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xin0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调查发现,当代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学生个人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家庭和学校都有责任和义务不断探讨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积极寻求克服和解决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 高职;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8-0014-02
  2008年以来,90后学生开始进入大学校园,在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中出现很多新现象、新情况,学生行为表现、思想活动与以往高职学生有很大不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要引起社会、学校的高度重视。为了进一步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展开专门而深入的调查。
  1 调查方法与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以问卷调查、个别学生深入访谈等方法获取数据。为了取得较为真实可信的信息,本次调查以收集学生基本情况形式进行,在高职学校不同年级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样,一起发放,现场回收。共发放问卷413份,收回413份,有效问卷342份,有效率83%。其中包括SCI-90测试中分值较高学生64名,同时调查并单独统计数据,然后样本与总体数据进行比较。
  问卷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部分是被调查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学生家庭、父母及成员关系等基本情况;第三部分是学生在校情况,主要包括学习程度、学历目标、就业方向等。
  个人访谈主要由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个别访谈,详细了解其家庭状况,比如是否单亲、父母关系是否和睦等;了解其内心感受,比如学习压力、与同学关系是否融洽、对未来的打算或规划等,从而获取更加深入、真实的信息。
  2 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数据的分析,发现当代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下面从社会、学校、家庭、自我等4个方面进行大致分析。
  2.1 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条件、家庭气氛与父母的语言、情绪、人际关系、教育态度、教育方法等对于塑造学生个性、养成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都有重要的影响。
  1)家庭经济条件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父母职业稳定、经济条件相对宽裕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在低收入家庭及父母职业不稳定家庭中,相对贫困的状态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有些学生还会因此自卑并表现得比较消极,甚至会使他在人际关系方面变得非常敏感,在交朋友时怕被人看不起,有困难时不愿意寻求别人的帮助,敏感、多疑、自卑等因子明显增高。
  2)家庭氛围对学生的心理发育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父母关系不和睦、经常吵架、父母与孩子关系紧张会使孩子持续处于警觉状态或应激状态,易形成不安全感和残缺感,敏感、多疑、自卑、敌对等因子均增高。经常打骂、缺乏人情温暖的家庭会使孩子迟钝、犹豫不决,甚至具有暴力的倾向。
  3)教育方式和认可度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的认可程度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城市家庭往往对孩子期待较高,特别是一些自身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多数认为学生考入高职本身就是无可奈何的,是“有失颜面”的事情。城市家庭中的学生考入高职后,父母对外不愿谈起,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认可,学生压力相对较大。父母教育方式过于严厉、缺乏沟通,对孩子认可度过低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不自信、没主见,甚至会破罐破摔,产生极强的逆反心理,表现出一定的敌对性。
  2.2 学校因素
  学校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的环境和教育、学生相处的氛围等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更直接更深刻的影响。
  1)高职学生的挫败感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高职属于专科二批录取,学生经过高考激烈的角逐后,发现自己被高职录取,而不是走入理想的大学,这会带给他们很强的挫败感,特别是曾经在重点中学读书的学生,目前的学校和理想中的大学的差距、自己与同学学校的差距会使他们内心充塞难以名状的失落和自卑,导致情绪低落、忧郁。
  2)新生对学校的不适应性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职业教育与中学以升学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差别很大,绝大多数学生没有了升学的压力,有些学生突然没有了生活目标,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再加上有些学生感觉自己不会和他人交往,与宿舍同学或与班级其他同学关系的紧张使他们心理紧张度较高,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孤独、压抑、空虚等不良情绪。
  2.3 学生个性因素
  1)自我意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但有部分学生往往由于現实中达不到理想中的自我而产生矛盾。一部分对自己评价过高,制定过高的、自己非常难以完成的目标,往往会受到更多的挫败感;一部分学生对自己评价过低,在现实中表现极不自信;还有些学生有一些不良个性,使得他们在同样的环境因素、同样的挫折、同样的情境下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
  2)对于性的认识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生的性生理逐渐成熟,性意识也开始觉醒,对异性更加亲近更加关心,对性不再是回避的态度。但是他们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这使得这种没有经济基础的恋爱关系是非常脆弱的,在遇到升学、就业等问题时往往不堪一击,有些学生因为恋爱失败而引起烦恼、失眠、犯法、自杀等异常行为。在今后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师应当从心理健康角度去思考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2.4 社会因素
  前面分析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个性因素等,实际上都是与当前社会环境因素分不开的。
  1)不能适应社会对大学生定位的变动。现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成为大众教育,特别是高职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现在的社会刺激增多增强,物质金钱的诱惑,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贫富差距的拉大,利益格局的调整,等等,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种心理考验。
  2)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首先,研究生、本科生越来越多,高职学生面对的岗位大多是一线工作,工资低、待遇差,这与他们的教育成本和工作预期会有较大差距;其次,相当多的企业在选择招聘员工时,往往喜欢选择有工作经验的人,即所谓的熟手,这使得刚刚迈出校门的高职毕业生非常紧张,他们在校学习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校外打工,打工不仅仅是出于经济的考虑,就业时作为一种经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使得大学生在刚刚踏入校园时就要承受就业带来的压力;同时,由于一些权力利益的存在,大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家庭和一般城市家庭的学生,不仅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还要面对诸如关系、后门等社会问题。不断加剧的就业压力使他们对自己能否适应社会产生怀疑,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社会恐惧感。
  3 结论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社会、家庭和学校都有责任和义务不断探讨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积极寻求克服和解决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措施和办法,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学生本人充分重视,努力创造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促进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美多.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0(1):36-37.
  [2]彭明生.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科学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9(15):62.
  [3]黄芳.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71-72,81.
其他文献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化学实验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化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因此,加强实验教学和实验研究,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对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形成一定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1 做好演示实验,加强直观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实验是一种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
摘 要 就多媒体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以及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进行简单论述。  关键词 多媒体;语文教学;网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2-0035-02  1 多媒体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21世纪是以网络为主体的时代,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已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而教育作为知识经济的重要产业,在这场新的
1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改   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有资料显示:一个人一生中获得的知识,只有百分之十几是从学校得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在工作实践和自学中获得的。尤其是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信息的快速更新,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不断趋于完善。而学校里所传授的关于养身、养心、健体、营养等方面的知识总是有限的,因此人们需要通过不断自学,才能获取更多知识,否则就会被淘汰
三阴乳腺癌相对于其他类型乳腺癌,由于本身高度侵袭性和缺乏有效治疗靶点,因此其生存预后较差。免疫检测点(PD-1/PD-L1和CTL-4)抑制剂在治疗各种转移性肿瘤取得突破性成功。P
为使高职院校的学生适应现代化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职业能力,《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材必须打破传统教材的旧条框,建立科学合理的结构体系,并开发配套
摘 要 随着技术的发展,图像日益占据当下文化形态的主导地位,同时也在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对事物的认识以及行为走向,而这种影响对于青少年来说也是不无例外的。应该正确看待和引导青少年使用互联网,也有必要去减少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而积极促进其正面影响。  关键词 网络;视觉语言;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7-0014-
近些年来现代教育技术得到迅猛发展,新的课程改革浪潮此起彼伏。传统教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势在必行,于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作为新型教育形式和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给传统教育带来巨大冲击,给数学课堂带来生机,也为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机会,且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滥用甚至误用媒体也会使课堂教学眼花缭乱,华而不实。那么,如何促进数学课堂中媒体技术的有益衔接,将传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