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秋山 缟素襟怀

来源 :江南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u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丕振同志,是新四军老战士,括苍游击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曾任括苍游击支队支队长,浙江省军区司令部顾问(副军),他于二〇〇二年九月一日因病逝世,这是浙南人民不可弥补的损失。乐清市党史研究室、乐清市新四军研究会于二〇〇四年三月联合出版了周丕振纪念文集“括苍一兵”,这是浙南人民悲中见喜的大事,产生了广泛影响。捧读之后,感慨万千。特为文一抒衷怀。
  全书分“纪念文集”,“文化交往”,“遗作选辑”三大部分,内容丰富,编排有序、帧装精美,图文并茂,书中插有不少有很高历史价值的照片,原浙江省长薛驹为之题写书名。该书集思想性、革命性、史料性、艺术性于一炉,同时也具有现实性,是一本难能可贵的地方文献,又是一本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乡土教材,值得一读。
  “纪念文章”内载有他的战士、下属、亲朋、房族、烈属和地方干部五十多人的纪念文章,一部分内容回顾丕振同志的戎马生涯、并肩战斗的历程、热忱讴歌他的丰功伟绩,起到了补史之缺、详史之略的作用,极大地丰富了浙南游击斗争史。还有一部份是称赞他晚年不顾高龄体衰,疾病缠身、策杖山区、扶贫不遗余力和平反了不少冤假错案,益见他的形象高大和无穷的人格魅力。高山景仰情,周丕振同志永远活在浙南人民的心中。
  “文化交往”栏中,均选自周丕振同志珍藏的书画作品和往来书信,富有观赏性和史料价值,并有助于了解丕振同志的精神世界。其中有两位老将军的书画作品最为珍贵,一位是原国防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领导人张爱萍,是周丕振同志的老领导,丕振非常仰慕他的渊博学识和崇高品格,多次求教于老首长,因此留下许多珍贵的墨宝和往来书信。另一位是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郭化若,是我军著名军事理论家,是文武兼备的老将军,丕振同志曾在他的领导下工作多年,“文革”中郭化若被打成“三反”分子,撤职送合肥“休养”。当时他孤身只影,门可罗雀,周丕振同志不避风险,常去看他,过从甚密,郭化若每有所作,都送与周丕振,从而结下了深厚友谊。一九九五年郭化若病逝,周丕振写了《风流文采今犹在》一文悼念他,一九八七年五月周丕振从保存下来的郭化若数十件诗稿和书信中,裱成八米长卷《郭化若诗稿集锦》,书中有九件郭化若的手迹。这两位老首长的书法、诗词、书信,具有很深的国学素养、哲理精辟、文笔达练、书法流畅、气势磅礴,文采风流,美中见奇,堪称人间绝笔。
  “遗文选辑”包括遗文、诗词二部分,遗文中有:少年求学瓯海的《晓钟之忆》,痛心疾首的《皖南事变》,影响深远的《虹桥起义》,大快人心的《活捉城北“二王”》,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小舟山的思念》、《温岭、黄岩解放纪实》,以及怀念胡开明同志等文章。
  周丕振同志一生著作甚丰,已出版《雁荡峥嵘》一书,这里收录的只是一小部分有代表性的著作,亦足以窥见他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千秋功业,彪炳史册,早已深深的刻印在浙南人民心中,成为鼓舞鞭策自己的精神力量。
  周丕振同志平生诗作甚多,书中所收的30多首,是他力作的一部分,有咏雁荡风景,有怀念烈士,有皖南事变写真,有括苍战歌,有军次即兴,有偶感,也有对亲人和战友的怀念。在这里只记述少数几首。
  一九四一年,蒋介石背信弃义,发动了惊震中外的皖南事变,周丕振同志随军突围,战斗激烈、伤亡惨重,他作诗十首,记述事变前后,这里仅录《苦战》与《突围》二首。苦战:武昌城下立奇功,旧恨新仇塞满胸。曾是铁军新愈固,弹丸射尽刺刀红。突围:孤军中计陷重围,战斗临危志不移。千古奇冤称一叶,行看突围著光辉。这是革命意志坚强,战斗壮烈的写真。
  一九四四年周丕振同志凭着十三支枪起家,以少胜多,初战告捷,喜而赋诗云:“我本雁山人,背歌骂倭寇,手持五尺枪,泽基举征旗,同志十三人,建立革命军,抗战健儿初出山,日夜惊破敌胆寒,刀鹰崖岭初遇敌,脱手斩得‘刮民兵’……”意气风发,豪情满怀,跃然纸止。
  丕振同志是久经沙场的铁汉,但对夫人是万般钟情,他在淮南治淮指挥部得家书,并复夫人诗云:“雨色蒙蒙惹客思,南燕传来两心书。一字一句相互勉,万里晴川写新诗”。“回眸瘦影日夜浮,三日不见便成愁。深知愈老愈多感,心系南天百音楼”。诗中含情脉脉,缠绵悱恻,令人动容。
  丕振同志离退后,浙南人民仍称他为周司令,丕振同志并不以功臣自居,仍自称是一个放牛郎,诗云:“戎装一身已收藏,平生奉献也寻常。令人欲识泽基老,只是周家放牛郎。”这是他谦虚的自我写照,他虚怀着谷,革命情操高尚,令人膜拜。书的最后部分,还有一组丕振同志的条幅,他的书法潇洒脱俗,苍劲有力,他博采众长,自成一体,他的书法有赵之谦的笔意,又有于佑任的神韵,走笔如龙蛇飞舞,书体多样,游刃有余,他还写得一手好隶体,常以隶体书赠人,他平素好为人笔,从不吝啬,凡有所求,无不慨允,及时送去,从不计酬。书中辑录的有:“温州市瓯海中学建校七十周年”;“雁荡书画院成立”;“红十三军建军七十周年”,苔山乐清湾革命根据地创立,蟾河小学建校一百周年;重访仙居游击区,以及录名人句赠友人等等,这是他的部分作品,还有大量题书、题馆、题匾未收入,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军事指挥官,而且还是一位神韵风雅的儒将,他平易近人,深受浙南人民的爱戴。
  书中的两幅书法:“归去来兮,性本爱苍山”、“雨后秋山、缟素襟怀”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淡泊人生的具体写照。他的夫人泣悼他用了一个博大的“爱”字,这也是概括了丕振同志光辉的一生。丕振同志用自己的一生实践,浓墨重彩的为自己画上绚丽多彩的句号,这本书便是为他立下的一座丰碑,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丕振同志,你安息吧!
