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忍阴险还是雄才大度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aijj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郑伯克段于鄢》深刻阐释了郑庄公及其母、弟共叔段为争夺权力而互相残杀的现象,明确的体现出作者对宗法制度的厌恶和道德沦丧的悲叹。并认为其中最该批判的就是郑庄公,因为郑庄公残忍、阴险、无道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对一直受争议的郑庄公加以一定分析。
  关键词:郑庄公;政治评价;社会背景
  作者简介:徐学婧(1999.7-),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8-0-01
  郑庄公,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春秋三小霸之首”,是郑国第三任国君。但在《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所刻画出来的郑庄公形象,一直受后人争议,传统观念认为郑庄公是残忍阴险的反面人物。目前对郑庄公的形象分析论述也很多。
  一、褒贬不一:残忍阴险与雄才大度
  作为春秋三小霸之首,《左传》中对郑庄公的记载有许多,《郑伯克段于鄢》是记述事情经过、人物性格塑造最为成功的一篇,也是一直饱受争议的一篇。文章記述了郑庄公与弟弟共叔段间的为政治权力互相残杀,作者把这场争夺的原因从母亲姜氏生郑庄公开始追溯,因姜氏在生郑庄公时遭遇难产而十分害怕,郑庄公差些害自己死亡,所以姜氏就十分讨厌郑庄公而偏爱共叔段,于是建议武公违背宗法制,废长立幼,又为段请求重要的封地。后段到了其他封地后因为姜氏的偏爱而目无王法,不尊重当时制度,竟然与姜氏合谋兵变,结果被郑庄公看穿,仓皇逃到共国,姜氏被软禁,但从小没有获得过母爱的郑庄公没过多久就后悔了,后来在颖考叔的委婉提醒和帮助下母子相见和好如初。
  而郑庄公的此等行为却引起后人无限的争议:《公羊传》有“克之者何?杀之也……大郑伯之恶也。”宋代吕祖谦认为:“庄公之心天下致险也。”在清代吴调侯、吴楚材点评的《古文观止》中,对郑庄公的言行连用九个“毒”字。个人认为这也是郑庄公一直以反面人物的形象一直持续到今天。
  但在当今越来越多的读者认为,郑庄公是正确的。他既维护了自己的地位又保证了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同时还修护好了母子感情,这正体现了郑庄公的雄才大度。
  两种观点针锋相对,我们再从政治才略和社会背景加以分析。
  二、两种评价标准:政治才略与社会背景
  从文章中不难发现兄弟相杀、母子交恶的根源是姜氏对共叔段的偏爱,所以姜氏和段才是始作俑者。按照周代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作为幼弟的段没有资格立为君主,但姜氏却欲立段为君主。虽然周王室东迁之后,王室权威丧尽,各种违礼逾制的现象出现,但是嫡子继承,尊卑有序的思想已成为了人们的固定思想。重视承继三代之礼的《左传》作者,在文中也强烈表现出以是否尊礼守礼作为评价人事的标准,因此作者在《春秋》中写到:“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这句话对段违背礼法逾越制度给予批评,同时作者也认为郑庄公的行为纵容犯错,批评没教育好其弟。我们不难看出,从《春秋》到《左传》都把批评更多指向郑庄公,段违背立法逾越制度在先,庄公施以严惩在后,但是为什么儒家思想者要对郑庄公如此苛责?吕祖谦如此解释:“猎者负兽,兽何负于猎?庄公负段,段何负于庄公?且为陷阱以诱兽者猎也。”儒家认为段是无辜的,如同被陷阱困住的野兽,郑庄公才是这场阴谋的生产者。这种做法在儒家看是违背礼仪道德的。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儒家的伦理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根植于人们的头脑,导致人们自然而然地依据儒家的伦理观念,这也变成了国家的意识形态。所以儒家在评价这场战争的定位是郑庄公是段的哥哥而不是郑国的国君,对郑庄公的评判准则也是所谓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但如果我们从郑庄公当时所处的政治环境来看,就会察觉郑庄公的“纵容犯错”,不仅体现出他在冷酷的政治权力斗争中的深谋远虑、适时而动的政治才略,还能体会到在相互残杀、人伦悲剧、道德沦丧中的一丝道德的温暖。在段的贪得无厌中,没有立即采取相对的活动,甚至到最后还顾及手足之情,只是将其逐出国境。对于讨厌自己、对自己有着病态仇恨的母亲因只是囚于颖地,后在颖考叔的帮助下,母子和好如初。可见在残酷的斗争中,郑庄公心底还保留着母子、手足之情,并在最后可以原谅母亲和好如初,不仅仅体现出郑庄公的大度还体现出对伦理纲常的尊重。
  从政治角度看,在段这场蓄谋已久的夺权战争不可能通过亲情感化就可以阻止,但是在段举兵谋反时,他的百姓却叛变了他,可见段在政治上是十分低能的,所以除掉段是郑庄公作为一个国君必然的举措。庄公作为一国之君,铲除威胁自己地位,动乱自己国家,也维护了自国稳定发展,为当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在面对段蓄谋已久的内乱能够轻而易举短时间的平定,也说明了郑庄公的雄才大度。所以今天读者把他定位为一个政治人物和历史人物,站在历史的角度来评价他对当时社会和历史的贡献,在今天的读者眼里,郑庄公是一个正面人物。
  综上所述,面对同一个郑庄公,古代的评论者把评论的标准设定为道德伦理,今天的评论者把评论的标准集中在政治才略和历史贡献。所以一样的郑庄公,一样的历史事件自然而然的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不过就个人而言更加相信郑庄公的正面评价。
  参考文献:
  [1]吕祖谦,东莱博议[M].北京,中国书店,1986.
