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作家冰心老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师教育的源泉,有了爱,才有教育的生机。"所以说,成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给学生勇气和信心。一个学生只有对自己充满勇气和信心,才会对取得成功充满渴望,才能去拼搏,去奋斗。
倾注爱心,走进学生的心灵,是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一步,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先决条件。这既是成功教育家的经验之谈,也应该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教师的切身感受。
一 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
教师要用爱心去育人,努力去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使教育有針对性、实效性,使师爱在教学中得到升华。我曾经接手一个三年级班,班里有一名女生,学习成绩很差。其父亲因打架斗殴、杀人而入狱,后来被处决。母亲离异改嫁,因而只能跟随奶奶及两个光棍大爷生活。可能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这个女生也很爱打架,而且是出了名的。班里的学生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有的是不敢惹她,有的是不愿意理她。所以在班级里她很孤单,也很失落,有些破罐子破摔。在同学们看来,只要是发生与她有关的事,都是她的错,她是班里无可救药的学生。刚刚接手这个班时,我了解到她的情况后,心想:放弃她吧,反正以前就那样了。但良知与责任促使我不能那样做,我面对的是一个十来岁才入学两年多的孩子,她才刚刚接受教育就被放弃,我觉得良心上有些过意不去。于是,我开始细心的从各方面留心观察她,了解她。通过两周的细心观察我发现,这个女生做值日很负责,每周内除了完成自己的值日外,还帮助别人值日,特别是每天爱抢着抬水,一周下来,每天都有她抬水掸地。这说明这个女孩爱劳动、很勤快,有值得大家学习的长处。于是我及时召开班会对她进行了表扬。对于她的表扬,有些同学表现的不屑一顾,而我却从她的眼神中看出一份激动之情。也许正是这份激动之情能从此树立起她也想当一名好学生的自信心。
记得有一次,学校分配除草任务,分到任务后,由于除草任务量大,我就把除草任务平均分给每个学生,可以让每个学生请求家长来校帮助。由于这个女生的家庭情况特殊,两个光棍大爷外出打工,家中只有年迈的奶奶,没人来帮助她除草,而她却表现的很坚强,拼命地干,一时也不闲着。我过来帮助她,她还说不用。我一边帮她除草,一边与她攀谈,了解到"她年龄虽小,平时在家却不少干活,经常帮奶奶做饭、洗碗,家务活不断。我帮她除完草,她眼里含着泪花,说:"谢谢你,老师。"这让我感到这个女孩还是非常懂事的,她心地也是很善良的,因此也更增强了我对她教育的信心。我顺势利导,首先肯定她的优点,而且这些优点是班里有些学生不具备的,号召大家学习她这些优点。一个学期下来,她爱打架的恶习改掉了,学习也变得积极主动了,特别是朗读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班级多数学生也不再躲着她了。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二 关心学生,及时与家长沟通
一个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社会、家庭等诸方面的影响,班主任应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形成一个凝聚的合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我们班有个男生,虽然不是很聪明,但学习很努力,也很懂礼貌,学习成绩居中上游,各科老师也很喜欢他。可后来他的成绩不断下降,与以前判若两人,在家不学习,总看电视,家庭作业也不完成,家长说也不听。在学校,课堂上精力不集中,做小动作,不听讲,作业不认真并不及时上交,课堂上有时与同桌说笑,完全不学习了,考试成绩下滑很快。我找他谈话了解原因,原来是家长对他寄予过高的期望,总是要求他学习学习再学习,完全剥夺了他自由的权利。还规定他这次考试要追上谁,下次考试要超过谁。使学生对家长产生了逆反的心理,认为自己怎么用功学也满足不了家长不断变化的要求,干脆就不学了。我分析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矛盾,请来了家长,和家长进行了推心置腹地谈话。使家长欣然地接受了我的建议,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管到点子上,多谈心,多交流,少强迫——。之后,我又跟该生进行谈话,讲家长的良苦用心,讲家长的美好期望,让他理解家长,与家长沟通,消除了逆反心理。就这样,使这名学生又成了一名好学生。通过以上工作,不仅增进了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还使学生悬崖勒马,再度成为好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是教师对他热爱的学生的成长的主动关注;师爱不在于轰轰烈烈,而是在细微之处都能使学生感受到的无微不至的关心,缺乏这种主动的关心就不是爱。
三 宽容学生,给学生进步的机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人都会有错。小学生免不了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有人说,学生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犯错的过程。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不能只靠用严厉的批评、叫家长来校等简单粗暴的办法来压服学生,而是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虚心接受你的教育,不伤害其自尊心,给予其宽容,让他有改正的机会。有这么一个故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小的时候住在一家杂货铺附近,每天都能看到大人把某种东西交给杂货铺老板,然后换回自己需要的物品。有一天,他想出了一个主意,将一把石子装在袋里递给老板换"糖",杂货店老板迟疑了片刻后收下了石子,然后把糖换给了他。成功后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这个老人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的终生。"是啊,这位杂货店老板不是教育家,但他拥有教育者的智慧,他没有用成人的逻辑去分析孩子的行为,而是用宽容与豁达维护了一个幼小生命的尊严。在我们班里,有平时爱拿别人东西图小便宜的,有作业不认真写偷懒的——对于这些孩子,我平时留心观察他们注意发现他们的长处,利用班会、家长会表扬他们,鞭策他们,让他们自己看到希望,让他们家长看到希望,不揭他们的"伤疤",让他们体会到了老师的宽容,从而使他们拥有了改过自新的机会,树立了重新做人的自信心,从心灵深处体会到了老师的理解与关爱。
