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盖”背后的“新生”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ucardl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始于一年半前,当我在eBay上购买大量老照片和明信片时,因为我一直喜欢收集任何材料制作的旧物。当我拿着这些照片时,我只是在想:为什么不把我收集到的东西放在它们身上呢?于是我开始了这些拼贴创作。结果让我非常满意,我真的感觉很好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每件拼贴作品的构成都基于三个元素:我的生活背景,我的灵感以及我的潜意识。这三个元素相互紧扣在一起。
  我试着“遮盖”这些照片(事实上是我的拼贴作品)上的主人公的脸,为了重新塑造他们在社会中的新“角色”以及/或他们的身份。当你无法辨别他们时,或者当你仅看到他们的脸的一小部分时,他们便可成为任何人。即使你可以看见他们的脸,我还是尝试去彻底改变原始照片的意义。我的拼贴计划是为了重新发现这些被遗忘的人的身份,并给予他们全新的生命。
  Everything is started about one year and a half ago, when I’ve bought some big lots of vintage photos and postcard from eBay because I’ve always loved to collect things as found stuff of any kind of material. Once I’ve had all these photos in my hands I just thought: why don’t put my collected stuff on them? So I started to do this collages. The result satisfied me so much, I felt really good and I didn’t want to stop anymore. Every collage artwork is basically composed of three elements: my life background, my inspirations and subconscious, that is also the glue that puts all together.
  In all these images (and in most of my collage artworks) I tried to “cover” the faces of the subjects to play and to reinvent their new “role” in the society, and/or with their identity. Once you cannot see them, or you just can see a little fragment of them, they can become everyone. Even when you can see their faces, I try to transform completely the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shot. The purpose of my collage project is to recover the identities on these forgotten people and to give them a brand new life.
其他文献
每次策展我都会在展览开幕之后写一篇策展记,以此来记录和总结一下每次展览的心得,而2012年9月15日持续到2013年1月13日,在德国博物馆策划的《建筑中国100》展,实际上是介绍当代中国建筑的一百个项目,本应该早已成文,可是,为什么现在才提笔行文呢?  这是因为有欢喜,同时有悲凉。  从2008年开始在欧洲各国策划中国当代建筑展,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计划还要在西班牙、法国、保加利亚和丹麦各地举办
期刊
独立书店所坚守的风景  独立书店最近一两年被关注,既跟这股书店倒闭潮相关,亦跟社会物化、精神疲软相连。那么,到底是独立书店病了,还是我们这个时代缺乏了对精神的需求,这个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在众多探讨独立书店的文章中,更多的是着眼于某一书店的个案关注,而缺乏群体意识,以至于对独立书店的发展缺少可观的参考价值。由薛原、西海固主编的《独立书店,你好!》连续出了三季,这在某种程度上则促进我们对独立书店的思考
期刊
“跨界”作为一个不再新鲜的词汇,总爱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影视明星改行做艺术家,央视名角改行画画,医生改行做诗人……隔行如隔山,但在那些勇敢者身上完全没有任何困惑的体征。2012年的5月,韩啸以艺术家的身份进入了中国当代艺术圈,随后接连在尤伦斯,今日美术馆做个展,连续的出场早已让他成为艺术圈里的公众人物。2014年7月5日,韩啸又联手女艺术家奉家丽共同策划了“形·容—身体的风景艺术展”,精力过剩的艺术
期刊
The discussion of Qu Qianmei’s paintings will trace back to the artist Zhao Wuji. As a youngster, Qu started her painting lessons in her home town Wenzhou China and afterwards spent over 20 years over
期刊
如果学术的美术史是一本正史的话,那艺术市场所反映的美术史则像一本野史。正史中总是有很多被时势扬弃的真实,而野史中的真金白银却能告诉你另外一些事实。当学术界在争论艺术市场正在侵蚀当代艺术的发展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们是否也应该庆幸,好在有艺术市场。当艺术市场越来越学术的时候,总有些“曾经”的艺术家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吕斯百是其一。  在2012年的艺术市场,拍品和藏家都在接受着经济严峻的考验,老油
期刊
《美丽“世界”,我们生活其中》(英文名为“We are living in a beautiful wourld”,这里的世界“wourld”是“world”的错误拼法)是一个可持续性计划,目的是为了更深刻地了解我们国家的社会政治环境。为了更好的生活,人们离开塞尔维亚,同时,我们也正经历着朋友的失去。  在过去的20年里,70多万年轻人离开塞尔维亚,移居国外,他们中的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他们离开的
期刊
如果提及当代艺术,人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夸张乖戾的画面造型,或者是新奇古怪的装置材料。仿佛没有一些特立独行的元素,就称不上“当代”二字。  照这样的定义来看,著名当代艺术家蒋焕就显得有几分特立独行。在他的作品里没有这些天马行空的超现实意象,更多的是对人、对生活、对情感的细腻描绘。写实笔触下的画面,更加像是一面镜子,映照着画家当时看到的画面,也投射出每个观者的内心。  蒋焕,出生于1964年的北京,2
期刊
乔吉亚·奥姬芙(Georgia O'Keeffe)是美国艺术家,以半抽象半写实的油画作品闻名,多以花朵、岩石肌理变化、海螺、动物骨头、荒凉的美国内陆景观为主,最引人注目的花儿系列像是透过放大透镜在观测。奥姬芙被认为是美国现代主义之母。  1887年11月15日,奥姬芙出生在美国威斯康辛州太阳草原市的一个农舍里,父母都是奶农。父亲是爱尔兰后裔,乔吉亚·奥姬芙的名字来自她的匈牙利籍外公。在七兄妹中排行
期刊
向京·和年轻艺术家聊天  1968,出生于北京。1988,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95,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抽象的作品重点在方法论,有清晰的逻辑在里面,现在有大多介于抽象和具象之间的作品,存在有具象的形象却依赖抽象式的方法系统,我始终不大能理解千变万化的抽象的方法论,所以对这套东西始终也有一定的好奇,其中的一个好奇是:抽象究竟能把我们带到哪里?  冷广敏不承认自己
期刊
高鹏·在美术馆的回廊上  今日美术馆馆长,中央美术学院博士,伦敦艺术大学博士访问学者,切尔西艺术学院客座学者。  经历了九个年头的大学生提名展终于开幕了,经过了将近半年的筹备、筛选,如今,优秀学生的作品正静静地陈列在展厅当中。今日美术馆自创办之初, 即展开了一系列探索与改革。在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流派及其关键人物的同时,更注重对有潜力的当代年轻艺术家的发现与培养。2006年,今日美术馆创办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