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见习基地建设对提高大学生实践及动手能力,促就业和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职能的实现,促进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学生见习基地建设流于形式,管理缺位,成效甚微。政府应充分发挥政策引领、法律保障、财政支持和宣传导向作用;高校和见习单位应抓好制度建设、组织管理和教育指导,不断创新大学生见习基地的新模式,打通教育、实习、就业新通道,确保见习基地建设取得理想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见习基地;长效机制;策略
一、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政府、企业和高校都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实绩,但还存在很多问题。
1.缺乏统一规划和長效建设机制。对大学生见习基地建设要从社会、经济和教育协调发展的高度来考虑的认识不足,缺乏社会层面的统一规划。政府(主要是部分职能部门)、企业和高校虽然有所联合,但由于各自利益重点不同,主要还处于各自为战状态。
2.建设流于形式,实际效果较差。高校和企业建设见习基地目前大多还处于被动地位。大学生见习与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师资队伍配置、管理制度建设和就业指导等工作密切相关。但迄今为止,还很少有高校就这一工作进行全面协调并认真落实。大学生见习需要见习单位有精力和经费的投入,有时还有一定的运营风险,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对见习基地建设兴趣很淡。
3.实习管理不到位,缺乏科学的考评机制。高校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加之见习人数多,往往不愿意指导专业实习;见习往往是粗放型的“大锅饭”,很难满足学生的个人需求,大多数学生只是为了获得毕业资格而参加,不愿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高校在学生见习的管理和考核上缺乏文本依据,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二、大学生见习基地建设原则
建设大学生见习基地是当前一项紧迫和重要的任务,要遵循市场经济和科学管理的规律,要符合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按照一定的原则,循序渐进。
1.依法管理原则。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高校也有独立的法人。对他们的管理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和口头约定的方式方法,按照法治的理念进行引导和管理。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教育的对象,也是服务的对象;毕业生是单位招聘的对象,也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对他们和见习基地依法管理,既是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2.合作共赢原则。大学生见习基地的建设涉及的利益主体颇多,合作部门较广,政府是组织者、管理者,扮演裁判员的角色,企事业单位和高校是实施者、参与者,扮演的是运动员的角色,学生是参与的主体,也是主要的受益者,没有这些多元主体的通力合作,就不可能取得建设的实效。⑷
3.实用服务原则。所谓实用就是指大学生见习基地要将学校理论学习和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相结合,并具有一定的检验功能;同时,专业方向要大致相同或相关,岗位设置要合理,确保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获。所谓服务是指大学生见习基地的建设要为提高大学生能力服务、为实现良好就业服务、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为企业长远发展服务、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服务。
4.诚实守信原则。诚实诚信是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是社会和人类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生要学做事,更要学做人;要遵守学校和单位的管理制度,特别对事关单位的商业机密更要守口如瓶;政府、学校和企事业单位要说到做到,步调一致,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确保大学生见习基地建设的长效和稳步推进。
三、大学生见习基地建设策略
大学生见习基地建设困难重重,要在市场经济发展、教育改革和社会转型的阵痛中,不断探索和健全见习基地建设策略和对策。
1.政策引领,长远规划。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应该是与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涉及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群体的一种系统规范的常态化制度行为。2007年8月30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六条:“国务院促进建立全国就业工作协调机制,研究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推动全国的促进就业工作。”大学生见习基地建设是就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在法律、金融、社会保障和舆论导向上提供支持,引导创建用人单位与高校联盟,扶持大学生见习基地建设,确保为大学生提供专业、优质的就业培训,畅通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基地见习,以及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企事业单位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渠道。
2.法律保障,财政支持。为了切实保障大学生见习基地建设的实效,“必须从立法和司法上综合考虑学校、大学生、用人单位及政府等行为主体的各自诉求,逐步完善并规范大学生实习制度,形成各方主体权利义务协调统一的大学生实习制度与实习权益法律保障机制,从而促进我国实现教育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和谐”。
3.宣传导向,转变观念。政府特别是要做好宣传导向工作,积极倡导用人单位接收大学生见习。对于大学生见习基地建设和管理中的先进人物、单位,要积极通过各种媒体加强宣传,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其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发挥榜样示范效应;反之,对见习不支持,或工作存在问题的要予以曝光,并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惩处。
4.强化管理,严格考核。高校要面向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做好对口协调和专业衔接;要将学习、见习和就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确保见习指导人员配置到位;将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纳入学分体制和毕业资格审查体系,规范对见习大学生的管理和考核。
5.创新模式,确保实效。由于长期受实习制度的影响,现有的大学生见习基地充其量是实践教学的延续,与学生独立走上工作岗位有很大距离。现在大学生见习基地的建设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要将高校实习和用人单位招聘有机结合起来。用人单位要能够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如用于招聘所在基地的优秀见习人员,择优聘用比例一般不低于30%;对于鉴定为优秀的见习大学生,可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录用中给予一定的优先权。
