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来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an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代的教学中,教学质量不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国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多为社会提供一些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开窗新颖的教学方式,提稿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很大的提升。
  关键词:语文;培养;创新
  在新课程理念中明确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其能够充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每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都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贯彻这一宗旨。然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本文就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个人的看法,希望为小学语文教育同仁们提供一些参考。
  一、转变教育观念,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小学生有自己的个性,天真、好奇,容易对各种事物提出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抓住孩子的特点,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运用,认真挖掘语文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最终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要经常设计一些联系,通过直观、分析、想象、判断、推理,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例如教学《跳水》一课后,教师设计“除了跳水之外,你还能想出什么方法救孩子呢?”类似这样的练习,重要的是引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学生人人都参与,人人有收获。在基础教育阶段,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二、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曲尽音还在,课终意犹存”。我们不但要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有创新能力,而且还要注重课外的延伸与拓展,让孩子们的智慧与灵感在课外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例如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有的同学把香蕉皮乱丢,要引导他们写倡议书;或者让学生围绕‘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等主题,搜集资料写成文章;也可以让学生调查某一事物,并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等等。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把课内所学用于生活中,既能提高语文能力,又能增长才干。
  开展有意义的课外活动也有益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开发,如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本身便是极具创造因素的活动。教师在组织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努力创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民主环境,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独特见解的平台,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体会文本表达的内容,积极倡导“标新立异”,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扩展延伸,培养思维的敏锐
  思维的敏锐力,指敏于觉察事物,具有发现缺漏、需求,不寻常及未完成部分的能力。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考的可能。有问题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就一定没有创造。教材是为学生学习提供的例子,教学中既要依靠它有不能受它的限制,这样才能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在学习《鸟的天堂》后,有同学问“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生命在颤动’中的‘有一个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在颤动’按以往的要求只让学生理解‘榕树的生命力强’,因为在平时教学中让学生练习上下文,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平时的积累,说出自己的理解。结果,学生们的回答真的是很精彩:有的说是风吹,有的说是鸟动,有的说是太阳的照射。所以不难看出学生安全突破了教材的束缚,找到了新的生长点。这说明,学生思维的敏锐力大大提高了。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应该: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自己去想;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自己去看;解放学生的时间,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自己去做;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自有发展。
  结束语
  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創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要以课文为切入点,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动发展,使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意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激活,创新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琳.浅谈小学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5.04
  【2】谷玉欣.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周刊.2013.09
其他文献
摘要:作文是初中语文的“重头戏”,主要因为它在一场考试中占据的分值相当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谈“作文”色变,害怕进行作文写作。因此,如何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成为每个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要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提升教学的高效性,而在语文教学中,作文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想要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就必须要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制
期刊
摘要:初中教学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最后征程,它的学习效率如何往往会影响学生是否要进行接下来的学习的选择以及决定接下来的学习环境。然而,在目前的中小城市里,大家对于初中教学的兴趣并没有特别的高,尤其以数学学科为主。数学学科自身的复杂性、学生自身对数学的回避加上老师教学方式的枯燥性,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厌学弃学情绪。如何有效的缓解学生对于数学的厌学情绪,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呢?本文将从学生、教师及家长三
期刊
摘要: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1999)提出了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六种模式, 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便是其中之一。 双外语教学, 也称复语教学, 它有别于外语专业大纲规定的 “外语专业 +第二外语”的常规教学模式, 在外语专业本科教育阶段调整第一外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 增加第二外语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 以达到使学生熟练掌握两门外语的教学目。  关键词:双外语;培养;研究  一、
期刊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文化课成绩已经不再是各行各业选拔人才的基本依据,如何在文化课教学中帮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与为人处世的方法,才能真正让学生们成长为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农村地区,我们也应该主动优化德育工作的教学质量,保证德育教育课程体系与组织方式直接促使农村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本文将从促使德育教育回归生活、促使德育教学个性教学、合理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三个角度分析优化农村初中德育工作质量的
期刊
摘要:英语是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英语课文则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有着较长的篇幅、独立的主题和完整的情节,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提升英语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师多采用分段式教学法,忽略了全篇课文内容的情景和语言的连贯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课文整体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全文、把握中心思想,展开综合训练。基于此,本文从创设语言环境、巧妙设置问题与完整复述课文三
期刊
摘要:随着健康在一个人生存与发展中重要性的厘清和进一步确定,体育知识以及技能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内容,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实施体育教学的主体,体育教师更应该有明确的认识和主动的作为。本文以此着笔,从“降难度”“重差异”“强讲解”“活方法”“造氛围”“给时间”和“树榜样”七方面对小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做了较系统的分析和阐述,对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启迪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
期刊
摘要:身为教师的我们虽然应该关注自己作为教师的角色使命,但我们还要认识到角色是为了生存而存在。我们更要做一名幸福快乐的老师,让自己的孩子受益,给我们的学生前进的动力。  关键词:教师角色 爱心 引领  教师究竟是什么,从古至今教师被太多耀眼的字眼照耀。有人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美丽的花朵,有人把教师比作无私的春蚕为学生的成长吐尽最后一扣丝。也有人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的学生美好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是所有阶段学习的关键,并且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语文学习的发展对其他学科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绝大部分都是很基础的,这些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却很枯燥。所以,如何培养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学习兴趣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在满足学习主体需求下激发学习兴趣,在借助实物、时间活动等手段中激发学习兴趣,在渗透审美情趣教育中激发学
期刊
摘要:我工作在乡村中学,参加过许多村民的婚丧嫁娶和节庆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虽说活动过程在时间的推移中完成了,但整个活动缺少了一些必要的仪式感,给人草率、粗糙甚或粗俗的感觉。这种现象在当地农村普遍存在,为此,我认为要发扬传统文化,就很有必要传承其文化中的仪式感,这也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民俗文化 传承  一、仪式感缺失堪忧的场景  1.婚庆上的尴尬与粗俗  “抢亲”这种习俗,在我国南
期刊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通过学生自我探究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其目的是开阔眼界,提高创新精神等,并通过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提高整体发展,增进与其他课程之间的交流。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创新性、发展性、综合性等特点。语文综合性学习不能局限于一处发展,应该拓宽学习领域,利用现有的资源与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与效率。本文对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了简单的探究,并提出有关的观点,为今后语文综合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