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的这一理念,强调了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式下,语文教学中必须渗透德育。
一、着眼一点渗透德育
翻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就会发现,教材中丰富多彩的插图会吸引孩子的眼光,其中还有很多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元素。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点,我们要将这些德育的元素渗透于阅读教学的语言文字训练全过程,以实现学习语言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双赢效果。
如苏教版第五册教材《做一片美的叶子》,作者借助于优美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每一片叶子都很美,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 “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乳汁奉献给大树。”
对于这些句子,教师需要充分解读,引导学生对话句子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在朗读与感悟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叶子具有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的精神。接着教师再提出“你愿意做一片这样的叶子吗?为什么?为了成为这样的一片叶子,你打算付出哪些努力?”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从小时侯做起,从小事情做起,不断向“这样的叶子”靠拢——即映射出了“大”。
二、以情动情渗透
如果失去了情感,作为知识的种子就无法在情感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所选择的篇目无不渗透着高密度的情感元素。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充分利用道德情感元素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则是对教材德育资源的浪费。
如苏教版第七册教材《九寨沟》讲的是九寨沟具有壮观奇丽的景色和珍贵稀有的动物,告诉人们“九寨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教学时,我运用直观的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雪峰插云,银光闪闪;棵棵古木,插入云霄;平湖飞瀑,蔚为壮观;珍禽异兽,出没其中。多么富有诗情画意……此时此刻,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说:“九寨沟真美呀!我真想去九寨沟玩!”学生从内心深处爱上了九寨沟的美丽风光。同时也深深爱上祖国的山山水水,这样一来,从九寨情缘到对大自然的无限赞美之情就会在孩子心目中恣意流淌。
三、露含兼顾渗透
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高效的德育熏陶,首先需要有效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有的教材的德育元素在教材中可以清清楚楚看出来,有的则不容易看出来,需要教师引领孩子在教材的字里行间徜徉,透过对话文字感悟出文章的思想内涵。这样,有的课文“露”出了思想教育元素,有的教材将思想元素“含”在字里行间。
苏教版教材第五册《蒲公英》一文中,作者有效利用“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相同”给学生启发:“做事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实事求是,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就这一案例看来,德育元素并不是显露的,学生一时间还难以明知。尽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朗读,还是难以达到课堂渗透德育的预设效果。因此,对德育元素的挖掘很有必要。 “另两颗蒲公英为什么会不听太阳公公的话呢?”“金光闪闪的沙漠和银花朵朵的湖泊为什么能吸引他们呢?”在分析了另两颗蒲公英的心理后,教者可用“你觉得我们生活中、学习中哪些也是金光闪闪的沙漠和银花朵朵的湖泊?你能最终战胜它们吗?”来引导学生不被表象所迷惑,不为诱惑所吸引,学会辨析生活中的真假美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实事求是地对待生活。这样,学生的品德情操得到了有效陶冶的同时,对文本的理解也有了更深的境界。
四、空白想象渗透
很多时候,由于作者对作品的构思布局以及教材编排人员对教材的特别处理,进入教材体系的课文未必能够完全地将作者的话全部表达出来。这样就形成了文本的空白。这些空白不光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绝佳空间。
如苏教版十一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重点段第2自然段,写了肖邦告别老师和同学,告别自己的祖国,告别华沙城。综观全段,埃斯内尔只说了两句话,送行的同学和肖邦只言未发。老师埃斯内尔紧握肖邦的手深情嘱托时,他感动地点了点头;埃斯内尔送他祖国的泥土时,他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出发前,他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疾驰而去。
他真的没有话说吗?不!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千语万言不知如何表达,他在强忍悲愤,他在强抑激动!这些,文章没有表述出来,这个留白处却强烈地表现了肖邦的爱国之情,以情激情,触发学生心底之处的情感。
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办法还有很多,具有阔的空间,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细心发现,逐步探索,这些小亮点就一定会在渗透德育中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一、着眼一点渗透德育
翻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就会发现,教材中丰富多彩的插图会吸引孩子的眼光,其中还有很多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元素。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点,我们要将这些德育的元素渗透于阅读教学的语言文字训练全过程,以实现学习语言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双赢效果。
如苏教版第五册教材《做一片美的叶子》,作者借助于优美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每一片叶子都很美,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 “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乳汁奉献给大树。”
对于这些句子,教师需要充分解读,引导学生对话句子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在朗读与感悟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叶子具有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的精神。接着教师再提出“你愿意做一片这样的叶子吗?为什么?为了成为这样的一片叶子,你打算付出哪些努力?”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从小时侯做起,从小事情做起,不断向“这样的叶子”靠拢——即映射出了“大”。
二、以情动情渗透
如果失去了情感,作为知识的种子就无法在情感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所选择的篇目无不渗透着高密度的情感元素。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充分利用道德情感元素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则是对教材德育资源的浪费。
如苏教版第七册教材《九寨沟》讲的是九寨沟具有壮观奇丽的景色和珍贵稀有的动物,告诉人们“九寨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教学时,我运用直观的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雪峰插云,银光闪闪;棵棵古木,插入云霄;平湖飞瀑,蔚为壮观;珍禽异兽,出没其中。多么富有诗情画意……此时此刻,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说:“九寨沟真美呀!我真想去九寨沟玩!”学生从内心深处爱上了九寨沟的美丽风光。同时也深深爱上祖国的山山水水,这样一来,从九寨情缘到对大自然的无限赞美之情就会在孩子心目中恣意流淌。
三、露含兼顾渗透
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高效的德育熏陶,首先需要有效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有的教材的德育元素在教材中可以清清楚楚看出来,有的则不容易看出来,需要教师引领孩子在教材的字里行间徜徉,透过对话文字感悟出文章的思想内涵。这样,有的课文“露”出了思想教育元素,有的教材将思想元素“含”在字里行间。
苏教版教材第五册《蒲公英》一文中,作者有效利用“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相同”给学生启发:“做事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实事求是,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就这一案例看来,德育元素并不是显露的,学生一时间还难以明知。尽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朗读,还是难以达到课堂渗透德育的预设效果。因此,对德育元素的挖掘很有必要。 “另两颗蒲公英为什么会不听太阳公公的话呢?”“金光闪闪的沙漠和银花朵朵的湖泊为什么能吸引他们呢?”在分析了另两颗蒲公英的心理后,教者可用“你觉得我们生活中、学习中哪些也是金光闪闪的沙漠和银花朵朵的湖泊?你能最终战胜它们吗?”来引导学生不被表象所迷惑,不为诱惑所吸引,学会辨析生活中的真假美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实事求是地对待生活。这样,学生的品德情操得到了有效陶冶的同时,对文本的理解也有了更深的境界。
四、空白想象渗透
很多时候,由于作者对作品的构思布局以及教材编排人员对教材的特别处理,进入教材体系的课文未必能够完全地将作者的话全部表达出来。这样就形成了文本的空白。这些空白不光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绝佳空间。
如苏教版十一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重点段第2自然段,写了肖邦告别老师和同学,告别自己的祖国,告别华沙城。综观全段,埃斯内尔只说了两句话,送行的同学和肖邦只言未发。老师埃斯内尔紧握肖邦的手深情嘱托时,他感动地点了点头;埃斯内尔送他祖国的泥土时,他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出发前,他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疾驰而去。
他真的没有话说吗?不!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千语万言不知如何表达,他在强忍悲愤,他在强抑激动!这些,文章没有表述出来,这个留白处却强烈地表现了肖邦的爱国之情,以情激情,触发学生心底之处的情感。
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办法还有很多,具有阔的空间,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细心发现,逐步探索,这些小亮点就一定会在渗透德育中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