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选材,就是指写作时材料的选择。材料的选择与取舍决定着文章的质量,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躯体,是主旨赖以突出强化的依据。作文需要材料。材料的质量与作文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选材。选材要紧扣主题;选材要真实可信;选材要典型;选材要新颖、生动。
【关键词】学生 作文 选材
选材,就是指写作时材料的选择。材料的选择与取舍决定着文章的质量,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躯体,是主旨赖以突出强化的依据。因此,我们在考场选材时要善于挖掘平时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从原始的利料库中选择那些最典型、最新颖、最真实、最感人、最熟悉、最富有表现力的材料来突出文章中心。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味佳肴须用材料来烹饪,锦衣绣服须用材料来制作,亭台楼阁须用材料来建造,同样,佳作华章须用材料来构建。作文需要材料。材料的质量与作文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选材,即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从平时积累的写作材料中,挑选出作文所需的材料。笔者认为考场作文选材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材要紧扣主题。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一旦主题确定,我们就需要精心选材。材料的选择必受主题的约束和限制,我们必须围绕主题来选材。例如《藤野先生》这篇文章,题目虽为“藤野先生”,但文章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然后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这些事情看起来好像与写藤野先生没有任何关系。其实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密切的关系。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往仙台见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为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写课堂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文章篇幅虽长,材料虽多,作者却能紧紧抓住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线索。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变化,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把文章安排的脉络分明,中心突出。
因此,我们在选材时,首先要求材料要紧紧围绕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只有这样,所有的材料才能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更好的为主题服务,也就是说选材不能太随意。
2 选材要真实可信。真实,就是说选择的材料应是实实在在的真事,而不是道听途说甚至无中生有地编造,最好要选择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过的事情。选材要坚持从生活实际出发,选取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能反映事物本质意义的材料。只有真实的材料才能被读者接受和认可,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凡是亲身经历的,耳闻目睹的,往往都有着深切的感受和真实的体验,而那些瞎编乱造、道听途说的,势必会把文章搞得一团糟。因此,在选材时我们要选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来写,这样才能保证把人写活,把事写具体。这样才能打动读者,打动阅卷老师。特别是议论文的论据和说明文更讲究材料的真实可信性。
3 选材要典型。典型材料是指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材料。在选材时,要从可以表现中心思想的大量材料中进行选择和提炼,力争做到少而精,材料要以一当十、以质取胜,而不是以多求胜。写一篇文章,我们往往会收集到很多材料,但这众多的材料我们不能不加选择,一股脑都堆到文章中去,我们只有选择最具典型性的材料,才能透过有限的文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反之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还会消弱对文章中心的表达。如魏巍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最能说明这一点。他写这篇文章,最初文中用了二十多个事例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这些事例虽然都能围绕中心,但例子太多,表达的效果并不好。后来再写时作者只选取了三个事例:松骨峰战斗、马玉祥蹈火救朝鲜儿童和防空洞诉衷情。这三个事例从不同侧面刻画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形象。
因此,在选择材料时,我们要选择最具典型性的材料来表现文章中心。做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特别是议论文的论据更要注意它的典型意义。
4 选材要新颖、生动。俗话说:“隔夜好茶不好喝。”新颖的材料往往能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是考场作文,阅卷老师一天要阅读那么多的文章。如果老师遇到的文章都一个样。那么大家可想而知,前两个可能还好些,可是到第三篇势必会让阅卷老师不悦,自然影响你的成绩。例如写学生学习刻苦都是“挑灯夜读”,写老师无私奉献总是“累倒在讲台上”,就未免让人感觉无新意。再如:你怎样看待“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很多人看到这句话马上想到“勤奋造就天才”、“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观点。但有的同学在肯定勤奋的同时,强调培养学习兴趣。运用科学学习方法,从而化苦为乐,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我们可看出前一个观点没有新意,而后一个观点,能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有了一定的新意。选材时,别人说过的我不原样的说,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旧,而去挖掘其新的内涵。但需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我们也绝不能为追求新颖而闭门造车,否则定会适得其反。
材料要新,选材者需有一双慧眼,发现新生活、新事物。比如《我爱家乡的秋天》,很多同学选材不外乎“秋天景色如何迷人”、“秋天硕果如何喜人”、“秋天收获如何醉人”等。而有个同学却选用这样一则材料:秋季的某日,全家人高高兴兴去参加为申奥举办的登高比赛。妈妈、爸爸精神抖擞,行动不便的爷爷奶奶也努力结伴同行,无数的人参加全民健身,支持国家申奥。作者由此感受到了民族的活力,充满了民族的自豪,他认为这是最值得讴歌的“金秋”。好一则充满时代气息的材料!
