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8-0142-01
作为一名教师,担负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担负着培育祖国花朵的重任,担负滋润孩子心灵的重任,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能给自己增长知识、拓宽知识面,而且还能陶冶情操,加强自身品德修养。在读书活动中使我更进一步了解鲁迅、老舍、叶圣陶等教育家,温故而知新,知识得到加强,觉悟得到不断提高。使我深深意识到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表现形式是开展读书活动,所以在这次读书活动中我不但要求自己也多读书,读好书,并以读书教育活动为契机,把读书活动作为德育的有效载体。让同学们积极参加学校和班上组织的各种读书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这里我浅谈开展读书活动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1 参与实践,培养读书的好习惯
开展读书活动,我认为首先要让同学们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特别是读好书的习惯。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良好习惯是人在某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益。”许多同学喜欢看电视或上网玩游戏,有很晚睡的坏习惯,所以我推荐他们看了《培养良好习惯》这本书,让他们知道了晚睡的危害性,所以大多数同学都改掉了这种坏习惯,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养成好习惯要做到两点: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坚持。
2 发挥指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老师是学生读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们向先进人物、英雄楷模学习,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树立起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和锻炼他们顽强的毅力,我首先阅读《周恩来的故事》、《郑成功故事》等爱国故事、名人故事,在班上建立了图书角,让他们进行交换阅读,学生们明白了从小立志非常重要。在班上我组织同学开展“寻找书中的榜样”读书活动,在主题班会上举行“祖国在我心中,心系祖国”的讨论活动;另外倡导“创建团结友爱氛围,共建和谐温馨校园”为目标的实际行动。例如:组织全班同学义务清除学校花园中杂草乱木,冲洗厕所,清除墙上脏物等,发扬不怕脏、不怕累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在班上掀起做好人好事的良好风气。
3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
开展读书活动,学生是主体,放手让学生去策划,去组织一些读书比赛活动,例如:在班上讲抗战英雄故事比赛,最后让学生参与评比,对获奖的同学进行表彰;另外鉴于学生年龄特征不同、兴趣不同,让他们自主择书,制定阅读系列,初一新生大部分选择通俗故事、民间故事以及有趣科普读物;如《传奇故事》、《美女与野兽》等这些故事,让他们明白善良、阴险,但只要发挥自己聪明机智能战胜一切困难。到了初三,因为面临中考,所以他们喜欢借喜欢数、理、化以及系统复习初中阶段所学的图书。例如:《中考指南》等等。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参与度。我把读书活动纳入班级考核中,规定每人每期至少阅读六本课外书籍,两周内写出一篇心得体会,在读书过程中,好的地方提倡摘抄下来或背下来。放手让学生参与评比优秀作品给予表彰,作为期末评“优秀学生”条件之一,并召开这一期主题班会,学生们学会自主创新,围绕爱国主义这个核心,提出许多有益活动的建议,涌现出一批品质优秀,政治思想好的学生。大家聘请他们为班级图书管理员,他们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还有一些同学提出我不明确科普知识,这让我体会到宋代学者朱熹《观书有感》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过时,读书不能随着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学无止境,教育必须适应未来社会对各类各层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适者生存,劣者淘汰”。
本次读书活动虽然已临近结束,但我们的教育还没有结束,而且永远不会结束,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地进行下去……。
再说“动机效应”。它是指建立在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基础上的能引发人的活动的心理过程。一个人当他的活动得到他所崇拜敬仰的人的赞许,他的语言举止得到“权威人士”的肯定,他渴望取得成功的动力就愈来愈大。作为教师,要能理解学生的苦衷,应经常用少数民族的英雄事迹鼓舞他们。少数民族不乏天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艺术家,清代的曹雪芹(满族)、蒲松龄(回族)才智非凡,创作 了不朽之作;明代的回族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揭开了人类航海历史的先幕,还有元朝撰写《万年历》的回 族天文家扎马鲁丁、明朝思想家李贽,元朝蒙古族军事家成吉思汗,清朝政治家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等,他们的 事业和成就皆为世人啧啧称赞。如果我们民族中小学的汉语文教师能不断以少数民族杰出人物及其事迹去鼓舞 教导学生,有机地将“传道”与“授业解感”结合起来,引发出少数民族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从而培养其崇 高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自然会产生“动机效应”。
