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新挑战,社会需求对教师的评价提出了新标准。我们的出路,就是走专业成长的道路。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是使教师成为教育理论专家,而是使教师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实践为依托,以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为起点,通过不断学习,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最终达到改善自己教育教学行为,追求教育教学高质量的目的,成为在某一个方面拥有话语权的教育行家。下面我谈谈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
1.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山东省聊城大学文学院相萌萌、闫鑫在《语文教师专业化探析》中指出专业化的语文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①具有崇高的教育信念;②具有深厚的语文专业知识、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③具有熟练的语文教学能力、较高的语文教育科研能力;④具有自我发展需要和终身教育意识。
刘济远在《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中指出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应体现在:①具有较强母语文化的人文精神;②具有较强的语文交际能力;③具备課文分析和鉴赏的讲解能力;④具备较强的写作与说话的教学能力;⑤具有较高的教育科学理论素养、现代先进教学思想、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学科相应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
廖金生在《语文教师专业化的目标与途径》中作出了小结,指出语文教师专业化的构成要素有:①掌握新形势下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转变陈腐的观念,树立开放性的教育理念;②掌握心理学、教育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用新理论指导实践,再由实践上升为理论,充实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③学习掌握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吸收祖国优秀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内涵和人格魅力。
2.新课程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作了如下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高中语文新课程应着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之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基本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个性化成长奠定基础。
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生获得必须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知识要求:不仅要求掌握学科专业知识,更强调掌握课程开发与课程设计的知识。
(2)能力要求:首要的是课程设计与开发的能力,其次是多媒体运用与语文学科的联通能力,还有跨学科综合实践能力。
(3)转变教学方式:由“教师教”到“学生学”再到“师生共同探究学习”的模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内心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研究、探索者。”采用探究的方式学习会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其创造的潜能。
(4)角色转变:由高居讲堂的教育者转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由“传道授业”的教授者转为学习过程的引导者,由知识的化身转为知识的创造,由教材的代言者转为教材的开发者,由课堂的管理员转为学习的参与者。
3.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注重自我更新,不断成长
“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要交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这是很有道理的。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充实和适当调整,语文教师必须站在学科的前沿、时代的高度,不断学习,不断给大脑“充电”。这样才能真正透彻地理解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运用自如地把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提取给学生。毋庸讳言,现在有些语文教师没有读书的习惯,有的甚至仅凭一本教参“打天下”。如此荒漠的文化心灵中焉能生长出枝繁叶茂的语文教育之树?更不必谈自我发展。在我校青年教师中流行这样一句话:“让读书成为习惯,教育生活因为读书而精彩;让学习成为工作,教师生涯因为学习而成功。”不断学习的教师,他的知识是充盈的,是流动的;不断学习能不断丰厚教师的文化底蕴,生成教师的教育智慧。读《离骚》,我和屈原在修远漫漫的征途上,为找寻心中的理想而上下求索;读《论语》,我与孔子在物欲横流的世道中,打捞被人遗弃的传统美德;沿着鲁迅杂文犀利峭拔的方向,我体会那投枪刺向敌人的痛快;透过朱自清散文淡淡袅袅的忧郁,我感受那父子间的真情至意……理想的教师就应该是教育者、实践者、研究者,是通过不断学习从而带领学生不断成长的发展者。语文教师尤其应该经常阅读文学作品、人文读物、专业杂志、教育专著等。我们读一本真正有思想含量、文化积淀的书,就是在同历史对话,同思想巨人对话,进而能站在人文精神的文化制高点俯瞰语文教育。
4.多一些有效的反思,少一些无效的苦干
当年,应试教育大张旗鼓地招摇过市时,题海战术,一字多行的作业形式曾无形地坑害过许多学子,高分低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不难发现,正是过多的无效,替代了学生的机械学习。反之,教师也是一样。面对素质教育正昂首阔步的今天,一个善于反思的人,才能更加有效地投入到教学中,才能变无效的苦干为举一反三。 善于反思是成功者的一种优良的品质,是借鉴别人,思考自己,留下精华,扬长避短,丰富自我。反思的过程,是对自我的锤炼过程,更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其实,当静心反思的时候,我们已经超越自我,站在了“我”外或比“我”高的境界了。现在许多教师丧失激情的重要原因,正是忘记了思考,只会被动地应付,机械地重复,一点也品尝不到教育者思考的乐趣。诚然,有效的反思需要教师投入到“深山丛林”之中,也许没有外界的喧嚣与华美,没有四方桌上暂时的激情体验,但当教师把反思当成一种过程细细回味、咀嚼的时候,就会发现,反思教学行为带给教师的,不单单是教师专业的成长。著名德育特级教师张万祥说过:耐得住寂寞的人不寂寞,耐不住寂寞的人方寂寞。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与使命感,在品味过程中得到升华。而不善于抓住灵感、不善于反思的人,内心才会空虚。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是使教师成为教育理论专家,而是使教师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实践为依托,以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为起点,通过不断学习,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最终达到改善自己教育教学行为,追求教育教学高质量的目的,成为在某一个方面拥有话语权的教育行家。下面我谈谈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
