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丽“世界”,我们生活其中》(英文名为“We are living in a beautiful wourld”,这里的世界“wourld”是“world”的错误拼法)是一个可持续性计划,目的是为了更深刻地了解我们国家的社会政治环境。为了更好的生活,人们离开塞尔维亚,同时,我们也正经历着朋友的失去。
在过去的20年里,70多万年轻人离开塞尔维亚,移居国外,他们中的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他们离开的理由几乎大同小异,都与这个国家的政治、社会状态紧密相连,譬如,米洛舍维奇(塞尔维亚总统)的镇压,战争,失业等等。这意味着人权在那时是可以被任意践踏的。塞尔维亚人的生活如履薄冰。为了寻找“光明”,他们如今生活在世界各处。然而,他们仍生活艰苦,大多时候他们并没有获得与劳动成果成正比的报酬。这不仅是因为外国的失业率,还因为世界对塞尔维亚的恶劣态度。一些人渴望回到自己的故土,但是他们发现自己已无法适应当今塞尔维亚的生活方式。除此,他们无法找到一个能够胜任的工作,因为他们毫无工作经验。他们把自己以及我们称之为“米洛舍维奇的迷失一代”。
我们的塞尔维亚朋友大多生活在国外,而且许多是我们的儿时朋友,一些已离开故土足足15年,我们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于是我们决定为这些人拍照,以摄影的方式去见证集体性的迷茫。
2007年5月,此计划的这些照片首次公开亮相于名为“无人想成为一颗无足轻重的沙尘“群展。2007年10月,我们又在该计划的基础上创作了装置作品《遗忘统计》(Oblivion Statistics)。这件作品表达了创作者面临失去朋友后的个人见解,以及随之而来的空虚感。此外,该计划还在“卢布尔雅那休息节”(Break Festival in Ljubljana)上展出。这次,照片陈列在流动人口非常密集的火车站和汽车站的广告灯箱里,暗示着塞尔维亚人不间断地旅行和迁移。另外,我们在休息节不同活动的开幕式上分发1000张印有这些照片的明信片,为了强调流动和未知目的地的观念。
《家乡》虽是《美丽“世界”,我们生活其中》这个计划的延伸产物,但关注的重点是迁移。这件作品既谈到了物理空间上的迁移又提及了社会或文化上格格不入的问题。它在质疑我们的家之观念(何为家?它在哪?)。我们在草坪的中央浅浅挖出一块深约5公分的正方体(2×2m)。然后,我们用塞尔维亚的泥土填满这块正方体。随着时间的消逝,自然力量将这个国家的泥土同化在了异国他乡。
另一件为《美丽“世界”,我们生活其中—格拉茨》。这是一件为特定场所创作的作品,问题的焦点在于人才流失和人力资本。
diSTRUKTURA
diSTRUKTURA是一个双人艺术小组,成立于2005年,其成员米利卡·米利塞维奇(Milica Milievi )及米兰·博斯尼克(Milan Bosnic)均毕业于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艺术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Faculty of Fine Arts, University of Arts, Belgrade),现工作生活于贝尔格莱德。diSTRUKTURA的可持续性艺术计划大多通过城市间的调查,发现城市、技术以及社会政治环境发展中的问题。譬如,《面对面》(Face to Face)计划通过城市间的行走来探索后工业景观以及社会心理生态学的问题,并且反思环境改变所需的时长以及我们思维方式的变化过程,同时参与者在历史文化背景下能够清楚意识到个人的存在时间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目前为止,diSTRUKTURA已在塞尔维亚、日本、奥地利、德国、芬兰、埃及、法国、意大利、卢森堡、匈牙利、荷兰等国举办过数十次个展和群展。
我们通过访谈几位生活在格拉茨的塞尔维亚艺术家来处理这些问题。我们在分享他们的经验时,在讨论新环境下产生的困难、优势和其他可能性时,了解了这个城市
这件作品包含了5个不同人的14个故事,每个故事的持续时间分别为4-12分钟不等,而且所有故事都与格拉茨的一些场所有关。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扫描这些立于格拉茨各个场所的二维码读到这些故事(录像视频)。不管人们是否根据地图上的编号寻找,还是只是偶然的看见这些二维码,他们都乐于发现格拉茨居民的非常私密的个人故事,这些通常在公共空间无法找到。
