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的话:这个故事从平凡开始。三十多年前,一个平凡的女子走上了一个平凡的岗位──县图书馆馆员,日复一日做着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工作──外借、采编、阅览。放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这都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故事了。
但故事的结局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不平凡,一个弱女子,在她的带领下,把一个破烂得不会让任何人感兴趣的县图书馆打造得像模像样,有了新馆舍,购书经费从零到1万再到5万,从手工操作逐渐有了自动化管理设备,建成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建成“玉田在线”网站……王馆长没有刻意去描述过程的艰辛,也许凡是过去了的经历留在记忆中的永远都是美好和成功的喜悦!
我们无法知道她是怎么把购书经费从零变成1万再变成5万的,她自己说是用了磨嘴皮子的办法,其实还有一个情节相当耐人寻味,94年新馆开馆之际,她为什么要到社会上和政府机关去“化缘”讨书?很显然,因为常年购书经费不足,没法把一个新馆装点得像模像样。她用这个办法善意地将了县领导一军──让父母官真切地感受到了图书馆的窘迫,还让县里面方方面面都知道了图书馆的存在。一个女人的小智慧由此显现,如果作为案例写进管理学教科书,这得叫做管理智慧。
王馆长创造了平凡中的不平凡。
李超平
弹指一挥间,花季少女不觉已迈进了“知天命”之年。回首这与书相伴的三十多年,有泪水也有欢笑,但我没有遗憾,有的只是对图书馆工作永恒的热情。每每与同事谈到图书馆工作,总忍不住脱口而出:“图书馆是个清静之地,与书相伴,你也会沾染上书香之气。”我很庆幸,在这越来越浮躁的世界中还有一方净土属于我,不,也许说我属于这方净土更贴切吧!
1980年,我参加了工作,那时我还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当我第一次走进将乐县图书馆的时候,我不知道,从此我就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一干就是30多年。虽然当时那里一切陈旧简陋,但我却嗅到了泛黄的书籍中散发的淡淡书香,我喜欢这份工作。清晨迎着第一缕阳光上班,打扫书库,更换报纸,整理图书报刊……每天不厌其烦地重复着,曾经也遇到机会可以调动改行,不知是出于对图书馆工作的喜爱,还是我与图书馆的缘分,我始终没有选择离开。
春去秋来,我默默无闻地做过图书外借、采编、阅览等各个岗位的工作, 84年参加了我省第一届图书馆学电大班学习,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了图书馆学的专业理论和业务知识,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各科考试,成为业务骨干,88年我被任命为将乐县图书馆副馆长(主持工作),1990年调任古田县图书馆馆长。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古田县图书馆是一个刚从母体中分离的孩子,处于蹒跚学步阶段(图书馆于1989年从文化馆分离出来),刚刚建馆,人员到位3人,1万多册图书和破旧的书架挤在旧文化馆一间约50平方米的潮湿昏暗的房中,图书杂乱无章地堆放着,有的书籍已面目全非,似乎向人诉说着十年文革浩劫的无尽的沧桑。面对这副烂摊子,我没有退缩的余地,毅然用柔弱的双肩接过了创业的重担,因为我也希望能为家乡人民做点事。
鲁迅先生说得好:“世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如何与娘子军姐妹一起走好以后的路呢?那些日子,我失眠了。
一 改善馆舍 争取资金是当务之急
图书馆不但要有不断补给的新书,更需要一个阅读阵地。改善馆舍环境是首要问题,我积极奔走呼吁,争取上级领导支持,得到政府拨专款25万元加盖文化大楼,将文化大楼西楼一、二层,约800平方米作为图书馆舍。同时争取到了1万元的开馆经费,我就精打细算添置了开馆必须的家具设备,于91年5月进行搬馆,由于经费紧缺,无法请搬运工搬书,当我们用自己双手拉着板车,顶着烈日,和着尘土和汗水,忍着被灰尘刺激过敏的痛痒,把一捆捆图书搬入新盖的文化大楼时,那一刻,我潸然泪下,有了属于我们图书馆的方寸之地,安个家真好。
