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人民版必修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为例,阐述时空观念下历史课程的目标水平划分,论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策略,提出从剖析教材内容、创设时空情境、设置引导问题、组织课堂活动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 时空观念 课程目标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4B-0096-02
历史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其包含大量知识点,需要学生了解、迁移、理解和解释。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新理念不断涌现,使得历史课程教学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了开展深层次的历史教学,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引导学生全面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特征。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最为本质的体现之一,其主要由时间要素与空间要素组成,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引导学生构建立体思维模式,从多个角度出发剖析历史事件,充分把握其深层内涵及蕴意。高中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故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将时空观念的培养视为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打破传统思维的禁锢,优化现有的教学模式,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本文就此进行分析与论述。
一、时空观念下历史课程目标水平划分
(一)了解层次。了解层次主要是指通过历史课堂学习后学生应当充分掌握基础知识、历史事件的历史表达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通过教学观察与调查研究,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在分析材料的过程中,难以准确划分出答题要素,对历史时空缺乏一定的敏感性。究其原因是学生并没有充分了解基础知识。对此,教师应当注重对历史时空观念相关内容的讲解,使学生清楚时间与空间的表达方式。在授课之前,教师可以提前布置預习任务,要求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梳理时间与历史事件的空间关系,并制作相应的历史时间轴,同时查阅地图册,将本堂课涉及的地方标记出来,了解历史事件发生地在地图中的具体位置,从而在大脑中建构时空图像,达到识记的目的。
(二)迁移层次。迁移层次指在了解识记知识的前提下将个人认知进行延伸与拓展,重点剖析历史事件背景及其产生的实际影响。具体到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当将拓宽学生视野作为主要教学目标,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事件与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联,以构建更为完整的认知框架。新课标下,“以点带面”已经成为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主要形式,即从历史事件的某一节点出发,正确梳理其中包含的线索,探索纵向与横向关系,并根据事件定位形成时空框架。为确保知识迁移的高效性,教师需要借助多元化教学工具,加强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构建历史时空观念。
(三)理解层次。相较于了解及迁移层次来说,理解层次具有深度性、全面性、综合性的特点,这一层次的主要目标为将知识逐渐转换为历史素养。作为新时期历史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自行梳理历史时间线索,使学生更为高效、更为全面地整理历史发展脉络,建构自己的时空思维导图。因高中历史所包含的知识点较多,故教师需重视新旧知识的有机衔接,对历史事件纵向与横向的描述要常态化,鼓励学生从历史事件本身出发,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历史,并结合个人理解展开理性且客观的时间空间描述,形成完整的认知框架。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认真倾听,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指出并引导学生即时改正,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四)运用层次。运用层次作为最高层次,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确定核心主题,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展开高效的课堂学习。为了打造历史高效课堂,确定核心主题时应从时间、空间两个角度出发,提高学习主题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帮助学生建构时空观念,以便充分理解并全面掌握历史事件。与此同时,教师应保证课堂史料的真实性与丰富性,以助学生展开综合比较。教师可以采取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共同探讨,学会如何运用历史知识将历史时间联系起来形成立体模型,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二、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教学设计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注重强化学生的主动意识,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时空观念渗透至教学全过程,全面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下面以《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为例进行教学设计。
(一)剖析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课对学生了解中国近代政治有着引导作用。这一课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瓜分中国狂潮等历史事件,现有历史教材对事件的描述并不全面,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应当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凸显历史事件的时空信息,如课堂上可引导学生以对比的方式分析中国与列强战前的综合国力,对战争爆发的原因加以思考。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确定本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为使学生能够从历史发展时空框架中剖析历史事件并客观全面地进行评价。因教材内容体现出的逻辑性并不强,故教师可充分利用时间轴来增强时序感,使学生能够充分感知历史的连续性,更为清晰地划分历史结构。除此以外,合理运用教材地图,从地图中分析历史时间的发展过程,在地图的作用下定位“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各个事件所处的空间,逐渐形成逻辑框架。
(二)创设时空情境,保持学生兴趣。时间、空间都是较为抽象的概念,若是教学仍旧以单一的教学方式为主,则必然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新时代背景下,多种现代技术的涌现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因此教师应当借助现代技术创设时空情境,激发学生想象思维,进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如下:
(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播放提前准备好的视频、地图等)
师:同学们,观看完之后,你们了解到什么呢?
