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文主要论述肉牛运输中产生应激综合症的危害与防治措施.为肉牛长途运输缓解或减少应激综合症情况发生提供依据。
关键词:肉牛;运输;应激综合症;危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828.2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15.039
基金项目:河北省二期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肉牛创新团队( HBCT2018130403)
作者简介:张云凯(1983-),河北保定人,大学本科,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牧技术推广。
0引言
近年,随着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等高蛋白优质肉制品成为市场上的“热销品”,随之推动牛肉价格的增长。为扩大牛肉生产产量,国内很多地方的养殖户都选择从北方购入肉牛,并通过育肥的方式,提高肉牛数量和牛肉产量。在肉牛调运中,应激综合症是常发病症。该症状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因为长途贩运所致的多种应激原(如热、冷、风、雨、饥、渴、挤压、惊吓、颠簸、合群、调料、体力耗费、环境改变、潜在疾病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病原微生物(如支原体、巴氏杆菌、大肠杆菌等)趁虚而入,而引起呼吸道、消化道,乃至全身病理性反应的综合症候群。
1危害
在我国肉牛养殖业发展中,素来有“北牛南调”的做法,肉牛长途调运能有效缓解输入地牛源紧张的情况,保障当地牛肉供应的稳定和牛肉价格维持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区间。但是在肉牛运输中,时常出现应激综合症,其带来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损失十分巨大,特别是该症的发病率可达到30% ~ 100%,死亡率可达10% ~ 30%,给调入地牛肉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2发病原因、症状及治疗
2.1病因
肉牛发生应激综合症的主要病因在于动物长途运输中,受颠簸、驱逐、惊吓、挤压、饥渴、捕捉、环境改变等不良应激影响,以及抵达调入地后两地环境因素变化影响导致的机体抵御能力降低,进而发生支原体、巴氏杆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侵染,引发肉牛消化道、呼吸道及全身病理性反应综合症候群。当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牛体发病,甚至死亡。目前,常见的应激综合症通常是牛支原体感染导致的混合感染,其主要有3大类型:第一,混合细菌感染类型。常见的有化脓隐秘杆菌、昏睡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细菌混合感染;第二,混合病毒感染类型。常见的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疱疹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冠状病毒、牛副流感病毒等;第三,混合寄生虫感染。常见的主要有血孢子虫感染,其可对牛支原体肺炎产生促进作用。
2.2症状及病理剖检
由于肉牛应激综合症发病的情况有急缓之差,病程有长短之别,程度有轻重之差,护理水平有好坏之分,因此其在临床上的表现也有所差别。病牛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呼吸道系统的急性恶变,如急性胃肠炎、急性十二指肠溃疡、肺气肿、大叶性肺炎、胸膜肺炎、肺坏疽等。个别患畜会出现突发死亡情况,但多数表现为精神沉郁、高烧、食欲衰减乃至废绝、被毛杂乱、鼻镜干裂、咳嗽、腹泻、气喘、鼻流稀液等,严重的还将出现血便情况。病发后期,通过听诊肺部有明显的湿啰音,牛体极其消瘦,行走不稳,左右摇摆,部分出现卧地不起,可继发结膜炎、关节炎等症状,出现关节脓肿、跛行、眼流浆性分泌物等情况,呼吸衰弱,体温下降,严重消瘦。
病理解剖发现,其病变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主要病变:肺部、胸腔等出现严重粘连;胸腔内有大量纤维素性粘液渗出;气管壁上出现出血斑,密布出血点和粘液;胸部有坏死灶,呈干酪样坏死或脓性坏死或多彩大理石样病变,肺部出现组织性坏死,间质增宽明显,且伴随出现肺水肿情况;胆囊出现水肿,胆囊粘膜呈现出颗粒性沉淀,容易脱落;真胃胃壁上出现溃疡灶,肠粘膜上有出血斑或出现出血点;瘤胃的后囊内壁上未有绒毛;若病死畜症状表现为消化道紊乱,则病理剖检多见胃溃疡、胃壁黏膜脱落或糜烂,肠道内容物恶臭,伴有血液,肠道粘膜出现出血斑或者发生出血,表层呈麸皮状或霜样。