随后我们克服人员不足,加班加点整理分编图书,由于旧馆漏雨、潮湿,图书霉变严重,我们整整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把近2万多册的图书进行除尘、修补、登记、编号、分类并整理上架,使之井然有序方便流通,为迎接我县91年争创全省文化先进县创造了条件。我也被省人事厅、文化厅授予“全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当时图书馆没有专项的购书经费,要实现购书费零的突破,谈何容易。我又走上了四处奔走呼号之路,磨破嘴皮子,到了94年,终于争取到了1万元的购书费。1万元经费只是“杯水车薪”,只能订90多种的杂志和20多种报纸,无法再购买图书。而图书是图书馆吸引读者的根本,购书经费的争取就显得任重而道远。在后来的日子里,一有机会我就努力宣传图书馆,还主动与当地的宣传部、文明办、妇联、教育局、方志委等部门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渐渐地图书馆工作得到领导和群众的认可,我们的购书费逐步有所增加。记得那是多年前我有幸当选古田县政协委员、政协常委,多了一块为图书馆说话的土壤,03年在政协的例会期间特意邀请了部分教科文卫的委员来图书馆参观,我一一介绍了我馆的经费和藏书情况,他们在图书馆里亲眼看到了我馆藏书大部分均是捐赠的旧书和一些从省图剔旧时捡回的还盖着“福建省图书馆藏书章”的破旧图书,看了我馆98年得到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石景宜先生捐书专柜,颇有感触,就纷纷动笔联名写了“关于要求增加图书馆购书经费的提案” 由于委员们共同的呼吁,得到领导的理解和支持,2005年购书费增加到5万元,虽然5万元的购书费对于经济发达的县级图书馆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可对经济落后的闽东山区馆来说已实属不易,因为有了5万元购书费,我们每年就可以增加1000多册的图书了。
在图书馆自动化建设方面,为了跟上全省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步伐,我更是频繁地奔走于省、市、县之间,不断争取专项资金,从98年起采取分段实施,分步解决的办法,改善办馆条件,到2009年止共争取60万元经费用于自动化软、硬件设备的补给和书库装修书架添置等建设,目前图书馆的采购、编目、流通、检索四个系统均实现了自动化管理,整整花了十年时间逐步改变了过去的手工借阅,现在已见不到昔日频繁更换登记借书证进行借阅的场面了。借阅环境也得到大大改善,提高了图书馆业务工作效率和规范化水平。
二 想方设法 多渠道增加馆藏图书
我深深认识到藏书是一个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基础,为了增加馆藏图书,91年4月在开馆之际,争取得到县委书记支持和亲自倡导,向全县人民发起了开展“一本书图书馆”的捐赠活动,发动全县干部、职工发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雷锋精神,同心协力,充实图书馆藏书。同时分头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发送《倡议书》并进行口头宣传。那时县图书馆刚刚成立,有的人对图书馆不了解,对我们冷眼相看,常常还吃闭门羹,但也有许多单位被我们的行为感动,纷纷捐书捐款,共为图书馆捐到购书款1.2万元,图书9千多册,后来县财政为了鼓励我们辛勤成果,当年还增加购书经费1万元,经过半年多的奔波忙碌,我们为图书馆增加馆藏图书近2万册。
98年在得知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汉荣书局董事长石景宜先生有向大陆捐书的消息,我主动与老先生取得联系,得到了捐赠港台版图书1500册。
大约是95年,我得知省图书馆有一批剔除的旧书时,就匆忙赶到福州在剔旧的破书堆中认真筛选,后打包、托运为我馆挑拣了800多册可用的图书。
为了加大力度征集地方文献,我们争取到宣传部、文化局的大力支持,专门转发了文件,挨家挨户宣传,并上门征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们不厌其烦的努力下,目前地方文献征集已是常规工作,一部分单位和个人都能主动将自己的出版物送到图书馆收藏。古田一中百岁高龄的老校长曾多次柱着拐杖亲自把他著的《灌园旧事》、《中村陈氏族谱》和在南开大学任教的儿子的著作送到图书馆收藏,还有几个退休的老干部不仅送来了他们自己的书籍还主动帮我们宣传收集村志和族谱,我很受感动。现在我馆的藏书逐渐丰富,增加到现在近6万册。
