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课堂蕴含着丰富的语言训练机会。文章结合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任务型教学法在课堂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从操作层面上对英语口语课堂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着重对该课程的任务设置、课堂训练内容和训练形式进行了研究,认为任务型学习方式能够达到有效地提高课堂口语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较为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任务型学习;训练内容;训练形式
任务型教学在我国英语教学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运用。国家新的课程标准也提倡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目的,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应用为动力、目的和核心的教学途径。而正如邹为诚和钱浙敏所述,“交际性语言训练是学习外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学设计应该为学生在课堂上创造尽可能多的交际性语言训练机会。笔者把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应用于英语口语教学,并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创造性地设计了许多贴近学生实际的任务型口语活动,既深化课文、活化教材,又使英语课堂生动有趣,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实践、合作与探究等方式使用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一、课堂口语任务型学习的主要结构
(一)、明确任务目标。
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这种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而Nunan(1989)认为任务是指由教师控制和调节,学生获得信息,并经过思维加工,最后输出语言的学习活动。任务具有结构性,由五部分组成,即任务目标(goals),输入(input),活动(activity),师生角色(teacher/student role)和情境(settings)。源于上述理论指导以及语言习得的规律,在任务前的准备阶段(pre-task preparation),教师应帮助学生确定一个任务或贯穿任务链始终的总体目标。在此阶段,教师引出要讨论的话题,向学生明确地介绍将要完成的任务。如人教版模块4,unit 1,describing people,教师可通过谈话或多媒体的展示引入话题,然后布置本次的交际任务:学会描述一个人。根据相关的话题,教师可利用录音、录像等,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语言感受机会,同时为学生的交际活动做好模仿性的准备。或者,教师可帮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所需的程序步骤,并提供一定的语言素材。
如,人教版模块4,unit 1,speaking:Lin Qiaozhi was a special woman who made a successful career.Do you know any women like her? Choose one you admire and describe her.
在任务前的准备阶段,笔者利用了课本的“speaking”任务,并按照任务的提示引导学生在课前或课堂进行有条理性的准备。我们看本课speaking所罗列的程序要点是:
Make a list of her achievements.
Describe her using the adj.you know.
Explain what other people think of her.
Prepare a dialogue in pairs,using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Be prepared to perform your dialogue to the class.
教材同时提供了供参考的形容词:hard-working,energetic,active,etc.
供参考的提问的问题:What does she look like? Why do you admire her? etc.
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所涉及的词汇和语言结构,介绍相关的语言的场景,引导他们理解这些语言结构在现实生活中的交际功能,为学生运用这些语言做好准备。而同时,学生们根据这些提示要求和要点,在描述人物特点的时候,可发散性地列举收集更多地描述人物的词汇,如be willing to do, be strict with…,be patient with…,get on well with…,have a gift for,devote…to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提供单个的单词,而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把这些单词组句成文。这样,各个学生就都有了练习的机会,也更愿意参与到口语活动中来。而且,按照提示要点有序地进行任务的准备,学生们也能领会到完成任务前所需要的程序,强化了准备过程中的条理性,为下一阶段的任务实施做了必要的铺垫和准备。
(二)、由浅入深,实施任务(task implementation)
任务型口语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发展(龚亚夫、罗少茜,2003)。在任务链的实施阶段,教师应循序渐进地,以任务为中心,组织系列任务链的交际活动。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语言。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掌握反馈信息。以人教版模块4,unit 5的口语练习为例:
Task 1:pair work。Speaking,P39。学生利用课本的“观测未来”的地图,向同伴介绍如何去到他想去的地点。笔者布置学生利用准备阶段认知的语言结构来完成口语交际任务,并随时提供必要的帮助。这样的练习比较机械性,主要是通过练习初步运用所接触的语言知识,达到交际目的。 Task 2:group work。通过task 1的练习,学生对问路、指路的语言结构:Where is the …?,How can we get to…? Go down this path and turn left / right at the first crossing.等及其交际功能已经有了较好的掌握。在此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变换合作对象,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并加大任务的难度,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进一步激活学生与该话题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笔者利用课本79页的speaking task,那么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就是要设计一个Chinese cultural center同时向大家介绍这个文化中心。这样学生就在任务一的基础上,将本单元学习的背景知识也运用进来,实现描述地点并介绍路线的交际功能。
Task 3:presentation。最后阶段让学生在全班面前展示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各小组自由选择相关任务来展示。其中有的小组选择展示自己的文化中心,介绍设计的文化中心的特色、主要的象征性建筑以及游览的主要路线图。有的小组侧重介绍游览路线以及如何去到各个游览点。有的小组则负责提问。这组任务全面调动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语言结构知识,完成展示,达到交际目的,并检测了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的运用情况,是整个任务链的中心。在自己设计的文化中心的介绍中,小组成员每人必须承担一方面的内容进行介绍,或者由小组成员根据所掌握的资料自编成对话进行训练。同样的,小组内有的学生收集资料,有的学生制作幻灯片,并且都有口语表达的机会。学生就在这样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收集、加工信息和讲解的能力。而小组间的互动提问也增加了学生的表达机会,学生也就更愿意投入到口语活动学习中。
(三)、汇报评价,巩固语言习得(after-task reports and analysis)。
Willis提出的任务实施原则,其核心就是“语言”。在任务目标下,学生有没有接触到有意义而实用的语言,就看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本身,包括标准的语言、语言的流畅性等。学生完成任务时使用的语言越丰富,语言越通顺,就说明该任务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越强,训练语言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汇报评价阶段,应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各小组向全班展示Task 3的完成结果。这是任务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为学生展示英语口语交际活动成果提供了平台,同时也帮助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学生展示之后,教师可利用课后时间,让学生总结自己是如何完成任务达到交际目的的,以及在完成任务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可让学生进行自我或小组间的评价,收集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反馈信息。根据汇报评价掌握的信息,教师再开展一些强化性或拓展性的练习,巩固语言学习效果。
二、课堂口语训练的主要内容。
Pica(1993)等人根据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产生的相互影响,把任务分成五类:
1)拼板式任务(Jigsaw tasks):此类任务要求学生把散乱的若干条信息拼成一个整体。例如:几个人或几个小组各讲或写一个故事的内容,然后把各部分有机地组合成一体,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2)信息差任务(Information-gap tasks):一个或一组学生有一系列信息,而另一个或另一组学生有另外一系列互补作用的信息。为了完成一项交流活动,双方必须协商以探清对方的信息。
3)解决问题式任务(Problem-solving tasks):给学生一个问题及一系列信息,让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4)做决定式任务(Decision-making tasks):给学生一个可能有几种结果的问题,让他们通过协商或讨论选择一种结果,达成一致。
5)交换意见式任务(Opinion-exchanging tasks):学生参加讨论,交换意见,但无需达成一致。
根据这五类主要的任务内容模式,课堂要有效率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教师首先要选择好让学生进行训练的材料或内容。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交际语言训练,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因而,笔者认为选择的内容首先应该具有真实性。例如,让学生按照所给提示互相交流平时的学习生活情况。
提示:请用英语问问你的一个同学每天晚上花多少时间做功课?觉得最难完成的是哪科?
像这样的训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彼此之间也存在信息沟,存在真实的沟通需要。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带着兴趣和需要进行pair work的交流互动。
根据笔者的操作,以下是一些较为可行的并能训练学生完成各种任务的课堂口语训练的主要内容。
1、充分利用课文的speaking和workbook里的speaking task。这两部分的口语练习设计都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具有真实性的交际情景。例如,人教版模块3,unit 1,speaking(p6):Make a phone call to invite your friends to a Chinese festival.
