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医学终结恐惧

来源 :健康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mingming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疾病治疗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提高。近几年,医学水平的逐渐提高,使得人们对自身疾病的治愈充满了信心。但仍然有一类疾病带给了人们深深的恐惧,那就是——癌症。谈癌色变,癌症对于我们来讲,是不治之症,一旦患上癌症,就意味着进入生命倒计时。癌症严重的影响到我们健康的身体和生活,但现在却无法遏制癌症人群的逐年上升。为了解癌症的本质,减少人们对癌症的错误认识,《健康之友》记者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有幸采访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胡兴胜教授,希望通过本次采访,使更多的人正确认识肿瘤疾病,能够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健康之友》:当初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了做一名医生?
  胡兴胜:能够成为一名医生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情,家中一位亲戚在早年间查出患有晚期肝癌,在当时医疗并不十分发达的年代,仅仅凭借着医生的正确治疗方式和自身顽强的毅力,她坚持了两年左右的时间。这件事对我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当时我对癌症的理解只停留在这是一个不能治愈的疾病上,而看到医生在面对这样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却能够做到在治疗过程中全力医治,这种执着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可能也是命运的安排,在填写高考志愿时,我只填写了一所医科院校,却有幸被这所医学院校录取。
  在我大学毕业后,面临了就业医院的选择,当时毕业分配工作有一个双向选择的机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也来到我的学校招聘,难得的机会,我就申请加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工作,幸运的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也选择了我。在工作的前几年我被分配到病理部门进行病理分析和研究,但我个人更喜欢与患者进行交流,所以后来,我就成为了一名肿瘤内科医生。
  《健康之友》:请问老师,您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工作了多长时间,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历史渊源吗?
  胡兴胜: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始建于1958年,原名日坛医院。1983年迁至北京市东南龙潭湖畔,更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1996年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是国家癌症中心依托单位,是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肿瘤规范化诊治质控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的国家藥物临床研究中心所在地,集医教研防于一体,全方位开展肿瘤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的国家标志性肿瘤专科医院。
  我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工作已经有25年的时间,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有着深深的热爱,医院有着完整的医疗体系和健全的医疗制度,作为一家肿瘤专科医院在全国肿瘤医疗领域有着权威的地位。今年正是我们医院成立六十周年,医院在六十年中不断扩大,到现在为止院内已经有一千多张床位,现在已经成为了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肿瘤专科医院。
  《健康之友》:目前,大家都觉得肿瘤是非常恐怖的疾病,到底什么是肿瘤?
  胡兴胜:肿瘤是人体中正在发育的或成熟的正常细胞,在不同因素长期作用下,出现过度增生成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它与正常组织和细胞不同,不按正常细胞的新陈代谢规律生长,而变得不受约束和控制,并呈无规律的迅速生长,以至可以破坏正常组织器官的结构并影响其功能。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有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异常,它们具有超过正常的增生能力,这种增生和机体不相协调。非肿瘤性增生与肿瘤件增生不同,前者常有明显的刺激因素,且增生限于一定程度和一定时间,一旦此因素消除,即不再增生,但如超越一定限度,发生质变,则也可变为肿瘤性增生。
  而人们通常畏惧的是恶性肿瘤细胞,它能向周围浸润蔓延,甚至扩散转移到其他器官组织,继续成倍地增长,造成对人体或生命极大的危害。人体各部位是由不同细胞和组织构成,除头发、牙齿和指甲以外,几乎所有的器官和组织、细胞都可以发生肿瘤。因此,肿瘤不是一种单纯的疾病,而是 大类复杂的疾病,其特征为异常细胞的失控生长,并由原发部位向它处播散,这种播散如无法控制,将侵犯要害器官并引起衰竭,最后导致死亡。人体大约可以发生四百多种不同的肿瘤,人们常说的癌症就是恶性肿瘤,实际上这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
  《健康之友》:在您认为,治疗肿瘤的药物以及方法一定是越贵疗效越好吗?
