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欧洲朋友到了台湾,忍不住问我:“台湾为什么有这么多‘吃到饱’的餐厅?”
我忽然被问住了,我们把“饱”作为食物的唯一目的时,失去了多少食物可能有的快乐、滋味、感受。连吃饭,我们也只是“快速”地吃,或者“吃到饱”,在食物里强调“速度”和“饱”,是多么悲惨的价值。
但何止是“吃到饱”,在我们的一生中,升学、考试、升官、发财,不是一种模式的贪而无餍的“吃到饱”的翻版吗?
后来,我离开二十年未曾中断的教职,回到青年时读书的巴黎。
二十五岁的时候在巴黎,很穷,很多梦想。可以一整天只啃一根长面包,然后赶三场电影图书馆的柏格曼专题展,看到凌晨两点,在清冷的夜晚沿着河走回家,一地都是落叶,路边困睡的流浪汉拥抱着流浪狗睡着了。
二十五岁,很想画画,但是,颜料很贵,画室也很贵,觉得专业画画是一种奢侈的梦想,只有偶尔到美术学院去找朋友,挤在学生画室里画画人体素描。
回台湾以后,开始忙碌各种生活,在大学教书,编杂志,好像逐渐淡忘了曾经有过的奢侈梦想。
在渐渐老去的年龄,才会忽然惊悟自己未做完的青春之梦。
我打电话给巴黎的学生,我说:“想去巴黎画画。”
“很简单啊,我们帮你找画室。”他们一诺千金,使我没有了退路。
于是我带了简单的衣物,就出发了。
“工具不必带,这边都会准备好。”学生说,他们似乎知道人到某一个年纪会有多少犹疑与牵挂。
我的画室在圣米契尔广场,紧邻塞纳河,画画累了,走一分钟到河边,看河边晒太阳的人和鸽子,以及近在三百公尺左右的圣母院高高的哥德式塔顶。
我的画室是老马房改造的,这一带在大革命前是贵族的邸宅,有高大的马房,马房高而且采光、通风很好,和画室需要的条件相似。
画室在一幢老房子的中庭后面,而中庭阳光灿烂,如同小瀑布泻满一室。饱满的光线,映照在空白的画布上,使人想画画了,使人想在那空白上留下阳光和阴影,留下时间静静移动的痕迹或声音。
我大概工作到中午以后,才有其他人来画室工作。他们来了之后,热咖啡、两片乳酪,坐在中庭晒晒太阳,叹一口气,跟我说:“巴黎没有人像你这样工作的。”
“我知道。”我笑一笑,继续画我的画。
我知道我是在找回遗失在這个城市某个角落的自己,二十五岁未曾做完的梦吧,找得很急,仿佛再不去找将是很大的遗憾。
抽完烟,喝完咖啡,烤了一小块披萨,放在口里慢慢品尝。同室的画友,又叹一口气,仿佛日子悠长缓慢到了有点不知如何是好。她终于决定背起包包走了,临走时又告诉我:“巴黎没有人这样工作的。”
我仍然说:“我知道。”笑一笑,谢谢她的好意。
巴黎夏日的阳光缓慢移动,中庭的光不再强烈如正午,一些斜射的光,柔和地拓在墙上,反射出每一扇窗户的玻璃,好像一种对话。
看看表,已经是晚上九点钟,但正是夕阳最美的时候,我知道。走出中庭,打开大门,米契尔广场上示威的青年、北非人的鼓声、来往穿梭的游客,都将使我一时陶醉于不克自制的繁华与狂欢中。
在生命开始衰老的年龄,创作使我重新年轻了。我带着一叠稿纸,一本素描本,走去天涯海角,觉得重新是那个二十五岁在河边可以坐一整天的青年,读诗画画,为自己的幸福活着。(摘自《无关岁月》译林出版社)
我忽然被问住了,我们把“饱”作为食物的唯一目的时,失去了多少食物可能有的快乐、滋味、感受。连吃饭,我们也只是“快速”地吃,或者“吃到饱”,在食物里强调“速度”和“饱”,是多么悲惨的价值。
但何止是“吃到饱”,在我们的一生中,升学、考试、升官、发财,不是一种模式的贪而无餍的“吃到饱”的翻版吗?
后来,我离开二十年未曾中断的教职,回到青年时读书的巴黎。
二十五岁的时候在巴黎,很穷,很多梦想。可以一整天只啃一根长面包,然后赶三场电影图书馆的柏格曼专题展,看到凌晨两点,在清冷的夜晚沿着河走回家,一地都是落叶,路边困睡的流浪汉拥抱着流浪狗睡着了。
二十五岁,很想画画,但是,颜料很贵,画室也很贵,觉得专业画画是一种奢侈的梦想,只有偶尔到美术学院去找朋友,挤在学生画室里画画人体素描。
回台湾以后,开始忙碌各种生活,在大学教书,编杂志,好像逐渐淡忘了曾经有过的奢侈梦想。
在渐渐老去的年龄,才会忽然惊悟自己未做完的青春之梦。
我打电话给巴黎的学生,我说:“想去巴黎画画。”
“很简单啊,我们帮你找画室。”他们一诺千金,使我没有了退路。
于是我带了简单的衣物,就出发了。
“工具不必带,这边都会准备好。”学生说,他们似乎知道人到某一个年纪会有多少犹疑与牵挂。
我的画室在圣米契尔广场,紧邻塞纳河,画画累了,走一分钟到河边,看河边晒太阳的人和鸽子,以及近在三百公尺左右的圣母院高高的哥德式塔顶。
我的画室是老马房改造的,这一带在大革命前是贵族的邸宅,有高大的马房,马房高而且采光、通风很好,和画室需要的条件相似。
画室在一幢老房子的中庭后面,而中庭阳光灿烂,如同小瀑布泻满一室。饱满的光线,映照在空白的画布上,使人想画画了,使人想在那空白上留下阳光和阴影,留下时间静静移动的痕迹或声音。
我大概工作到中午以后,才有其他人来画室工作。他们来了之后,热咖啡、两片乳酪,坐在中庭晒晒太阳,叹一口气,跟我说:“巴黎没有人像你这样工作的。”
“我知道。”我笑一笑,继续画我的画。
我知道我是在找回遗失在這个城市某个角落的自己,二十五岁未曾做完的梦吧,找得很急,仿佛再不去找将是很大的遗憾。
抽完烟,喝完咖啡,烤了一小块披萨,放在口里慢慢品尝。同室的画友,又叹一口气,仿佛日子悠长缓慢到了有点不知如何是好。她终于决定背起包包走了,临走时又告诉我:“巴黎没有人这样工作的。”
我仍然说:“我知道。”笑一笑,谢谢她的好意。
巴黎夏日的阳光缓慢移动,中庭的光不再强烈如正午,一些斜射的光,柔和地拓在墙上,反射出每一扇窗户的玻璃,好像一种对话。
看看表,已经是晚上九点钟,但正是夕阳最美的时候,我知道。走出中庭,打开大门,米契尔广场上示威的青年、北非人的鼓声、来往穿梭的游客,都将使我一时陶醉于不克自制的繁华与狂欢中。
在生命开始衰老的年龄,创作使我重新年轻了。我带着一叠稿纸,一本素描本,走去天涯海角,觉得重新是那个二十五岁在河边可以坐一整天的青年,读诗画画,为自己的幸福活着。(摘自《无关岁月》译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