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教育中必须正视的盲点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ei4833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构成创作中,比例是把握美感造型形式、框架的关键要求之一,是观赏者甄别艺术作品初步印象的主要内容,比例尺度的把握是奠定艺术造型之美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构成教学的课堂上,我们发现普遍存在忽视对比例尺度训练的现象,给基础设计教育留下了一个明显的症结。
  关键词:美术造型 构成艺术 比例尺度 审美原则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5-0010-02
  所有的美感造型都可以用艺术理论进行分析和评价,其中主要是依靠形式美法则中的理论。比例手法是形式美法则里不可回避的方法,我们知道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必须有对比的美感因素,从严格意义上区分,比例可以归纳为对比形式中的一种,由此看来,抛开比例关系的造型设计就是不完整的。学习比例手法的运用,我们应该把经验的积累看作一个重要的方法,对造型比例的认知和把控几乎都是通过反复的造型训练,不断积累经验逐渐获得的。为了了解比例世界中的美,诸多审美原则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形式美法则是促成各种和谐形态造型“度”的要求,包含着各方面的规则和要求,缺一不可。在构成创作时,适度把握造型的比例关系,不仅能够形成美的形状、形体、空间、色彩关系和材质效果,更是一種良好的创作习惯,任何对比例法则忽视、淡化的倾向,都会引起“很自然”的疏漏、粗心,这就是潜在盲点形成的主要缘由。
  一、强调比例关系是获得美感造型的重要条件
  经过三十年美术专业创作的经历,笔者近年来越来越认识到,强调形式美法则在设计基础课和相关专业设计课的训练中非常重要,通过实际创作中的案例经验来对照审美原则的应用,最直观的了解它们各自不同的运用方法,让较模糊的理论变得清晰化。针对比例的法则的认知和了解愈加深入了,领悟到各个法则之间共性的规律和联系,深深的意识到审美法则的理论教学和掌握审美法则的状况决定着创作人员在构成中的表现能力、创新能力和设计水准,甚至发展前景。
  任何的造型实体和空间都是可以度量的,这些数据就是比例关系中形成对比的尺度。造型的各个局部之间和局部与整体之间比例的关系就是艺术创作时需要研究、推敲和把握的内容。我们在构成创作的过程中,寻找适度的比例组合,确保造型效果产生严谨、自然的美感,反之,比例失调则会出现笨重、残缺、畸形,趋向丑感化的状态。中国古代木工制作技巧中有“周三径一,方五斜七”祖传口诀,就像数学中比例的黄金分割都是千百年宝贵经验的汇总。强调对比元素和强调比例关系的反差同样能够获得特定的视觉效应,理论上分析比例关系的反差就是强调一种特殊的对比元素,都是营造美感形态的重要方法。形式美感特征被康德称为:“不以对象的概念为前提”的形式特征构成的美感,是为自身而存在的自由之美或最纯粹的美。在如何塑造美感造型的实际应用之中,由于各个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审美要求,促使各专业对形式美法则的内容各有侧重。例如,在衡量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时要求比例与尺度、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均衡、稳定与技巧、比拟与联想、主从与重点、过度与呼应、同一与变化、单纯与风格等审美原则。而衡量雕塑艺术设计的审美时则强调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单纯与经济、节奏与韵律、比例与习惯、联想与意境、多样与统一、稳定与轻巧等审美原则。在形式美法则指导下,不同的艺术创作都能够满足不同要求的艺术美感及功能需求,直至符合特定专业的特殊需求,如果忽视形式美法则的造型要求,也许能够达到功能或形式感的需要,但丧失美感造型会成为必然的结果,这一点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是不可接受的,看看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其更新换代都是越来越精巧并赋予十足的美感,从现在手机和电视机造型的演变过程最能反映这个明显的趋势。
  二、比例意识的缺乏源于现代审美教育中的盲点
  设计要求和原则是可变的,在不同经济背景下,是强调实用性,或是强调美观或者体现财富性的辉煌效果。把握设计原则中实用、经济、美观三者之间的顺序本身就是一个比例问题,是设计之初就应理顺的前提条件。设计中确定是追求实用功能为主导目标,还是追求经济性的豪华?如果不注意运用一定比例的美观要素,这个设计就不应该称之为设计了,因为它缺乏灵魂性的美感元素。设计原则常常受经济和功能影响和左右,无论强调实用性、经济性还是美观性,必须合理摆正好它们三者之间的比例分配。
  设计功能属性决定了产品的存在价值与价格认定,功能性雕塑、工业产品、服装、宣传海报等,这些带有明确功能作用的设计内容在生活中应用的案例非常之多,各具形态,各有特色,它们的比例尺度应用要求也各有不同。具备使用功能的造型都是通过细致的修改出来的,比例关系便是首当其冲的推敲内容之一,我们都知道顾客购物时,具备美感造型的商品正是吸引更多眼球关注的关键因素。一件商品具备美感造型,首先决定的因素就是比例关系的对比与协调,在不削弱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形态的美感,流线性的汽车造型不仅体现了曲线和弧度面的优美形态,同时还具有风阻小、节约能源的效应;瓶类造型适合装盛流动的液态物质,如水、酒、油等,控制较小的瓶颈口径,防止物质外溢、封口和便于抓握,瓶身与瓶颈之间存在相应的比例关系,过长的瓶颈可能具有优雅的外形,但容易忽视容量狭小的不足。瓶口大小不同、造型比例也会随之变化。不同的容器造型具备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它们的造型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变化规律和比例关系,随意改变它们的变化规律和比例关系都会造成美感不足的问题。
