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言则对,诵言如醉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s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汉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对于事物,有的人先知先觉,有的人后知后觉,还有人至死不知不觉。
   韩婴以三位君王为例,分别说明这三种人。
   至死不知不觉的,郭君也。
   国家灭亡,郭君出逃,身边只剩下了一个给他赶车的。赶车的给他带了吃的喝的。他很奇怪,问:“你怎么知道我要逃亡?”赶车的说:“您喜欢听奉承的话,讨厌正直的话。”郭君大怒:“我为什么会亡国呢?”赶车的一看不好,连忙说:“这是因为您太贤明了。除了您,天下已经没有贤明的君主了,而只有您贤明,所以会亡国。”郭君这才松了口气,说:“唉,当个贤人这么苦啊?”感到困倦了,倒在赶车人腿上睡着了。赶车的悄悄用别的东西让郭君枕着,自己逃走了。
   只剩下一个人了,仍要耍威风、听奉承的话。结果,连最后一个人也“拜拜”了,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最后,“身死中野,为虎狼所食”。这是“至死不知不觉”。
   后知后觉的,宋昭公也。
   开始,也是国家灭亡,宋昭公出逃,身边也是只剩下了一个赶车的。虽然狼狈逃窜,但宋昭公能触景生情,反省自己为何落到如此地步。他对车夫说:“我知道为何落到如此地步了。”车夫问:“什么原因?” 宋昭公说:“国家没有灭亡时,我穿着君王衣服站在那里,高高在上。下面侍候我的人都恭维说:君主是个美男子呀。我说的话,做的事,不管对错,朝廷几百个大臣众口同声说:君主是一个圣人啊。无论在哪里,都不能看到自己的过失,所以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浪子回头金不换,宋昭公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不出三年,宋国人迎接他回国,再次做了君主。
   谁是先知先觉的呢?楚庄王也。
   楚庄王,春秋五霸之一,可比郭君、宋昭公厉害多了。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作为,就是知道自己存在不足,时刻警戒自己。虽然霸业已成,但不骄不躁,甚至经常“居有忧色”。于是,有臣子问:“您为什么还要忧愁呢?”楚王回答:“有能力的诸侯,自己选择老师的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能称霸;但是,如果周围的人还都不如他,就亡国了。我本来是个没什么能耐的人,但你们的见解,竟然還不如我,我能不忧愁吗?”
   居安思危,严以律己,求贤若渴。
   其实,楚庄王的品德和能力,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刻苦学习,听真话,纳良言修成的。
   楚庄王三年(前611年),楚国发生大饥荒。周围大大小小的邻国趁机进犯,人心惶惶,各地的告急文书雪片般飞报京城。楚庄王却在深宫中取乐饮酒,不理朝政。还在宫门口挂块牌子,牌子上写着:“进谏者,杀毋赦。”
   大臣苏从冒死进谏,楚庄王大怒:“我已经说过,谁敢劝谏,就杀死谁!”苏从毫不畏惧地回答:“我是傻,可你比我还傻。把我杀了,我留个忠臣的美名;而你,当了亡国之君。”楚庄王猛醒过来,说:“你说的都是忠言,照你说的办!”痛改前非,励精图治,国家转危为安。
   听取批评意见,必须得有宽阔的胸怀,容人的气度。
   国家转危为安,楚庄王犒劳大家,大宴群臣。美酒佳肴,觥筹交错,天色已黑,点烛继续。楚庄王特地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给大家敬酒。忽然,一阵风吹灭了蜡烛。这时,有人拉住了许姬的手,许姬气得一把扯下那人帽子上的缨带。许姬让楚王点亮蜡烛,查看在座人的帽缨,找出刚才无礼之人。楚庄王听了,非但不许点燃蜡烛,而且命令大家都把自己帽子上的缨带去掉,然后才点上蜡烛。
   三年后,楚国和晋国开战,楚国一战将冲锋陷阵,五进五出,如入无人之境,最后获得胜利。楚庄王问这位战将:“我德行浅薄,未能早些赏识你,更谈不上优待你,你怎么能这样地为我出生入死呢?”那位战将回答:“陛下,我就是三年前那个喝醉酒失礼的人啊!陛下宽宏大量,我怎能不肝脑涂地报答您呢!”