三 开通网站 收集地方特色资源
不同的地域,都有它自己的文化,这一点我有清楚的认识。古田县是食用菌之乡,食用菌的培植过程,就是一个鲜活的文化传承。 如何让这种文化传播得更远更久,图书馆承担着纽带的作用。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纸质的文献,已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 在今天互联网盛行的时代,何不利用它来开通一条古田人民自己的文化网站?这一想法一冒出,我就兴奋不已,利用馆里现有专业人员,外派学习,于2002年在全省县级馆中率先创办了综合性的“玉田在线”网站,网站设有古田快讯、古田图片、走进古田、专题论坛、视频点播、食用菌资讯等栏目,还有我县每年举办的各大型活动的视频资料,目前访问量已超过300多万人次,成为了解古田、宣传古田和图书馆的窗口,是古田县访问量最大的地方网站。同时,为了让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了解图书馆,积极开展每年度的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我们利用周末、节假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邀请学校老师、学生参加演讲比赛;特邀教授专家开专题讲座;结合各个时期搞图片展览;走上街头、深入乡镇、学校播放文化共享工程资源,播放古田乡土特色资料,如《古田的记忆》,《崛起的中国食用菌之都》,《魅力菇都古田》,《发扬革命先烈光荣传统 谱写古田发展壮丽篇章》《女神出世》等古田特色资源,让更多的人认识了图书馆,了解古田的特色文化。
四 图书馆人的乐趣
解他人燃眉之急,是我们图书馆人最大的快乐。前几年,我就曾经遇见这样一个养殖户,他养的甲鱼生病,全身起红斑,到图书馆想找这方面的资料,可县图书馆毕竟资源有限,为了不让他失望,我利用图书馆资源共享的优势,打电话咨询省图书馆、三明市图书馆、泉州市图书馆等,终于帮他解了围,为他们挽回经济损失几十万元。 又因为我多年担任政协委员、常委,了解政协每年出版编撰文史资料的所需,且近几年都出专题的文史专辑,如《古田库区》《朱子与古田》《李若初诗书画集萃》《圆瑛—从古田走出的一代大师》等,需要参考和查阅大量的资料,我都充分发挥图书馆人的便利,到省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帮助借阅查找资料,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还帮助撰写部分文章。
2006年我县申报陈靖姑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际,为了找到年代最久远的历史记载,我专门与省图馆古籍部联系,查找明万历版的县志,取得影印件,为申报陈靖姑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有力的资料佐证。
2006年12月我馆被列为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要实现县乡村网络覆盖,县里要投资一大笔的经费购买设备,我了解到我县农村联动网他们有现成的网络和设备,就向县领导提出并得到领导支持,专门开了协调会,整合我县现有的网络资源,拨款8万元增加共享工程专用服务器,与我县农村联动网联合真正实现了网络设备共用、人力资源共享的共享工程运作模式。同时图书馆县支中心也增加了12台电脑设备,我们还经常利用共享工程资源下乡、进校宣传。那情景仍然历历在目:租上一辆工具车,带上共享工程设备、音箱、投影仪、幕布等,坐在颠簸的车上,我们馆里的女同志都会晕车,常常吐得脸色发青,但到目的地,我们又得忙碌,有说有笑,特别是看到此项活动受到当地人们和学生欢迎时,我更是喜不自胜……,能让图书馆方便群众、造福群众,为当地办实事,没有比这更让我感到快乐的了,我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图书馆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五 小心呵护 用心经营
