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文字既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身份的象征,也是其安身立命的基石和加强凝聚力的有效手段。蒙古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学研究工作自然也是中国历史语言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多年来,对蒙古民族语言历史文化,国内外诸多学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时至今日已取得丰硕的成果,使蒙古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国际性专门学科,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任何学术研究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蒙古文作为蒙古族语言文字,不仅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而且作为蒙古学研究的基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蒙古文毕竟属于一种民族语文,除了国内外少数精通蒙古语言文字的专家学者外,大多数研究者无法直接释读蒙古文文献资料,迫切需要对存世的蒙古文献进行整理与翻译,使其充分利用起来,从而产出更多的精品力作,推动国内外蒙古学研究更上一层楼。
黑龙教授辛勤耕耘于蒙古学领域,在蒙古文文献史料整理研究方面成果突出。2019年11月,黑龙教授学术著作《清代百件珍稀蒙古文档案整理研究》,作为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结项的评优成果,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不同于以往的档案文献整理著作,是蒙古文、满文、托忒文历史档案翻译研究成果,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质学术著作。该书在体裁体例、内容结构、技术路线、理论观点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所取得的成绩让人钦佩。笔者仅就该书绪论部分及档案翻译部分进行粗浅的评介。
关于绪论第一部分,黑龙教授对蒙古文档案的保存情况、价值,以及对蒙古文档案进行翻译的学术意义,进行了精炼的叙述。之后,简要介绍所选档案。在绪论的第一部分,作者在书中介绍了被选档案的形成与流传情况,对清朝收集蒙古文档案的部门的历史渊源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这有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蒙古文档案的形成与演变。作者根据所收录档案的原保存部门的不同,将这些档案分为内阁留存蒙古文折件、内阁留存理藩院记事档、内秘书院内翰林秘书院蒙古文档簿、内阁蒙古堂档簿,共计四种来源。这种汇编方式,有利于我们根据不同的研究角度,对所需档案进行选择,也为文献学、档案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珍稀资料,这乃是本书的可贵之处。
关于绪论的第二部分。被选档案的主要内容及其史料价值,是绪论部分的核心。作者按照所选档案所涉及的蒙古各部地区的不同,分别从喀尔喀、阿拉善、厄鲁特三个部分进行了论述,其中喀尔喀蒙古档案52件、阿拉善蒙古16件,而厄鲁特蒙古则有88件之多,已经达到合计156件档案的半数以上。作者不但进行了地域的划分,并且按照时间、事件、地点,对所收录档案进行了科学的排列,对这些档案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以及学术价值进行了專业的叙述,方便了其他学者对此书所录档案的参考与使用。这种写作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档案整理著作只整理翻译而不分析考证,每篇档案都进行独立考证,明显加强了学术含量。这种文献整理方式不仅减少了学者参考研究的盲目性,也提高了所收档案的利用效率,促进学术研究工作更好地开展。
关于绪论的第三部分。被选档案蒙古文与满文文件比较研究,既是对蒙古学和满学初步研究者的入门指导,也是黑龙教授近年研究成果的进一步发展。作者介绍了满蒙文文书的形成流程,这一部分的内容有利于我们了解清朝的政务与文书处理系统的运作情况,对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之后,作者介绍了满蒙文文书的书写格式,对整个档案的各部分内容,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作者对满蒙文文书的语文特征进行了比较,极大地方便了需要了解与学习蒙古语的研究人员,对他们阅读研究蒙古文档案,提供了较好的帮助。