生 1:了解到中、英、法、美、俄、意、日等国的地理位置。
生 2:了解到中国与列强各国国情之间的差别。 ……
师:同学们,接下来结合你们了解到的基本知识,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吧!
生 3:当时英国为什么会选择向中国走私鸦片?在当时的形势下中国不能避免被侵略的命运吗?
生 4:日本为什么要挑起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意味着什么?
生 5:八国为什么要联合侵华?八国联军侵华的后果是什么?
……
师:你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那么现在就让老师带领你们进入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吧。
(三)设置引导问题,鼓励自主探究。引导性问题是教学课堂最为主要的构成,在问题的作用下学生可快速进入状态,根据教师的科学引导剖析历史事件,进而获得全面的认知。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侧重提高学生的主动意识,课堂上以小组合作为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不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教学设计如下:
师:刚刚有学生提出“当时英国为什么会选择向中国走私鸦片?”这一问题,你们想知道答案吗?
众生:想!
师:要想知道正确答案,就需要同学们进行主动探究。下面自由分组,在 5分钟之内阅读完人民版教材第 24 页第二段之前的内容,并将 PPT 上展示的表格补充完整。
(表格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出发,呈现当时中英两国的国内外形势。此過程中教师巡视、观察每组学生的自主探究情况,及时给予适宜的指导)
师:时间到!各小组分享你们的讨论成果,从中可发现什么?
众生:通过对比可看出,当时两国间的发展差距极为明显。
师:接下来阅读第三段,将本段内容与上述分析有机整合,重点分析具体原因。
(教师介绍战争爆发背景,加深学生的认知与理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生 5:当时中英两国综合国力悬殊,英国想以和平外交、商品贸易的形式和鸦片走私贸易的方式打开中国大门,虎门销烟发生后就用暴力战争来打开中国的大门。
师:回答得不错!下面看这几张图片(甲午战争战况、八国联军侵华),你们有什么感想?给今天中国人的启示是什么?
(学生思考之后积极发言)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使学生站在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事件,充分理解列强侵华的原因,并认识到列强入侵带来的危害,深刻领会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
(四)组织课堂活动,融入历史情境。为了使学生更为直接地了解历史事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组织课堂活动,融入历史情境,使学生进入历史时空,把握历史人物的特点与精神。本堂课组织“角色扮演”,主要角色为慈禧太后、李鸿章、邓世昌、日本浪人等。学生可自主选择角色,根据个人理解形象地呈现历史人物,并身临其境地感受在具体时空中邓世昌的爱国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同时,要求学生在活动之后讲述历史事件,并提问“该怎样评价李鸿章和邓世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思考,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并再次设问“若是没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是否可以避免?”利用这样的争议性问题,鼓励学生再次深度剖析战争爆发的原因,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时空观念。
三、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时间轴的绘制方法,并具备一定的时空意识,同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剖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充分理解事件的本质、内涵以及产生的影响。在种种因素的限制下,部分学生的课堂主动探究仍旧存在难以把握的核心要点、分析方向偏离等问题,故应当重点关注这些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不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达到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对打造高效课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充分掌握时空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结合实际合理设计教学,用时间轴、地图等增强学生的时序感与空间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严文丹.高中历史教学中发展“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实践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09).
[2]邓 斌.探讨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J].才智,2019(08).