我县图书馆编制6人,不论是从规模、藏书、还是人员上都只是一个基层小型馆,还很不成熟、不完善,需要我们的精心经营。俗话说得好“上梁不正下梁歪”,我觉得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要让员工做好,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在工作中处处身先士卒。我很庆幸的是我有一个互学互帮的协作团结的团队,我的馆员们也都有一颗敬业爱岗赤诚的心,有一颗对工作兢兢业业热情之心,这也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保证。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由于图书馆专业人员少,在98年刚刚开始实行自动化建设,我生怕馆员落伍,就亲自带领馆里业务骨干一起参加计算机知识培训,并通过了全国计算机统考,为以后图书馆自动化建设打了基础,做了准备。平时只要省里有培训的机会,我从不落下,带头并创造机会让员工都去参加,尽管我们人员少、经费缺,只能一人扮演多种角色,但我深知学无止境,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不至于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所以我们在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的同时还鼓励并带头参加在职的电大、网络大学的学习,现在全馆6人中有4人拿到本科文凭,3人毕业于本科图书馆学专业。
回顾这风雨同舟、同甘共苦走过的历程,虽然我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伟绩,却也有许许多多难忘的回忆,也取得了一些些荣誉,先后在1999年、2004年的两次全国图书馆评估中,均被文化部评为“三级图书馆”;2000年连续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2006年主办的“玉田在线”网站被评为“福建省优秀地方网站”;2008年图书馆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岗”; 2010年被图书馆评为 “福建省三八红旗集体”。我2008年又一次被省文化厅、人事厅评为“全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
看着在艰辛中逐渐成长的图书馆,我由衷地感到欣慰。今天我们又遇上了图书馆发展的春天,基层县级图书馆的再一轮新的创业即将开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图书馆发展的路还很长,我们还需加倍努力……
有人曾问我,作为一个女同志,何苦把自己搞得这样累。确实我不知道是为什么?我也曾多次感叹“馆长这差事不是人干的”,也感叹做馆长的艰辛!可我还是把这差事一年年的坚持做了下来,也许是一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吧!看到图书馆成长的足迹,我无怨无悔!
福建省古田县图书馆王丽端
但故事的结局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不平凡,一个弱女子,在她的带领下,把一个破烂得不会让任何人感兴趣的县图书馆打造得像模像样,有了新馆舍,购书经费从零到1万再到5万,从手工操作逐渐有了自动化管理设备,建成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建成“玉田在线”网站……王馆长没有刻意去描述过程的艰辛,也许凡是过去了的经历留在记忆中的永远都是美好和成功的喜悦!
我们无法知道她是怎么把购书经费从零变成1万再变成5万的,她自己说是用了磨嘴皮子的办法,其实还有一个情节相当耐人寻味,94年新馆开馆之际,她为什么要到社会上和政府机关去“化缘”讨书?很显然,因为常年购书经费不足,没法把一个新馆装点得像模像样。她用这个办法善意地将了县领导一军──让父母官真切地感受到了图书馆的窘迫,还让县里面方方面面都知道了图书馆的存在。一个女人的小智慧由此显现,如果作为案例写进管理学教科书,这得叫做管理智慧。
王馆长创造了平凡中的不平凡。
李超平
弹指一挥间,花季少女不觉已迈进了“知天命”之年。回首这与书相伴的三十多年,有泪水也有欢笑,但我没有遗憾,有的只是对图书馆工作永恒的热情。每每与同事谈到图书馆工作,总忍不住脱口而出:“图书馆是个清静之地,与书相伴,你也会沾染上书香之气。”我很庆幸,在这越来越浮躁的世界中还有一方净土属于我,不,也许说我属于这方净土更贴切吧!