  美的创造都有着共同的特点,有着可以归纳的规律,我们把这种在表现形式上总结出来的审美内容称作“形式美法则”。我们发现,在以往形式美法则的教学中,许多教师着重讲授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几个方面的设计方法,习惯性的把比例等方法省略过去,长此以往,越来越多的设计人对比例法则的功能、要求陌生,甚至不知道了。理论上,每一个造型的审美法则都需要考虑比例尺度的问题,就像要考虑对比关系的审美效果一样,严格意义上分析,比例法则就是对比法则中的一种特殊对比的形式。为了获得美的比例形态,设计者必须熟悉形式美中的全部法则要求,只有具备把握美感形态的规律和经验,尤其是具备理性的设计经验。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增加,在衡量比例关系中愈加注重材质美对比的运用。不同材料之间能形成材质、色彩、肌理的对比,选择不同材料及材料的数量时,同样要考虑一个比例数量、面积的搭配关系,材料之间的肌理、色彩、光泽等比例对比能形成特有的视觉美感和氛围,因此,理性把握各种比例关系非常重要。   三、正视审美构成中的尺度
  “适度为美”就是准确把握尺度要求的精炼诠释,把握、遵循好“度”的要求,作品就有美感和生命力。美术作品中处处都可能需要考虑比例尺度的要求,明确造型中的比例关系是美术作品创作前期的关键工作。在桂林市区内的建筑规划管理中较为成功的一点就是严格限制高层建筑物的措施,极大的保护了自然山水景观的原有外貌不被建筑物喧宾夺主的遮掩,让秀美的山体永远一览无余。同样的情况,增添不当的尺度则可能会对城市环境景观产生不良的影响。上海浦东的建设规划彻底改变了黄浦江在人们心中的传统印象,东方明珠高塔和众多高楼的矗立使得往日宽阔的黄浦江失去了原有的雄壮,在气派建筑群的映衬下,依然涌动的江面显得窄小了许多,这正是比例效应的体现。仔细比较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传统的建筑物几乎都是赋予美感的经典造型,不同时期的建筑都能够透射出它们各自独特的美感。塔形建筑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可谓类型繁多,从现今存留下来的古塔中可以看到它们雄伟、秀美、俊俏无比的经典造型,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家们非常高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水平。在少数民族地区有一种同塔式结构非常相似的建筑叫鼓楼,同样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非常经典的建筑造型,这一类型建筑大部分都是美感十足的,但是,我们在实地考查中发现部分鼓楼的建造却比较粗制,在比例关系上存在明显的问题,它们仅仅满足了鼓楼在实用功能方面的作用,这个同鼓楼的设计者有直接的关系,设计者是否了解形式美法则的方法,至少不应该是有意忽视比例尺度美要求的结果。形式美作用于人的感观,人们透过作品中各种形式对比的比例关系,获得审美的感受,艺术作品中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比例分配也是其中的内容之一,创作中,制约、衡量比例对比美感的要求就是适度的分配,一幅画面、一尊雕塑、一座建筑、一件设计方案的美感基调都应该通过比例对比美感的层层推敲与检测。
  四、結语
  世界理应是一个和谐的、井然有序的物象环境,为了融入其中,我们所设计、制造的东西必须遵从同样的设计法则,优秀的艺术作品正好是源于并遵守这种规律的创造,以此确保它们稳定美感的状态。优秀的美术作品愈是趋向精炼的作品,其比例关系越是恰到好处的符合自然的美感状态,其美感效应愈加耐人寻味。熟练地应用、把握住适度的比例关系,不仅反映着一名艺术家稳定的创作水平,同时也可以显示出他在审美理论上的修为程度。针对现在求知者对形式美法则的学习,仅仅靠从课堂上吸收的知识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不断的扩充对比例知识的了解,不断的实践、验证;再实践、再验证。需要投入相当的时间、有针对性的训练和经验总结。实践证明,对形式美法则的基础教学是决定学习者是否能够顺利掌握正确的审美方法,是否能够少走弯路的有效环节。在形式美法则中应该注重对比例尺度的掌握,学习比例尺度法则的起步阶段是依靠教师引导,最后的实践、验证环节要靠学习者探索完成,必须让每一位学生知晓:在设计过程中,艺术造型的比例尺度是时时用、处处用的法宝。
  参考文献:
  [1][英]理查德·帕多万.比例-科学哲学建筑[M].周玉鹏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廖军,吴晓兵.装饰图案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林家阳,于君.图案与装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摘要:广西壮族传统民歌是壮族历来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其民歌本身就蕴涵着壮族人民的心理认知特性。而且经过千百年的沉淀与积累,这种群体心理特质已经完全融入到歌曲之中。这就给我们研究壮族族群的心理特征提供了丰富的基础原料。尤其是民歌的曲调结构深刻地反映出壮族人民在事物认识、理解甚至表达方面的心理模式。同时,这些民歌曲调反过来对壮族族群的心理构建又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壮族 民歌 曲调结构  
