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9年是5G进入商用元年,新技术在传媒业的各个环节得以运用,在全媒体传播时代下,播音主持教学模式创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河北传媒学院为例,从学生就业现状出发,在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实训实习、“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方面,探索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学生就业 播音主持 教学模式
当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艺术专业中比较火爆,近百所高校开设此专业,报考人数也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据新京报报道,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艺考报名人数达53566人,与2019年相比,报考人数有增加。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随着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的深刻变化,应顺应市场,调整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人才。河北传媒学院是一所以传媒、艺术类专业为主的本科院校,着重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方面,细化专业,立足长远,构建“双师结构型”教师队伍,融合多方力量,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1. 媒介技术变迁推动教学改革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以语言传播为主的实践型专业,目的是培养主持人和语言类工作者,向电视台等岗位输送一线人才。目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合发展初步建成,下一步将向深度融合目标前进。积极探索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有机融合,实现原三台的共通共融,达到“1+1+1>3”的传播效果,跨平台直播适应各种媒介用户。围绕先进的5G发展战略,运用人工智能和4K高清等技术,构建“5G+4K+AI”的全新战略,构建“央视频”品牌,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及华为公司共同打造“5G媒体应用实验室。作为高校,应该紧跟时代发展,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高瞻远瞩,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思维活跃的新型人才。
长期为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培养人才的高校,应该适应形势并做出改变,结合自媒体等平台,找出播音专业可以适应哪些岗位,并根据岗位调整教学方向。
2. 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在我国播音毕业生就业方向上,据中国传媒大学院长鲁景超院长的调查问卷显示,1963级的学生就业100%选择了电台;从1991级到2012级本科,70%以上第一志愿选择电视台;2014级硕士毕业生有66.67%选择了“新媒体、教师、公务员”。可以看出,毕业生就业方向与传媒行业的变革有很大关系,90年代我国电视业发展蒸蒸日上,大量学生选择电视行业;98年后,网络媒体出现,2014级毕业生开始倾向新兴媒体。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播音专业就业存在两种趋势。
第一种是传统型广播电视行业。我国电台电视台事业发展面临转型,与1963级毕业生时期不同,单一播报性主持人已不再受欢迎,主持人队伍呈饱和稳定状态,招聘主持人的电视台以及招聘人数与大量毕业生相比,数量极少。AI主播技术的逐渐成熟,又是对真人主播的打击,主持人行业何去何从也成为当下讨论的热点话题。制播分离模式的推行,使栏目逐渐减少。从各种角度看,主持人的需求量越来越少。
第二种是随着媒体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对新型人才需求量增大。“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较2018年底增长259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智能手机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手机这种移动终端在各方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手机支付可以出门不拿钱包,网课的普及可以足不出户接受优质教育,手机新闻更迅速,竖屏短视频让受众知道一手消息,很多播音专业学生在课余时间手机平台直播,并获得可观的收入。年轻人的“小屏时代”已经成为新趋势,而受网络影响更大的高校毕业生,更倾向充满活力的网络传媒公司就业。传统电视媒体也将节目内容转移到微博、微信等,拓展收视渠道。利用手机APP爱奇艺、优酷、芒果视频等收看综艺节目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主要收视方式。“一专多能”的实践型人才是当下的新就业趋势。
3. 探索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3.1 建立行业企业合作发展平台
河北传媒学院是继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之后全国第三所独立设置的传媒类本科院校。精英集团专注研究人才培养,与传媒公司对接,突出实践教学,建有河北广播电视台、河北广电传媒有限公司等十几家校外实习基地,与蜻蜓FM、荔枝FM等公司开展实践教学。在课堂上学习的播音技巧,在实践中运用起来,课余时间,学生结对录制小说,学校提供先进录音棚、配音室等先进设备,从设备运用、现场录制、稿件设计到后期剪辑包装,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参与,制作精良的节目放在蜻蜓FM等平台上播放,有趣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欲望,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也是对学校的最好宣传。从用人单位需求方面制定教学模式,深度对接真正实现播音专业实践型教学理念。