选材新,还要做到独辟蹊径。这“蹊径”往往表现为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角”。如一位同学写的一篇《记一次家务劳动》的文章,作者并未具体写自己洗碗、扫地、擦地板,而是通过写自己在家务劳动中笨拙、慌乱、没有条理性,反映出自己缺乏锻炼,在家里娇惯任性这样的事实,对自己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反省和教育。换个角度看材料,材料会令人耳目一新。
【关键词】学生 作文 选材
选材,就是指写作时材料的选择。材料的选择与取舍决定着文章的质量,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躯体,是主旨赖以突出强化的依据。因此,我们在考场选材时要善于挖掘平时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从原始的利料库中选择那些最典型、最新颖、最真实、最感人、最熟悉、最富有表现力的材料来突出文章中心。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味佳肴须用材料来烹饪,锦衣绣服须用材料来制作,亭台楼阁须用材料来建造,同样,佳作华章须用材料来构建。作文需要材料。材料的质量与作文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选材,即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从平时积累的写作材料中,挑选出作文所需的材料。笔者认为考场作文选材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材要紧扣主题。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一旦主题确定,我们就需要精心选材。材料的选择必受主题的约束和限制,我们必须围绕主题来选材。例如《藤野先生》这篇文章,题目虽为“藤野先生”,但文章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然后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这些事情看起来好像与写藤野先生没有任何关系。其实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密切的关系。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往仙台见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为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写课堂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文章篇幅虽长,材料虽多,作者却能紧紧抓住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线索。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变化,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把文章安排的脉络分明,中心突出。
因此,我们在选材时,首先要求材料要紧紧围绕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只有这样,所有的材料才能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更好的为主题服务,也就是说选材不能太随意。
2 选材要真实可信。真实,就是说选择的材料应是实实在在的真事,而不是道听途说甚至无中生有地编造,最好要选择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过的事情。选材要坚持从生活实际出发,选取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能反映事物本质意义的材料。只有真实的材料才能被读者接受和认可,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凡是亲身经历的,耳闻目睹的,往往都有着深切的感受和真实的体验,而那些瞎编乱造、道听途说的,势必会把文章搞得一团糟。因此,在选材时我们要选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来写,这样才能保证把人写活,把事写具体。这样才能打动读者,打动阅卷老师。特别是议论文的论据和说明文更讲究材料的真实可信性。
3 选材要典型。典型材料是指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材料。在选材时,要从可以表现中心思想的大量材料中进行选择和提炼,力争做到少而精,材料要以一当十、以质取胜,而不是以多求胜。写一篇文章,我们往往会收集到很多材料,但这众多的材料我们不能不加选择,一股脑都堆到文章中去,我们只有选择最具典型性的材料,才能透过有限的文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反之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还会消弱对文章中心的表达。如魏巍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最能说明这一点。他写这篇文章,最初文中用了二十多个事例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这些事例虽然都能围绕中心,但例子太多,表达的效果并不好。后来再写时作者只选取了三个事例:松骨峰战斗、马玉祥蹈火救朝鲜儿童和防空洞诉衷情。这三个事例从不同侧面刻画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形象。
因此,在选择材料时,我们要选择最具典型性的材料来表现文章中心。做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特别是议论文的论据更要注意它的典型意义。
4 选材要新颖、生动。俗话说:“隔夜好茶不好喝。”新颖的材料往往能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是考场作文,阅卷老师一天要阅读那么多的文章。如果老师遇到的文章都一个样。那么大家可想而知,前两个可能还好些,可是到第三篇势必会让阅卷老师不悦,自然影响你的成绩。例如写学生学习刻苦都是“挑灯夜读”,写老师无私奉献总是“累倒在讲台上”,就未免让人感觉无新意。再如:你怎样看待“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很多人看到这句话马上想到“勤奋造就天才”、“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观点。但有的同学在肯定勤奋的同时,强调培养学习兴趣。运用科学学习方法,从而化苦为乐,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我们可看出前一个观点没有新意,而后一个观点,能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有了一定的新意。选材时,别人说过的我不原样的说,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旧,而去挖掘其新的内涵。但需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我们也绝不能为追求新颖而闭门造车,否则定会适得其反。
材料要新,选材者需有一双慧眼,发现新生活、新事物。比如《我爱家乡的秋天》,很多同学选材不外乎“秋天景色如何迷人”、“秋天硕果如何喜人”、“秋天收获如何醉人”等。而有个同学却选用这样一则材料:秋季的某日,全家人高高兴兴去参加为申奥举办的登高比赛。妈妈、爸爸精神抖擞,行动不便的爷爷奶奶也努力结伴同行,无数的人参加全民健身,支持国家申奥。作者由此感受到了民族的活力,充满了民族的自豪,他认为这是最值得讴歌的“金秋”。好一则充满时代气息的材料!
选材新,还要做到独辟蹊径。这“蹊径”往往表现为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角”。如一位同学写的一篇《记一次家务劳动》的文章,作者并未具体写自己洗碗、扫地、擦地板,而是通过写自己在家务劳动中笨拙、慌乱、没有条理性,反映出自己缺乏锻炼,在家里娇惯任性这样的事实,对自己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反省和教育。换个角度看材料,材料会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