  胡兴胜:肿瘤科的许多经典化疗药物,价格都并不昂贵,例如顺铂、表阿霉素等,均是几十元或一百多元一支。新一代的化疗药物价格高,往往为几百元或上千元,但随着药物的保护期结束,国产品种先后上市,大多数药物进入医保报销目录,价格也明显降低。近年来,许多分子靶向药物先后上市。这些药物往往极为昂贵,每个月的用药费用都在万元以上。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的前期研发费用极为昂贵,每年具有潜在抗癌作用的新型药物单体成千上万,经过一系列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最终能够上市的不过寥寥几种,新药的生产公司前期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均成为上市药物的成本;其次,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的适用人群往往都有严格的限制,例如用于肺癌的克唑替尼,其适用的人群只占肺癌人群的2~3%,与之相对,化疗药物健择可以用于80%左右的肺癌患者,多西紫杉醇则适用于90%以上的肺癌患者。这使得这些药物不可能以很大的产量快速回收成本,价格也因此难以下降。新药的价格高昂,但并非完全可以替代经典用药,一些化疗药物价格较低,是因为随着上市年数增加,研发费用和知识产权相关费用无需再负担。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选择,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体力、肿瘤的病理及分子分型来确定。在临床上,我们可以看到普通的几百元的化疗方案取得很好的疗效,也能看到几万元的药物治疗后病情得不到控制的情况。实际上,价格并不是医生选择药物时所考虑的因素,药物的生产、成本控制、医保政策等,往往是与药物价格更相关的。结合中国的国情,作为医生,我们可以做的,是首先制定最佳治疗策略,再根据患者的实际经济承受情况进行调整,最终产生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健康之友》:根据您在临床上的经验,哪些人群更容易得肿瘤方面的疾病?   胡兴胜:根据研究显示,确实有几类人群患肿瘤方面的疾病要大于其他正常人,第一类,亲属有肿瘤病史人群。研究发现肿瘤有家族聚集性和遗传易感性,具有肿瘤家族史者比一般人群患癌概率要高一些。所以我们常问来就诊的患者家里人有没有患类似疾病。第二类,长期慢性疾病患者。如慢性肝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肝硬化,HPV病毒感染者,慢性胰腺炎,胃溃疡,肠息肉,慢性肺纤维化等疾病等。最广为大家熟知的就是“肝炎 肝硬化 肝癌”三部曲。大量研究表明长期炎症刺激会引起细胞癌变,在胃癌、肠癌中也有类似情况,但这个过程常经历15~20年以上。第三类,具有不良生活习惯人群。比如长期吸烟者易患肺癌、食管癌,长期饮酒易患肝癌,喜欢腌渍熏制食品者易患胃癌、食管癌,飲食结构不合理喜欢吃肉的“肉食动物”更容易得肠癌等。第四类,长期接触致癌物质人群。比如放射线工作人员、化工厂职工、长期接触石棉、苯类、苯胺类、煤焦油等人员,当然,如果有严格的防护措施也是相对安全的,这也是这些行业为什么要求有严格的防护措施的主要原因。第五类,45岁以上中老年人。肿瘤虽然会发生在任何年龄段,虽然近年肿瘤也有年轻化趋势,但总体而言其发病风险随年龄增加而增大,恶性肿瘤最高发病率多见于55~70岁的人。原因可能包括上面提及的致癌因素作用于人体后,并不是马上就会发病,往往要经过较长的“致癌潜伏期”,年龄越大接触致癌因素机会也越多,此外老年人机体免疫功能也逐渐减弱有利于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等。因此对于上述肿瘤高危人群,应重视健康体检,定期防癌筛查,防患于未然。
  《健康之友》:您如何看待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
  胡兴胜:医患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共同体”。因为“医”和“患”不仅有着“战胜病魔、早日康复”的共同目标,而且战胜病魔既要靠医生精湛的医术,又要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积极配合。对抗疾病是医患双方的共同责任,只有医患双方共同配合,积极治疗,才能求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医患双方在抵御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都处于关键位置,患者康复的愿望要通过医方去实现,医方也在诊疗疾病的过程中加深对医学科学的理解和认识,提升诊疗技能。在疾病面前,医患双方是同盟军和统一战线,医患双方要相互鼓励,共同战胜疾病。维护医患这对利益共同体的良好关系,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
  医生和患者之间良好的沟通非常重要。部分医护人员和患者认为,医患之间的沟通一般或者基本上没有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医患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度,医护人员未很好履行告知、照顾义务,归结为双方信任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不论是患者还是医护人员都不同程度的认为医患关系不和谐。医患沟通不够、医疗纠纷增加,是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基层医疗资源不足,水平欠缺,经常发生误诊的现象,使得病人为寻求可靠的诊疗向大城市的三甲医院集中。医生超负荷的工作使其无力完善与患者的沟通。同时,医疗教育的制度并未在医患沟通技能中给予学生强化训练,使得医生缺乏良好的沟通技能。在医疗过程中缺少人文关怀,加剧了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情况。治病、救人原是一体的,但有些医生却只重视“病”不重视人,同样医生的权益也没有受到足够的保护,有时医生连休息的地方和时间都没有,两者间没有换位思考,患者常常不理解医生的诊治,甚至发生暴力伤医事件。
  在愉快的交流中我们结束了本次采访,采访结束后胡兴胜教授又再次投入到繁忙的工作当中,在此代表广大读者,向胡兴胜教授表示诚挚的感谢。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科学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越发得到重视,科学教育理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当前对科学教育有重要影响的理论研究主要有关注科学素养、关注科学实践、关注概念转变、关注学习进阶、关注脑科学研究等多个方面。  关注科学素养  在知识社会里,每一位公民都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最有效的渠道是科学教育。学校的科学教育不是为了培养某些精英和科学家,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为