二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惊人业绩,但也有感触颇深的教育体会,伟大的师爱是学生成长的源泉,科学的方法是学生进步的阶梯。我坚信:倾注爱心,走进学生的心灵,就一定会收获教育的丰硕之果。
倾注爱心,走进学生的心灵,是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一步,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先决条件。这既是成功教育家的经验之谈,也应该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教师的切身感受。
一 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
教师要用爱心去育人,努力去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使教育有針对性、实效性,使师爱在教学中得到升华。我曾经接手一个三年级班,班里有一名女生,学习成绩很差。其父亲因打架斗殴、杀人而入狱,后来被处决。母亲离异改嫁,因而只能跟随奶奶及两个光棍大爷生活。可能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这个女生也很爱打架,而且是出了名的。班里的学生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有的是不敢惹她,有的是不愿意理她。所以在班级里她很孤单,也很失落,有些破罐子破摔。在同学们看来,只要是发生与她有关的事,都是她的错,她是班里无可救药的学生。刚刚接手这个班时,我了解到她的情况后,心想:放弃她吧,反正以前就那样了。但良知与责任促使我不能那样做,我面对的是一个十来岁才入学两年多的孩子,她才刚刚接受教育就被放弃,我觉得良心上有些过意不去。于是,我开始细心的从各方面留心观察她,了解她。通过两周的细心观察我发现,这个女生做值日很负责,每周内除了完成自己的值日外,还帮助别人值日,特别是每天爱抢着抬水,一周下来,每天都有她抬水掸地。这说明这个女孩爱劳动、很勤快,有值得大家学习的长处。于是我及时召开班会对她进行了表扬。对于她的表扬,有些同学表现的不屑一顾,而我却从她的眼神中看出一份激动之情。也许正是这份激动之情能从此树立起她也想当一名好学生的自信心。
记得有一次,学校分配除草任务,分到任务后,由于除草任务量大,我就把除草任务平均分给每个学生,可以让每个学生请求家长来校帮助。由于这个女生的家庭情况特殊,两个光棍大爷外出打工,家中只有年迈的奶奶,没人来帮助她除草,而她却表现的很坚强,拼命地干,一时也不闲着。我过来帮助她,她还说不用。我一边帮她除草,一边与她攀谈,了解到"她年龄虽小,平时在家却不少干活,经常帮奶奶做饭、洗碗,家务活不断。我帮她除完草,她眼里含着泪花,说:"谢谢你,老师。"这让我感到这个女孩还是非常懂事的,她心地也是很善良的,因此也更增强了我对她教育的信心。我顺势利导,首先肯定她的优点,而且这些优点是班里有些学生不具备的,号召大家学习她这些优点。一个学期下来,她爱打架的恶习改掉了,学习也变得积极主动了,特别是朗读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班级多数学生也不再躲着她了。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二 关心学生,及时与家长沟通
一个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社会、家庭等诸方面的影响,班主任应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形成一个凝聚的合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我们班有个男生,虽然不是很聪明,但学习很努力,也很懂礼貌,学习成绩居中上游,各科老师也很喜欢他。可后来他的成绩不断下降,与以前判若两人,在家不学习,总看电视,家庭作业也不完成,家长说也不听。在学校,课堂上精力不集中,做小动作,不听讲,作业不认真并不及时上交,课堂上有时与同桌说笑,完全不学习了,考试成绩下滑很快。我找他谈话了解原因,原来是家长对他寄予过高的期望,总是要求他学习学习再学习,完全剥夺了他自由的权利。还规定他这次考试要追上谁,下次考试要超过谁。使学生对家长产生了逆反的心理,认为自己怎么用功学也满足不了家长不断变化的要求,干脆就不学了。我分析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矛盾,请来了家长,和家长进行了推心置腹地谈话。使家长欣然地接受了我的建议,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管到点子上,多谈心,多交流,少强迫——。之后,我又跟该生进行谈话,讲家长的良苦用心,讲家长的美好期望,让他理解家长,与家长沟通,消除了逆反心理。就这样,使这名学生又成了一名好学生。通过以上工作,不仅增进了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还使学生悬崖勒马,再度成为好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是教师对他热爱的学生的成长的主动关注;师爱不在于轰轰烈烈,而是在细微之处都能使学生感受到的无微不至的关心,缺乏这种主动的关心就不是爱。
三 宽容学生,给学生进步的机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人都会有错。小学生免不了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有人说,学生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犯错的过程。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不能只靠用严厉的批评、叫家长来校等简单粗暴的办法来压服学生,而是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虚心接受你的教育,不伤害其自尊心,给予其宽容,让他有改正的机会。有这么一个故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小的时候住在一家杂货铺附近,每天都能看到大人把某种东西交给杂货铺老板,然后换回自己需要的物品。有一天,他想出了一个主意,将一把石子装在袋里递给老板换"糖",杂货店老板迟疑了片刻后收下了石子,然后把糖换给了他。成功后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这个老人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的终生。"是啊,这位杂货店老板不是教育家,但他拥有教育者的智慧,他没有用成人的逻辑去分析孩子的行为,而是用宽容与豁达维护了一个幼小生命的尊严。在我们班里,有平时爱拿别人东西图小便宜的,有作业不认真写偷懒的——对于这些孩子,我平时留心观察他们注意发现他们的长处,利用班会、家长会表扬他们,鞭策他们,让他们自己看到希望,让他们家长看到希望,不揭他们的"伤疤",让他们体会到了老师的宽容,从而使他们拥有了改过自新的机会,树立了重新做人的自信心,从心灵深处体会到了老师的理解与关爱。
二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惊人业绩,但也有感触颇深的教育体会,伟大的师爱是学生成长的源泉,科学的方法是学生进步的阶梯。我坚信:倾注爱心,走进学生的心灵,就一定会收获教育的丰硕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