【作者简介】莫永林(1970— ),男,汉族,籍贯广西陆川,研究生,中学高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陆川中学,研究方向为中学历史教学和班级管理。
(责编 罗汝君)
【关键词】高中历史 时空观念 课程目标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4B-0096-02
历史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其包含大量知识点,需要学生了解、迁移、理解和解释。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新理念不断涌现,使得历史课程教学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了开展深层次的历史教学,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引导学生全面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特征。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最为本质的体现之一,其主要由时间要素与空间要素组成,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引导学生构建立体思维模式,从多个角度出发剖析历史事件,充分把握其深层内涵及蕴意。高中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故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将时空观念的培养视为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打破传统思维的禁锢,优化现有的教学模式,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本文就此进行分析与论述。
一、时空观念下历史课程目标水平划分
(一)了解层次。了解层次主要是指通过历史课堂学习后学生应当充分掌握基础知识、历史事件的历史表达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通过教学观察与调查研究,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在分析材料的过程中,难以准确划分出答题要素,对历史时空缺乏一定的敏感性。究其原因是学生并没有充分了解基础知识。对此,教师应当注重对历史时空观念相关内容的讲解,使学生清楚时间与空间的表达方式。在授课之前,教师可以提前布置預习任务,要求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梳理时间与历史事件的空间关系,并制作相应的历史时间轴,同时查阅地图册,将本堂课涉及的地方标记出来,了解历史事件发生地在地图中的具体位置,从而在大脑中建构时空图像,达到识记的目的。
(二)迁移层次。迁移层次指在了解识记知识的前提下将个人认知进行延伸与拓展,重点剖析历史事件背景及其产生的实际影响。具体到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当将拓宽学生视野作为主要教学目标,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事件与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联,以构建更为完整的认知框架。新课标下,“以点带面”已经成为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主要形式,即从历史事件的某一节点出发,正确梳理其中包含的线索,探索纵向与横向关系,并根据事件定位形成时空框架。为确保知识迁移的高效性,教师需要借助多元化教学工具,加强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构建历史时空观念。
(三)理解层次。相较于了解及迁移层次来说,理解层次具有深度性、全面性、综合性的特点,这一层次的主要目标为将知识逐渐转换为历史素养。作为新时期历史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自行梳理历史时间线索,使学生更为高效、更为全面地整理历史发展脉络,建构自己的时空思维导图。因高中历史所包含的知识点较多,故教师需重视新旧知识的有机衔接,对历史事件纵向与横向的描述要常态化,鼓励学生从历史事件本身出发,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历史,并结合个人理解展开理性且客观的时间空间描述,形成完整的认知框架。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认真倾听,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指出并引导学生即时改正,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四)运用层次。运用层次作为最高层次,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确定核心主题,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展开高效的课堂学习。为了打造历史高效课堂,确定核心主题时应从时间、空间两个角度出发,提高学习主题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帮助学生建构时空观念,以便充分理解并全面掌握历史事件。与此同时,教师应保证课堂史料的真实性与丰富性,以助学生展开综合比较。教师可以采取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共同探讨,学会如何运用历史知识将历史时间联系起来形成立体模型,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二、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教学设计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注重强化学生的主动意识,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时空观念渗透至教学全过程,全面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下面以《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为例进行教学设计。
(一)剖析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课对学生了解中国近代政治有着引导作用。这一课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瓜分中国狂潮等历史事件,现有历史教材对事件的描述并不全面,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应当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凸显历史事件的时空信息,如课堂上可引导学生以对比的方式分析中国与列强战前的综合国力,对战争爆发的原因加以思考。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确定本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为使学生能够从历史发展时空框架中剖析历史事件并客观全面地进行评价。因教材内容体现出的逻辑性并不强,故教师可充分利用时间轴来增强时序感,使学生能够充分感知历史的连续性,更为清晰地划分历史结构。除此以外,合理运用教材地图,从地图中分析历史时间的发展过程,在地图的作用下定位“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各个事件所处的空间,逐渐形成逻辑框架。
(二)创设时空情境,保持学生兴趣。时间、空间都是较为抽象的概念,若是教学仍旧以单一的教学方式为主,则必然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新时代背景下,多种现代技术的涌现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因此教师应当借助现代技术创设时空情境,激发学生想象思维,进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如下:
(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播放提前准备好的视频、地图等)
师:同学们,观看完之后,你们了解到什么呢?