关键词:大学生;见习基地;长效机制;策略
一、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政府、企业和高校都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实绩,但还存在很多问题。
1.缺乏统一规划和長效建设机制。对大学生见习基地建设要从社会、经济和教育协调发展的高度来考虑的认识不足,缺乏社会层面的统一规划。政府(主要是部分职能部门)、企业和高校虽然有所联合,但由于各自利益重点不同,主要还处于各自为战状态。
2.建设流于形式,实际效果较差。高校和企业建设见习基地目前大多还处于被动地位。大学生见习与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师资队伍配置、管理制度建设和就业指导等工作密切相关。但迄今为止,还很少有高校就这一工作进行全面协调并认真落实。大学生见习需要见习单位有精力和经费的投入,有时还有一定的运营风险,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对见习基地建设兴趣很淡。
3.实习管理不到位,缺乏科学的考评机制。高校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加之见习人数多,往往不愿意指导专业实习;见习往往是粗放型的“大锅饭”,很难满足学生的个人需求,大多数学生只是为了获得毕业资格而参加,不愿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高校在学生见习的管理和考核上缺乏文本依据,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二、大学生见习基地建设原则
建设大学生见习基地是当前一项紧迫和重要的任务,要遵循市场经济和科学管理的规律,要符合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按照一定的原则,循序渐进。
1.依法管理原则。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高校也有独立的法人。对他们的管理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和口头约定的方式方法,按照法治的理念进行引导和管理。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教育的对象,也是服务的对象;毕业生是单位招聘的对象,也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对他们和见习基地依法管理,既是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2.合作共赢原则。大学生见习基地的建设涉及的利益主体颇多,合作部门较广,政府是组织者、管理者,扮演裁判员的角色,企事业单位和高校是实施者、参与者,扮演的是运动员的角色,学生是参与的主体,也是主要的受益者,没有这些多元主体的通力合作,就不可能取得建设的实效。⑷
3.实用服务原则。所谓实用就是指大学生见习基地要将学校理论学习和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相结合,并具有一定的检验功能;同时,专业方向要大致相同或相关,岗位设置要合理,确保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获。所谓服务是指大学生见习基地的建设要为提高大学生能力服务、为实现良好就业服务、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为企业长远发展服务、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服务。
4.诚实守信原则。诚实诚信是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是社会和人类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生要学做事,更要学做人;要遵守学校和单位的管理制度,特别对事关单位的商业机密更要守口如瓶;政府、学校和企事业单位要说到做到,步调一致,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确保大学生见习基地建设的长效和稳步推进。
三、大学生见习基地建设策略
大学生见习基地建设困难重重,要在市场经济发展、教育改革和社会转型的阵痛中,不断探索和健全见习基地建设策略和对策。
1.政策引领,长远规划。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应该是与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涉及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群体的一种系统规范的常态化制度行为。2007年8月30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六条:“国务院促进建立全国就业工作协调机制,研究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推动全国的促进就业工作。”大学生见习基地建设是就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在法律、金融、社会保障和舆论导向上提供支持,引导创建用人单位与高校联盟,扶持大学生见习基地建设,确保为大学生提供专业、优质的就业培训,畅通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基地见习,以及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企事业单位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渠道。
2.法律保障,财政支持。为了切实保障大学生见习基地建设的实效,“必须从立法和司法上综合考虑学校、大学生、用人单位及政府等行为主体的各自诉求,逐步完善并规范大学生实习制度,形成各方主体权利义务协调统一的大学生实习制度与实习权益法律保障机制,从而促进我国实现教育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和谐”。
3.宣传导向,转变观念。政府特别是要做好宣传导向工作,积极倡导用人单位接收大学生见习。对于大学生见习基地建设和管理中的先进人物、单位,要积极通过各种媒体加强宣传,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其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发挥榜样示范效应;反之,对见习不支持,或工作存在问题的要予以曝光,并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惩处。
4.强化管理,严格考核。高校要面向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做好对口协调和专业衔接;要将学习、见习和就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确保见习指导人员配置到位;将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纳入学分体制和毕业资格审查体系,规范对见习大学生的管理和考核。
5.创新模式,确保实效。由于长期受实习制度的影响,现有的大学生见习基地充其量是实践教学的延续,与学生独立走上工作岗位有很大距离。现在大学生见习基地的建设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要将高校实习和用人单位招聘有机结合起来。用人单位要能够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如用于招聘所在基地的优秀见习人员,择优聘用比例一般不低于30%;对于鉴定为优秀的见习大学生,可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录用中给予一定的优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