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魄国魂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luewa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色调淡雅的良渚博物院静静伫立,环抱着博物院的是沉睡千年的遗址,托举着遗址的是肥腴的浙北平原,轻踏着浙北平原的是我赤条条的双足。
  那首《一眼千年》唱得好啊:“请再翻慢一点,那么厚一本时间……”在良渚的领地,我不由得走得很慢,几乎是一寸一寸地挪动。
  我看见一只小鳄鱼,凝固在良渚人画笔下的黑陶上。对于黑陶,我完全分不清夹细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的黑皮陶,我只知道这只张开大嘴、牙齿尖利的鳄鱼正摇着它强有力的尾巴,扭动全身数以千计的肌肉,动用坚硬的铠甲,展现着它的活力。不服输的它一定想钻出黑陶的表面。即使已经被定格在数千年前的某一个瞬间,它还是宁愿要一生的自由自在,不愿被纪念成万世的永恒。是呀,“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这黑陶器物做什么用,我不甚了解。但可以想见,它来源于泥土,必将用于最接地气的生活。或许它盛过一碗稻米、半盆菽,或许它装过骨头和石头磨成的精致的纺轮。用今天的眼光看,它破旧、过时、卑微,可就算是拥有铝合金材料、可降解高聚物和智能家居、物联网的我们,也不得不感激它的存在。感激它赐予我们的祖先以生存。而只有生存下来,我们才能拥有钟鼓齐鸣的礼乐、横槊瀚海的胜利和刑天舞干戚的神话。这见证了史诗的小黑陶器呀,一切的一切居然都源自它不惹眼的小小身躯!
  不只如此,我们的先人又是多么懂得美啊!玉琮,这使我幻想过无数次的玉琮,今天真的出现在我眼前了。
  我与它,仅仅隔着一层玻璃。它在里面,象牙一样白的身体发出月晕一般温柔的光泽,以一种高贵的气质,无视着周围惊异于它的美丽的、来来往往的草民们。
  我无比眼红那些能够亲手触摸它的文物专家。此刻,我透过凉凉的玻璃谛听玉琮的呢喃,彼时,他们却有如此特权,可以抚摸它秀美的躯体。
  雕刻玉琮的人已然无从考证姓名,不过,他一定是天地之灵最忠实的信徒,并知道自然界中最美的点滴。玉琮的纹路是涓涓的河流,正冲刷着河心小小的沙洲;玉琮的棱角是山脉和丘陵,正隆起健美的臂膀,环抱村落和高高的城垛;圆形的凿空象征无垠的天空,可供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直徙南冥。
  上通于天,下達于地。天地之间,是良渚人的“一点灵明”。山河为名,云霞作躯。先民们的人生,亦是开始于天,收束在地。
  我好奇,哪一位祭司曾用这样的圣物祭拜过天地。想来良渚的祭祀,定然还没有“七鼎六簋”“五鼎四簋”的规矩,有的则是那些巧夺天工的,令当代所有雕刻家艺术家自愧不如的玉琮兽面、玉璧玉蚕。
  我想在良渚寻找那传说中的“博物馆奇妙夜”,等待沉睡的神灵从泥土中苏醒。我想去看千年万年的篝火熊熊燃烧,火光映照着黝黑的皮肤。神秘的草药堆中升起使人迷乱的烟雾,我变成了三岁的孩童。天神,若你真的存在,就请告诉我:为什么月亮有阴晴?一年有四季?天在哪里与地交会?众星如何置陈?西山后的太阳又在哪里匿藏?哪里的土地最为肥美?泛滥的洪水怎样才会止息……
  夜深了,人群彻夜不眠,都陶醉在沉郁而悠长的埙声、清越激扬的兽皮鼓声里,依旧舞蹈翩跹。五彩的羽毛送来生灵万物的颂歌,姑娘们的黑发随着鼓点飞扬,小伙子们刚健的双脚踏起阵阵尘土,无数的声音呐喊着想说而说不出的愿望……
  当然,这样的夜晚不会再次回归。回不到鲜活的“良渚世界”,我只好在博物院里徘徊、叹息。可虽然想象中的夜晚早已湮灭在历史的星河,良渚遗址的玉魄国魂却依然是这个伟大文明给予我们的最无价的礼物。来到良渚博物院,我们可以“思接千载、情通古人”,更可以紧贴纯净的土壤,凝望艺术的五官,朝拜文明的圣坛。
  水乡泽国,太湖南岸。我回到良渚,也就真正回到了华夏的童年。的确,在与岁月的长谈中,只有那个属于梦境和童话的时代,才足以被称作——“滥觞”。
其他文献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遇见阳光雨露,遇见冬雪彩虹;我们也遇见微笑,遇见温情……每一刻,都有美好的遇见。你的生活中,有过怎样的遇见让你久久不能忘怀?  请以“最美的遇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 写出真情实感,叙事符合逻辑,有细节,有描写,有思考,不少于800 字。  【写作指导】  这是2020年1月嘉兴市期末联考高一年级的作文题。写记叙文,是嘉兴市
期刊
