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南宁市以命题研究带动初中历史教师素养提升的实践,建议教研组以命题教研作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突破口、通过命题研修带动教师专业素养显著提升、立足命题改革推动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命题研修 命题改革 核心素养 教师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7-0041-02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关键在教师。只有历史教师自身素养达标了,才有可能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2017年,结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初中学业水平统一考试的实践,笔者申报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四市同城中考评价视阈下初中历史教师教学素养提升的课例研究”并获得立项,开始了以命题研究带动初中历史教师素养提升的实践探究。
一、以命题研究作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突破口
广西属于我国的边疆民族地区,教育欠发达。薄弱学校里片面强调知识灌输、知识记忆的初中历史课堂比比皆是。多年来,为解决教师在日常教学与备考过程中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一月一教研,一月一主题”的学科教研活动,现已成为一个教研品牌。在大多数情况下,初中历史学科的教研活动是以“课例+讲座+研讨”三合一的模式进行,侧重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但这样的教研活动常常出现参加者众而课堂改变少,或者教师认可教研引领的方向却感叹受条件限制课堂难有改变的尴尬局面。出现这样尴尬的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部分教师自身素养不高,对课题组提出的教学建议并不理解,固守“原因、过程、影响”的三段论教学,执着于知识点的落实;另一方面是部分教师满足于惯性教学,缺乏主动改变课堂的驱动力,毕竟改变是需要教师个人付出很多的精力。
如何寻找一个初中历史教师比较容易接受的突破口,进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改变我们的历史课堂?在调研过程中,课题组发现初中历史教师最关注中考试题怎么考,因为中考成绩与初中历史教师的切身利益相关。每次中考结束后,教师们讨论试题的热烈程度远胜于课题组组织的其他教研活动。这给了课题组一个启发:从教师的关注点入手,充分发挥中考试题的导向功能,通过对中考命题的研究带动教师对课标的研究、对教材的研究、對课堂教学的研究,进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以命题研修带动教师专业素养显著提升
(一)通过试题分析明晰中考能力要求
撰写中考质量分析报告是教研员的一项重要工作。中考质量分析报告一般是由考试成绩分析、考生答题情况分析、教学建议三大板块内容构成。在中考质量分析会上,课题组发现历史教师首先关注的是考试成绩分析,尤其关注一分两率以及自己所在学校的排名情况;其次关注的是教学建议,他们总是希望从教研员的教学建议中找寻明年备考的捷径,却总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回到片面强调碎片化记忆的怪圈。
问题出在哪?通过课堂诊断,课题组觉得根源在于教师不理解中考试题考查的能力要求。实际上,《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中考命题的唯一依据,学生在初中阶段所需要了解的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以及通过历史学习所收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都会通过中考试题呈现和考查。为此,课题组将中考质量分析中“考生答题情况”这个版块做了适当的拓展,对每一道试题,首先分析其对应的课标要求是什么,命题者考查的意图是什么,侧重哪一种能力、素养的考查,应该如何答题,然后结合考生答题情况分析考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存在的缺陷,进而明确课堂教学应该如何改进才能适应考试的要求。
由于课题组每年都将试题分析作为中考质量分析的重点,以试题这一显性的方式来解读课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标要求表述模糊、不易理解的缺陷,帮助教师厘清课标上识记、理解、运用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在试题上是如何考查的,引导教师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在试题中呈现。这样的操作方式,使中考试题对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得到彰显、放大,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达成课标要求奠定了基础。
(二)通过命题培训内化教学要求
除了依靠中考质量分析会的试题分析明晰中考能力要求、明确教学方向,课题组认为,教师还是要经过命题实践,才能将试题呈现的课标要求、教学要求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素养、教学能力,并付诸课堂实施。因为在命题过程中,教师需要细致思量考查角度的切入、情境的创设、材料的选取、问题的设置等,这些实践能折射出教师的教育视野和教育素养。所以,命题能力应该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内容之一,命题培训也应该成为课题组提升教师素养的常规教研工作之一。
课题组每年举办一次全市性的初中学科骨干教师命题培训,培训的主要方式是集中培训与后续跟踪辅导相结合。命题集中培训侧重于理论与命题规范性的讲解,注重各种题型的具体命题技术的解读。课题组认为,命题素养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修行过程。教师要把他所了解的命题技术与具体的命题情境相结合,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才能实现将教学要求内化的目标。为此,课题组十分注重集中培训后的跟踪辅导。
后续的跟踪辅导分两步走。首先要求教师完成集中培训后,依然回到对历年中考试题的分析上。运用所掌握的命题技术分析历年中考试题,对命题的角度、材料的选取、设问的提出、考查的层次等再次展开细致的研究。引导教师试着从研究试题到评价试题,鼓励教师将自己撰写的试题评价推送到市级学科教研群供大家研讨。其次是尝试命题。从模拟(改造)试题到原创试题。对于大多数教师,课题组要求他们能做到改编试题即可,富有余力的教师,特别是市学科中心组的教师则要求其学会命制原创题。课题组还利用网络定期开展试题命制研讨活动,事先公告研讨时间并上传教师的作品,让大家在指定的时间里集体研讨和点评。