生 1:了解到中、英、法、美、俄、意、日等国的地理位置。
生 2:了解到中国与列强各国国情之间的差别。 ……
师:同学们,接下来结合你们了解到的基本知识,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吧!
生 3:当时英国为什么会选择向中国走私鸦片?在当时的形势下中国不能避免被侵略的命运吗?
生 4:日本为什么要挑起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意味着什么?
生 5:八国为什么要联合侵华?八国联军侵华的后果是什么?
……
师:你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那么现在就让老师带领你们进入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吧。
(三)设置引导问题,鼓励自主探究。引导性问题是教学课堂最为主要的构成,在问题的作用下学生可快速进入状态,根据教师的科学引导剖析历史事件,进而获得全面的认知。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侧重提高学生的主动意识,课堂上以小组合作为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不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教学设计如下:
师:刚刚有学生提出“当时英国为什么会选择向中国走私鸦片?”这一问题,你们想知道答案吗?
众生:想!
师:要想知道正确答案,就需要同学们进行主动探究。下面自由分组,在 5分钟之内阅读完人民版教材第 24 页第二段之前的内容,并将 PPT 上展示的表格补充完整。
(表格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出发,呈现当时中英两国的国内外形势。此過程中教师巡视、观察每组学生的自主探究情况,及时给予适宜的指导)
师:时间到!各小组分享你们的讨论成果,从中可发现什么?
众生:通过对比可看出,当时两国间的发展差距极为明显。
师:接下来阅读第三段,将本段内容与上述分析有机整合,重点分析具体原因。
(教师介绍战争爆发背景,加深学生的认知与理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生 5:当时中英两国综合国力悬殊,英国想以和平外交、商品贸易的形式和鸦片走私贸易的方式打开中国大门,虎门销烟发生后就用暴力战争来打开中国的大门。
师:回答得不错!下面看这几张图片(甲午战争战况、八国联军侵华),你们有什么感想?给今天中国人的启示是什么?
(学生思考之后积极发言)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使学生站在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事件,充分理解列强侵华的原因,并认识到列强入侵带来的危害,深刻领会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
(四)组织课堂活动,融入历史情境。为了使学生更为直接地了解历史事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组织课堂活动,融入历史情境,使学生进入历史时空,把握历史人物的特点与精神。本堂课组织“角色扮演”,主要角色为慈禧太后、李鸿章、邓世昌、日本浪人等。学生可自主选择角色,根据个人理解形象地呈现历史人物,并身临其境地感受在具体时空中邓世昌的爱国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同时,要求学生在活动之后讲述历史事件,并提问“该怎样评价李鸿章和邓世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思考,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并再次设问“若是没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是否可以避免?”利用这样的争议性问题,鼓励学生再次深度剖析战争爆发的原因,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时空观念。
三、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时间轴的绘制方法,并具备一定的时空意识,同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剖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充分理解事件的本质、内涵以及产生的影响。在种种因素的限制下,部分学生的课堂主动探究仍旧存在难以把握的核心要点、分析方向偏离等问题,故应当重点关注这些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不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达到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对打造高效课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充分掌握时空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结合实际合理设计教学,用时间轴、地图等增强学生的时序感与空间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严文丹.高中历史教学中发展“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实践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09).
[2]邓 斌.探讨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J].才智,2019(08).
【作者简介】莫永林(1970— ),男,汉族,籍贯广西陆川,研究生,中学高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陆川中学,研究方向为中学历史教学和班级管理。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