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1
【摘 要】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因素,总结相应管理对策。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表对我院院前急救相关人员进行调查,总结主要风险因素。结果 院前急救过程中主要风险环节为电话受理环节、现场救护环节、出车环节及管理环节。结论 对急救制度进行规范,进一步提高出诊人员自身综合能力,备好院前急救所需要的急救物品和药品是减少风险因素的基础。同时,加强风险管理和岗位培训,提高主要风险因素预见性,强化相关人员法律意识,能够有效减少风险因素和医疗纠纷。另外,主动与家属及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有效履行告知义务,争取得到家属的信任与合作。
【关键词】 院前急救 纠纷 防范
院前急救主要包括现场救治和运送途中急救,院前急救具有病种多、患者病情危急等特点,易发生医疗纠纷[1-2]。近几年来,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因此,探讨院前急救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才能进一步保证院前急救成功率,进而减少医疗纠纷。本文通过对我院院前急救人员开展调查,了解院前急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提出几点对应的管理策略,现报告如下。
1.院前急救主要风险因素
本研究中所用到的调查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资料,包括被调查者(院前急救从业人员)年龄、性别、职业、职称及文化程度等,第二部分为院前急救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四个环节,如下:
1.1电话受理环节 电话受理环节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即急救电话不通畅,受理不够及时;患者具体所在位置、联系电话、病情发展情况等基础信息不全;指挥调度、派车不够准确和及时。
1.2现场救护环节①急救患者所患疾病复杂且严重;②院前抢救环境差,给相关操作带来影响;③急救物品、药品不足,设备仪器出现故障,现场急救措施不到位;④未能正确评估危重患者病情;⑤相关操作不够熟练和规范;⑥沟通不到位,未能及时履行家属和患者知情同意权,实施告知义务后未能让家属及时签名;⑦急救病历书写不够详细、规范。
1.3出车环节 ①出车不及时;②驾驶人员道路不熟悉;③道路堵塞,无专用车道;④救护车辆自身性能低、驾驶员驾驶技术差等。
1.4管理环节 转运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守院前急救原则,且途中对患者生命体征监测记录不够详细完整,搬运、固定患者的方法不正确,或者出现与急诊室交接不清等现象;风险识别能力差,急救流程不够规范,相关规章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执行偏差。
2.防范院前急救风险因素的管理对策
2.1 树立风险意识,强化风险识别能力定期对参与到院前急救的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风险和保护意识,对院前急救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客观、主观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对其进行归纳和分类,分析出现风险因素的根本原因。提高对风险因素的预见性,进而合理规避风险。采取多种形式对急救人员进行风险、职业防护教育,可将主要风险因素、工作流程、相关操作标准、各项规章制度装订成册,分发给每个人员进行学习[3]。
2.2提高法律意识,提供优质院前急救服务 实际上,从医院在接到急救患者求救电话那一刻开始,患者和医院就已经建立起了合同关系,也就是说医院要对患者的生命负责。患者就医属于一种消费行为,应该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提高相关人员法律意识,能够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进而提高急救成功率。加强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倡导人性化服务,为急救患者提供全面的就诊措施。
2.3规范各个环节管理,消除风险因素
2.3.1电话受理环节:针对电话受理环节可能出现的三方面风险因素,应首先保证急救电话畅通,并且能够及时受理求救电话。其次,要对接线员进行业务培训,出诊电话应安排专人进行接听,记录求救电话播进时间,明确初诊地址和主要联系电话。必须复述出诊电话记录,保证询问信息完整形和真实性。最后,接到求救电话后,要正确对救护车进行指挥和调度,确保救护车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患者出事地点。
2.3.2出车环节:对出诊人员进行急救意识培训,保证出车及时。提高驾驶员自身驾驶水平,要求驾驶员准确掌握出诊范围内所有交通和道路情况。设置专人对救护车进行维修和检查,保证救护车辆性能,救护车随时处于待命状态。
2.3.3现场救护环节:保证急救物品、药品齐全,创造良好的院前抢救环境,方便人员执行相关操作。正确评估危重患者病情,合理开展现场救护。稳定患者和家属情绪,重视与患者家属的交流和沟通,及时履行患者知情同意权利。充分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现场救护环节处理有条不紊。针对达到现场已经死亡的危急重症患者,应请家属签字确认。规范急救处理记录,保证所有记录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及时性和完成性,正确记录出车时间、到达救护现场时间、回院时间等内容。若回院途中出现道路拥堵现象,应准确记录堵车路段、时间。详细记录急救病历,妥善保管急救过程中的各类签字单,并将其贴在病历本上,避免出现医疗纠纷[4]。