作为一名教师,担负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担负着培育祖国花朵的重任,担负滋润孩子心灵的重任,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能给自己增长知识、拓宽知识面,而且还能陶冶情操,加强自身品德修养。在读书活动中使我更进一步了解鲁迅、老舍、叶圣陶等教育家,温故而知新,知识得到加强,觉悟得到不断提高。使我深深意识到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表现形式是开展读书活动,所以在这次读书活动中我不但要求自己也多读书,读好书,并以读书教育活动为契机,把读书活动作为德育的有效载体。让同学们积极参加学校和班上组织的各种读书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这里我浅谈开展读书活动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1 参与实践,培养读书的好习惯
开展读书活动,我认为首先要让同学们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特别是读好书的习惯。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良好习惯是人在某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益。”许多同学喜欢看电视或上网玩游戏,有很晚睡的坏习惯,所以我推荐他们看了《培养良好习惯》这本书,让他们知道了晚睡的危害性,所以大多数同学都改掉了这种坏习惯,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养成好习惯要做到两点: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坚持。
2 发挥指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老师是学生读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们向先进人物、英雄楷模学习,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树立起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和锻炼他们顽强的毅力,我首先阅读《周恩来的故事》、《郑成功故事》等爱国故事、名人故事,在班上建立了图书角,让他们进行交换阅读,学生们明白了从小立志非常重要。在班上我组织同学开展“寻找书中的榜样”读书活动,在主题班会上举行“祖国在我心中,心系祖国”的讨论活动;另外倡导“创建团结友爱氛围,共建和谐温馨校园”为目标的实际行动。例如:组织全班同学义务清除学校花园中杂草乱木,冲洗厕所,清除墙上脏物等,发扬不怕脏、不怕累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在班上掀起做好人好事的良好风气。
3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
开展读书活动,学生是主体,放手让学生去策划,去组织一些读书比赛活动,例如:在班上讲抗战英雄故事比赛,最后让学生参与评比,对获奖的同学进行表彰;另外鉴于学生年龄特征不同、兴趣不同,让他们自主择书,制定阅读系列,初一新生大部分选择通俗故事、民间故事以及有趣科普读物;如《传奇故事》、《美女与野兽》等这些故事,让他们明白善良、阴险,但只要发挥自己聪明机智能战胜一切困难。到了初三,因为面临中考,所以他们喜欢借喜欢数、理、化以及系统复习初中阶段所学的图书。例如:《中考指南》等等。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参与度。我把读书活动纳入班级考核中,规定每人每期至少阅读六本课外书籍,两周内写出一篇心得体会,在读书过程中,好的地方提倡摘抄下来或背下来。放手让学生参与评比优秀作品给予表彰,作为期末评“优秀学生”条件之一,并召开这一期主题班会,学生们学会自主创新,围绕爱国主义这个核心,提出许多有益活动的建议,涌现出一批品质优秀,政治思想好的学生。大家聘请他们为班级图书管理员,他们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还有一些同学提出我不明确科普知识,这让我体会到宋代学者朱熹《观书有感》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过时,读书不能随着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学无止境,教育必须适应未来社会对各类各层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适者生存,劣者淘汰”。
本次读书活动虽然已临近结束,但我们的教育还没有结束,而且永远不会结束,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地进行下去……。
再说“动机效应”。它是指建立在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基础上的能引发人的活动的心理过程。一个人当他的活动得到他所崇拜敬仰的人的赞许,他的语言举止得到“权威人士”的肯定,他渴望取得成功的动力就愈来愈大。作为教师,要能理解学生的苦衷,应经常用少数民族的英雄事迹鼓舞他们。少数民族不乏天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艺术家,清代的曹雪芹(满族)、蒲松龄(回族)才智非凡,创作 了不朽之作;明代的回族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揭开了人类航海历史的先幕,还有元朝撰写《万年历》的回 族天文家扎马鲁丁、明朝思想家李贽,元朝蒙古族军事家成吉思汗,清朝政治家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等,他们的 事业和成就皆为世人啧啧称赞。如果我们民族中小学的汉语文教师能不断以少数民族杰出人物及其事迹去鼓舞 教导学生,有机地将“传道”与“授业解感”结合起来,引发出少数民族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从而培养其崇 高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自然会产生“动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