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县级电视台,作为我国现行宣传体制下最基层的电视台,距农村最近,农民也最近,当然对农村的情况也最清楚,对农民的需求也最了解,面对的大多数观众也是农民。所以为“三农”服务,是县级电视台办好节目的立足之本。因此,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三农”,成为摆在县级电视台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如何才能办好“三农”节目,使之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成为农民朋友致富的智囊纽带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级电视台;“三农”问题;脆务
一、人为本,立足本土,做到“三贴近”
要做好“三农”节目,就要在节目的针对性上下功夫。要经常下基层多了解一下农民的需求,做到心中有民情,心中有农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会使节目言之有物,使农民既感觉到好看,又感觉到能用,还感觉到可学。农民在学习科学知识、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时候,往往只讲求实用,他们所关心的是身边的事物,他们所需要的是操作性强拿来就能用的农业生产技术方法和措施。在办好农业节目的过程中,我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心理与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人茫然不知所措,不知从何处抬脚,迈出致富的步伐,但这也正是农民更新观念、提高应变能力的千载难逢的机遇。抓住这个机遇,我们应选择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致富信息,有针对性地提供给农民。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就是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线,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多用群众的语言,多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报道有实在内容、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基层电视台处在“三农”宣传报道的前沿阵地,所办的节目能不能满足广大农民朋友的需求,能不能受到群众的欢迎,关键的一条,就是看“三贴近”落实得够不够好。
二、播出新颖的娱乐节目,激发农民的乐点。
(一)注重精粹,不要次品。极向上的精品,杜绝品格低下、庸俗低级的次品,从节目内容到形式都要为农村观众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
(二)形式多样,防止单调。广播电视的文艺节目要在形式上不断寻求一些变化,努力做到多样化。农民喜欢综艺节目,但专为农村观众收看的很少;农民有心参与休闲娱乐节目,机会也不多。农民参与娱乐节目可以使广播电视节目充满活力。
(三)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电视应该成为大众文化的传播媒体。对农村播出的文艺节目力争做到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让农村观众喜闻乐见。农民对家喻户晓的古典题材的电视剧、通俗的历史故事,如《包青天》《武则天》就非常喜欢。
(四)新闻形式上让农民喜闻乐见
县级电视台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受众是要立足农民,要在农民受众的角度上做好文章。因此在栏目设置方面,一定要在选题的深入性以及实用性、难易程度上下功夫,使内容上贴近农民,形式上适应农民,不要采用过于严肃和高深的形式来做新闻节目,应该把“播”新闻转化为“说”新闻,多采用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
三、贯彻“三农”精神,搞好对农宣传
我国是农业大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农耕文化源远流长。“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把“三农”问题来加以贯彻落实。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在工作报告中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是把“三农”工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些为电视新闻的“三农”宣传提供了很大的报道空间和源源不断的报道题材,同时也为新闻宣传指明了“三农”宣传的方向,又对做好新时期“三农”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县级广播电视宣传部门,要把关注“三农”的意识变为服务“三农”的行动,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縣级电视台在转播中央、省级电视节目的同时,要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做好对农村的农业电视节目,普及农业科学知识、宣传好农业政策。在自办对农节目宣传方面,要更注重微观、注重针对性、时效性,立足于服务“三农”这个主体,在“三农”上做文章、办节目。
四、要追求节目质量和节目包装
要想办好“三农”节目,必须在节目编排和节目质量上下功夫。要采用当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不断探索,求新求变。如果有条件,可以运用现场直播、动漫,或者是木偶、戏剧、相声等等不同表现形式,力求让农民朋友乐于接受,看后有收获。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当今社会,竞争激烈,追求节目包装加大宣传力度也就格外重要。
参考文献:
[1]张峰,电视民生新闻研究[J].青年记者,2010(1).
[2]李渊.从一个县级电视台的生存现状看我国地方电视媒体体制改革的方向与路径[J].广播电视信息.2010(2).
关键词:级电视台;“三农”问题;脆务
一、人为本,立足本土,做到“三贴近”
要做好“三农”节目,就要在节目的针对性上下功夫。要经常下基层多了解一下农民的需求,做到心中有民情,心中有农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会使节目言之有物,使农民既感觉到好看,又感觉到能用,还感觉到可学。农民在学习科学知识、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时候,往往只讲求实用,他们所关心的是身边的事物,他们所需要的是操作性强拿来就能用的农业生产技术方法和措施。在办好农业节目的过程中,我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心理与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人茫然不知所措,不知从何处抬脚,迈出致富的步伐,但这也正是农民更新观念、提高应变能力的千载难逢的机遇。抓住这个机遇,我们应选择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致富信息,有针对性地提供给农民。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就是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线,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多用群众的语言,多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报道有实在内容、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基层电视台处在“三农”宣传报道的前沿阵地,所办的节目能不能满足广大农民朋友的需求,能不能受到群众的欢迎,关键的一条,就是看“三贴近”落实得够不够好。
二、播出新颖的娱乐节目,激发农民的乐点。
(一)注重精粹,不要次品。极向上的精品,杜绝品格低下、庸俗低级的次品,从节目内容到形式都要为农村观众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
(二)形式多样,防止单调。广播电视的文艺节目要在形式上不断寻求一些变化,努力做到多样化。农民喜欢综艺节目,但专为农村观众收看的很少;农民有心参与休闲娱乐节目,机会也不多。农民参与娱乐节目可以使广播电视节目充满活力。
(三)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电视应该成为大众文化的传播媒体。对农村播出的文艺节目力争做到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让农村观众喜闻乐见。农民对家喻户晓的古典题材的电视剧、通俗的历史故事,如《包青天》《武则天》就非常喜欢。
(四)新闻形式上让农民喜闻乐见
县级电视台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受众是要立足农民,要在农民受众的角度上做好文章。因此在栏目设置方面,一定要在选题的深入性以及实用性、难易程度上下功夫,使内容上贴近农民,形式上适应农民,不要采用过于严肃和高深的形式来做新闻节目,应该把“播”新闻转化为“说”新闻,多采用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
三、贯彻“三农”精神,搞好对农宣传
我国是农业大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农耕文化源远流长。“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把“三农”问题来加以贯彻落实。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在工作报告中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是把“三农”工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些为电视新闻的“三农”宣传提供了很大的报道空间和源源不断的报道题材,同时也为新闻宣传指明了“三农”宣传的方向,又对做好新时期“三农”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县级广播电视宣传部门,要把关注“三农”的意识变为服务“三农”的行动,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縣级电视台在转播中央、省级电视节目的同时,要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做好对农村的农业电视节目,普及农业科学知识、宣传好农业政策。在自办对农节目宣传方面,要更注重微观、注重针对性、时效性,立足于服务“三农”这个主体,在“三农”上做文章、办节目。
四、要追求节目质量和节目包装
要想办好“三农”节目,必须在节目编排和节目质量上下功夫。要采用当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不断探索,求新求变。如果有条件,可以运用现场直播、动漫,或者是木偶、戏剧、相声等等不同表现形式,力求让农民朋友乐于接受,看后有收获。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当今社会,竞争激烈,追求节目包装加大宣传力度也就格外重要。
参考文献:
[1]张峰,电视民生新闻研究[J].青年记者,2010(1).
[2]李渊.从一个县级电视台的生存现状看我国地方电视媒体体制改革的方向与路径[J].广播电视信息.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