2.3.4管理环节:掌握相关急救技术,包括止血包扎、电击除颤、气管插管及心肺复苏等。保持患者供氧充足,必要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开展心电监护。随诊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发现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时,应视实际情况及时采取对应抢救措施。针对转运途中病情危险,但又不得不转运者,应告知患者和家属,经过患者方面同意才能转运。转运过程中要严格遵守院前急救原则,详细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做好急诊室交接,正确固定患者,搬运过程中应该注意患者人身安全。制定相关急救流程,完善规章制度,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突发事件应急水平。
2.4重视人文关怀,强化120急救宣传院前急救患者多为危急重症患者,涉及到交通事故、火灾、自杀、意外事故等伤害,患者家属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现实,院前急救医护人员应注意自己工作态度和语言表达艺术,努力兼顾到每个人的情绪。院前急救具有公益性,患者有义务缴纳一定费用,可与当地新闻机构进行合作,使广大市民正确认识“120”急救,进而增加群众对院前急救的理解,努力将误会和纠纷降到最低。同时,急救过程中常会遇见很多“三无”患者,应树立生命至上观念,给予患者积极抢救措施。将特殊患者情况报给院领导,查明患者身份后及时联系家属,做好接诊记录。
3.讨论
院前急救对抢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但多数急救患者病情凶险、临床症状复杂,且发展迅速,患者和家属将一切希望寄托給医院,因此医护人员的言行会对其情绪产生重要影响[5]。针对以上分析,认为院前急救工作每个环节均存在一定风险性,主要体现在电话受理环节、出车环节、现场救护环节及日常管理环节,可以说每个环节均有可能出现风险因素,进而给医疗纠纷的出现提供了土壤。重视院前急救工作,应从人员、药品、物品、急救车辆、通讯手段等方面作为切入点,努力将风险因素降到最小。所有参与到院前急救的人员,均应本着严肃的工作的态度,克服不良因素的制约,为抢救患者生命而争分夺秒。
总而言之,在开展院前急救时,应突出细节管理的重要性,发现风险因素应及时进行整顿和改善,为有效减少医疗纠纷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江燕.规范化培训对提高浏阳市院前急救技术水平的作用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2012,05(01):271~272.
[2]陈晓琴.院前急救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J].全科护理,2012,31(09): 150~151.
[3]周奇.急救医疗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研究——以常熟市为例[J].苏州大学学报,2012,28(19):401~403.
[4]吴玮.基于智慧管理的院前急救应用研究[J].吉林大学,2014,06(14):179~183.
[5]岳滨.北京市海淀区院前急救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2013,23(36):262.
【摘 要】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因素,总结相应管理对策。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表对我院院前急救相关人员进行调查,总结主要风险因素。结果 院前急救过程中主要风险环节为电话受理环节、现场救护环节、出车环节及管理环节。结论 对急救制度进行规范,进一步提高出诊人员自身综合能力,备好院前急救所需要的急救物品和药品是减少风险因素的基础。同时,加强风险管理和岗位培训,提高主要风险因素预见性,强化相关人员法律意识,能够有效减少风险因素和医疗纠纷。另外,主动与家属及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有效履行告知义务,争取得到家属的信任与合作。
【关键词】 院前急救 纠纷 防范
院前急救主要包括现场救治和运送途中急救,院前急救具有病种多、患者病情危急等特点,易发生医疗纠纷[1-2]。近几年来,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因此,探讨院前急救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才能进一步保证院前急救成功率,进而减少医疗纠纷。本文通过对我院院前急救人员开展调查,了解院前急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提出几点对应的管理策略,现报告如下。
1.院前急救主要风险因素
本研究中所用到的调查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资料,包括被调查者(院前急救从业人员)年龄、性别、职业、职称及文化程度等,第二部分为院前急救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四个环节,如下:
1.1电话受理环节 电话受理环节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即急救电话不通畅,受理不够及时;患者具体所在位置、联系电话、病情发展情况等基础信息不全;指挥调度、派车不够准确和及时。
1.2现场救护环节①急救患者所患疾病复杂且严重;②院前抢救环境差,给相关操作带来影响;③急救物品、药品不足,设备仪器出现故障,现场急救措施不到位;④未能正确评估危重患者病情;⑤相关操作不够熟练和规范;⑥沟通不到位,未能及时履行家属和患者知情同意权,实施告知义务后未能让家属及时签名;⑦急救病历书写不够详细、规范。
1.3出车环节 ①出车不及时;②驾驶人员道路不熟悉;③道路堵塞,无专用车道;④救护车辆自身性能低、驾驶员驾驶技术差等。
1.4管理环节 转运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守院前急救原则,且途中对患者生命体征监测记录不够详细完整,搬运、固定患者的方法不正确,或者出现与急诊室交接不清等现象;风险识别能力差,急救流程不够规范,相关规章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执行偏差。
2.防范院前急救风险因素的管理对策