本书最主要的部分自然是其所收录的156件蒙古文、满文档案,以及对档案的整理翻译。作者按照绪论中所提到的地域性分类方法,将所收录档案分为喀尔喀、阿拉善、厄鲁特三个部分。每篇文档均进行了拉丁文的转写,并进行了汉语翻译,部分档案还进行了校勘。这些档案的整理工作耗费了作者大量的心血,其学术价值亦十分突出。
首先,拉丁文转写与汉文翻译相结合的方式,不但有利于蒙古史研究者学习蒙古语文,提高蒙古学综合研究能力,还提高了蒙古学研究工作者的研究效率,减少了因不能熟练掌握蒙古语而造成的史料理解困难以及史料搜集过于片面的突出问题。
其次,每件档案的汉文翻译,均采用文言文方式,而非白话文,并尽量保持了蒙古文原文的语法习惯。这种翻译方式可以尽量保持档案的原始语义,减少了因作者过度解读而产生的失误。相对准确、科学和严谨,这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笔者对此书的兴趣,抑或关注点,更多的可能还是本书对厄鲁特蒙古相关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厄鲁特蒙古主要分布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及青海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该书收录的88件厄鲁特历史档案,有助于厄鲁特蒙古相关历史研究。厄鲁特蒙古所使用的文字为托忒蒙古文,本书所载的托忒文档案有29件,笔者负责了此部分档案的拉丁文转写工作。可以说,本书厄鲁特蒙古档案的转写、翻译和注释,对托忒文文献的整理翻译工作,也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托忒文是厄鲁特蒙古高僧咱雅班第达于清顺治五年(1648年),在回鹘式蒙文基础上创制的一种蒙古文字。“托忒”,蒙语是“清楚”的意思,这种文字能更准确地拼写出厄鲁特蒙古方言。所以,了解和掌握托忒文,可以促进历史研究者更直接地理解厄鲁特蒙古相关史料,促成更多的学术成果。20世纪80年代初,新疆大学诺尔布、冯锡时先生对收集到的一部分托忒文文献进行整理,译为汉文,将某些专有名词转写为拉丁文,并做了考订与注释。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相关问题的研究,开启了托忒文文献释读与研究之风。随后,浩·巴岱、金峰、额尔德尼等学者整理出版了大量的托忒文历史文献。之后,M·乌兰教授、叶尔达教授等诸位学者致力于托忒文文献整理研究工作,陆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进一步推动了托忒文文献的翻译利用与厄鲁特蒙古历史语言文化的相关研究。厄鲁特蒙古研究持续至今,不断出现优秀的研究成果,从而也有力地推动了蒙古史、清史及中亚史的研究。而黑龙教授此专著的问世,必然会进一步促进厄鲁特蒙古史研究工作,进一步促进托忒文文献的有效利用。
总而言之,此专著对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责任编辑 曹彩霞)
黑龙教授辛勤耕耘于蒙古学领域,在蒙古文文献史料整理研究方面成果突出。2019年11月,黑龙教授学术著作《清代百件珍稀蒙古文档案整理研究》,作为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结项的评优成果,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不同于以往的档案文献整理著作,是蒙古文、满文、托忒文历史档案翻译研究成果,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质学术著作。该书在体裁体例、内容结构、技术路线、理论观点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所取得的成绩让人钦佩。笔者仅就该书绪论部分及档案翻译部分进行粗浅的评介。
关于绪论第一部分,黑龙教授对蒙古文档案的保存情况、价值,以及对蒙古文档案进行翻译的学术意义,进行了精炼的叙述。之后,简要介绍所选档案。在绪论的第一部分,作者在书中介绍了被选档案的形成与流传情况,对清朝收集蒙古文档案的部门的历史渊源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这有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蒙古文档案的形成与演变。作者根据所收录档案的原保存部门的不同,将这些档案分为内阁留存蒙古文折件、内阁留存理藩院记事档、内秘书院内翰林秘书院蒙古文档簿、内阁蒙古堂档簿,共计四种来源。这种汇编方式,有利于我们根据不同的研究角度,对所需档案进行选择,也为文献学、档案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珍稀资料,这乃是本书的可贵之处。