摘要:群众合唱是新时代发展的重要特征。通过社区人员合唱的方式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内容,则可以让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可以促进社区人员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发展,有助于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本文首先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述了社区合唱的重要性,结合现阶段影响社区合唱作品整体性色调的主要因素,最终提出了优化社区合唱整体性的可行性措施,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以群众合唱助推和谐文化建设的社会现状,并在总结群众合唱的特点及其社会功能的基础上.对以群众合唱助推和谐文化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述。
摘要:音乐欣赏课在我市中学已经开设了多年,它丰富着学生的知识,陶冶着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但是长期以来学生对这门课兴趣不够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个别学生甚至找借口请假,更不用说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来源。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丰富的源泉,是学习的直接动力,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探寻影响中学生音乐欣
摘要:普通高校音乐学副修专业办学模式的整体原则和核心理念与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创新机制的构建是高度同步的,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是高度契合的,和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高度一致的。能把视野投向高等教育发展,人的全面素质发展的高度和深度上,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来说都是个不小的贡献,值得在普通高校大力推广和借鉴学习的。  关键词:推广 路径选择 条件保障  1999年9月,美国音乐教育者全
【摘要】“音乐”作为人类的第二种语言,以其独特的形式对人的整体素质有着全方位的影响。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基础,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应该让孩子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感受到这份知识带给他的快乐。怎样引导学生在欣赏乐曲的同时,快乐的去发现、体验、创造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这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低年段;音乐课;教学  早在几千年前中国的《乐记》就指出:音乐是乐(yue)者乐(le)也。我国著名
也许是出生在昆明滇池边一个书香门第的原因,由熹闲来总是喜欢去看看湖。她认为湖光山色恰似艺术的天成,给予钢琴家成长的养分。同时,世界各地的湖也见证着她在艺海进取之路上的
摘要:合唱作品的案頭工作是指挥者在排练工作开始前针对合唱作品所进行的全面的研究准备工作,是集指挥者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个人智慧来开展工作的重要阶段,是使词曲作家的一度创作转化为实际音响并最终进入听众心田的最初阶段。指挥者通过案头工作,对合唱作品进行客观准确的整体把握, 从而准确阐释音乐作品的情绪情感与思想主题,为合唱作品在舞台上的完美展现奠定基础。  关键词:合唱作品 案头工作  中图分类号:J6
摘要:面对“后历史时代”这一全新的艺术史语境,作为从事艺术教育的高校教师来说,必须打破传统的三尺讲台与固态课堂,深层挖掘教学需求与教育潜质:从教科书到博物馆,从艺术史观到艺术交往,从艺术史课堂到艺术事件现场三方面重新思考与解决艺术史课堂的还原与拓展问题。  关键词:后历史时代 艺术史 艺术教育  当美国分析哲学家、艺术理论家及艺术批评家阿瑟·克莱门·丹托(Arthur Clement Danto)
摘要: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是一种自我表现与情绪释放的特殊手段。音乐由基本要素组合而成,并影响着人们的情绪体验。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与人的客观需要和主观体验密切联系,情绪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和认知的提高不断丰富和复杂化,而由此会出现各种不适宜的消极情绪,情绪调节就是采用各种策略缓解消极情绪,并使情绪体验与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情绪相符合。  关键词:音乐要素 情绪发展 情绪调节 情绪体验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