当前我国教育模式正处于加速转变阶段,增强把握新技术变革能力,“互联网+战略”从媒体到传媒高校,都实行战略深入,形成人才培养新优势。产教融合理念推动了传媒院校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从基础上解决学生就业。广泛建立校企合作,积极搭建:专业和产业融合、课堂和舞台融合、教学和创作融合“平台。学校积极与各大高校联系,在2018年召开第十二届亚洲国际青少年电影节,来自中、日、韩三个国家的领导和专家、学者来到河北传媒学院交流。邀请郎永淳等著名一线主持人来校讲学,并聘请担任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给学生最好的资源,从硬件到软件全面发展。
3.2 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
从2013级播音本科专业开始,细化播音专业,到现在逐渐成熟,专项培养,开设融媒体新闻与播音系、网络与新媒体系、配音表演与微电影系、声音与策略传播系。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和兴趣选择具体的学习方向。在课程设置上,针对不同专业开设适合的课程,例如融媒体新闻系强化非线性编辑和摄影摄像、网络与新媒体开设形体课程。随着近些年艺考热趋势,开设播音专业的院校数量大,招生数量也在几十到百人不等,生源大造成素质能力低,很多学生的文化素养差,文化水平与播音能力有很大的联系,《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节目的火爆让大家看到主持人需要了解的不仅是播音技巧,更多的是文化水平和内涵。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多样性、复杂性要求节目主持人除了自身专业素养以外,还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应对节目中可能出现的传播場景,准确理解节目中涉及的传播内容。针对这一现象,开设了文学鉴赏、诗词朗诵等课程,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加强国学内涵。 此外,河北传媒学院有播音专业艺术硕士授予资格,并且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为学生提供学术研究平台,不仅可以选择电视台等一线就业,也可以继续学习,研究播音艺术。
3.3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为了在校园加强学生的登台能力,学校成立语言艺术工作室及播音主持协会等社团,由专业指导老师带队,带领学生进行实践,与课堂内容互通互联。本着“以赛促练,以赛促教”的方针积极举办多种比赛。在语音能力上,举办基本功大赛,鼓励学生出早功;在主持能力方面,举办“传媒之星”艺术语言大赛,超千人参赛,大大调动了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在口语表达上,举办辩论赛、演讲比赛、电视主持人大赛等,锻炼学生团队合作发言的能力,也刺激学生在比赛中迅速提高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按照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河北传媒学院的办学宗旨是“把学生推向舞台,把舞台搭在社会”,每年暑假,组织学生去实习基地,完成小学期作业,分组录制节目,大大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项目化教学”,逐渐形成了“学、练、干、创一条线”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荐学生去第十届江苏省园博会、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等进行实习实践,在各个场馆或景区担任引导、解说等重要工作。在解说工作中,不仅提升了专业能力,也对园博会等文化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河传学子受到当地领导和游客的一致好评,也是对河北传媒学院人才培养能力的认可。
3.4 加強“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任何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希望员工具有丰富的实习经验,从提高教学效果、改变师资结构方面,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执行者,教师教学理念的调整和教学思路的转换,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
在学术方面,具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在专业能力上,有在行业内的长时间的工作经历,这样不仅能在学术方面对学生起到正确的引导,也能在实践方面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对业务能力进行把关,避免培养的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过硬,对主持节目能力把握较差的情况。
4. 结语
无论传媒行业还是高校教学,多元化发展已经成为时代需求,宽口径、强基础的复合型人才是当下各行业的用人标准。对于主持人来说,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多学科的综合能力,才能在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取得更多的机会。对于播音主持教学模式的探索,仍未停下脚步,加强校企合作和实训实践,进一步思考创新路径,向传媒市场输送优秀人才,不仅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是对传媒行业整体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2]刘春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合发展的三个层次[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10):134.
[3]鲁景超.传媒变局对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影响和要求[J].传媒教育,2016(04):149-152.
[4]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5]朱良志.新时代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话语体系建构研究[J].传媒,2019(18):57-60.
