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的市场机制确保影像艺术收藏良性循环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yro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熟而规范的市场交易链
  影像艺术的收藏之所以能在发达国家得到蓬勃发展,首先得益于成熟的画廊代理机制,这为影像收藏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经过长期的发展,艺术家作品由代理画廊负责销售、推广,早已是深入人心的行规,而影像艺术家同样也不例外。在具体做法上,国外影像艺术家每当完成一件作品创作后,首先要输出AP版,即艺术家确定版,随后交由代理的画廊进行筛选,当画廊选定代理作品后将会进行展览,而画廊通过展览推出的即可以进行销售。所以,作品输出的质量直接影响摄影师是否能进入到画廊代理销售的环节。可供收藏的影像制作首先要保证作品的一致性,由于影响作品采用“版号复制”销售模式,所以,影像艺术家对AP 版的输出力求完美,必须确保同一张作品的不同批次制作要高度一致。
  另一方面,因影像作品具有复制性,因此限量也是国际社会对影像艺术品交易的通行做法,这样收藏价值才有所保障。一般来说,影像作品会有一张底片,同一张最多能印两个尺寸,每个尺寸最多做10个编号,编号为1/10到10/10。而代理的画廊一般以艺术家的知名度、照片作品本身的知名度和市场的行情为依据,确定作品售价。与此同时,画廊会按照编号的顺序卖作品,从1/10开始一直到10/10,并且价格按阶段逐渐递增。当买家购买一件作品时,画廊还需要提供该件作品的原件和demo版,demo版用于展览,原件则用于保存。
  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独版作品,有些摄影师只为每张图片印刷一版,或者在图像上加入文字、油漆、金箔等元素,使得每张印刷照片都是独一无二的。
  总之,在发达国家,影像艺术从创作到销售都严格遵循行业规范,再配以相应的法律保护,形成一套健全而有效的市场机制,行业内形成创作与销售的专业分工,大家各司其职。发达国家的影像收藏一级市场交易由专业影像画廊把控,这些画廊旗下有不少签约的影像艺术家,保证艺术家得以专心创作,也让影像艺术获得价值保证以及流传有序。而在二级市场,影像艺术在国外30年前就开始进入拍卖行列,全球拍卖两大巨头苏富比与佳士得每年都会举行影像作品的拍卖专场,在全球各地的拍卖中不断推广影像艺术,并逐渐推动影像艺术的收藏走向火热。
  文博机构提供学术引领
  此外,发达国家在影像艺术的学术建构也在不断与时俱进。博物馆、美术馆不断助推影像艺术的发展,起到学术引领的作用。像美国、法国、英国、瑞士、比利时、日本等国,不仅有专门、专业性收藏影像艺术的博物馆、美术馆,一些大型综合性博物馆、美术馆也开设专门的影像收藏部门。
  从21世纪初开始,一些著名的博物馆、美术馆开始陆续举办一些專门的影像艺术展览,并不断收藏一些影像艺术大师的作品,如蓬皮杜艺术中心、泰特美术馆等,而MoMA从2001年开始,正式将影像艺术作为一项独立的收藏门类。文博机构的持续推广,让影像艺术的概念不断向大众普及,同时在学术上筛选出优秀的影像艺术家,为市场提供参考。
  此外,发达国家的相关文化部门还通过制定政策、提供资金支持等形式,有计划、系统性地梳理并收藏影像艺术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法国巴黎市立现代美术馆的做法,该馆是推动影像艺术的重要机构之一,每年会获得巴黎市政府的财政拨款,并通过一个购买委员会购入具有前沿性、先锋性的影像艺术作品,购买委员会由专家学者、策展人、私人藏家组成,委员会成员通过投票决定一件作品的收藏与否。而在收藏方向上,巴黎市立现代美术馆将目光投向青年艺术家的作品,通过专业的筛选,在艺术家尚未成名时就收藏他们的作品,一来可以在预算不多的情况下将效益最大化;二来可以以此引领影像收藏市场的风向;再者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扶持青年、新锐艺术家的发展,激励影像艺术的创新。
  正是得益于完整的市场交易链带来规范的商业操作,加上文博机构在学术上的专业引领,保证了发达国家影像艺术的流通机制与创新机制,最终促使影像艺术收藏得以实现良性循环。这些都是当今中国影像艺术收藏所欠缺和应该借鉴的。只有当艺术交易的生态链形成良性循环时,中国影像收藏才能迎来真正的大发展。
其他文献
就像当代艺术一样,当代影像也是一个包容与限制性概念,一方面它可以将自主创作的摄影放在当代摄影里面,另一方面,它又指向表达特定观念的艺术性创作,从而区别于新闻摄影、档案摄影、风情摄影,但后者又并非截然地不能归于当代影像,这要看具体的表现和观念意图。狭义地讲,当代影像是以艺术创作为目标、以摄影为媒介手段来表达创作者主观思想意图的作品,表象上看起来是摄影媒介,但实质上是非摄影,如摆拍、数字处理等手法。 
期刊