2.1 树立风险意识,强化风险识别能力定期对参与到院前急救的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风险和保护意识,对院前急救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客观、主观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对其进行归纳和分类,分析出现风险因素的根本原因。提高对风险因素的预见性,进而合理规避风险。采取多种形式对急救人员进行风险、职业防护教育,可将主要风险因素、工作流程、相关操作标准、各项规章制度装订成册,分发给每个人员进行学习[3]。
2.2提高法律意识,提供优质院前急救服务 实际上,从医院在接到急救患者求救电话那一刻开始,患者和医院就已经建立起了合同关系,也就是说医院要对患者的生命负责。患者就医属于一种消费行为,应该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提高相关人员法律意识,能够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进而提高急救成功率。加强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倡导人性化服务,为急救患者提供全面的就诊措施。
2.3规范各个环节管理,消除风险因素
2.3.1电话受理环节:针对电话受理环节可能出现的三方面风险因素,应首先保证急救电话畅通,并且能够及时受理求救电话。其次,要对接线员进行业务培训,出诊电话应安排专人进行接听,记录求救电话播进时间,明确初诊地址和主要联系电话。必须复述出诊电话记录,保证询问信息完整形和真实性。最后,接到求救电话后,要正确对救护车进行指挥和调度,确保救护车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患者出事地点。
2.3.2出车环节:对出诊人员进行急救意识培训,保证出车及时。提高驾驶员自身驾驶水平,要求驾驶员准确掌握出诊范围内所有交通和道路情况。设置专人对救护车进行维修和检查,保证救护车辆性能,救护车随时处于待命状态。
2.3.3现场救护环节:保证急救物品、药品齐全,创造良好的院前抢救环境,方便人员执行相关操作。正确评估危重患者病情,合理开展现场救护。稳定患者和家属情绪,重视与患者家属的交流和沟通,及时履行患者知情同意权利。充分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现场救护环节处理有条不紊。针对达到现场已经死亡的危急重症患者,应请家属签字确认。规范急救处理记录,保证所有记录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及时性和完成性,正确记录出车时间、到达救护现场时间、回院时间等内容。若回院途中出现道路拥堵现象,应准确记录堵车路段、时间。详细记录急救病历,妥善保管急救过程中的各类签字单,并将其贴在病历本上,避免出现医疗纠纷[4]。
2.3.4管理环节:掌握相关急救技术,包括止血包扎、电击除颤、气管插管及心肺复苏等。保持患者供氧充足,必要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开展心电监护。随诊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发现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时,应视实际情况及时采取对应抢救措施。针对转运途中病情危险,但又不得不转运者,应告知患者和家属,经过患者方面同意才能转运。转运过程中要严格遵守院前急救原则,详细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做好急诊室交接,正确固定患者,搬运过程中应该注意患者人身安全。制定相关急救流程,完善规章制度,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突发事件应急水平。
2.4重视人文关怀,强化120急救宣传院前急救患者多为危急重症患者,涉及到交通事故、火灾、自杀、意外事故等伤害,患者家属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现实,院前急救医护人员应注意自己工作态度和语言表达艺术,努力兼顾到每个人的情绪。院前急救具有公益性,患者有义务缴纳一定费用,可与当地新闻机构进行合作,使广大市民正确认识“120”急救,进而增加群众对院前急救的理解,努力将误会和纠纷降到最低。同时,急救过程中常会遇见很多“三无”患者,应树立生命至上观念,给予患者积极抢救措施。将特殊患者情况报给院领导,查明患者身份后及时联系家属,做好接诊记录。
3.讨论
院前急救对抢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但多数急救患者病情凶险、临床症状复杂,且发展迅速,患者和家属将一切希望寄托給医院,因此医护人员的言行会对其情绪产生重要影响[5]。针对以上分析,认为院前急救工作每个环节均存在一定风险性,主要体现在电话受理环节、出车环节、现场救护环节及日常管理环节,可以说每个环节均有可能出现风险因素,进而给医疗纠纷的出现提供了土壤。重视院前急救工作,应从人员、药品、物品、急救车辆、通讯手段等方面作为切入点,努力将风险因素降到最小。所有参与到院前急救的人员,均应本着严肃的工作的态度,克服不良因素的制约,为抢救患者生命而争分夺秒。
总而言之,在开展院前急救时,应突出细节管理的重要性,发现风险因素应及时进行整顿和改善,为有效减少医疗纠纷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江燕.规范化培训对提高浏阳市院前急救技术水平的作用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2012,05(01):271~272.
[2]陈晓琴.院前急救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J].全科护理,2012,31(09): 150~151.
[3]周奇.急救医疗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研究——以常熟市为例[J].苏州大学学报,2012,28(19):401~403.
[4]吴玮.基于智慧管理的院前急救应用研究[J].吉林大学,2014,06(14):179~183.
[5]岳滨.北京市海淀区院前急救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2013,23(36):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