  [2]吴调侯,吴楚材,古文观止[M].北京,中华书局,1963.
  [3]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1990.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吴久涵(2002.7-),女,汉,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人,黑龙江省依安县实验中学学生。  中国文坛和政坛的两大人物——鲁迅和习近平,两人虽年代相差近百年,但对于“脊梁”给出的理解却整齐划一,大体为磊落、顽强、不屈的英雄之士。这一类人,可担重任,可化难题,可破困境,为大局奉献和建设着,撑起民族与国家的荣誉和利益的一片蓝天。  提及于此,个人不禁联想起某二科学人士。同是学术精深,同是身处
摘 要:“由人复天”一词出自刘熙载《书概》,体现了儒家有为思想,表现书家对规拟自然,建立秩序,从而对实现理想的艺术之美的追求,其标准与皈依是儒家“中和”之美,具体落实到书写中则有规范书法技法,完善书家人格修为性情等方式,以这些方式为桥梁到达“中和”之境。晚清是碑帖交融的时期,部分晚清书家对碑与帖亦有实现“中和”的实践与追求。本文就晚清书家在由技入道,达性抒情,碑帖并究三个方面进行的实践与其中渗透的
摘 要:希腊神话对英美两国文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希腊神话,英美两国文学是不完整的。希腊神话对英美两国的文学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也拓宽了英美两国文学的发展。  关键词:希腊神话;英美文学;影响分析  作者简介:刘莉(1981-),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高职英语教学与教改、英美文化与翻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中图分类号]:G2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0--01  石头寨村位于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地位优势显著,自然环境优良,相对于长三角地区其他村落而言其离土文化较早。随着社会形态的塑造,人力资源的积累,家庭再生产的作用,逐步呈现出现代城市体系辐射下的城乡融合。石头寨村地处大城市近郊,由于乡村与城市时空距离不断缩短,乡村老年人可以享受到城市辐射下的资源,
摘 要:中国传统古代女性被一个“贞”字捆绑,然而女性这样卑微的地位,并不止中国古代的女性,看似神圣的《圣经》中的女性代表——撒拉,也遵循着属于她的“三从四德”,也有着西方独特的纲常伦理。不管是中国古代女性的悲惨,还是撒拉的一生,都是代表着无数女性的状态,甚至这种状态在自由、平等的社会仍然存在,仍然被作为一个女性的标准。  关键词:撒拉;三从四德;圣经;女性  作者简介:刘全琴(1998-),女,四
摘 要:《山河故人》作为贾樟柯导演的一部在2015年上映的文艺电影,于众多商业大片的围剿之下拿下了3萬的票房,真正地做到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他通过镜头语言将故事的真实性与虚幻完美融合,通过听觉效果引发时代与情感的共鸣,导演运用娴熟而精湛的视听语言,处理出准确而生动的叙事和节奏,一步一步地引出故事的核心观点。  关键词:《山河故人》;贾樟柯;视听语言;真实;虚幻;时代;情感  [中图分类号]:J9
作者简介:陈婉(1995.10-),女,汉族,广东揭阳人,广东省韩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本科英语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01  题记:“One point seven billion were there for his birth. Two-hundred-twenty countries tuned id f
摘 要:受周围环境和家庭背景的影响,乔治·艾略特从小就接受着严格的宗教教育。作为一个曾经的宗教狂热分子,艾略转变为了东正教怀疑论者最终放弃了基督教,成为了人文宗教的忠实倡导者。此外,尽管艾略特坚信人类应该取代上帝,且爱心和同情心应该取代人的信仰,但在艾略特的作品中上帝却是无处不在且是至高无上的,这种矛盾的宗教观的形成与艾略特所处的环境和多年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关键词:乔治·艾略特;宗教观
秋风瑟瑟又一年,  年年南辕。  只此南辕,  幸得棠与良辰眠。  春水涟漪染九千,  思蕊难见。  苞含夢远,  执子手共佳期盼。
摘 要:《德伯家苔丝》是英国著名诗人、作家托马斯·哈代最富盛誉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中的灿烂瑰宝。小说讲述了俊俏懵懂的乡村少女苔丝在不幸被诱奸后惨遭丈夫抛弃最后愤然杀死凶手的故事。其中的情节冒犯了许多维多利亚的时代的道德观念,在当时引起强烈冲突,可小说所表达的反对封建宗教、反对封建道德、反对资产阶级法律的精神却引起众多读者的共鸣,其反抗精神及追求人性解放的做法在今天仍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将从弗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