1.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山东省聊城大学文学院相萌萌、闫鑫在《语文教师专业化探析》中指出专业化的语文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①具有崇高的教育信念;②具有深厚的语文专业知识、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③具有熟练的语文教学能力、较高的语文教育科研能力;④具有自我发展需要和终身教育意识。
刘济远在《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中指出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应体现在:①具有较强母语文化的人文精神;②具有较强的语文交际能力;③具备課文分析和鉴赏的讲解能力;④具备较强的写作与说话的教学能力;⑤具有较高的教育科学理论素养、现代先进教学思想、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学科相应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
廖金生在《语文教师专业化的目标与途径》中作出了小结,指出语文教师专业化的构成要素有:①掌握新形势下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转变陈腐的观念,树立开放性的教育理念;②掌握心理学、教育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用新理论指导实践,再由实践上升为理论,充实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③学习掌握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吸收祖国优秀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内涵和人格魅力。
2.新课程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作了如下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高中语文新课程应着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之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基本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个性化成长奠定基础。
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生获得必须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知识要求:不仅要求掌握学科专业知识,更强调掌握课程开发与课程设计的知识。
(2)能力要求:首要的是课程设计与开发的能力,其次是多媒体运用与语文学科的联通能力,还有跨学科综合实践能力。
(3)转变教学方式:由“教师教”到“学生学”再到“师生共同探究学习”的模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内心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研究、探索者。”采用探究的方式学习会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其创造的潜能。
(4)角色转变:由高居讲堂的教育者转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由“传道授业”的教授者转为学习过程的引导者,由知识的化身转为知识的创造,由教材的代言者转为教材的开发者,由课堂的管理员转为学习的参与者。
3.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注重自我更新,不断成长
“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要交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这是很有道理的。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充实和适当调整,语文教师必须站在学科的前沿、时代的高度,不断学习,不断给大脑“充电”。这样才能真正透彻地理解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运用自如地把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提取给学生。毋庸讳言,现在有些语文教师没有读书的习惯,有的甚至仅凭一本教参“打天下”。如此荒漠的文化心灵中焉能生长出枝繁叶茂的语文教育之树?更不必谈自我发展。在我校青年教师中流行这样一句话:“让读书成为习惯,教育生活因为读书而精彩;让学习成为工作,教师生涯因为学习而成功。”不断学习的教师,他的知识是充盈的,是流动的;不断学习能不断丰厚教师的文化底蕴,生成教师的教育智慧。读《离骚》,我和屈原在修远漫漫的征途上,为找寻心中的理想而上下求索;读《论语》,我与孔子在物欲横流的世道中,打捞被人遗弃的传统美德;沿着鲁迅杂文犀利峭拔的方向,我体会那投枪刺向敌人的痛快;透过朱自清散文淡淡袅袅的忧郁,我感受那父子间的真情至意……理想的教师就应该是教育者、实践者、研究者,是通过不断学习从而带领学生不断成长的发展者。语文教师尤其应该经常阅读文学作品、人文读物、专业杂志、教育专著等。我们读一本真正有思想含量、文化积淀的书,就是在同历史对话,同思想巨人对话,进而能站在人文精神的文化制高点俯瞰语文教育。
4.多一些有效的反思,少一些无效的苦干
当年,应试教育大张旗鼓地招摇过市时,题海战术,一字多行的作业形式曾无形地坑害过许多学子,高分低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不难发现,正是过多的无效,替代了学生的机械学习。反之,教师也是一样。面对素质教育正昂首阔步的今天,一个善于反思的人,才能更加有效地投入到教学中,才能变无效的苦干为举一反三。 善于反思是成功者的一种优良的品质,是借鉴别人,思考自己,留下精华,扬长避短,丰富自我。反思的过程,是对自我的锤炼过程,更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其实,当静心反思的时候,我们已经超越自我,站在了“我”外或比“我”高的境界了。现在许多教师丧失激情的重要原因,正是忘记了思考,只会被动地应付,机械地重复,一点也品尝不到教育者思考的乐趣。诚然,有效的反思需要教师投入到“深山丛林”之中,也许没有外界的喧嚣与华美,没有四方桌上暂时的激情体验,但当教师把反思当成一种过程细细回味、咀嚼的时候,就会发现,反思教学行为带给教师的,不单单是教师专业的成长。著名德育特级教师张万祥说过:耐得住寂寞的人不寂寞,耐不住寂寞的人方寂寞。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与使命感,在品味过程中得到升华。而不善于抓住灵感、不善于反思的人,内心才会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