   “故先生者,当年霸,楚庄王是也。后生者,三年而复,宋昭公是也。不生者,死中野,为虎狼所食,郭君是也。有先生者,有后生者,有不生者。诗曰:‘听言则对,诵言如醉。’”(韩婴《韩诗外传》)
   “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对于阿谀奉承的话,不仅听得进去,还能高高兴兴地相互对答。而听到不顺耳的真话,就装作喝醉酒的样子,不予理睬。
   原来,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装睡唤不醒的人了。
其他文献
“該听谁的?”等十一则
期刊
《幽梦影》有云:“世人皆醒时做浊事,安得睡时有清身。若欲睡时有清身,需醒时有清意。”此话并不深奥,无非告诫世人若葆清白之身,须时时保持清意,不做糊涂事。   所谓清意,指意念纯净。一个意念纯净的人,思想不芜杂,不懂歪门邪道,自然不敢做坏事,这样的人似乎可发展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看当今一些贪官的忏悔录,发现贪官们的忏悔内容几乎都有“一时糊涂”。一时糊涂贪了,一时糊涂占
期刊
毕业于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与柏林、维也纳、美国等一流乐团长期合作的钢琴家郎朗,快乐竟源于《猫和老鼠》中那只老鼠杰瑞。用一双小脚弹奏李斯特《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的杰瑞,将快乐植入两岁的郎朗心中。   与郎朗相似,张汤的快乐,也与一只老鼠有关。据《汉书》载,张汤幼时,父为长安丞。因老鼠叼走桌上的肉,遭父责打。故事奇在幼儿张汤,凭一己之力,捉住了作案元凶老鼠,并有模有样地秉公审判,“汤掘熏得鼠及余肉,
期刊
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中,有一则魏晋时人孙楚与王济的对话——王济说:“我们那里的土地平而坦,那里的水淡而清,那里的人廉洁又公正。”孙楚说:“我们那里的山险峻巍峨,那里的水浩荡扬波,那里的人才杰出而众多。”   王济是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人,而孙楚老家在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这两个地方其實相距并不是很远,都在今天的山西省的中部。但是,这两个地方就地理与人文特点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
期刊
前文《母鸡“咯咯蛋”问题》(《杂文月刊》原创版2020年2月),说鸡下蛋后咯咯叫是一种兴奋表现,人也是动物,也有成就、获得、进步的荣耀与兴奋,也有“咯咯蛋”现象,这都正常,无可厚非。仅提出人比鸡高级,“咯咯”也应比鸡更有水平和档次,除了“咯咯”蛋下得好和如何好,更要“咯咯蛋下得不好及为什么不好”“咯咯如何改進”等等,但无论鸡还是人,都是个鸡个人个户之成就、获得、进步的荣耀与兴奋,与他人无涉,故曰“
期刊
马克思说:“你要我去讨好人,巴结人吗?这是我最讨厌的人类的缺陷,无论在私生活里,或是在社会生活里,我决不会干奴颜卑膝、造谣诬蔑、谄媚逢迎的勾当。”   谄媚逢迎一般有两种,一是主动型的,二是被动型的。主动型的,胁肩谄笑,一身媚骨,拍马溜须,不遗余力,没啥好说的。被动型的呢,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端人碗受人管,有时迫于形势和压力,可能不得不去讨好人、巴结人,甚至做出可憎的谄媚之举。倘若万不得已,一
期刊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那个时候,中国基本上还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就拿西安市来说吧,尽管是陕西省会、西北重镇,但城市化的水平,其实不高,加之我的童年又是在东关景龙池那么一个城乡结合部度过,所以亲近大自然,是一种生活常态。比如,凌晨上学,和冉冉升起的朝阳迎头相撞,是司空见惯寻常事;傍晚回家,目送夕阳西下,沐浴那一抹金色的余晖,也是一种极平常的享受;特別是夏夜或秋夜,在自家后院的空场子上或卧、或
期刊
猫:狗哥你好!我给你说件事,就是昨天下午,我从西邻家出来,老主人看到我,却面带怒色,还狠狠甩给我一句,“真是猫奸狗忠”!一时间,我很纳闷,也很痛苦。想向你请教,猫奸狗忠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就奸了?你怎么就忠了?   狗:猫弟,那个民间传说,你忘了吗?说很久以前,民间闹鼠灾,有个鼠精还专吃小孩。玉皇大帝便派猫、狗二将去扫平鼠乱,承诺谁抓住鼠精,就封谁为征战将军,世代抓鼠;抓不住的,贬为护院司务。二将
期刊
隋文帝时,大臣梁毗任西宁州刺史。西宁州当时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民风剽悍,喜欢争斗。各部酋长“皆以金多者为豪俊”,于是部落之间为金子而不停地互相攻杀抢夺,弄得许多无辜百姓死于非命。可见,金钱的欲望一旦在人们的头脑里膨胀,必将产生不顾一切的疯狂行动,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梁毗对此十分忧虑,盘算着如何解决……   有一天,酋长们去拜见刺史大人,“相率以金遗毗”,一个接一个地送金子给梁毗。梁毗把这一堆
期刊
在武汉于4月8日恢复开放进出通道及市内交通之后,武汉的疫情防控力度并未减弱。小区的封闭式管理继续且没有放松,政府号召市民“非必要,不出门”。因为所住小区内超市可以提供大部分生活物资,网购又满足了其他所需,所以,从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之后,我就没有出过小区的门。4月13日这天,因为要去药店将所存的西洋参切片,同时采购一些所需物品,促成了我在疫情以来的第一次出小区门。   出小区门前,在门口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