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化的教学,能够将学生放归在学习的最好的状态之中,所教学的内容就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其实语文知识离他们并不远,他们愿意去学习和感悟。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学生会发现语文知识能够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他们对于语文的兴趣就会更加的高昂,这样教师的教学就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协调发展。所谓语文素养,其实就是需要培养学生的一种综合素养,它能够适应生活的需要,融合相关场景,促进思维发展。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需要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进行衔接,调整教学方法。那么如何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呢?
一、立足教材,体察生活百态
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载体,每一篇文章基本上都是基于生活,却又在一定程度上高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讲,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简单而丰富的生活就存在于这样一种立体的、鲜活的文本教材之中。所以,立足教材,挖掘教材中所穿插的生活元素,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生活启迪,体察生活百态,同时也给文本教材注入活力,更好的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形成。
许多的文本内容是学生比较常见和熟悉的生活现象,但是有时候,学生对于这些现象知道的很少。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能够努力的挖掘出这些学生常见的却又被漏掉的教学元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认真的观察生活,进而在观察中慢慢地认识生活,激发起学生之前有过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文本,提升学生观察和理解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奶奶的白发》这篇文章时,奶奶是生活中的人物,但是又有谁会观察到奶奶的白发呢?因此,这是一个经常被遗漏的元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表演、对比等方法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让学生把握“我”的情感变化。之后,学完本节课,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自由思考题:(1)“通过课文,想想奶奶是怎样辛辛苦苦为一家人操劳,黑发慢慢变成白发的?”(2)你想为奶奶做些什么?让学生在思考之后,进行分享。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老一辈人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劳动,懂得要尊重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进而促进学生成长。
二、走进角色,再现生活场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它强调体验所产生的情感和意识感悟,建立在学生的亲历之后。每一篇的课文都是以语言和文字作为记录的载体的,學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记录的这些语言文字进行生活化的还原,进而获得主观上的感受。生活化的教学,是一种生活背景下穿插的情景化片段的学习。但是在教学中会发现,有很多的课文内容是离生活比较遥远的,这就让学生学习起来产生了困难,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将课本内容还原成生活画面,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进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例如,在教学《负荆请罪》这篇文章时,因为距离学生比较远,所以学生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困难。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编排课本剧,选出几个学生对文本进行演绎,这样就能够把课本中的文字转换成生活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也就是说,这篇文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廉颇和蔺相如,并将之间的故事进行情景演绎。通过生动的表演,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蔺相如不计前嫌、既往不咎、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三、依托文本,折射生活意境
小学语文的教材是美的载体,它凭借语言文字显现物美、景美、事美、情美和人美,让人通过欣赏富有韵味的语句、段落,唤起美感,对事物的认识有质的飞跃。课堂是个宽泛的概念,它外延为课堂教室外,课本练习之外。都说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例如,在教学《黄果树瀑布》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通过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导入课程,并简单介绍黄果树的情况,之后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重点的好词佳句来完善其中重要地方的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来呈现相关的图片视频,对黄果树进行情景展现,帮助学生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的意境美。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也处处都能运用到语文知识。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不仅能够克服之前语文教学中只注重语言的弊端,而且还优化了教学的过程,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增强。教师通过立足生活,体察生活,走进角色,感受生活等多个方面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享受到生活化小学语文教学的精彩,从而让课堂更加的鲜活。
参考文献
[1]马君诚.扎根生活,享受语文——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J].语文建设,2014(14).
[2]孙殿华.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2(17).
[3]付占巧.小学语文如何进行生活化教学[J].学周刊,2012(17).
(编辑:郭恒)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协调发展。所谓语文素养,其实就是需要培养学生的一种综合素养,它能够适应生活的需要,融合相关场景,促进思维发展。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需要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进行衔接,调整教学方法。那么如何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呢?
一、立足教材,体察生活百态
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载体,每一篇文章基本上都是基于生活,却又在一定程度上高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讲,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简单而丰富的生活就存在于这样一种立体的、鲜活的文本教材之中。所以,立足教材,挖掘教材中所穿插的生活元素,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生活启迪,体察生活百态,同时也给文本教材注入活力,更好的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形成。
许多的文本内容是学生比较常见和熟悉的生活现象,但是有时候,学生对于这些现象知道的很少。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能够努力的挖掘出这些学生常见的却又被漏掉的教学元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认真的观察生活,进而在观察中慢慢地认识生活,激发起学生之前有过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文本,提升学生观察和理解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奶奶的白发》这篇文章时,奶奶是生活中的人物,但是又有谁会观察到奶奶的白发呢?因此,这是一个经常被遗漏的元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表演、对比等方法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让学生把握“我”的情感变化。之后,学完本节课,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自由思考题:(1)“通过课文,想想奶奶是怎样辛辛苦苦为一家人操劳,黑发慢慢变成白发的?”(2)你想为奶奶做些什么?让学生在思考之后,进行分享。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老一辈人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劳动,懂得要尊重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进而促进学生成长。
二、走进角色,再现生活场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它强调体验所产生的情感和意识感悟,建立在学生的亲历之后。每一篇的课文都是以语言和文字作为记录的载体的,學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记录的这些语言文字进行生活化的还原,进而获得主观上的感受。生活化的教学,是一种生活背景下穿插的情景化片段的学习。但是在教学中会发现,有很多的课文内容是离生活比较遥远的,这就让学生学习起来产生了困难,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将课本内容还原成生活画面,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进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例如,在教学《负荆请罪》这篇文章时,因为距离学生比较远,所以学生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困难。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编排课本剧,选出几个学生对文本进行演绎,这样就能够把课本中的文字转换成生活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也就是说,这篇文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廉颇和蔺相如,并将之间的故事进行情景演绎。通过生动的表演,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蔺相如不计前嫌、既往不咎、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三、依托文本,折射生活意境
小学语文的教材是美的载体,它凭借语言文字显现物美、景美、事美、情美和人美,让人通过欣赏富有韵味的语句、段落,唤起美感,对事物的认识有质的飞跃。课堂是个宽泛的概念,它外延为课堂教室外,课本练习之外。都说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例如,在教学《黄果树瀑布》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通过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导入课程,并简单介绍黄果树的情况,之后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重点的好词佳句来完善其中重要地方的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来呈现相关的图片视频,对黄果树进行情景展现,帮助学生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的意境美。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也处处都能运用到语文知识。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不仅能够克服之前语文教学中只注重语言的弊端,而且还优化了教学的过程,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增强。教师通过立足生活,体察生活,走进角色,感受生活等多个方面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享受到生活化小学语文教学的精彩,从而让课堂更加的鲜活。
参考文献
[1]马君诚.扎根生活,享受语文——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J].语文建设,2014(14).
[2]孙殿华.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2(17).
[3]付占巧.小学语文如何进行生活化教学[J].学周刊,2012(17).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