再如,人教版模块4,unit 1,speaking task(P46):Make a questionnaire to ask questions of your mother or grandmother or aunt.Design questions to find out:
What job they wanted to do when they were young
What they did when they began to work
How they achieved their chosen job(if they did)and why they did not(if they worked at something else). ……
这样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真正感觉到交际的需要,很容易就激发起学生沟通交流的动力,让训练转化为他们的内需。
2、课文学习完之后,学生可对文章的学习做一个口头的内容总结,或课文内容复述。
3、播放简短的视频,要求学生根据要求作答或作总体复述。
4、根据课文内容设计role play。
5、根据日常学习生活实际,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英语对话交流。
6、给予一定的中文提示,让学生互相之间用英语进行问答。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语言素材,并经过加工组合,让学生围绕每一单元的主题,在创设的情景之下,每节课都能得到一定的口语训练。日复一日的练习,对学生的口语表达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课堂口语训练的有效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要增强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必须采取促进学生信息交流的有效途径。这种交流过程基本可归为“单向型”、“双向型”、“多向型”三种形式(屈向明,2006)。下面笔者针对这三种形式谈谈在课堂中具体的可操作的口语活动训练形式。
(一)、单项型训练。这种训练主要针对特定的学生,可以检测某个别学生的表达以及任务完成情况。具体形式是:
1、课前定时的造句或演讲。笔者建立课前3分钟的造句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本单元的词汇造出有连贯性的句子,并在全班面前报告。这个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
2、课文复述练习活动。笔者在课文学习完后,要求学生复述全篇课文或某段落的内容大意。由于熟悉内容,大多学生都能积极参加。教师此时应及时给予学生机会,增强他们开口说英语的信心。
3、观看视频,按要求回答或进行概括。笔者大多选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或学习完课文之后,要求学生回答相关的问题,或进行相关的概括。在视频动画的刺激下,学生也较为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
但单项型训练面对的学生较少,在课堂训练时要注意时间上的把握,不宜过长,使其他学生觉得事不关己,失去训练意义。
(二)、双向型训练。这种训练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包括教师与全体学生之间的交流,或是教师与个别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主要形式有:
1、根据日常学习生活实际设计师生之间的或生生之间的问答。
师生之间的交流问答如:师问:If you have a chance to work as a teacher in a foreign country,which country will you like to go? And what subject will you teach? 学生按照实际想法做出相应的回答。
生生之间的问答交流:请用英语问问你的一个同学:高中学习中觉得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科?最难的是哪一科?尝试过什么方法去解决困难?学生在中文提示下,一问一答,实现训练以及交流的目的。
2、角色扮演(role-play)。这是英语口语学习的主要活动之一。
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文speaking task提供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例如,人教版必修3,unit 4,speaking task(p67):As a school newspaper journalist,you are going to meeting Li Yanping after his return to the earth.……Role play in pairs.One of you will ask questions.The other will imagine he / she is Li Yanping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学生学习完课文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背景知识和语言积累。在这样的情景之下,让他们自己扮演其中的角色,能较好地达到口语训练的目的。在模拟情景对话任务布置下来后,学生分别担任记者、李彦平以及李彦平的朋友或拥戴者等进行情景对话。群策群力则适合解决问题型的任务。又如,人教版必修2,unit 5,speaking(p39),在组织成立自己乐队时,设计到乐队的名称,乐队要演奏的乐器以及风格等问题,学生们献计献策,教师进行引导,综合众家所长,找出优良的解决方案。这样,学生有了参与的热情和兴趣,又能将他们原有的知识进行有效地运用,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启发,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
3、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的问答活动。笔者在人教版必修4,unit 2 A Pioneer for All People这篇课文学习完之后,设计了这样的问答活动:
Prepare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to ask one of your classmates.
(1)、袁隆平最主要的成就是什么?
(2)、他为什么认为自己是个农民而不是一个科学家?
(3)、年轻时候的袁隆平为什么会想要提高大米的产量?
(4)、他对金钱和名誉抱着怎样的态度?