编者按:本期选登的是浙江省平湖中学嘉木文学社指导老师和部分社员的作品。  在我看来,写作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之一,就如同思考、想象、言说、交流,也可以说,写作就是思考、想象、言说、交流。写作的过程经历特殊的生活体验,这种体验需要经过感官的知觉、情感的蒸泡与理智的参与。写作首先需要我们解放感官,学会凝视。学会凝视,就是对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进行全方位的细致观察。有了感官的全面参与,情感就会自然渗入,但是理
期刊
我穿过田野回家,正是仲夏时节。草地已经割完了,黑麦刚要动手收割。  这正是万紫千红、百花斗妍的季节:红的、白的、粉红的、芬芳而且毛茸茸的三叶草花,傲慢的延命菊花,乳白的、花蕊黄澄澄的、浓郁袭人的“爱不爱”花,甜蜜蜜的黄色的山芥花,亭亭玉立的、郁金香形状的、淡紫色的和白色的吊钟花,匍匐缠绕的豌豆花,黄的、红的、粉红的、淡紫的玲珑的山萝卜花,微微有点红晕的茸毛和微微有些愉快香味的车前草花,在青春时代向
期刊
《胡同文化》是汪曾祺先生为摄影集《胡同之没》所写的一篇序言。所谓序言,就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一般用来说明作品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或“他序”,内容多是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胡同文化》是一篇他序,但又不是一篇常规的他序,作者虽然对胡同的认识和情感与摄影集基本保持一致,但并未对作品进行详细介绍,仅在文章最后提及“看看这些
期刊
德国作家伯尔的《在桥边》,小说开头“我”自认为“是一个不可靠的人”,小说的结尾,主任统计员却拍着“我”的肩膀,说“我”是个“好人,很忠实、很可靠”。那么,“我”究竟可靠不可靠呢?  我们发现,从文本表面上看,“我是一个不可靠的人”。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对数人的这份差事并不热爱,在工作时有点“任性”:  ·有时故意少数一个人;当我发起怜悯来时,就送给他们几个。  ·当我恼火时,当我没有烟抽时,
期刊
【原题呈现】  一个名厨,烹调了一味菜,不至于使你不能尝。一幅名画,一支名曲,却有时使人莫名其妙地欣赏不到它的好处。它可以另有一天地,另有一境界,鼓舞你的精神,诱导你的心灵,愈走愈深入,愈升愈超卓。人类在谋生之上应该有一种爱美的生活,否则只算是他生命之夭折。  ——钱穆《湖上闲思录》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  材料中以比喻论證的方式强调人类的心灵或精神不能
期刊
此去经年一别,自有平生相见平生欢。  望着眼前的千山万水,内心云海翻涌,沉默间终静止成画,无法被涂改地置于眼前,就像与往事间被锁上的心门。  《平生欢》描述的故事发生在一个靠江的小城镇雾江,邵然、李平义、陈臣、邱天、白杨、弹簧他们都生长于此,这里有一家大型国营工厂,父母一辈人都工作在这个大厂里。邵然他们上同一个子弟学校,住着厂里分配的房子,邻里相近,哪家有事其他家马上就知道。后来城镇渐渐发达了,工
期刊
正如熊培云所说:“偶尔走失,从未离开。没有比生活更古老的过去,也没有比生活更高远的未来。”“生存”与“生活”并不是一对悖论,恰恰相反,二者相依相存。如果把“生存”比作房舍,那么我相信“生活”一定是你推开半掩的窗后映入心灵的云白山青。  “人类在谋生之上应该有一种爱美的生活,否则只算是他生命之夭折。”人之所以为人并成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他们在觅食捕猎、交配繁衍等谋生程序之上,升华出了追求美的意识,“美
期刊
写作中的象征手法是指在文艺创作中,借助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寄寓作者某种深刻的思想,或表达某种特殊的含意。象征与比喻都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但比喻属于修辞范围,而象征则属于艺术手法,与构思相关。朱自清在《新诗的进步》中说:“象征诗派要表现的是些微妙的情境,比喻是他们的生命;但是‘远取譬’而不是‘近取譬’……他们能在普通人以為不同的事物中间看出同来。”这里的“远”“近”指的是被象征物与象征物之间
期刊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能撑起一个家了。”爷爷在晚饭时对我说。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工作好几年了。”爸爸跟着说道。  我嘴上应着,心里却写了两个字:不服。  虽是不服,但对长辈曲折的经历也还是敬佩无比。爷爷年轻时身强力壮,整个夏天以卖自己种的西瓜为主。那年夏天,一如往日,他将西瓜运上船,装着一船西瓜向城里划去。划船最怕的是河中央深不见底的漩涡,那日的漩涡特别厉害,将爷爷的船卷了进去。爷爷虽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