[6]朱良志.助理县级融媒体中心是新闻传播教育新方向[J].青年记者,2019(05):106-107.
【关键词】学生就业 播音主持 教学模式
当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艺术专业中比较火爆,近百所高校开设此专业,报考人数也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据新京报报道,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艺考报名人数达53566人,与2019年相比,报考人数有增加。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随着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的深刻变化,应顺应市场,调整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人才。河北传媒学院是一所以传媒、艺术类专业为主的本科院校,着重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方面,细化专业,立足长远,构建“双师结构型”教师队伍,融合多方力量,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1. 媒介技术变迁推动教学改革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以语言传播为主的实践型专业,目的是培养主持人和语言类工作者,向电视台等岗位输送一线人才。目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合发展初步建成,下一步将向深度融合目标前进。积极探索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有机融合,实现原三台的共通共融,达到“1+1+1>3”的传播效果,跨平台直播适应各种媒介用户。围绕先进的5G发展战略,运用人工智能和4K高清等技术,构建“5G+4K+AI”的全新战略,构建“央视频”品牌,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及华为公司共同打造“5G媒体应用实验室。作为高校,应该紧跟时代发展,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高瞻远瞩,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思维活跃的新型人才。
长期为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培养人才的高校,应该适应形势并做出改变,结合自媒体等平台,找出播音专业可以适应哪些岗位,并根据岗位调整教学方向。
2. 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在我国播音毕业生就业方向上,据中国传媒大学院长鲁景超院长的调查问卷显示,1963级的学生就业100%选择了电台;从1991级到2012级本科,70%以上第一志愿选择电视台;2014级硕士毕业生有66.67%选择了“新媒体、教师、公务员”。可以看出,毕业生就业方向与传媒行业的变革有很大关系,90年代我国电视业发展蒸蒸日上,大量学生选择电视行业;98年后,网络媒体出现,2014级毕业生开始倾向新兴媒体。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播音专业就业存在两种趋势。
第一种是传统型广播电视行业。我国电台电视台事业发展面临转型,与1963级毕业生时期不同,单一播报性主持人已不再受欢迎,主持人队伍呈饱和稳定状态,招聘主持人的电视台以及招聘人数与大量毕业生相比,数量极少。AI主播技术的逐渐成熟,又是对真人主播的打击,主持人行业何去何从也成为当下讨论的热点话题。制播分离模式的推行,使栏目逐渐减少。从各种角度看,主持人的需求量越来越少。
第二种是随着媒体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对新型人才需求量增大。“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较2018年底增长259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智能手机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手机这种移动终端在各方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手机支付可以出门不拿钱包,网课的普及可以足不出户接受优质教育,手机新闻更迅速,竖屏短视频让受众知道一手消息,很多播音专业学生在课余时间手机平台直播,并获得可观的收入。年轻人的“小屏时代”已经成为新趋势,而受网络影响更大的高校毕业生,更倾向充满活力的网络传媒公司就业。传统电视媒体也将节目内容转移到微博、微信等,拓展收视渠道。利用手机APP爱奇艺、优酷、芒果视频等收看综艺节目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主要收视方式。“一专多能”的实践型人才是当下的新就业趋势。
3. 探索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3.1 建立行业企业合作发展平台
河北传媒学院是继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之后全国第三所独立设置的传媒类本科院校。精英集团专注研究人才培养,与传媒公司对接,突出实践教学,建有河北广播电视台、河北广电传媒有限公司等十几家校外实习基地,与蜻蜓FM、荔枝FM等公司开展实践教学。在课堂上学习的播音技巧,在实践中运用起来,课余时间,学生结对录制小说,学校提供先进录音棚、配音室等先进设备,从设备运用、现场录制、稿件设计到后期剪辑包装,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参与,制作精良的节目放在蜻蜓FM等平台上播放,有趣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欲望,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也是对学校的最好宣传。从用人单位需求方面制定教学模式,深度对接真正实现播音专业实践型教学理念。
当前我国教育模式正处于加速转变阶段,增强把握新技术变革能力,“互联网+战略”从媒体到传媒高校,都实行战略深入,形成人才培养新优势。产教融合理念推动了传媒院校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从基础上解决学生就业。广泛建立校企合作,积极搭建:专业和产业融合、课堂和舞台融合、教学和创作融合“平台。学校积极与各大高校联系,在2018年召开第十二届亚洲国际青少年电影节,来自中、日、韩三个国家的领导和专家、学者来到河北传媒学院交流。邀请郎永淳等著名一线主持人来校讲学,并聘请担任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给学生最好的资源,从硬件到软件全面发展。