(5)、问问同学袁隆平成功的原因。
在课文学习完的前提下,学生对各个问题都有了答案和想法。这样的设计就可以很好地利用了课文,在复习课文的同时,让学生两两之间或小组之间进行双向型的训练。
我们还可以把单项型的造句和演讲变为双向型的活动。比如在学生造句或演讲结束之后,教师或学生自己针对造句或演讲的内容设问,邀请其他同学来回答,这样扩大参与口语的涉及面,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口语训练中来。
(三)、多项型训练。这种活动要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存在互动。这种活动的典型形式就是小组活动(group work)或讨论(discussion)。如,人教版必修3,unit 5,speaking(p39):Work in groups of four.Imagine two of you are the cousins who traveled across Canada.The others ask questions about the trip.Describe two or three things that are impressed you most and your feelings when you experienced them.Then switch roles.这仍然是以课文内容为基础的活动。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前提下可顺利地完成这一任务。而小组讨论则是针对某一话题或现象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当然,我们可以采用传话等形式,把前面的单项型或双向型的活动变为多项型的活动。因为在小组内完成口语训练,可激发学生更多开口,同时,小组活动的涉及面更大,涉及人数更多,就使得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口语活动中来。 四、效果。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的任务型教学,有利于学生在一种自然和相对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活动。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活动,能使学习者创造性地利用学习材料和一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选择适当的学习和交流方法以完成目标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协作和创新精神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在完成任务链的过程中也得到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形成了正确的练习口语的习惯,并不断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提高口语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学生在任务型口语活动中单独参与或合作完成任务,强调了对自身语言技能的运用。他们在任务活动中学习、运用英语语言,并在任务活动中团结协作,共同体验口语表达的成功与乐趣,并由此强化了他们对口语学习的关注和投入,有利于形成持久、良好的学习层次递进和能力提升的态势。课堂设计的各种口语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机会,减轻了学习者在大班学习时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能够更大胆地运用语言,提高语言运用的面和量;小组讨论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口头操练的机会,而且是集思广益和互相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任务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因此,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学生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他们获得的不仅是语言知识点,还获得了运用语言的能力。随着学习任务的不断深化,学生语言能力不断提高,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越趋自动化和自主化,学生也愈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素养。
同时,笔者所设计的课堂口语活动也针对性地应对了广东省高考人机对话口语考试。“人机对话”口语测试中设计了三种题型,分为A、B、C三节,A节的题型是“模仿朗读”,要求考生模仿朗读台词;B节的题型是“角色扮演”,要求考生扮演某种角色,这个角色必须在一定的情景中,按照提示提问3个问题,回答3个问题;C节的题型是“口头作文”,要求考生观看一段无声的影视片段或一组图片,然后根据提示的情景进行1分钟左右的口头作文,内容包括讲故事、谈看法、描述过程等。
笔者发现,在日常英语课堂设计的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的各种形式的口语活动及任务,帮助学生在口语练习方面做了必要的积累,学生也能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口语练习,为自己的口语表达打下了较好的基础,逐渐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而正是由于平时这种日积月累的锻炼,也使学生在应对广东高考的口语考试,尤其是故事的复述以及问答环节中,缓解了考试的陌生和紧张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应对口语考试的技能以及心理素质。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对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英语口语能力的评价也越来越重视。从2011年开始,广东高考英语也将单独提前进行听力与口语合并为一的听说考试。任务型教学的引入有利于我们更有效地组织课堂口语教学,帮助学生发展获取信息和表达的能力。教师应当高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挖掘更多的语言训练机会和方法。笔者认为在课堂上进行的这些口语训练活动,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听说结合的能力,更好地应对广东高考英语新的口语考试模式。长期的语言实践证明了,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和练习机会,并加强学生双向型和多项型的练习,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和需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龚亚夫,罗少茜。2003.任务型语言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蔡仕英。2008.中学英语口语任务型结构分析。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屈向明。2006.英语课堂多项互动提问方式的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与管理,(33):123-124
