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的健康风险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i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节奏加快,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大家忙于自己事务的同时减少了与他人联系的时间。有人说,更少地与他人联系可以增加自己独处的机会。独处的确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认识并接纳自己,让我们免去了纷繁复杂的社交活动,留给内心一片安静的天地,去寻找生命的繁华。
  但是长期的独处也会带来健康的风险。
  长期独处会降低心理健康水平。在认知功能方面,独处会造成认知功能水平的下降,换句话说,独处会让我们的身体反应速度减慢。研究者钟宝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2017)对中国老年人进行长达四年的追踪调查发现,有更多独处经历的人在记忆力、注意力以及言语表達等认知能力上表现更差。在情绪体验上,独处的人更少地表达自己,更少地使用积极的思维模式去缓解自己糟糕的情绪,这种长期的经历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样,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独处的人更有可能对自己产生不合理的评价,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这种不合理的评价导致自己的人际关系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不仅如此,独处也有可能让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变得更糟糕。研究者瓦尔托塔(英国约克大学)(2016)的研究发现,独处导致冠心病发生的风险增加29%,中风发生的风险增加32%。类似的研究也发现,独处经历越多的人更有可能出现高血压、睡眠障碍以及代谢综合症等疾病。在日常的行为表现上,更有可能出现导致健康风险的行为,比如,吸烟、酗酒以及更少的身体锻炼等。
  社会联系对于独处的人在出现健康问题时至关重要。研究者内野伯特(美国犹他大学)等(2018)对共包括73037名对象的41项研究进行元分析发现,有更多社会联系的个体炎症水平会更低。海斯兰(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2016)对独处经历更多的年轻人进行强化社会联系的干预,结果发现强化社会联系会提升这些年轻人的主观幸福感,并且有更少的焦虑、抑郁症状的报告。强化社会联系就会获得更多的群体身份,而多元的群体身份会影响着个体的想法和行为,可以提高个体的自尊、安全感以及归属感。如果把群体身份理解为一种心理资源,那么个体拥有这种资源越多,在面临挑战时恢复得越快,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因此,增加个体所归属的群体身份,可以有效提升个体问题解决的能力以及身心健康水平。
  社会联系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建立某种群体并保持良好的联系?答案是否定的。强化社会联系可以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但是我们建立某种新的群体时,要考虑群体的目标、兴趣、价值观,只有这些都一致的情况下,我们才愿意并能够与群体成员进行更深入的互动,建立长久的联系。
  写在结尾:
  有些事,需要我们一起做;有些关,需要我们一起过;有些路啊,需要我们一起走。
  参考文献:
  Haslam, C., Cruwys, T., Haslam, S. A., Dingle, G., & Chang, M. X. L. (2016). Groups 4 health: evidence that a social-identity intervention that builds and strengthens social group membership improves mental health.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194, 188-195.
  Haslam, C., Holme, A., Haslam, S. A., Iyer, A., Jetten, J., & Williams, W. H. (2008). Maintaining group memberships: Social identity continuity predicts well-being after stroke. Neuro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18(5-6), 671-691.
  Valtorta, N. K., Kanaan, M., Gilbody, S., Ronzi, S., & Hanratty, B. (2016). Loneliness and social isolation as risk factors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longitudinal observational studies. Heart, 102(13), 1009-1016.
  Zhong, B. L., Chen, S. L., Tu, X., & Conwell, Y. (2017). Loneliness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Older Adults: Findings From the 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 72(1), 120-128.
