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它既是促进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又是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因此,设计形式多样、层次分明、新颖巧妙的练习,不仅能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熟练基础技能,同时,也能培养创造性思维。我以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练”中悟出新知
所谓“练中悟”就是让学生在练习中不知不觉的进入对新知的探索,达到自觉、主动地理解新知,这样教学,学生学得自然,教师教得轻松。如:我在教“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时,第一步,先向学生提出: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它的长和宽的和是多少厘米?(复习旧知识为画长方形做准备)第二步,要求学生画出周长是20厘米的长方形,并且记录它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再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来摆一摆所画出的长方形的面积,分组交流,填好如下表格。(让学生首先悟到了周长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的道理)
长(厘米) 宽(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
9 1 9
8 2 16
7 3 21
6 4 24
5 5 25
第三步,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分析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从中发现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其中一个是正方形,面积是“边长×边长”;第四步,再次引发学生观察表格,分析长、宽的变化与面积变化的关系。从中学生又发现,当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包括正方形)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以上四步,学生通过画图,拼摆操作以及观察比较,不仅悟出了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方法,还理解了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的越接近,其面积就越大,也启发了学生明白数学是有规可寻的。
二、“练”中强化新知
在练中“强化”,也就是通过“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透彻理解,加深印象的目的。因此,我在设计练习时经常注意以下三种类型的强化练习。
(一)专项强化:这种练习的主要作用在于每当学生刚学习了新知,还处于初步理解和技能尚未熟练时,很需要抓住新知的发展点,组织学生进行专项训练,目的是巩固新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思维的习惯。
(二)辨析强化:既是把一些形似质异,容易混淆的题目编排出来,引导学生辨析比较,以区别异同,提高效率。如:A、一根竹竿长45分米,第一次用去1/3,第二次用去1/5,还剩多少分米?B、一根竹竿长45分米,第一次用去1/3,第二次用去1/5,还剩多少分米?C、一根竹竿长45分米,第一次用去全长的1/3,第二次用去余下的1/5,还剩下多少分米?D、一根竹竿长45分米,第一次用去全长的1/3,第二次用去第一次的1/5,还剩多少分米?让学生通过以上的辨析,认识到用去“1/3分米”与“用去1/3”,“用去全长的1/5”与“用去剩下的1/5”本质的区别。
(三)变式强化:为了让学生学好学活,练习就不能是一种模式,而应该注意变换一种叙述方式,变换位置,变换形式,也就是采用变式性练习。这种练习,特别是在概念学习中,善于引导学生在练中排除非本质属性的干扰,正确认识新知。如:在教学除法时,采用的如:除数是36,被除数是9,商是多少?“36除以9得多少?”“36被9除,结果是多少?”“用9除36,商是几?”“36是9的几倍?”‘等来叙述36和9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尽管叙述语言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这就有利于知识的淡化和思维的发展。
三、“练”中深化新知
这里所提出的深化,不一定是增加练习难度,而是在知识的纵横联系上有所延伸扩展,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初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比较3/4和5/6的大小,就可以鼓励学生钻研、讨论它的多种解法:
(解法一)通分后比较;
(解法二)化成同分子比较
(解法三)化成小数比较;
(解法四)借助“1”作“差比”;1-3/4=1/4 1-5/6=1/6
因为:1/4﹥1/6, 所以3/4﹤5/6。
(解法五)适当放缩巧比较:3/4=0.75﹤0.8 4/6﹤5/6
所以3/4﹤5/6;
(解法六)借助倍数“化整”比:3/4÷5/6=3/4×6/5=9/10
因为9/10﹤1 所以3/4﹤5/6
(解法八)借助图形直观比;
虽然以上设计似乎多此一举,但说明数学知识的迁移功能已经发挥,起码能给学生一个拓宽思维的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练”中悟出新知
所谓“练中悟”就是让学生在练习中不知不觉的进入对新知的探索,达到自觉、主动地理解新知,这样教学,学生学得自然,教师教得轻松。如:我在教“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时,第一步,先向学生提出: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它的长和宽的和是多少厘米?(复习旧知识为画长方形做准备)第二步,要求学生画出周长是20厘米的长方形,并且记录它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再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来摆一摆所画出的长方形的面积,分组交流,填好如下表格。(让学生首先悟到了周长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的道理)
长(厘米) 宽(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
9 1 9
8 2 16
7 3 21
6 4 24
5 5 25
第三步,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分析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从中发现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其中一个是正方形,面积是“边长×边长”;第四步,再次引发学生观察表格,分析长、宽的变化与面积变化的关系。从中学生又发现,当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包括正方形)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以上四步,学生通过画图,拼摆操作以及观察比较,不仅悟出了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方法,还理解了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的越接近,其面积就越大,也启发了学生明白数学是有规可寻的。
二、“练”中强化新知
在练中“强化”,也就是通过“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透彻理解,加深印象的目的。因此,我在设计练习时经常注意以下三种类型的强化练习。
(一)专项强化:这种练习的主要作用在于每当学生刚学习了新知,还处于初步理解和技能尚未熟练时,很需要抓住新知的发展点,组织学生进行专项训练,目的是巩固新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思维的习惯。
(二)辨析强化:既是把一些形似质异,容易混淆的题目编排出来,引导学生辨析比较,以区别异同,提高效率。如:A、一根竹竿长45分米,第一次用去1/3,第二次用去1/5,还剩多少分米?B、一根竹竿长45分米,第一次用去1/3,第二次用去1/5,还剩多少分米?C、一根竹竿长45分米,第一次用去全长的1/3,第二次用去余下的1/5,还剩下多少分米?D、一根竹竿长45分米,第一次用去全长的1/3,第二次用去第一次的1/5,还剩多少分米?让学生通过以上的辨析,认识到用去“1/3分米”与“用去1/3”,“用去全长的1/5”与“用去剩下的1/5”本质的区别。
(三)变式强化:为了让学生学好学活,练习就不能是一种模式,而应该注意变换一种叙述方式,变换位置,变换形式,也就是采用变式性练习。这种练习,特别是在概念学习中,善于引导学生在练中排除非本质属性的干扰,正确认识新知。如:在教学除法时,采用的如:除数是36,被除数是9,商是多少?“36除以9得多少?”“36被9除,结果是多少?”“用9除36,商是几?”“36是9的几倍?”‘等来叙述36和9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尽管叙述语言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这就有利于知识的淡化和思维的发展。
三、“练”中深化新知
这里所提出的深化,不一定是增加练习难度,而是在知识的纵横联系上有所延伸扩展,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初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比较3/4和5/6的大小,就可以鼓励学生钻研、讨论它的多种解法:
(解法一)通分后比较;
(解法二)化成同分子比较
(解法三)化成小数比较;
(解法四)借助“1”作“差比”;1-3/4=1/4 1-5/6=1/6
因为:1/4﹥1/6, 所以3/4﹤5/6。
(解法五)适当放缩巧比较:3/4=0.75﹤0.8 4/6﹤5/6
所以3/4﹤5/6;
(解法六)借助倍数“化整”比:3/4÷5/6=3/4×6/5=9/10
因为9/10﹤1 所以3/4﹤5/6
(解法八)借助图形直观比;
虽然以上设计似乎多此一举,但说明数学知识的迁移功能已经发挥,起码能给学生一个拓宽思维的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