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几类高考历史试题的分析和感悟

来源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j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试题有自身的规律和清晰的考查轨迹,反映了考查的热点、焦点和重点。同学们对高考题要仔细研究、认真思考,从而了解高考动态、寻求规律、把握方向。本文试结合2011年高考历史试题,从高考命题的理念和方法入手,对2012年历史复习备考提出建议。
  
  一、历史概念类试题
  
  历史概念是历史学科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历史学习和历史高考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史高考最基本的知识要求。
  例1.(江苏历史·4)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参考答案】B
  【点拨】本题考查了元代行省制度。凡是“调遣军情”和动用国库等紧急的事情,不需要再禀报,交给行省官员自行处理。材料反映了当时元代的江浙行省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本题选B项。
  【感悟】历史概念是历史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针对复习过程中脱离教材、过分依赖教辅的现象,今年的高考试题更注重基础性,依托教材,有利于新课程的推行。
  
  二、新情境、新材料类试题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观取代了教材观。教材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试题考查内容应立足于历史课程内容,而不应局限于历史教科书的内容。因此,今年的高考试题就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来命题,大量运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这些新材料和新情境载体非常丰富,包括考古资料、研究著述、报纸、表格数据、历史地图、诗歌、小说等。
  例2.(广东文综·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参考答案】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儒家的思想主张,借此反映历史学科的热点——“三农”问题,同时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及解读材料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孟子这句话的意思。孟子认为好的治国方略是从界定土地产权开始的,即解决土地问题是实行仁政的前提。
  【感悟】新情境虽然会给考生生疏感,但只要对教材基础知识熟练,能够读懂所提供的材料的真正内涵,并把材料与所学知识相联系,一般是不难解决问题的。该类题目尽管材料新颖,但总是要以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依托,可谓“新瓶装旧酒”。
  
  三、原因类试题
  
  该类试题旨在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命题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二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关键词常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依据”等。
  例3.(浙江文综·23)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
  A.美国无法保持和苏联竞争的势头
  B.世界经济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
  C.阿拉伯国家采取有效措施联合斗争
  D.美国实行了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
  【参考答案】C
  【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注意把握美国经济的阶段特征。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困境的重要原因是受石油危机的影响。
  【感悟】答题时应注意辨别事件发生(或出现)的根本原因、重要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内因和外因;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影响事件的各种因素;判断题干与选项之间谁为因谁为果,把握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
  
  四、新史学观类试题
  
  以高校教师为主体的高考命题专家,关注学术进展,及时反映学术研究的新趋势和新成果。在这方面,今年的高考命题紧跟新课标教材的步伐,积极吸收了学术界的研究成果,特别注意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现代化理论对命题的指导作用。
  例4.(上海历史·29)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右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A.上海工业化一瞥
  B.改革开放在上海
  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D.上海,红色的摇篮
  
  【参考答案】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了近现代以来上海的发展历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业崛起、民主革命的政治中心、对外开放的标志,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感悟】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补充教学材料,把课本知识适当地拓展和延伸。目前课程改革强调教材多样化和多元化,开创一“标”多“材”的局面,教材只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并不是唯一的资源。同学们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积极阅读历史书籍,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五、史学方法类试题
  
  “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是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一大追求。
  例5.(上海历史·24)①90年前的7月23日,②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天。③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④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D.①④
  【参考答案】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理论。①和③是历史史实,②和④是历史评价。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①和③属于叙述回忆史实,②和④属于历史评价。所以正确选项是B。
  【感悟】同学们应从整体上把握历史问题的核心;对历史境况的特点有深刻感悟;对相关史料进行研读加以辨析;论从史出,要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积极地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见解。同学们要通过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加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真正培养历史能力及历史素养。
  
  六、社会热点类试题
  
  热点题在高考命题中多采用曲径通幽的办法来隐性介入,在创设题目意境和社会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将社会热点专题与书本知识有机结合,突出社会热点专题的非直接性介入,即隐性介入(或称隐性化、细化)。
  例6.(安徽文综·21)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反思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
  D.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
  【参考答案】D
  【点拨】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原子弹而非爱因斯坦的相对论,A项错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在于反法斯同盟的建立而非原子弹的使用,排除B项;科技是双刃剑,本身不会带来灾难,关键在于人的作为,排除C项;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比如原子科技、航天科技的发展与二战中的原子弹、导弹有密切关系,故选D项。
  【感悟】高考命题不回避热点,而是科学地处理热点,即对历史问题做现实思考,对社会影响较大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加以分析,或者是对现实问题进行反思,从历史的视角来分析社会现象,明确自身的责任。从近几年高考来看,这种题目总是间接地考查现实问题。
其他文献
历史图画是历史课程的重要资源之一。高中历史新课标教科書,无论哪个版本都包含了大量的历史图画。这些历史图画,从内容上看,涉及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等内容;从形式上看,主要有名胜古迹、古今建筑、历史人物、纪念场馆、文艺作品、实物图片、各种风貌等;从宗旨上看,都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江淹《别赋》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歌中,“送别”一直是历代文人们吟咏不衰的话题之一,送别诗便成为重要的诗歌题材之一。现行中学语文教材
结合工作实践,重点阐述了研究生'助管'工作的开展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并探讨性地提出了做好'助管'工作需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正> 在牧场内养殖人员经常对有各种疾病的乳牛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特别是乳房炎,有时用抗生素直接注射乳房部位进行治疗。因此凡经抗生素治疗过的乳牛,其乳中在一定的时期内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意识到实验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而传统实验的低效率导致许多中小学因为升学压力而放弃实验教学。数字化实验系统的开发,可以简化实验流
例题:(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卷第36题)(36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6分)(2)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其季节特征。(8分)
建立了一个模拟流体动力学三迭加格子Boltzmann模型,并构造出高阶的中平衡分布函数,因而比D2Q9模型精确。用此模型模拟了典型的流体动力学现象--空腔流、横批民其他数值方法吻合。
针对多波束声呐图像和侧扫声呐图像在位置和分辨率上的互补性及实践中对高质量海床地貌图像的需求,提出了基于两套声呐图像信息融合获取高质量海床地貌图像的思想和方法,研究
本文提出了动态版本管理的概念,阐述了动态版本关联模型的理论、描述方法及其逻辑结构,并相应地提出了版本管理及控制的基本思想和层次管理方法以及版本的存贮方法。介绍了依
由朱胜和姚巨坤编著的《再制造技术与工艺》介绍了再制造技术与工艺的概念内涵、技术特点、工程应用及发展方向,系统地构建了再制造技术与工艺体系,阐述了再制造技术与工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