本文是广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 《高中生自主修改作文的功效》(课题编号12B033)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任务型学习;训练内容;训练形式
任务型教学在我国英语教学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运用。国家新的课程标准也提倡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目的,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应用为动力、目的和核心的教学途径。而正如邹为诚和钱浙敏所述,“交际性语言训练是学习外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学设计应该为学生在课堂上创造尽可能多的交际性语言训练机会。笔者把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应用于英语口语教学,并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创造性地设计了许多贴近学生实际的任务型口语活动,既深化课文、活化教材,又使英语课堂生动有趣,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实践、合作与探究等方式使用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一、课堂口语任务型学习的主要结构
(一)、明确任务目标。
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这种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而Nunan(1989)认为任务是指由教师控制和调节,学生获得信息,并经过思维加工,最后输出语言的学习活动。任务具有结构性,由五部分组成,即任务目标(goals),输入(input),活动(activity),师生角色(teacher/student role)和情境(settings)。源于上述理论指导以及语言习得的规律,在任务前的准备阶段(pre-task preparation),教师应帮助学生确定一个任务或贯穿任务链始终的总体目标。在此阶段,教师引出要讨论的话题,向学生明确地介绍将要完成的任务。如人教版模块4,unit 1,describing people,教师可通过谈话或多媒体的展示引入话题,然后布置本次的交际任务:学会描述一个人。根据相关的话题,教师可利用录音、录像等,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语言感受机会,同时为学生的交际活动做好模仿性的准备。或者,教师可帮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所需的程序步骤,并提供一定的语言素材。
如,人教版模块4,unit 1,speaking:Lin Qiaozhi was a special woman who made a successful career.Do you know any women like her? Choose one you admire and describe her.
在任务前的准备阶段,笔者利用了课本的“speaking”任务,并按照任务的提示引导学生在课前或课堂进行有条理性的准备。我们看本课speaking所罗列的程序要点是:
Make a list of her achievements.
Describe her using the adj.you know.
Explain what other people think of her.
Prepare a dialogue in pairs,using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Be prepared to perform your dialogue to the class.
教材同时提供了供参考的形容词:hard-working,energetic,active,etc.
供参考的提问的问题:What does she look like? Why do you admire her? etc.
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所涉及的词汇和语言结构,介绍相关的语言的场景,引导他们理解这些语言结构在现实生活中的交际功能,为学生运用这些语言做好准备。而同时,学生们根据这些提示要求和要点,在描述人物特点的时候,可发散性地列举收集更多地描述人物的词汇,如be willing to do, be strict with…,be patient with…,get on well with…,have a gift for,devote…to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提供单个的单词,而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把这些单词组句成文。这样,各个学生就都有了练习的机会,也更愿意参与到口语活动中来。而且,按照提示要点有序地进行任务的准备,学生们也能领会到完成任务前所需要的程序,强化了准备过程中的条理性,为下一阶段的任务实施做了必要的铺垫和准备。
(二)、由浅入深,实施任务(task implementation)
任务型口语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发展(龚亚夫、罗少茜,2003)。在任务链的实施阶段,教师应循序渐进地,以任务为中心,组织系列任务链的交际活动。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语言。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掌握反馈信息。以人教版模块4,unit 5的口语练习为例:
Task 1:pair work。Speaking,P39。学生利用课本的“观测未来”的地图,向同伴介绍如何去到他想去的地点。笔者布置学生利用准备阶段认知的语言结构来完成口语交际任务,并随时提供必要的帮助。这样的练习比较机械性,主要是通过练习初步运用所接触的语言知识,达到交际目的。 Task 2:group work。通过task 1的练习,学生对问路、指路的语言结构:Where is the …?,How can we get to…? Go down this path and turn left / right at the first crossing.等及其交际功能已经有了较好的掌握。在此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变换合作对象,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并加大任务的难度,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进一步激活学生与该话题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笔者利用课本79页的speaking task,那么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就是要设计一个Chinese cultural center同时向大家介绍这个文化中心。这样学生就在任务一的基础上,将本单元学习的背景知识也运用进来,实现描述地点并介绍路线的交际功能。
Task 3:presentation。最后阶段让学生在全班面前展示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各小组自由选择相关任务来展示。其中有的小组选择展示自己的文化中心,介绍设计的文化中心的特色、主要的象征性建筑以及游览的主要路线图。有的小组侧重介绍游览路线以及如何去到各个游览点。有的小组则负责提问。这组任务全面调动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语言结构知识,完成展示,达到交际目的,并检测了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的运用情况,是整个任务链的中心。在自己设计的文化中心的介绍中,小组成员每人必须承担一方面的内容进行介绍,或者由小组成员根据所掌握的资料自编成对话进行训练。同样的,小组内有的学生收集资料,有的学生制作幻灯片,并且都有口语表达的机会。学生就在这样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收集、加工信息和讲解的能力。而小组间的互动提问也增加了学生的表达机会,学生也就更愿意投入到口语活动学习中。
(三)、汇报评价,巩固语言习得(after-task reports and analysis)。
Willis提出的任务实施原则,其核心就是“语言”。在任务目标下,学生有没有接触到有意义而实用的语言,就看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本身,包括标准的语言、语言的流畅性等。学生完成任务时使用的语言越丰富,语言越通顺,就说明该任务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越强,训练语言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汇报评价阶段,应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各小组向全班展示Task 3的完成结果。这是任务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为学生展示英语口语交际活动成果提供了平台,同时也帮助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学生展示之后,教师可利用课后时间,让学生总结自己是如何完成任务达到交际目的的,以及在完成任务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可让学生进行自我或小组间的评价,收集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反馈信息。根据汇报评价掌握的信息,教师再开展一些强化性或拓展性的练习,巩固语言学习效果。
二、课堂口语训练的主要内容。
Pica(1993)等人根据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产生的相互影响,把任务分成五类:
1)拼板式任务(Jigsaw tasks):此类任务要求学生把散乱的若干条信息拼成一个整体。例如:几个人或几个小组各讲或写一个故事的内容,然后把各部分有机地组合成一体,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2)信息差任务(Information-gap tasks):一个或一组学生有一系列信息,而另一个或另一组学生有另外一系列互补作用的信息。为了完成一项交流活动,双方必须协商以探清对方的信息。
3)解决问题式任务(Problem-solving tasks):给学生一个问题及一系列信息,让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4)做决定式任务(Decision-making tasks):给学生一个可能有几种结果的问题,让他们通过协商或讨论选择一种结果,达成一致。
5)交换意见式任务(Opinion-exchanging tasks):学生参加讨论,交换意见,但无需达成一致。
根据这五类主要的任务内容模式,课堂要有效率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教师首先要选择好让学生进行训练的材料或内容。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交际语言训练,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因而,笔者认为选择的内容首先应该具有真实性。例如,让学生按照所给提示互相交流平时的学习生活情况。
提示:请用英语问问你的一个同学每天晚上花多少时间做功课?觉得最难完成的是哪科?
像这样的训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彼此之间也存在信息沟,存在真实的沟通需要。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带着兴趣和需要进行pair work的交流互动。
根据笔者的操作,以下是一些较为可行的并能训练学生完成各种任务的课堂口语训练的主要内容。
1、充分利用课文的speaking和workbook里的speaking task。这两部分的口语练习设计都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具有真实性的交际情景。例如,人教版模块3,unit 1,speaking(p6):Make a phone call to invite your friends to a Chinese festival.
