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背景下的南海安全问题研究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00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南海安全问题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围绕南海诸岛主权的争议问题。维护良好的周边环境与尽可能保护海洋权益不受侵犯的双重职责使中国在南海安全问题上处于两难抉择的境地。鉴于中国自身实力的提高以及南海面临的严峻形势,构建21世纪中国海洋战略至关重要。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中国处于国家战略的转型时期,国家的实力和国际地位正处于上升和迅速崛起阶段。国家的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多地在海洋方面表现出来。这就要求中国把在海洋领域的利益和目标纳入国家战略,将原来的依赖陆地资源和陆地力量的国家战略逐渐转变为依赖海洋资源和海上力量的国家战略。
  关键词:南海;安全
  中图分类号:D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55-01
  一、南海问题的背景及现状
  (一)背景。1967年联合国东南亚大陆礁层探测团对东南亚地区包括南海地区进行了探测,提出了南海地区富含油气资源的结论。1969年6月到8月间,美国/亨特号探测船在美国海洋研究所指挥下,先后5次在南海地区进行探测,再次确认这一地区富含油气资源的事实。这为南海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制造了矛盾点。
  无论是站在历史的角度还是现实层面看,中国对于南海都拥有不可质疑的主权。中国人民对南海诸岛的最早发现可以上溯到汉朝。二战期间,法国和日本先后占领南海诸岛。但是中国对南海海域的主权没有改变,而且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精神,中国于1946年收复南沙群岛,同时以一系列法律程序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恢复行使对南沙群岛的主权。新中国成立后,南沙群岛先后被划归到广东省和海南省管辖。
  (二)现状。南海问题近年仍有进一步复杂化、国际化的趋势,中美在海权上的战略冲突、美日同盟控制西太平洋的战略态势,使中国海洋战略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当前我国在南海问题上面临如下战略考验:首先,如何捍卫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而又不危害东盟战略关系的发展,构成了中国处理南海海洋权益争端的两难困境。其次,从目前整个海洋权益争端的态势来看,中美、中日海洋战略冲突及海洋权益争端日趋严峻的态势,使得中国必须保持南海问题的相对稳定,避免陷入东、南两线局势同时恶化的困境。再次,中国高度重视战略机遇期而继续推进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对内建设和谐社会,对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国家战略,使得中国必须保持作为重要周边环境的东南亚地区的稳定。
  二、南海问题实际上是各种矛盾的集合体。
  一方面是自然资源的争夺。南海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南海争端产生的直接原因。南海石油天然气储藏量超过200亿吨,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矿物资源丰富;岛上生长的植物耐盐、耐旱,生长茂密;鱼类资源丰富,有1 500多种,产量很高,经济价值极大,是中国渔民远海捕鱼的主要品种;海鸟种类多样。南沙海域成为东南亚国家目光聚焦地,海上岛礁不断遭到周边国家蚕食。另一方面,南海是东西交流的主要航道,有着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作为西欧―中东―远东海运航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海是国际海上交通运输最繁忙的交通线之一,也是我国联系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及欧洲国家,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每年,全球有半数以上的超级油轮都要经过南海水域。
  三、南海问题的应对。
  南海问题在中国全方位外交政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中国崛起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选择应坚持以稳定为目标,以经济为纽带,构建国家间共有利益;同时做好两手准备,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
  1.中国应该积极发展与南海周边国家在经济上的联系,以经济发展促进政治问题解决。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发展,作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经济区域化组织,东盟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要加强同东盟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及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交流合作,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机制中发挥领导者的作用。加强同东盟国家在打击海盗、灾害管理和应对突发事件方面的合作,让对方更多地了解中国军力和安全战略,从而使东盟国家对中国增信释疑,积聚对中国的信任感,为南海主权争端的解决提供良好的基础。南海周边国家在地缘、综合实力、区域合作等方面占有优势,中国则在国际政治影响力、综合实力、经济发展程度和市场潜力等方面更为突出,双方的互补和复合以及相互依赖的加深将为和平解决南海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中美建立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积极开展海上军事安全合作,可减少相互猜疑和防止战略对立,有利于加强中国与美国之间的相互信任,还可减少东亚国家对中美发生军事冲突的担心。进行定期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减少纷争和促进合作,从而推动两国关系的改善,促进中美两国的海上军事安全。建立中美海上军事安全机制,有助于双方海空力量避免误判而发生冲突,有利于两国海上军事安全。