1980年,我参加了工作,那时我还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当我第一次走进将乐县图书馆的时候,我不知道,从此我就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一干就是30多年。虽然当时那里一切陈旧简陋,但我却嗅到了泛黄的书籍中散发的淡淡书香,我喜欢这份工作。清晨迎着第一缕阳光上班,打扫书库,更换报纸,整理图书报刊……每天不厌其烦地重复着,曾经也遇到机会可以调动改行,不知是出于对图书馆工作的喜爱,还是我与图书馆的缘分,我始终没有选择离开。
春去秋来,我默默无闻地做过图书外借、采编、阅览等各个岗位的工作, 84年参加了我省第一届图书馆学电大班学习,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了图书馆学的专业理论和业务知识,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各科考试,成为业务骨干,88年我被任命为将乐县图书馆副馆长(主持工作),1990年调任古田县图书馆馆长。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古田县图书馆是一个刚从母体中分离的孩子,处于蹒跚学步阶段(图书馆于1989年从文化馆分离出来),刚刚建馆,人员到位3人,1万多册图书和破旧的书架挤在旧文化馆一间约50平方米的潮湿昏暗的房中,图书杂乱无章地堆放着,有的书籍已面目全非,似乎向人诉说着十年文革浩劫的无尽的沧桑。面对这副烂摊子,我没有退缩的余地,毅然用柔弱的双肩接过了创业的重担,因为我也希望能为家乡人民做点事。
鲁迅先生说得好:“世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如何与娘子军姐妹一起走好以后的路呢?那些日子,我失眠了。
一 改善馆舍 争取资金是当务之急
图书馆不但要有不断补给的新书,更需要一个阅读阵地。改善馆舍环境是首要问题,我积极奔走呼吁,争取上级领导支持,得到政府拨专款25万元加盖文化大楼,将文化大楼西楼一、二层,约800平方米作为图书馆舍。同时争取到了1万元的开馆经费,我就精打细算添置了开馆必须的家具设备,于91年5月进行搬馆,由于经费紧缺,无法请搬运工搬书,当我们用自己双手拉着板车,顶着烈日,和着尘土和汗水,忍着被灰尘刺激过敏的痛痒,把一捆捆图书搬入新盖的文化大楼时,那一刻,我潸然泪下,有了属于我们图书馆的方寸之地,安个家真好。
随后我们克服人员不足,加班加点整理分编图书,由于旧馆漏雨、潮湿,图书霉变严重,我们整整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把近2万多册的图书进行除尘、修补、登记、编号、分类并整理上架,使之井然有序方便流通,为迎接我县91年争创全省文化先进县创造了条件。我也被省人事厅、文化厅授予“全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当时图书馆没有专项的购书经费,要实现购书费零的突破,谈何容易。我又走上了四处奔走呼号之路,磨破嘴皮子,到了94年,终于争取到了1万元的购书费。1万元经费只是“杯水车薪”,只能订90多种的杂志和20多种报纸,无法再购买图书。而图书是图书馆吸引读者的根本,购书经费的争取就显得任重而道远。在后来的日子里,一有机会我就努力宣传图书馆,还主动与当地的宣传部、文明办、妇联、教育局、方志委等部门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渐渐地图书馆工作得到领导和群众的认可,我们的购书费逐步有所增加。记得那是多年前我有幸当选古田县政协委员、政协常委,多了一块为图书馆说话的土壤,03年在政协的例会期间特意邀请了部分教科文卫的委员来图书馆参观,我一一介绍了我馆的经费和藏书情况,他们在图书馆里亲眼看到了我馆藏书大部分均是捐赠的旧书和一些从省图剔旧时捡回的还盖着“福建省图书馆藏书章”的破旧图书,看了我馆98年得到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石景宜先生捐书专柜,颇有感触,就纷纷动笔联名写了“关于要求增加图书馆购书经费的提案” 由于委员们共同的呼吁,得到领导的理解和支持,2005年购书费增加到5万元,虽然5万元的购书费对于经济发达的县级图书馆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可对经济落后的闽东山区馆来说已实属不易,因为有了5万元购书费,我们每年就可以增加1000多册的图书了。
在图书馆自动化建设方面,为了跟上全省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步伐,我更是频繁地奔走于省、市、县之间,不断争取专项资金,从98年起采取分段实施,分步解决的办法,改善办馆条件,到2009年止共争取60万元经费用于自动化软、硬件设备的补给和书库装修书架添置等建设,目前图书馆的采购、编目、流通、检索四个系统均实现了自动化管理,整整花了十年时间逐步改变了过去的手工借阅,现在已见不到昔日频繁更换登记借书证进行借阅的场面了。借阅环境也得到大大改善,提高了图书馆业务工作效率和规范化水平。