其他文献
作为单位的“老大姐”,经常会有新入职同事,来找我倾诉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苦恼。说得最多的是,他们入职时,原以为凭自己能力,可以担当一些比较重要的工作,可没想到,“理想很丰满”,可偏偏现实很“骨感”。作为职场“菜鸟”的他们,分配到的事情,通常不是整个部门里最简单的,就是些最没技术含量的。这让很多人,不免产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感,整天心事重重不说,还提不起精神来对待那些“小儿科”般的工作。  新同
期刊
大学毕业后,我应聘到一家大公司,和我同批进来的还有许多人,我和小杜幸运地留在了公司总部,没有下放到分公司。后来人事经理告诉我,其实我们能留下来,得益于毕业学校的名气,还有面试时我们分数排在前两名。  初入职场就如此幸运,我们非常感激公司,也只有努力工作回报,也期望将来能有更好的发展。开始的几个月,我们都是职场菜鸟,每天干的都是一些跑腿的杂事,可后来,我们的发展就不一样了。  那段时间,我十分郁闷,
期刊
三年前,梅从省城的一所重点高校毕业,应聘到市内的交通银行做柜员工作。农村出身的她很珍视自己的岗位,从入职的那一刻起,便把接待顾客、存取保险、扎账结算等柜员工作做得细致入微,从未发生过丝毫差错。  正当梅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得顺风顺水的关键时刻,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某日下班前,梅正忙着扎账,忽然,一位衣着靓丽、手拎挎包的中年妇女急匆匆地来到柜台前,将一张银行卡递给梅,让梅帮她查看一下里面的数额。见
期刊
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但是数字网络带来的海量信息并不意味着能够有效满足公众对心理学的需求,相反大量信息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让公众迷失其中。面对公众所提出的各种心理学相关问题,我们心理工作者该如何有效开展心理科普工作呢?  近年来,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伴随新的挑战与问题。转型期社会经济结构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引起了公众心理的剧烈动荡与失衡,比如随着人口
期刊
正念,是对当下温和的觉察,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能力。遗憾的是,对多数人而言,正念并没有得到系统化的开发和运用。  正念,就像一盏内心之灯,当它不被了解和培育时,只能发出微弱的光芒,甚至完全没有被点亮。在科技和物质生活高速发展的时代,外界吸引眼球的事物丰富多彩,如同各式各样的彩灯、霓虹灯、激光灯,让人应接不暇。这时,即使内心之灯隐而不显,似乎也不是问题,毕竟光线足够,甚至让人觉得已经太多。但是,偶尔当情
期刊
在学校中,校园暴力似乎一直如毒瘤般地存在,近年更是因为信息传播途径的增多而甚嚣尘上。欺负者通过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故意地、频繁持续地向受害者施暴,除了对受害者造成直接的身体伤害,对其心理也有极大的摧毁力。受害者会产生恐慌、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并且由于其价值体系尚在塑造过程当中,极易发生认知失调,对自己产生错误的认识,进而无法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萌生厌学甚至轻生的念头。为此,研究者们也开始从
期刊
韩刚出身贫寒,由于家贫,从小受尽了人们的白眼。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八岁时与母亲到北京延庆的二姑家借钱。在餐桌上,他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的好吃的食物。他的眼一下子直了,像一只饥饿的小狼,他贪婪而忘形地吃着,全然没有注意到表姐妹们厌恶的表情和憎恶的眼神。  第二天,没有借到钱的母亲要回家,他贪恋那些好吃的零食和好玩的玩具,执意不肯。母亲气极,狠狠地扇他两个嘴巴,气急败坏地骂道:“没出息的东西!”  那些贫
期刊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指导精神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响应党中央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家22部委文件《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全国心理普及工作联盟(Psychology Popularizer League of China,PPLC,以下简称“联盟”)在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指导下,以国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国
期刊
由中国医师协会(CMDA)精神科医师分会(CPA)联合主办,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的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十四届年会于2018年4月12日-14日在昆明市顺利召开。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夏刚副局长,中国医师协会石丽英副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国家残联前任副主席张明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教授,云南省卫计委王灿平书
期刊
遇到六年前的同事林星,她已是一家著名高档男装的重要股东。看到她,我脑子里想起的还是她当年在公司树敌太多不得不愤然离职的样子。  原来,从我们公司尴尬离职后,林星被一家服装公司录用,可没多久,她就跟一位同部门的同事刘胜闹矛盾了。林星和刘胜竞争激烈,都想靠业绩升职加薪。林星看不惯刘胜为签到客户放低产品价格,虽然這个价格在公司的允许范围内,于是她当着领导的面斥责刘胜牺牲公司的利益为自己争取业绩,刘胜当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