3.2 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
从2013级播音本科专业开始,细化播音专业,到现在逐渐成熟,专项培养,开设融媒体新闻与播音系、网络与新媒体系、配音表演与微电影系、声音与策略传播系。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和兴趣选择具体的学习方向。在课程设置上,针对不同专业开设适合的课程,例如融媒体新闻系强化非线性编辑和摄影摄像、网络与新媒体开设形体课程。随着近些年艺考热趋势,开设播音专业的院校数量大,招生数量也在几十到百人不等,生源大造成素质能力低,很多学生的文化素养差,文化水平与播音能力有很大的联系,《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节目的火爆让大家看到主持人需要了解的不仅是播音技巧,更多的是文化水平和内涵。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多样性、复杂性要求节目主持人除了自身专业素养以外,还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应对节目中可能出现的传播場景,准确理解节目中涉及的传播内容。针对这一现象,开设了文学鉴赏、诗词朗诵等课程,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加强国学内涵。 此外,河北传媒学院有播音专业艺术硕士授予资格,并且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为学生提供学术研究平台,不仅可以选择电视台等一线就业,也可以继续学习,研究播音艺术。
3.3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为了在校园加强学生的登台能力,学校成立语言艺术工作室及播音主持协会等社团,由专业指导老师带队,带领学生进行实践,与课堂内容互通互联。本着“以赛促练,以赛促教”的方针积极举办多种比赛。在语音能力上,举办基本功大赛,鼓励学生出早功;在主持能力方面,举办“传媒之星”艺术语言大赛,超千人参赛,大大调动了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在口语表达上,举办辩论赛、演讲比赛、电视主持人大赛等,锻炼学生团队合作发言的能力,也刺激学生在比赛中迅速提高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按照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河北传媒学院的办学宗旨是“把学生推向舞台,把舞台搭在社会”,每年暑假,组织学生去实习基地,完成小学期作业,分组录制节目,大大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项目化教学”,逐渐形成了“学、练、干、创一条线”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荐学生去第十届江苏省园博会、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等进行实习实践,在各个场馆或景区担任引导、解说等重要工作。在解说工作中,不仅提升了专业能力,也对园博会等文化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河传学子受到当地领导和游客的一致好评,也是对河北传媒学院人才培养能力的认可。
3.4 加強“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任何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希望员工具有丰富的实习经验,从提高教学效果、改变师资结构方面,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执行者,教师教学理念的调整和教学思路的转换,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
在学术方面,具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在专业能力上,有在行业内的长时间的工作经历,这样不仅能在学术方面对学生起到正确的引导,也能在实践方面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对业务能力进行把关,避免培养的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过硬,对主持节目能力把握较差的情况。
4. 结语
无论传媒行业还是高校教学,多元化发展已经成为时代需求,宽口径、强基础的复合型人才是当下各行业的用人标准。对于主持人来说,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多学科的综合能力,才能在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取得更多的机会。对于播音主持教学模式的探索,仍未停下脚步,加强校企合作和实训实践,进一步思考创新路径,向传媒市场输送优秀人才,不仅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是对传媒行业整体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2]刘春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合发展的三个层次[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10):134.
[3]鲁景超.传媒变局对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影响和要求[J].传媒教育,2016(04):149-152.
[4]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5]朱良志.新时代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话语体系建构研究[J].传媒,2019(18):57-60.
[6]朱良志.助理县级融媒体中心是新闻传播教育新方向[J].青年记者,2019(05):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