所谓“知易行难”,在研修的过程中,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坚持到最后,但总有一部分执着追求的教师会一直跟着课题组的培训节奏走。经过一个月、一个学期或更长的时间,这些执着的修行者会逐步成长起来,成为期末质量监测和中考命题的骨干力量。 (三)通过课例研讨示范教学策略
课题组组织开展的系列命題研究与命题培训,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理解了课标要求和中考的能力考查要求,但这些理解都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才能显出实效。对普通中学尤其是薄弱学校的教师而言,依然存在知易行难的问题。于是,课题组开展系列的课例研讨活动,目的是通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给一线教师提供可资借鉴的课堂教学。
近年来,中考命题经历了由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学科核心素养立意的转变,片面强调知识灌输和知识记忆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已不适应中考命题改革的趋势,也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为此,课题组把初中历史统编教材的培训工作与命题研究的成果有机结合,逐一梳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周梅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和市级学科中心组成员精心打造课例,展开细致的研讨,着力解决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疑问。
例如,课题组针对课堂常见的教师讲解、学生记笔记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师把一些理解、运用层次的教学内容降低为识记层次,导致学生在考试时只会机械记忆课堂笔记的现象,开展了“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实践”课例研讨活动。活动中,南宁市第十四中学的卓艳婷老师执教《探寻新航路》一课,首先从“东方的诱惑”着手,通过研读史料,从经济根源、社会根源、直接原因、宗教因素和客观条件等方面引导学生认识探寻新航路的背景;然后通过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探寻新航路的过程,通过画路线图提高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最后以史料为依据,采用对话教学的方式,提出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探讨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对亚非拉和对世界的影响,让学生在历史叙述和历史理解中,领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过程,以及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客观理性的阐释和评判,培养学生站在不同角度来解释同一历史事件的“历史解释”能力。示范教学结束,教研员组织与会教师进行课例分析,帮助教师认识:历史教学不能唯教材论,要学会整合并优化教材,适当地引入史料,辅助学生思考,促进“历史解释”素养多角度落实;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活动,活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师生和生生对话、多角度史料运用、分组探究等多种活动形式使学生获得新知、拓展思路,形成“历史解释”素养;要凸显“历史解释”的内涵深度,引导学生在对所学知识的清晰把握和内化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迁移与运用知识。由于课例研讨是通过“摆出问题—课例展示—总结解决策略”的直观方式进行,较易于教师理解和接受。
三年来,课题组坚持“一月一教研,一月一主题”,精心设计一系列的研讨主题,基于问题的解决开展课例研讨活动,针对性强,每年都吸引上千名初中历史教师参加活动。用课例说话,不仅使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产生新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课例的榜样示范,教师就能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标要求,并反思自己在统编教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三、立足命题改革推动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回顾统编教材使用的三年,课题组贴近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点,找准教师素养提升的切入点,落实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点,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探索出一条初中历史教师素养提升的有效路径。
“以命题研究带动初中历史教师素养提升的培训模式”是采用研究中考试题提升中考成绩这样一种倒逼的方式,推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这个路径也许只是一个特例,但其与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初中历史教师素养不高的现实相吻合,也是课题组对教育部近期出台的《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充分发挥考试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导向作用”的一个积极的回应。但是在探索的过程中,课题组也深切地感受到要想通过中考命题研究带动教师素养的提升,引领初中历史教学,必须全面深刻地理解教育部中考命题改革的要求,将命题技术与育人理念深度融合,用高质量的中考试题引导并推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这将是课题组今后教研工作重点研究的一个方向。
总体而言,学科教研应从教师的关注点入手,充分发挥中考试题的导向作用,注重命题研究、命题研修,由此突破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困境,带动教师专业素养显著提升。
注:本文为2017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四市同城中考评价视阈下初中历史教师教学素养提升的课例研究”(立项编号:2017B00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周梅(1970— ),女,广西贵港人,高级教师,广西特级教师,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为中学历史教学与考试评价。