再如,人教版模块4,unit 1,speaking task(P46):Make a questionnaire to ask questions of your mother or grandmother or aunt.Design questions to find out:
What job they wanted to do when they were young
What they did when they began to work
How they achieved their chosen job(if they did)and why they did not(if they worked at something else). ……
这样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真正感觉到交际的需要,很容易就激发起学生沟通交流的动力,让训练转化为他们的内需。
2、课文学习完之后,学生可对文章的学习做一个口头的内容总结,或课文内容复述。
3、播放简短的视频,要求学生根据要求作答或作总体复述。
4、根据课文内容设计role play。
5、根据日常学习生活实际,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英语对话交流。
6、给予一定的中文提示,让学生互相之间用英语进行问答。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语言素材,并经过加工组合,让学生围绕每一单元的主题,在创设的情景之下,每节课都能得到一定的口语训练。日复一日的练习,对学生的口语表达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课堂口语训练的有效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要增强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必须采取促进学生信息交流的有效途径。这种交流过程基本可归为“单向型”、“双向型”、“多向型”三种形式(屈向明,2006)。下面笔者针对这三种形式谈谈在课堂中具体的可操作的口语活动训练形式。
(一)、单项型训练。这种训练主要针对特定的学生,可以检测某个别学生的表达以及任务完成情况。具体形式是:
1、课前定时的造句或演讲。笔者建立课前3分钟的造句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本单元的词汇造出有连贯性的句子,并在全班面前报告。这个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
2、课文复述练习活动。笔者在课文学习完后,要求学生复述全篇课文或某段落的内容大意。由于熟悉内容,大多学生都能积极参加。教师此时应及时给予学生机会,增强他们开口说英语的信心。
3、观看视频,按要求回答或进行概括。笔者大多选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或学习完课文之后,要求学生回答相关的问题,或进行相关的概括。在视频动画的刺激下,学生也较为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
但单项型训练面对的学生较少,在课堂训练时要注意时间上的把握,不宜过长,使其他学生觉得事不关己,失去训练意义。
(二)、双向型训练。这种训练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包括教师与全体学生之间的交流,或是教师与个别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主要形式有:
1、根据日常学习生活实际设计师生之间的或生生之间的问答。
师生之间的交流问答如:师问:If you have a chance to work as a teacher in a foreign country,which country will you like to go? And what subject will you teach? 学生按照实际想法做出相应的回答。
生生之间的问答交流:请用英语问问你的一个同学:高中学习中觉得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科?最难的是哪一科?尝试过什么方法去解决困难?学生在中文提示下,一问一答,实现训练以及交流的目的。
2、角色扮演(role-play)。这是英语口语学习的主要活动之一。
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文speaking task提供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例如,人教版必修3,unit 4,speaking task(p67):As a school newspaper journalist,you are going to meeting Li Yanping after his return to the earth.……Role play in pairs.One of you will ask questions.The other will imagine he / she is Li Yanping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学生学习完课文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背景知识和语言积累。在这样的情景之下,让他们自己扮演其中的角色,能较好地达到口语训练的目的。在模拟情景对话任务布置下来后,学生分别担任记者、李彦平以及李彦平的朋友或拥戴者等进行情景对话。群策群力则适合解决问题型的任务。又如,人教版必修2,unit 5,speaking(p39),在组织成立自己乐队时,设计到乐队的名称,乐队要演奏的乐器以及风格等问题,学生们献计献策,教师进行引导,综合众家所长,找出优良的解决方案。这样,学生有了参与的热情和兴趣,又能将他们原有的知识进行有效地运用,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启发,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
3、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的问答活动。笔者在人教版必修4,unit 2 A Pioneer for All People这篇课文学习完之后,设计了这样的问答活动:
Prepare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to ask one of your classmates.
(1)、袁隆平最主要的成就是什么?
(2)、他为什么认为自己是个农民而不是一个科学家?
(3)、年轻时候的袁隆平为什么会想要提高大米的产量?
(4)、他对金钱和名誉抱着怎样的态度?
