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其实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起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思品学科来说,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就是有效的课堂教学。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怎样才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一、教师转变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1.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教学的前提。只有以平等、民主的态度、方式和情感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感化学生,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老师、尊重老师,从而喜欢学习思想品德课,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一个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教学环境。改变以往的“满堂灌”、以“教”为中心的现象,由“教本位”向“生本位”转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观念指导行动,细节体现关爱。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是爱。”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感染学生,使学生情感愉悦,精神振奋。例如,在上课时,看到学生开小差,教师可以轻轻地拍拍他的肩或者轻轻地拍一下桌子;常对后进生送去严厉而诚恳、赞许、信任的目光;有意识地、尽可能平均地把自己和蔼、信任的目光,投向全体学生。这些微小的动作都可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看到学习的希望、看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增添其学习的动力,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课前充分准备,上课驾驭自如
要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教师必须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上课驾驭自如,提高效率。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一名课堂上发挥出色的教师,他必然会在课前备教材、备教案、备学生,多设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究活动,回归学生现实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提取教学的素材,有的放矢,将思想品德课中抽象的理论用生动、形象的事例揭示出来,帮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注重情感体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锻炼多方面的能力,从而实现三维目标。
2.驾驭好课堂,向45分钟要效率。在教学时,我们态度要认真、言词要恳切,能为学生着想。如果教师上课时不认真,照本宣科,不求进取,教学敷衍了事,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教师上课时既要注意知识的讲授,更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实际事例,使思品课中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死板的内容形象化,从而寓教于乐,激发起学生学习思品课的积极性,并能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东西,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重视学生主体,促进学生参与。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从何而来呢?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艺术,要靠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去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如设置悬念、创设情景、开展辩论赛等,都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转变评价方式,细抓课后小结
传统观念仍是看成绩,看分数,但新课改下的思品课更应注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情感价值的评价。课后小结,可由学生站在讲台上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指出重点、难点;也可让学生画出“知识网络”,将知识的主干和支干全部画下来。这样既可以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识记,还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经验告诉我们,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都动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才能更好实现知行统一,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责任编辑 袁 妮)
一、教师转变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1.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教学的前提。只有以平等、民主的态度、方式和情感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感化学生,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老师、尊重老师,从而喜欢学习思想品德课,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一个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教学环境。改变以往的“满堂灌”、以“教”为中心的现象,由“教本位”向“生本位”转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观念指导行动,细节体现关爱。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是爱。”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感染学生,使学生情感愉悦,精神振奋。例如,在上课时,看到学生开小差,教师可以轻轻地拍拍他的肩或者轻轻地拍一下桌子;常对后进生送去严厉而诚恳、赞许、信任的目光;有意识地、尽可能平均地把自己和蔼、信任的目光,投向全体学生。这些微小的动作都可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看到学习的希望、看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增添其学习的动力,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课前充分准备,上课驾驭自如
要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教师必须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上课驾驭自如,提高效率。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一名课堂上发挥出色的教师,他必然会在课前备教材、备教案、备学生,多设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究活动,回归学生现实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提取教学的素材,有的放矢,将思想品德课中抽象的理论用生动、形象的事例揭示出来,帮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注重情感体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锻炼多方面的能力,从而实现三维目标。
2.驾驭好课堂,向45分钟要效率。在教学时,我们态度要认真、言词要恳切,能为学生着想。如果教师上课时不认真,照本宣科,不求进取,教学敷衍了事,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教师上课时既要注意知识的讲授,更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实际事例,使思品课中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死板的内容形象化,从而寓教于乐,激发起学生学习思品课的积极性,并能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东西,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重视学生主体,促进学生参与。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从何而来呢?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艺术,要靠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去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如设置悬念、创设情景、开展辩论赛等,都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转变评价方式,细抓课后小结
传统观念仍是看成绩,看分数,但新课改下的思品课更应注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情感价值的评价。课后小结,可由学生站在讲台上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指出重点、难点;也可让学生画出“知识网络”,将知识的主干和支干全部画下来。这样既可以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识记,还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经验告诉我们,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都动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才能更好实现知行统一,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