二 想方设法 多渠道增加馆藏图书
我深深认识到藏书是一个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基础,为了增加馆藏图书,91年4月在开馆之际,争取得到县委书记支持和亲自倡导,向全县人民发起了开展“一本书图书馆”的捐赠活动,发动全县干部、职工发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雷锋精神,同心协力,充实图书馆藏书。同时分头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发送《倡议书》并进行口头宣传。那时县图书馆刚刚成立,有的人对图书馆不了解,对我们冷眼相看,常常还吃闭门羹,但也有许多单位被我们的行为感动,纷纷捐书捐款,共为图书馆捐到购书款1.2万元,图书9千多册,后来县财政为了鼓励我们辛勤成果,当年还增加购书经费1万元,经过半年多的奔波忙碌,我们为图书馆增加馆藏图书近2万册。
98年在得知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汉荣书局董事长石景宜先生有向大陆捐书的消息,我主动与老先生取得联系,得到了捐赠港台版图书1500册。
大约是95年,我得知省图书馆有一批剔除的旧书时,就匆忙赶到福州在剔旧的破书堆中认真筛选,后打包、托运为我馆挑拣了800多册可用的图书。
为了加大力度征集地方文献,我们争取到宣传部、文化局的大力支持,专门转发了文件,挨家挨户宣传,并上门征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们不厌其烦的努力下,目前地方文献征集已是常规工作,一部分单位和个人都能主动将自己的出版物送到图书馆收藏。古田一中百岁高龄的老校长曾多次柱着拐杖亲自把他著的《灌园旧事》、《中村陈氏族谱》和在南开大学任教的儿子的著作送到图书馆收藏,还有几个退休的老干部不仅送来了他们自己的书籍还主动帮我们宣传收集村志和族谱,我很受感动。现在我馆的藏书逐渐丰富,增加到现在近6万册。
三 开通网站 收集地方特色资源
不同的地域,都有它自己的文化,这一点我有清楚的认识。古田县是食用菌之乡,食用菌的培植过程,就是一个鲜活的文化传承。 如何让这种文化传播得更远更久,图书馆承担着纽带的作用。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纸质的文献,已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 在今天互联网盛行的时代,何不利用它来开通一条古田人民自己的文化网站?这一想法一冒出,我就兴奋不已,利用馆里现有专业人员,外派学习,于2002年在全省县级馆中率先创办了综合性的“玉田在线”网站,网站设有古田快讯、古田图片、走进古田、专题论坛、视频点播、食用菌资讯等栏目,还有我县每年举办的各大型活动的视频资料,目前访问量已超过300多万人次,成为了解古田、宣传古田和图书馆的窗口,是古田县访问量最大的地方网站。同时,为了让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了解图书馆,积极开展每年度的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我们利用周末、节假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邀请学校老师、学生参加演讲比赛;特邀教授专家开专题讲座;结合各个时期搞图片展览;走上街头、深入乡镇、学校播放文化共享工程资源,播放古田乡土特色资料,如《古田的记忆》,《崛起的中国食用菌之都》,《魅力菇都古田》,《发扬革命先烈光荣传统 谱写古田发展壮丽篇章》《女神出世》等古田特色资源,让更多的人认识了图书馆,了解古田的特色文化。
四 图书馆人的乐趣
解他人燃眉之急,是我们图书馆人最大的快乐。前几年,我就曾经遇见这样一个养殖户,他养的甲鱼生病,全身起红斑,到图书馆想找这方面的资料,可县图书馆毕竟资源有限,为了不让他失望,我利用图书馆资源共享的优势,打电话咨询省图书馆、三明市图书馆、泉州市图书馆等,终于帮他解了围,为他们挽回经济损失几十万元。 又因为我多年担任政协委员、常委,了解政协每年出版编撰文史资料的所需,且近几年都出专题的文史专辑,如《古田库区》《朱子与古田》《李若初诗书画集萃》《圆瑛—从古田走出的一代大师》等,需要参考和查阅大量的资料,我都充分发挥图书馆人的便利,到省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帮助借阅查找资料,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还帮助撰写部分文章。
