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物理教学实践,从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反思的特征、反思的主要对象及反思的方式等几个方面,论述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与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物理教学;反思;探讨;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8)10(S)-0019-2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我国古代著名的教学论著《学记》中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每位优秀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1 反思的重要性
1.1 反思会使教师自我超越,提高自身素质
众所周知,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在教学实践中提高的,同时教育观念的转变也只有在教学探索中才能逐步实现和提高。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了教师的成长公式:“教师=经验 反思”,可见教师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发现教学中的成败得失,并对其积极反思的实践活动。反思会使从事反思的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更合理的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的新方式。反思如同照镜子,它可以使教育者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矫正,进而达到自我超越。所以,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反思。
1.2 反思是教师迎接新教育理念挑战的技能
新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沟通、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播者转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转变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对物理内容、对课堂教学的把握上,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物理教师对这些新概念的领悟、接受和落实,不是通过短期的学习就能达到的,必然要经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往复过程。因此物理教学反思是实施新教育理念的技能要求之一。
1.3 反思会促进教师由“经验型”逐步走向“合理型”
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会有意无意地形成许多带有个人认知特点与行为习惯的教学经验。这些经验常常使老师在处于类似教学情境时通常不再重新审视情境本身的具体特点,而直接照搬过去的“成功经验”去解决新情境下所面临的问题。诚然,成功的经验可能使我们节省许多时间和精力,可是,经验本身所带有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每一条教学经验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制约条件和背景。在21世纪的今天,面对新的教育理念,教师需要去感受新的物理教育思想,实践和发展对物理学习和物理教学的新认识,重新定位物理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尝试新教学观念下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物理教师以理性态度审视自己的教学,把物理教学实践建立在对物理教育教学理论客观分析的基础上,而不是在过去的“成功经验”上。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充分发挥先进的教学理念对教师行为的指导作用,才能增强理性的认识,从而使教学实践趋于合理、科学,培养出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因此,物理教学反思将会大大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合理型”转化。
2 物理教学反思的特征
物理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对自己物理教学实践行为研究时,不断反思自我对物理内容,物理教学的目的、方法、手段以及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学习的效果等,积极捕捉、挖掘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科学性。
2.1 教学反思以探索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点
反思不是一般地回顾教学情况,而是探究处于教学的决策和技术以及理论等层面的教学主体、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工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它旨在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它使反思的教师获得了创造性思考,乃至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
2.2 教学反思是“师生”共同的实践过程
教学反思强调两个“学会”,既让学生“学会学习”,又让教师“学会教学”,不但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同时教师的教学实践也得到全面提高。
教学反思会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充分体现出教师责任的重大。教学反思使教师感到不仅让每个学生成才是自己应有的责任,而且认为学生成才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表现。教师的这种不断探索的敬业精神会感染他的学生,为学生树立了探索知识的典范。
3 物理教学反思的主要对象
3.1 反思备课
教师课堂教学重在课前准备(备课),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教师像导演一样,在教学的导入、展开、结束的程序安排上,在板书的呈现方式上,在演示实验的操作上(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思路上),在教学的提问、设疑、讨论的组织上,在教学语言与非语言的表达方式上等等诸多方面,都需要精细策划,立足学生的思维、理解需要,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
3.2 反思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又很像主持人。教师要设置情境,创造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要转换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平等自由交给学生。教师要降低“教”的“富营养”,增强学生“学”的“饥饿感”,能让学生自己做的事,教师决不去插手,更不能“越俎代疱”,努力做到“书”让学生自己读,“问”让学生自己提,“果”让学生自己摘,“情”让学生自己抒,“话”让学生自己说。老师要引领学生“实话实说”,在“误”中“悟”,“错”中“磋”,“探”中“叹”,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逐渐步入“教”与“学”的互促互动,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轨道。
3.3 反思课堂教学的调控
课备得再充分,它必竟不是“实况直播”,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肯定会出现预设的与实际的不相符情况,所以,“主持人”要根据教学计划的实施,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推进,统筹全局,随机应变,灵活掌握,调探课堂,合理反思提高教师的调控能力。
3.4 反思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把提高他们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推理和归纳等综合能力视为实现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将那些朴素而有效的方法归纳、提升,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议题。
4 物理教学反思的方式
4.1 写课后日记
课后日记是教师完成一节教学任务后,积极主动地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记录。课后日记可以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的根据。日记的内容可以包括:(1)记录教学中每一环节的成功与不足。比如:对物理概念、规律等重、难点的突破情况、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中的闪光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困惑、学生的创造性见解等等。(2)记录解决不足之处的修补措施。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不足或不理想之处再进行仔细揣摩、推敲,从而改革创新寻找更合理的方法。同时,养成写课后日记的习惯能使以后的教学扬长避短,常教常新、越教越精,这对物理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非常重要。课后日记没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不拘一格,非常灵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4.2 跳出自我,交流讨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这就需要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多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手段,教师通过学习比较,从而找出理念上的差距,找出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并深入分析和思考“假如让我上这节课(或让自己重新设计这节课),将如何设计教学”等问题。
反思活动不是一种个体行为,它更需要群体的支持,加强与同事间诚挚的交流对话。来自交流对象的反馈往往也会激起自己更深入的思考,激发自己更多的创意和思路,同时也将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法跟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在相互诘问的基础上,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意识和行为,使自己跟大家共同进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栏目编辑黄懋恩)