(5)、问问同学袁隆平成功的原因。
在课文学习完的前提下,学生对各个问题都有了答案和想法。这样的设计就可以很好地利用了课文,在复习课文的同时,让学生两两之间或小组之间进行双向型的训练。
我们还可以把单项型的造句和演讲变为双向型的活动。比如在学生造句或演讲结束之后,教师或学生自己针对造句或演讲的内容设问,邀请其他同学来回答,这样扩大参与口语的涉及面,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口语训练中来。
(三)、多项型训练。这种活动要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存在互动。这种活动的典型形式就是小组活动(group work)或讨论(discussion)。如,人教版必修3,unit 5,speaking(p39):Work in groups of four.Imagine two of you are the cousins who traveled across Canada.The others ask questions about the trip.Describe two or three things that are impressed you most and your feelings when you experienced them.Then switch roles.这仍然是以课文内容为基础的活动。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前提下可顺利地完成这一任务。而小组讨论则是针对某一话题或现象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当然,我们可以采用传话等形式,把前面的单项型或双向型的活动变为多项型的活动。因为在小组内完成口语训练,可激发学生更多开口,同时,小组活动的涉及面更大,涉及人数更多,就使得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口语活动中来。 四、效果。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的任务型教学,有利于学生在一种自然和相对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活动。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活动,能使学习者创造性地利用学习材料和一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选择适当的学习和交流方法以完成目标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协作和创新精神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在完成任务链的过程中也得到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形成了正确的练习口语的习惯,并不断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提高口语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学生在任务型口语活动中单独参与或合作完成任务,强调了对自身语言技能的运用。他们在任务活动中学习、运用英语语言,并在任务活动中团结协作,共同体验口语表达的成功与乐趣,并由此强化了他们对口语学习的关注和投入,有利于形成持久、良好的学习层次递进和能力提升的态势。课堂设计的各种口语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机会,减轻了学习者在大班学习时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能够更大胆地运用语言,提高语言运用的面和量;小组讨论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口头操练的机会,而且是集思广益和互相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任务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因此,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学生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他们获得的不仅是语言知识点,还获得了运用语言的能力。随着学习任务的不断深化,学生语言能力不断提高,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越趋自动化和自主化,学生也愈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素养。
同时,笔者所设计的课堂口语活动也针对性地应对了广东省高考人机对话口语考试。“人机对话”口语测试中设计了三种题型,分为A、B、C三节,A节的题型是“模仿朗读”,要求考生模仿朗读台词;B节的题型是“角色扮演”,要求考生扮演某种角色,这个角色必须在一定的情景中,按照提示提问3个问题,回答3个问题;C节的题型是“口头作文”,要求考生观看一段无声的影视片段或一组图片,然后根据提示的情景进行1分钟左右的口头作文,内容包括讲故事、谈看法、描述过程等。
笔者发现,在日常英语课堂设计的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的各种形式的口语活动及任务,帮助学生在口语练习方面做了必要的积累,学生也能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口语练习,为自己的口语表达打下了较好的基础,逐渐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而正是由于平时这种日积月累的锻炼,也使学生在应对广东高考的口语考试,尤其是故事的复述以及问答环节中,缓解了考试的陌生和紧张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应对口语考试的技能以及心理素质。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对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英语口语能力的评价也越来越重视。从2011年开始,广东高考英语也将单独提前进行听力与口语合并为一的听说考试。任务型教学的引入有利于我们更有效地组织课堂口语教学,帮助学生发展获取信息和表达的能力。教师应当高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挖掘更多的语言训练机会和方法。笔者认为在课堂上进行的这些口语训练活动,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听说结合的能力,更好地应对广东高考英语新的口语考试模式。长期的语言实践证明了,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和练习机会,并加强学生双向型和多项型的练习,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和需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龚亚夫,罗少茜。2003.任务型语言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蔡仕英。2008.中学英语口语任务型结构分析。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屈向明。2006.英语课堂多项互动提问方式的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与管理,(33):123-124
本文是广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 《高中生自主修改作文的功效》(课题编号12B03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