关于绪论的第二部分。被选档案的主要内容及其史料价值,是绪论部分的核心。作者按照所选档案所涉及的蒙古各部地区的不同,分别从喀尔喀、阿拉善、厄鲁特三个部分进行了论述,其中喀尔喀蒙古档案52件、阿拉善蒙古16件,而厄鲁特蒙古则有88件之多,已经达到合计156件档案的半数以上。作者不但进行了地域的划分,并且按照时间、事件、地点,对所收录档案进行了科学的排列,对这些档案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以及学术价值进行了專业的叙述,方便了其他学者对此书所录档案的参考与使用。这种写作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档案整理著作只整理翻译而不分析考证,每篇档案都进行独立考证,明显加强了学术含量。这种文献整理方式不仅减少了学者参考研究的盲目性,也提高了所收档案的利用效率,促进学术研究工作更好地开展。
关于绪论的第三部分。被选档案蒙古文与满文文件比较研究,既是对蒙古学和满学初步研究者的入门指导,也是黑龙教授近年研究成果的进一步发展。作者介绍了满蒙文文书的形成流程,这一部分的内容有利于我们了解清朝的政务与文书处理系统的运作情况,对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之后,作者介绍了满蒙文文书的书写格式,对整个档案的各部分内容,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作者对满蒙文文书的语文特征进行了比较,极大地方便了需要了解与学习蒙古语的研究人员,对他们阅读研究蒙古文档案,提供了较好的帮助。
本书最主要的部分自然是其所收录的156件蒙古文、满文档案,以及对档案的整理翻译。作者按照绪论中所提到的地域性分类方法,将所收录档案分为喀尔喀、阿拉善、厄鲁特三个部分。每篇文档均进行了拉丁文的转写,并进行了汉语翻译,部分档案还进行了校勘。这些档案的整理工作耗费了作者大量的心血,其学术价值亦十分突出。
首先,拉丁文转写与汉文翻译相结合的方式,不但有利于蒙古史研究者学习蒙古语文,提高蒙古学综合研究能力,还提高了蒙古学研究工作者的研究效率,减少了因不能熟练掌握蒙古语而造成的史料理解困难以及史料搜集过于片面的突出问题。
其次,每件档案的汉文翻译,均采用文言文方式,而非白话文,并尽量保持了蒙古文原文的语法习惯。这种翻译方式可以尽量保持档案的原始语义,减少了因作者过度解读而产生的失误。相对准确、科学和严谨,这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笔者对此书的兴趣,抑或关注点,更多的可能还是本书对厄鲁特蒙古相关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厄鲁特蒙古主要分布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及青海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该书收录的88件厄鲁特历史档案,有助于厄鲁特蒙古相关历史研究。厄鲁特蒙古所使用的文字为托忒蒙古文,本书所载的托忒文档案有29件,笔者负责了此部分档案的拉丁文转写工作。可以说,本书厄鲁特蒙古档案的转写、翻译和注释,对托忒文文献的整理翻译工作,也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托忒文是厄鲁特蒙古高僧咱雅班第达于清顺治五年(1648年),在回鹘式蒙文基础上创制的一种蒙古文字。“托忒”,蒙语是“清楚”的意思,这种文字能更准确地拼写出厄鲁特蒙古方言。所以,了解和掌握托忒文,可以促进历史研究者更直接地理解厄鲁特蒙古相关史料,促成更多的学术成果。20世纪80年代初,新疆大学诺尔布、冯锡时先生对收集到的一部分托忒文文献进行整理,译为汉文,将某些专有名词转写为拉丁文,并做了考订与注释。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相关问题的研究,开启了托忒文文献释读与研究之风。随后,浩·巴岱、金峰、额尔德尼等学者整理出版了大量的托忒文历史文献。之后,M·乌兰教授、叶尔达教授等诸位学者致力于托忒文文献整理研究工作,陆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进一步推动了托忒文文献的翻译利用与厄鲁特蒙古历史语言文化的相关研究。厄鲁特蒙古研究持续至今,不断出现优秀的研究成果,从而也有力地推动了蒙古史、清史及中亚史的研究。而黑龙教授此专著的问世,必然会进一步促进厄鲁特蒙古史研究工作,进一步促进托忒文文献的有效利用。
总而言之,此专著对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责任编辑 曹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