科学概念是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探究知识之间内在联系,解决科学问题的有效工具。《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围绕18个主要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由此可见,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常常会觉得科学概念枯燥又深奥,难以理解和应用。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不够合理,以至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科学概念
2017 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新增了“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学习内容,旨在让学生综合所学的各方面知识,体验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体会“做”的成功和乐趣,养成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技术与工程教育始于美国,其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理工科人才,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当前美国、日本及一些欧洲发达国家把技术与工程教育作为一种综合的教育模式——STEM(科学、技
[摘要]慢性胃炎(CG)是以胃粘膜慢性炎症为表现的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多种病因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其中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幽门螺旋杆菌。当今,西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普遍存在耐药现象,而中医药在这方面有一定优势。因而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慢性胃炎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关键词]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
我国传统文化中早就有“字如其人,字品如人品’’之说,书法是书写的一个人的修养、品德与文化。之前对这句并不完全理解,直到见到他,此人便是书法家张子健先生。  “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为《晋书·王羲之传赞》中对“书圣”王羲之的赞誉。王羲之的书法劲键优美、人木三分,诸多作品纷纷为后世所推崇效仿。受王羲之作品影响的书法家比比皆是,以书法为爱好甚至事业的艺
STEM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批判性思维、实践创新以及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玩“潜水艇”》一课的设计以STEM教育理念为指引,以制作一个“浮沉子”为实施项目,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分析出现的问题,并尝试进行解释和改进制作方法,以达成完成项目任务的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探究并了解潜水艇沉浮的秘密;能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不断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团队工作中相互合作,完成挑战任务。  教
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而今年的主题是“家庭与糖尿病”,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  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2亿人,目前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6%,未来50年内糖尿病仍将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从数据看中国的糖尿病现
《风向标的秘密》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今天刮什么风》教学后的拓展性自编内容,是在学生对风向标的作用、基本结构已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围绕“研究风向标指示风向的秘密”这一探究任务展开教学。其教学目标定位为:能设计不同的风向标,探究风向标指示风向的秘密;知道风向标指示风向的原因取决于前翼和尾翼的面积差异,并不取决于两翼的尖角朝向和形状;经历思维、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本课的教学,教师通过
《书的历史》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三课,本课以书的历史为线索,指向不断发展变化的材料,巧妙地把材料的变化和书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验制作书的材料的发展变化,感受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  本课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通过介绍书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做书材料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材料变化的思考;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在三种不同材料上写字,并试着装订成一本简易的书,感受不同材料的特点
2017年版课程标准指出,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有机会综合所学的各方面知识,体验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技术与工程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做”的成功和乐趣,并养成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  《制作笔筒》是人教鄂教版《科学》教材中的第一个工程技术单元。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认识一些简单而又常见的工具,并尝试使用这些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开展小制作活动。《常见的工具》一课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