规范失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社会价值观念的扭曲,轻视知识,崇拜金钱,权威,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学生受到“读书无用”的影响,心灵受到玷污。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模仿心理重,看了那些带颜色、带刀枪、带棍棒的书刊录像,往往都想法试一试,一试就难以自拨,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4)自身的原因。学生不良心理行为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不稳定,常常被其它诱因左右,意志薄弱,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能知难而进;学习兴趣不持久,特别是缺乏学习中的潜在兴趣;易受情感迁移;自制力不强,依赖性较大;学习无进取心,甘居下游;道德认识模糊,分不清是非等等。
针对上述原因,初中思想品德课为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初中思想品德中有较多内容涉及到如何有效的解决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如何利用这些已有的教学资源既完成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教学目标,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让思想品德课堂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巧妙设计课堂教学,营造快乐教学氛围
思想品德课(教科版)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如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有关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有关正确认识困境、逆境、挫折,磨练意志,锻炼个性;七年级第二单元和第五单元有关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与合作,养成团结合作、相互帮助的品质;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有关学会与父母沟通,克服“逆反”心理,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性格等。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组合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通过小组讨论、辩论、典型事例评析、榜样人物故事等给学生进行心理指导,让学生形成正确心理导向。
在新课教学的环节,老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分组辩论、演小品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产生愉快、满意、自信、宽容、乐于助人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
2.教师修炼自身心理素质,以自己健康的心态影响学生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不是神,一样的有喜怒哀乐。问题不在于是否有消极的情绪,而在于如何化解它们。虽然工作、生活中总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候也会被调皮学生气个半死,但我始终坚持带着微笑去上每一堂课,希望这样可以给学生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
3.寻找思品教学与家庭教育的结合点,做好学生的心理指导工作。
3.1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
中学生的人际交往与小学相比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不再把老师的话当“圣旨”。随着独立性和自我意识到的发展,以及知识、经验、阅读、能力的增加,初中生对教师、家长的态度有了变化,开始用独立、平等的态度的眼光来评价教师和父母。更多倾向于同伴群体的交流,渴望了解异性同伴。但是由于他们思维的批判性不够成熟,他们有时会以执拗的、偏激的,甚至是对立的态度来对待老师和家长,出现了所谓的逆反心理,于是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可能出现矛盾冲突和隔阂。这个时候,家校联系成了必不可少的教育途径之一,教师应经常和家长联系,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引导学生建立良性同伴群体,对于正常的男女生的交流,教师和家长应予以鼓励,而不是横加干涉。
3.2培养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能力,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
人总在不断地试图认识自己,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渴望认识自我的要求更为迫切,但由于现代家庭、教师对孩子的过高要求,以及少年学生自身心理水平的不成熟、思维的片面性、表面性,常常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就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优势与长处,又看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做到扬长避短。
3.3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在挫折中学会成长。
针对当今学生意志薄弱、抗挫能力差这一现状,我们应加强对初中生的意志品质的训练。通过对学生进行耐挫教育使学生明白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所谓“心想事成,一帆风顺”等等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要使学生认识到挫折对个体的影响具有两重性,教育学生以乐观的态度、灵活、理智、现实的对待挫折,特别要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耐挫教育。
总之,面对日益突现的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应当成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台。我们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阵营,让学生们都拥有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农村;心理健康;教育
我所在学校是一所典型却又特殊的农村初级中学。说“典型”是因为我校的学生全部都是农村户口;说“特殊”是因为我校地处中越边境线上,与县城距离并不远,可就是这个特殊区域的学生既不同于农村学生的淳朴憨厚,也不同于县城里学生的聪颖与见多识广,据我观察,我校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情况也是比较严重的,存在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
我校近50%以上的学生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将子女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管,这种隔代教养的学生,大多数不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管教。结果是父母挣了一笔钱,坏了一代人。
目前独生子女增多,父母对他们视为掌上明珠,过分溺爱,要什么给什么,要做什么便让他们做什么,不加约束,不加管教,这也是孩子在学校形成不良心理行为的原因之一。
(2)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的管理、校风,教师的素质,教师的工作方法及态度等,对育人的质量都有极其深刻的影响。
(3)社会原因。社会风气不正,社会规范失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社会价值观念的扭曲,轻视知识,崇拜金钱,权威,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学生受到“读书无用”的影响,心灵受到玷污。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模仿心理重,看了那些带颜色、带刀枪、带棍棒的书刊录像,往往都想法试一试,一试就难以自拨,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4)自身的原因。学生不良心理行为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不稳定,常常被其它诱因左右,意志薄弱,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能知难而进;学习兴趣不持久,特别是缺乏学习中的潜在兴趣;易受情感迁移;自制力不强,依赖性较大;学习无进取心,甘居下游;道德认识模糊,分不清是非等等。
针对上述原因,初中思想品德课为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初中思想品德中有较多内容涉及到如何有效的解决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如何利用这些已有的教学资源既完成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教学目标,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让思想品德课堂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巧妙设计课堂教学,营造快乐教学氛围
思想品德课(教科版)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如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有关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有关正确认识困境、逆境、挫折,磨练意志,锻炼个性;七年级第二单元和第五单元有关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与合作,养成团结合作、相互帮助的品质;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有关学会与父母沟通,克服“逆反”心理,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性格等。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组合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通过小组讨论、辩论、典型事例评析、榜样人物故事等给学生进行心理指导,让学生形成正确心理导向。
在新课教学的环节,老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分组辩论、演小品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产生愉快、满意、自信、宽容、乐于助人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
2.教师修炼自身心理素质,以自己健康的心态影响学生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不是神,一样的有喜怒哀乐。问题不在于是否有消极的情绪,而在于如何化解它们。虽然工作、生活中总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候也会被调皮学生气个半死,但我始终坚持带着微笑去上每一堂课,希望这样可以给学生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
3.寻找思品教学与家庭教育的结合点,做好学生的心理指导工作。
3.1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
中学生的人际交往与小学相比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不再把老师的话当“圣旨”。随着独立性和自我意识到的发展,以及知识、经验、阅读、能力的增加,初中生对教师、家长的态度有了变化,开始用独立、平等的态度的眼光来评价教师和父母。更多倾向于同伴群体的交流,渴望了解异性同伴。但是由于他们思维的批判性不够成熟,他们有时会以执拗的、偏激的,甚至是对立的态度来对待老师和家长,出现了所谓的逆反心理,于是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可能出现矛盾冲突和隔阂。这个时候,家校联系成了必不可少的教育途径之一,教师应经常和家长联系,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引导学生建立良性同伴群体,对于正常的男女生的交流,教师和家长应予以鼓励,而不是横加干涉。
3.2培养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能力,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
人总在不断地试图认识自己,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渴望认识自我的要求更为迫切,但由于现代家庭、教师对孩子的过高要求,以及少年学生自身心理水平的不成熟、思维的片面性、表面性,常常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就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优势与长处,又看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做到扬长避短。
3.3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在挫折中学会成长。
针对当今学生意志薄弱、抗挫能力差这一现状,我们应加强对初中生的意志品质的训练。通过对学生进行耐挫教育使学生明白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所谓“心想事成,一帆风顺”等等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要使学生认识到挫折对个体的影响具有两重性,教育学生以乐观的态度、灵活、理智、现实的对待挫折,特别要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耐挫教育。
总之,面对日益突现的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应当成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台。我们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阵营,让学生们都拥有健康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