关键词:物理教学;反思;探讨;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8)10(S)-0019-2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我国古代著名的教学论著《学记》中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每位优秀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1 反思的重要性
1.1 反思会使教师自我超越,提高自身素质
众所周知,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在教学实践中提高的,同时教育观念的转变也只有在教学探索中才能逐步实现和提高。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了教师的成长公式:“教师=经验 反思”,可见教师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发现教学中的成败得失,并对其积极反思的实践活动。反思会使从事反思的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更合理的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的新方式。反思如同照镜子,它可以使教育者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矫正,进而达到自我超越。所以,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反思。
1.2 反思是教师迎接新教育理念挑战的技能
新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沟通、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播者转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转变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对物理内容、对课堂教学的把握上,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物理教师对这些新概念的领悟、接受和落实,不是通过短期的学习就能达到的,必然要经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往复过程。因此物理教学反思是实施新教育理念的技能要求之一。
1.3 反思会促进教师由“经验型”逐步走向“合理型”
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会有意无意地形成许多带有个人认知特点与行为习惯的教学经验。这些经验常常使老师在处于类似教学情境时通常不再重新审视情境本身的具体特点,而直接照搬过去的“成功经验”去解决新情境下所面临的问题。诚然,成功的经验可能使我们节省许多时间和精力,可是,经验本身所带有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每一条教学经验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制约条件和背景。在21世纪的今天,面对新的教育理念,教师需要去感受新的物理教育思想,实践和发展对物理学习和物理教学的新认识,重新定位物理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尝试新教学观念下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物理教师以理性态度审视自己的教学,把物理教学实践建立在对物理教育教学理论客观分析的基础上,而不是在过去的“成功经验”上。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充分发挥先进的教学理念对教师行为的指导作用,才能增强理性的认识,从而使教学实践趋于合理、科学,培养出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因此,物理教学反思将会大大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合理型”转化。
2 物理教学反思的特征
物理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对自己物理教学实践行为研究时,不断反思自我对物理内容,物理教学的目的、方法、手段以及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学习的效果等,积极捕捉、挖掘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科学性。
2.1 教学反思以探索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点
反思不是一般地回顾教学情况,而是探究处于教学的决策和技术以及理论等层面的教学主体、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工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它旨在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它使反思的教师获得了创造性思考,乃至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
2.2 教学反思是“师生”共同的实践过程
教学反思强调两个“学会”,既让学生“学会学习”,又让教师“学会教学”,不但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同时教师的教学实践也得到全面提高。
教学反思会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充分体现出教师责任的重大。教学反思使教师感到不仅让每个学生成才是自己应有的责任,而且认为学生成才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表现。教师的这种不断探索的敬业精神会感染他的学生,为学生树立了探索知识的典范。
3 物理教学反思的主要对象
3.1 反思备课
教师课堂教学重在课前准备(备课),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教师像导演一样,在教学的导入、展开、结束的程序安排上,在板书的呈现方式上,在演示实验的操作上(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思路上),在教学的提问、设疑、讨论的组织上,在教学语言与非语言的表达方式上等等诸多方面,都需要精细策划,立足学生的思维、理解需要,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
3.2 反思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又很像主持人。教师要设置情境,创造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要转换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平等自由交给学生。教师要降低“教”的“富营养”,增强学生“学”的“饥饿感”,能让学生自己做的事,教师决不去插手,更不能“越俎代疱”,努力做到“书”让学生自己读,“问”让学生自己提,“果”让学生自己摘,“情”让学生自己抒,“话”让学生自己说。老师要引领学生“实话实说”,在“误”中“悟”,“错”中“磋”,“探”中“叹”,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逐渐步入“教”与“学”的互促互动,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轨道。
3.3 反思课堂教学的调控
课备得再充分,它必竟不是“实况直播”,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肯定会出现预设的与实际的不相符情况,所以,“主持人”要根据教学计划的实施,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推进,统筹全局,随机应变,灵活掌握,调探课堂,合理反思提高教师的调控能力。
3.4 反思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把提高他们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推理和归纳等综合能力视为实现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将那些朴素而有效的方法归纳、提升,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议题。
4 物理教学反思的方式
4.1 写课后日记
课后日记是教师完成一节教学任务后,积极主动地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记录。课后日记可以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的根据。日记的内容可以包括:(1)记录教学中每一环节的成功与不足。比如:对物理概念、规律等重、难点的突破情况、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中的闪光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困惑、学生的创造性见解等等。(2)记录解决不足之处的修补措施。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不足或不理想之处再进行仔细揣摩、推敲,从而改革创新寻找更合理的方法。同时,养成写课后日记的习惯能使以后的教学扬长避短,常教常新、越教越精,这对物理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非常重要。课后日记没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不拘一格,非常灵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4.2 跳出自我,交流讨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这就需要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多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手段,教师通过学习比较,从而找出理念上的差距,找出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并深入分析和思考“假如让我上这节课(或让自己重新设计这节课),将如何设计教学”等问题。
反思活动不是一种个体行为,它更需要群体的支持,加强与同事间诚挚的交流对话。来自交流对象的反馈往往也会激起自己更深入的思考,激发自己更多的创意和思路,同时也将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法跟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在相互诘问的基础上,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意识和行为,使自己跟大家共同进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栏目编辑黄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