在过去的20年里,70多万年轻人离开塞尔维亚,移居国外,他们中的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他们离开的理由几乎大同小异,都与这个国家的政治、社会状态紧密相连,譬如,米洛舍维奇(塞尔维亚总统)的镇压,战争,失业等等。这意味着人权在那时是可以被任意践踏的。塞尔维亚人的生活如履薄冰。为了寻找“光明”,他们如今生活在世界各处。然而,他们仍生活艰苦,大多时候他们并没有获得与劳动成果成正比的报酬。这不仅是因为外国的失业率,还因为世界对塞尔维亚的恶劣态度。一些人渴望回到自己的故土,但是他们发现自己已无法适应当今塞尔维亚的生活方式。除此,他们无法找到一个能够胜任的工作,因为他们毫无工作经验。他们把自己以及我们称之为“米洛舍维奇的迷失一代”。
我们的塞尔维亚朋友大多生活在国外,而且许多是我们的儿时朋友,一些已离开故土足足15年,我们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于是我们决定为这些人拍照,以摄影的方式去见证集体性的迷茫。
2007年5月,此计划的这些照片首次公开亮相于名为“无人想成为一颗无足轻重的沙尘“群展。2007年10月,我们又在该计划的基础上创作了装置作品《遗忘统计》(Oblivion Statistics)。这件作品表达了创作者面临失去朋友后的个人见解,以及随之而来的空虚感。此外,该计划还在“卢布尔雅那休息节”(Break Festival in Ljubljana)上展出。这次,照片陈列在流动人口非常密集的火车站和汽车站的广告灯箱里,暗示着塞尔维亚人不间断地旅行和迁移。另外,我们在休息节不同活动的开幕式上分发1000张印有这些照片的明信片,为了强调流动和未知目的地的观念。
《家乡》虽是《美丽“世界”,我们生活其中》这个计划的延伸产物,但关注的重点是迁移。这件作品既谈到了物理空间上的迁移又提及了社会或文化上格格不入的问题。它在质疑我们的家之观念(何为家?它在哪?)。我们在草坪的中央浅浅挖出一块深约5公分的正方体(2×2m)。然后,我们用塞尔维亚的泥土填满这块正方体。随着时间的消逝,自然力量将这个国家的泥土同化在了异国他乡。
另一件为《美丽“世界”,我们生活其中—格拉茨》。这是一件为特定场所创作的作品,问题的焦点在于人才流失和人力资本。
diSTRUKTURA
diSTRUKTURA是一个双人艺术小组,成立于2005年,其成员米利卡·米利塞维奇(Milica Milievi )及米兰·博斯尼克(Milan Bosnic)均毕业于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艺术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Faculty of Fine Arts, University of Arts, Belgrade),现工作生活于贝尔格莱德。diSTRUKTURA的可持续性艺术计划大多通过城市间的调查,发现城市、技术以及社会政治环境发展中的问题。譬如,《面对面》(Face to Face)计划通过城市间的行走来探索后工业景观以及社会心理生态学的问题,并且反思环境改变所需的时长以及我们思维方式的变化过程,同时参与者在历史文化背景下能够清楚意识到个人的存在时间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目前为止,diSTRUKTURA已在塞尔维亚、日本、奥地利、德国、芬兰、埃及、法国、意大利、卢森堡、匈牙利、荷兰等国举办过数十次个展和群展。
我们通过访谈几位生活在格拉茨的塞尔维亚艺术家来处理这些问题。我们在分享他们的经验时,在讨论新环境下产生的困难、优势和其他可能性时,了解了这个城市
这件作品包含了5个不同人的14个故事,每个故事的持续时间分别为4-12分钟不等,而且所有故事都与格拉茨的一些场所有关。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扫描这些立于格拉茨各个场所的二维码读到这些故事(录像视频)。不管人们是否根据地图上的编号寻找,还是只是偶然的看见这些二维码,他们都乐于发现格拉茨居民的非常私密的个人故事,这些通常在公共空间无法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