在这个节奏飞快而浮躁的时代,人们对艺术价值的认知通常是可有可无。近日关于中考改革新方案的讨论,又将美育重新拉到公众视野的前端。  在公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特别指出:“在美育方面,过去人们往往认为美育就是吹拉弹唱,吹拉弹唱是一种特长、专长,是一种表现形式,但是在总书记看来,美育最核心的意义和价值是培养学生深层次的综合素养
期刊
杨云鹤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让他对山水画有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文人情怀。这种情怀使他对山水情境与意蕴不光有理论,更有南柯一梦式的融入感。这可能与他从小生在戏剧家庭长大有很大的关系。从小喜欢绘画的杨云鹤,父母并不懂得绘画,他只能跟剧团里的舞台美术师傅学习一二,戏曲的服饰、舞台美术效果、道具以及化妆与演员的身段等,都让他觉得美不胜收。  杨云鹤说,从小对于古典意境的痴迷,让他在中国画中找到了归属感,这也是
期刊
湿版摄影观赏显影也是一种美  这是一门源自18世纪的古老影像工艺,制作者以干净的玻璃作为底片,并涂布以火棉胶为主材溶剂,再浸入硝酸银,取出后趁尚未干透前进行拍摄,然后显影、定影,根据喜好,可以把底片做成正片或者负片,亦称为火棉胶摄影法。虽然这种影像工艺需要大量时间来拍制一张作品,也会受到不同因素影响成像,但这就是湿版摄影的魅力所在,观赏显影的过程也是一种视觉享受,发展至今,即使在电子及数码影像的冲
期刊
随着政府对农村的重视,艺术的大众化、生活化有了新的含义——从之前的主要面向城市,转而面向乡镇、农村;辅以近期文旅和扶贫的热潮,各地出现了许多乡村艺术节、非遗扶贫、艺术民宿等项目,使艺术产业呈现出一种创新的生态。  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现象,也符合艺术产业发展的规律。从大处来看,人类文明的成果都是经历了由服务小众精英到下沉大众的路径,只有变成大众的,才能成就为“产业”,艺术自然也不例外。从具体来看,艺
期刊
千百年来,竹子“中空”“有节”的特性令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或以其为题材作诗歌咏,或铺纸研磨挥毫作画。而在另一些手工艺者的手中,经纬纵横间,或成为精工细作的盛放器皿,或成为一件欣赏把玩的雅器,展示出另一番清丽神采。  脱胎于生活器物的竹篮,确是人造器物中最有野趣的一种,自然也成为推崇清雅脱俗的文人雅士理想的插花用具。在与插花艺术结合之后,竹编的审美特质跃升到了新的高度,竹篮被作为花器,成为竹编技艺的
期刊
影像应该是当代艺术中最具开放性和实验性的艺术门类之一。  从画家时代的暗箱到19世纪的摄影术,到现如今的数字化影像,这样的裂变过程不仅大大拓宽了摄影概念的边界,还使其逐渐渗透到其他媒介形式和现代生活的建构当中,成为一种共享和交流的审美经验。从“摄影”向“影像”的过渡,也预示着从原来的“社会人文的摄影”已延伸为更具包容性和学科性的“视觉研究的影像”。  当下以“影像”为名的展览、作品和讨论越来越多,
期刊
进入十月,艺术品拍卖市场显得异常热闹。香港秋拍刚刚结束,包括北京保利、上海朵云轩、中贸圣佳、宝瑞盈、十竹斋、华艺国际等10余家拍卖公司便抢滩北京,角逐2020年内地艺术市场。2020年的北京终于首次出现了拍卖公司集体扎堆的热闹现象。  经历超半年的冷寂期,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迎来了“小阳春”,高价拍品同台竞技,资深藏家出手不凡,市场纪录屡屡刷新。伴随国内疫情得到较好控制,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逆市复苏
期刊
萧红(1911—1942),与吕碧城、石评梅、张爱玲并称“民国四大才女”,又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的《呼兰河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作。不过,许多人提起萧红,首先想到的不是她的作品,而是她与多位男主角传出的那些“绯闻”。有意思的是,这一点萧红在生前就猜测到了。“当我死后,或许我的作品无人去看,但肯定的是,我的绯闻将永远流传。”  其实,当你真正读完萧红的文章后,你会发现萧红应该
期刊
今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缘故,以往按部就班的拍卖季周期节奏一再被打乱。也造成了今年春秋两拍之间的时间大大缩短,但秋拍阵容依然鼎盛,质量卓越,令人振奋。这充分体现在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海内外拍卖行的征集及策划能力扛住了考验。相比10月份几大拍卖公司的扎堆开槌,即将到来的11月秋季拍卖也平分秋色,先有伦敦亚洲艺术周、后有香港秋拍加入,各路看官须得做好海内外时差调整,及时知悉最新成交战报。  每季拍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