2006年我县申报陈靖姑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际,为了找到年代最久远的历史记载,我专门与省图馆古籍部联系,查找明万历版的县志,取得影印件,为申报陈靖姑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有力的资料佐证。
2006年12月我馆被列为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要实现县乡村网络覆盖,县里要投资一大笔的经费购买设备,我了解到我县农村联动网他们有现成的网络和设备,就向县领导提出并得到领导支持,专门开了协调会,整合我县现有的网络资源,拨款8万元增加共享工程专用服务器,与我县农村联动网联合真正实现了网络设备共用、人力资源共享的共享工程运作模式。同时图书馆县支中心也增加了12台电脑设备,我们还经常利用共享工程资源下乡、进校宣传。那情景仍然历历在目:租上一辆工具车,带上共享工程设备、音箱、投影仪、幕布等,坐在颠簸的车上,我们馆里的女同志都会晕车,常常吐得脸色发青,但到目的地,我们又得忙碌,有说有笑,特别是看到此项活动受到当地人们和学生欢迎时,我更是喜不自胜……,能让图书馆方便群众、造福群众,为当地办实事,没有比这更让我感到快乐的了,我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图书馆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五 小心呵护 用心经营
我县图书馆编制6人,不论是从规模、藏书、还是人员上都只是一个基层小型馆,还很不成熟、不完善,需要我们的精心经营。俗话说得好“上梁不正下梁歪”,我觉得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要让员工做好,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在工作中处处身先士卒。我很庆幸的是我有一个互学互帮的协作团结的团队,我的馆员们也都有一颗敬业爱岗赤诚的心,有一颗对工作兢兢业业热情之心,这也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保证。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由于图书馆专业人员少,在98年刚刚开始实行自动化建设,我生怕馆员落伍,就亲自带领馆里业务骨干一起参加计算机知识培训,并通过了全国计算机统考,为以后图书馆自动化建设打了基础,做了准备。平时只要省里有培训的机会,我从不落下,带头并创造机会让员工都去参加,尽管我们人员少、经费缺,只能一人扮演多种角色,但我深知学无止境,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不至于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所以我们在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的同时还鼓励并带头参加在职的电大、网络大学的学习,现在全馆6人中有4人拿到本科文凭,3人毕业于本科图书馆学专业。
回顾这风雨同舟、同甘共苦走过的历程,虽然我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伟绩,却也有许许多多难忘的回忆,也取得了一些些荣誉,先后在1999年、2004年的两次全国图书馆评估中,均被文化部评为“三级图书馆”;2000年连续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2006年主办的“玉田在线”网站被评为“福建省优秀地方网站”;2008年图书馆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岗”; 2010年被图书馆评为 “福建省三八红旗集体”。我2008年又一次被省文化厅、人事厅评为“全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
看着在艰辛中逐渐成长的图书馆,我由衷地感到欣慰。今天我们又遇上了图书馆发展的春天,基层县级图书馆的再一轮新的创业即将开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图书馆发展的路还很长,我们还需加倍努力……
有人曾问我,作为一个女同志,何苦把自己搞得这样累。确实我不知道是为什么?我也曾多次感叹“馆长这差事不是人干的”,也感叹做馆长的艰辛!可我还是把这差事一年年的坚持做了下来,也许是一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吧!看到图书馆成长的足迹,我无怨无悔!
福建省古田县图书馆王丽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