  3.多措并举,灵活处理好与越南、菲律宾等“直接声索国”的关系。第一,中国要争取国际上的南海争端话语主动权。第二,中国要抓住越南、菲律宾与美国三方之间的复杂矛盾心理,赢得在南海争端方面的战略主动权。越南要坚持走社会主义制度、反对和平演变,要依靠中国的支持。菲律宾也非常清楚,美国只是将其作为一颗牵制中国发展的棋子,它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的支援与合作。所以,中国可以利用越南、菲律宾对美存在的复杂矛盾心理,尽最大努力使其回到双边谈判协商解决争端的轨道上来。
  4.加强机制建设,打造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为捍卫南海海权提供体制保障和实力支撑。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应大力推进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搭建兴海权的新平台,结合中国引领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作用,加强中国和东南亚及印度洋国家互联互通和经贸往来,助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同时,提升中国在该地区的海权影响力。
  基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爱好和平的传统,在建设和谐社会和推行和平外交的大背景下,中国处理南海问题的思维取向一定是冷静的和平的友好的。而不是锋芒毕露、穷兵黩武的。现今中国需要的南海,是和平的南海而不是战争的南海。
  作者简介:霍达,男,河北邢台人,河北省委党校邢台工作站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学。
其他文献
在西方,有这样一则寓言广为流传。  正是金秋,空气中飘满果实与稻谷的香。在一个霞光四射的黄昏,一位天使在天空中优雅地飞翔。忽然,天使看到:在一个小村庄的打谷场上,一个容颜俊秀的年轻人,正从轮椅上艰难地爬起来,刚想迈步,就“扑通”一声跌倒在地上。他挣扎着,双手努力地支持着身体,良久,才摇摇摆摆地站起来。还没迈步,又摔倒了。  原来,是一个腿有残疾的年轻人正在练习行走。  年轻人,又一次站了起来。他的
期刊
摘要:由丝绸之路闻名于世的河西走廊,漫长的发展变迁中,形成以城镇为重点规划内容的发展战略。面对新世纪,蕴藏着更多发展机会,对于将绿洲城镇为目标的河西城镇规划非常关键。本文基于此,对近代以来以绿洲为载体的河西城镇的分布变迁情况加以阐述说明,以便提供给相关部门及人员更多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绿洲城镇;河西走廊;分布变迁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
摘要:近些年来,雾霾天气已经成为大家谈论的热点话题,雾都已经不再是伦敦的代名词。中国大地上正在上演,而且愈演愈烈,不断恶化。面对雾霾,我们思考自己的过错,并同时采取行动,联防联控机制的提出,是我们应对雾霾天气治理的新举措,也是我们对环境和人们生活的改善的有力保证。同一片天空下,我们需要更多的蓝天,洁净的空气,需要更好的生活。  关键词:联防联控;新环保法;大气污染;雾霾治理  中图分类号:D912
三级跳远和跨栏是田径运动中两个技术环节比较相似的运动项目。本文就三级跳远和跨栏两个项目之间的特点展开分析,并对其运动技能迁移现象进行研究,以期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更
摘要:城建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分支,同时又是城市进行科学管理不可获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建档案馆的建立,是城市建设走向科学的重要标志。在当今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只有城建档案与城市建设协调同步发展,才能适应新时期现代化城市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城建档案;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城建档案是一些城市发展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图表、文字、声音、图像等技术资料,是人们建设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的智慧结晶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人们的生活也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作用下变得更加便捷.然而,对精神世界的忽略造成了精神世界的空场和荒漠化
在这世上,有些河流是从大地流向天空的。它们起源于泥土,发散于空中,以一棵树的形式存在着。当然,我说的就是树。每一棵树都是一条挺立于天地间的河流。只不过是,与匍匐于大地上的河流相比,它们太安静了。即便是内心里澎湃汹涌,可表面上依然不动声色。它们始终是内敛的。  这样的河流,是缓慢生长的河流。生长,生长,不断拓展着宽度,延伸着长度,以枝叶的形式,在天空中持续开拓着自己的疆域。只要生命在,它们就从没有停
期刊
校地共建对大学生志愿活动长效机制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由于受体制等因素的约束,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动力不足,校地共建较难有效地开展。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有针对
摘要:旅游团队作为组织的一种形式,因其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频繁,所引发的人际间冲突也层出不穷。因此,组织政治行为在旅游团队中也必然存在。本文将参照国内外对组织政治行为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组织政治行为对游客在旅游中的影响。  关键词:组织政治行为;游客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54-01  一、引言  组织是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目的建立起来的
目前,高校多年来的法治教育初见成效,多数大学生已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具有一定的法治情感,树立基本的法治意识,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要使大学生拥有较强的法治观念,并将法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