(责编 黄健清)
【关键词】命题研修 命题改革 核心素养 教师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7-0041-02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关键在教师。只有历史教师自身素养达标了,才有可能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2017年,结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初中学业水平统一考试的实践,笔者申报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四市同城中考评价视阈下初中历史教师教学素养提升的课例研究”并获得立项,开始了以命题研究带动初中历史教师素养提升的实践探究。
一、以命题研究作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突破口
广西属于我国的边疆民族地区,教育欠发达。薄弱学校里片面强调知识灌输、知识记忆的初中历史课堂比比皆是。多年来,为解决教师在日常教学与备考过程中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一月一教研,一月一主题”的学科教研活动,现已成为一个教研品牌。在大多数情况下,初中历史学科的教研活动是以“课例+讲座+研讨”三合一的模式进行,侧重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但这样的教研活动常常出现参加者众而课堂改变少,或者教师认可教研引领的方向却感叹受条件限制课堂难有改变的尴尬局面。出现这样尴尬的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部分教师自身素养不高,对课题组提出的教学建议并不理解,固守“原因、过程、影响”的三段论教学,执着于知识点的落实;另一方面是部分教师满足于惯性教学,缺乏主动改变课堂的驱动力,毕竟改变是需要教师个人付出很多的精力。
如何寻找一个初中历史教师比较容易接受的突破口,进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改变我们的历史课堂?在调研过程中,课题组发现初中历史教师最关注中考试题怎么考,因为中考成绩与初中历史教师的切身利益相关。每次中考结束后,教师们讨论试题的热烈程度远胜于课题组组织的其他教研活动。这给了课题组一个启发:从教师的关注点入手,充分发挥中考试题的导向功能,通过对中考命题的研究带动教师对课标的研究、对教材的研究、對课堂教学的研究,进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以命题研修带动教师专业素养显著提升
(一)通过试题分析明晰中考能力要求
撰写中考质量分析报告是教研员的一项重要工作。中考质量分析报告一般是由考试成绩分析、考生答题情况分析、教学建议三大板块内容构成。在中考质量分析会上,课题组发现历史教师首先关注的是考试成绩分析,尤其关注一分两率以及自己所在学校的排名情况;其次关注的是教学建议,他们总是希望从教研员的教学建议中找寻明年备考的捷径,却总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回到片面强调碎片化记忆的怪圈。
问题出在哪?通过课堂诊断,课题组觉得根源在于教师不理解中考试题考查的能力要求。实际上,《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中考命题的唯一依据,学生在初中阶段所需要了解的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以及通过历史学习所收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都会通过中考试题呈现和考查。为此,课题组将中考质量分析中“考生答题情况”这个版块做了适当的拓展,对每一道试题,首先分析其对应的课标要求是什么,命题者考查的意图是什么,侧重哪一种能力、素养的考查,应该如何答题,然后结合考生答题情况分析考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存在的缺陷,进而明确课堂教学应该如何改进才能适应考试的要求。
由于课题组每年都将试题分析作为中考质量分析的重点,以试题这一显性的方式来解读课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标要求表述模糊、不易理解的缺陷,帮助教师厘清课标上识记、理解、运用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在试题上是如何考查的,引导教师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在试题中呈现。这样的操作方式,使中考试题对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得到彰显、放大,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达成课标要求奠定了基础。
(二)通过命题培训内化教学要求
除了依靠中考质量分析会的试题分析明晰中考能力要求、明确教学方向,课题组认为,教师还是要经过命题实践,才能将试题呈现的课标要求、教学要求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素养、教学能力,并付诸课堂实施。因为在命题过程中,教师需要细致思量考查角度的切入、情境的创设、材料的选取、问题的设置等,这些实践能折射出教师的教育视野和教育素养。所以,命题能力应该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内容之一,命题培训也应该成为课题组提升教师素养的常规教研工作之一。
课题组每年举办一次全市性的初中学科骨干教师命题培训,培训的主要方式是集中培训与后续跟踪辅导相结合。命题集中培训侧重于理论与命题规范性的讲解,注重各种题型的具体命题技术的解读。课题组认为,命题素养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修行过程。教师要把他所了解的命题技术与具体的命题情境相结合,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才能实现将教学要求内化的目标。为此,课题组十分注重集中培训后的跟踪辅导。
后续的跟踪辅导分两步走。首先要求教师完成集中培训后,依然回到对历年中考试题的分析上。运用所掌握的命题技术分析历年中考试题,对命题的角度、材料的选取、设问的提出、考查的层次等再次展开细致的研究。引导教师试着从研究试题到评价试题,鼓励教师将自己撰写的试题评价推送到市级学科教研群供大家研讨。其次是尝试命题。从模拟(改造)试题到原创试题。对于大多数教师,课题组要求他们能做到改编试题即可,富有余力的教师,特别是市学科中心组的教师则要求其学会命制原创题。课题组还利用网络定期开展试题命制研讨活动,事先公告研讨时间并上传教师的作品,让大家在指定的时间里集体研讨和点评。
所谓“知易行难”,在研修的过程中,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坚持到最后,但总有一部分执着追求的教师会一直跟着课题组的培训节奏走。经过一个月、一个学期或更长的时间,这些执着的修行者会逐步成长起来,成为期末质量监测和中考命题的骨干力量。 (三)通过课例研讨示范教学策略