其他文献
  
期刊
对于社会现象的研究,不论古代希腊还是古代中国的哲学家,都是非常关注的。苏格拉底认为“人类正经的研究对象是人”,孔子说“不事人焉事鬼”,都是把关注的重点放在由人组成的社会。  十七世纪英国有一位约翰·格苏恩特,可谓别出心裁,他于1662年出版了一本书,书名颇有点古怪,叫做《自然和政治的观察,在下面的索引中提述,根据死亡率表作出》(Natural and political obserations,m
期刊
城中村经济的蓬勃发展是不是能够带动村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南浦街道鱼鳞浃村的答案是肯定的。近年来,该村的经济建设不仅带来了一排排整齐的楼房、碧绿的草坪、宽敞干净的道路,村民生活方方面面质的改变,村庄与城市的渐渐融合是留给笔者最直观的印象。  鱼鳞浃位于南浦南大门,旧属瓯海梧埏镇。2001年9月底鹿城城区区域调整归南浦。该村村民原以种水稻为生,农闲间作木匠、泥水匠副业。1994年温州火车站建成启用后,该
期刊
诗的信徒  莫洛    我与唐湜结交七十余年。上世纪三十年代,我们都在省立十中(即温州中学前身)求学,不过他在初中,我在高中。因我们都喜爱文学,早有接触。特别是一九三五年“一二·九”学生爱国救亡运动在温州蓬勃开展以后,唐湜(那时候他在校名字为唐兴隆)也参加了,我们的关系就更密切起来。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后,温州在党的领导之下成立了战时青年服务团,唐湜又参加了。当时为了要宣传团结抗战,温州中共地下党准
期刊
党的十五大以来,城乡基层文化建设不断加强,文化设施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基层文化建设从总体上看还是严重滞后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滞后于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滞后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仍然存在政府对基层文化建设投入不足,农村文化设施简陋,群众文化生活贫乏、单调等问题。特别是经济欠
期刊
服饰是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无论是从社会的横断剖面还是从历史的纵向发展来看,服饰都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服饰变化,是与其民俗文化的演进紧密联系的。只有在一个民族的民俗文化背景下,才能对该民族的服饰做出深刻的理解。  服饰有其自身的古老传统,既有历史的继承性,又有不同时代的革新与创造。服饰在历代民俗传承中形成了多种类型和品目,它们又构成了多采多姿的民俗风貌。服饰还是一个民族共同文化心
期刊
王自亮1978年开始在杭州大学(今并入浙江大学)中文系求学时期,即开始诗歌创作。1982年参加诗刊社第二届“青春诗会”。孜孜近40年来,著有诗集《三棱镜》(合集)《独翔之船》《狂暴的世界》《将骰子掷向大海》《冈仁波齐》与《浑天仪》。2013年10月北京与2016年12月杭州先后就他的诗集《将骰子掷向大海》《冈仁波齐》开过两次诗歌研讨会。王自亮诗作入选《青年诗选》《朦胧诗300首》,各种全国诗歌年度
期刊
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面实施温州市委、市政府“一港三城”发展战略,尽快打造山水温州,作为温州十大公园建设之一的汇昌河水上公园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由于这项工程规模大,规划高,对温州城市建设的作用举足轻重,许多市民对此十分关注。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鹿城汇昌河工程建设指挥部总指挥郑建西。  记者:汇昌河水上公园鹿城段建设的基本情况?  郑:汇昌河水上公园是我市正在建设的十大公园之一。鹿城段一期工
期刊
编者按:  《江南视野》自1998年11月创刊以来已经伴随读者走过了五年的历程。从内刊到对外发行,从季刊到双月刊,从学理性到通俗性,作为本地民间力量办刊的拓荒者, 《江南视野》一直在摸索道路。我们的宗旨始终坚持关注社会、服务民生。五年中,瓯越大地上发生的每一次重大事件都迅速进入我们的“视野”之中,经过我们组织的专家指智者点拔解纷,启示百姓,受到了老百姓的热忱欢迎。《江南视野》正是在广大百姓读者深
期刊
“历史上无论一个个人,一个政党,还是一个朝代,都是其兴也勃焉,亡也忽焉”  ———黄炎培  甲申向前推六个甲子, 即三百六十年,是公历1644年,也是甲申年。这——年三月十九日,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吊死在北京故宫北向的万岁山,史家一般把甲申年认做明亡之年,而三月十九日也就成了大明王朝的祭日。  众所周知, 明亡于李白成的农民起义。李白成象历代的农民起义者一样崛起于草泽之中,斩木为兵,揭竽为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