课题组组织开展的系列命題研究与命题培训,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理解了课标要求和中考的能力考查要求,但这些理解都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才能显出实效。对普通中学尤其是薄弱学校的教师而言,依然存在知易行难的问题。于是,课题组开展系列的课例研讨活动,目的是通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给一线教师提供可资借鉴的课堂教学。
近年来,中考命题经历了由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学科核心素养立意的转变,片面强调知识灌输和知识记忆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已不适应中考命题改革的趋势,也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为此,课题组把初中历史统编教材的培训工作与命题研究的成果有机结合,逐一梳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周梅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和市级学科中心组成员精心打造课例,展开细致的研讨,着力解决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疑问。
例如,课题组针对课堂常见的教师讲解、学生记笔记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师把一些理解、运用层次的教学内容降低为识记层次,导致学生在考试时只会机械记忆课堂笔记的现象,开展了“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实践”课例研讨活动。活动中,南宁市第十四中学的卓艳婷老师执教《探寻新航路》一课,首先从“东方的诱惑”着手,通过研读史料,从经济根源、社会根源、直接原因、宗教因素和客观条件等方面引导学生认识探寻新航路的背景;然后通过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探寻新航路的过程,通过画路线图提高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最后以史料为依据,采用对话教学的方式,提出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探讨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对亚非拉和对世界的影响,让学生在历史叙述和历史理解中,领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过程,以及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客观理性的阐释和评判,培养学生站在不同角度来解释同一历史事件的“历史解释”能力。示范教学结束,教研员组织与会教师进行课例分析,帮助教师认识:历史教学不能唯教材论,要学会整合并优化教材,适当地引入史料,辅助学生思考,促进“历史解释”素养多角度落实;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活动,活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师生和生生对话、多角度史料运用、分组探究等多种活动形式使学生获得新知、拓展思路,形成“历史解释”素养;要凸显“历史解释”的内涵深度,引导学生在对所学知识的清晰把握和内化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迁移与运用知识。由于课例研讨是通过“摆出问题—课例展示—总结解决策略”的直观方式进行,较易于教师理解和接受。
三年来,课题组坚持“一月一教研,一月一主题”,精心设计一系列的研讨主题,基于问题的解决开展课例研讨活动,针对性强,每年都吸引上千名初中历史教师参加活动。用课例说话,不仅使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产生新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课例的榜样示范,教师就能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标要求,并反思自己在统编教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三、立足命题改革推动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回顾统编教材使用的三年,课题组贴近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点,找准教师素养提升的切入点,落实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点,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探索出一条初中历史教师素养提升的有效路径。
“以命题研究带动初中历史教师素养提升的培训模式”是采用研究中考试题提升中考成绩这样一种倒逼的方式,推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这个路径也许只是一个特例,但其与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初中历史教师素养不高的现实相吻合,也是课题组对教育部近期出台的《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充分发挥考试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导向作用”的一个积极的回应。但是在探索的过程中,课题组也深切地感受到要想通过中考命题研究带动教师素养的提升,引领初中历史教学,必须全面深刻地理解教育部中考命题改革的要求,将命题技术与育人理念深度融合,用高质量的中考试题引导并推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这将是课题组今后教研工作重点研究的一个方向。
总体而言,学科教研应从教师的关注点入手,充分发挥中考试题的导向作用,注重命题研究、命题研修,由此突破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困境,带动教师专业素养显著提升。
注:本文为2017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四市同城中考评价视阈下初中历史教师教学素养提升的课例研究”(立项编号:2017B00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周梅(1970— ),女,广西贵港人,高级教师,广西特级教师,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为中学历史教学与考试评价。
(责编 黄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