2.3治疗
针对肉牛运输中出现的应激综合症情况,要坚持“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选用药物科学、合理、足量、及时。同时为防止治疗过程中因药物作用导致牛瘤胃内菌群结构被破坏,则给药方式通常以静脉注射或者是肌肉注射为主[1]。
药物选择:由于肉牛运输途中的应激综合症是一种由支原体感染所引发的系列非理性病变,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病原微生物,其结构没有细胞壁,因此治疗此类疾病,药物应选择以细菌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具体可选择:第一,左氧氟沙星、替米考星、红霉素、四环素、支原净、环丙沙星、氟苯尼考等抗菌素;第二,选择富含矿物质元素的口服补液盐;第三,使用中药组方治疗,组方为柴胡100 g、板蓝根100 g、苏叶100g、葛根100 g、二花100 g,内服,1次/d,连用7d;第四,选择专业的高效型抗应激药物,如牛烂肺专治Ⅰ号、Ⅱ号、Ⅲ号,“运输应激康”等。
3防治措施
3.1 做好肉牛選购工作
在牛只调运前,经验不足的养殖户要邀请专业的人员一同前往牛场选牛,进而减少带病牛只的购入。但由于一些疾病具有较长的潜伏期,购牛过程中难以发现,特别是在当地环境下未表现出明显症状,而经过长途运输发病率达100%。针对这些情况,则要在选购牛只过程中,要加强常规性的检查,特别是观察肉牛是否出现高烧、咳嗽、流鼻涕以及精神沉郁等现象,若存在此类情况,则不能选购[2]。
3.2做好调运前准备
第一,要对调运的车辆、装卸台、隔离场等用具进行严格消毒。汽车运输中,要在车厢内铺设厚度4~6 cm细沙用于防滑。
第二,装车前要检查动物的状态,在装车前约3h,给肉牛喂草料,草料宜以精料为主,少量,半饱状态,避免饲喂鲜草、麸皮、青贮等具有轻泻性的饲料。同时注意做好抗应激工作,具体可喂牛只饮用抗应激性的补液,如在饮水中添加“菌毒清”溶液,或者是为牛只供给每100 kg约30 g的氯化钾;也可为牛只注射镇定剂与抗菌素药物[3],如在装车前,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为即将运输的肉牛注射氟苯尼考或头孢噻呋等抗菌药物,用量为1.0g/头。
3.3做好运输途中护理工作
调运过程中,要有专业兽医等人员跟随,做好长途运输中的饲料和饮水供给,运输车时速要平稳,避免急转急停,遇到雨雪天气,要在车厢顶上加盖遮篷,高温季节宜选择早晚运输。每运输6~ 10 h,要为牛只补充维生素C,或者口服补液盐,或者补充黄芪多糖、菌毒清等。
3.4到场后处理
运输车辆抵达养殖场后,要将牛只卸在专用的隔离场内,不同牛源地的牛只,要进行分开隔离。隔离期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饮水,牛进场后休息约2h后,饮喂温水,水中添加维生素C液和电解多维。前2~3d,肉牛的日饮水量要控制在10 ~ 15 L,之后可让其自由饮水;第二,喂料,在牛到场5h后,可饲喂一些优质干草,避免饲喂具有轻泻性的饲料;第三,及时处理病重的患牛;第四,做好隔离观察,通常需经过30 d的隔离观察期,确认无病后才可混群饲养。
4结束语
由于该症状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因此近年该症在肉牛调运中引发的损失较为巨大。为减少应激综合症对肉牛调运途中的不良影响,有必要加强对该症状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付浩,魏通,黄静,等.肉牛专用运输车运牛实验效果分析[J],中国牛业科学,2016,42 (2):14-19,27.
[2]贺丛,张凯韩,王子恒,等.河南省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调研报告[J].河南农业科学,2010( 12):131-132,152.
[3]傅国群,陆伟,纪铁丰.猪应激综合症的防治措施[J].吉林畜牧兽医,2019,40 (1):20,22.
关键词:肉牛;运输;应激综合症;危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828.2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15.039
基金项目:河北省二期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肉牛创新团队( HBCT2018130403)
作者简介:张云凯(1983-),河北保定人,大学本科,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牧技术推广。
0引言
近年,随着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等高蛋白优质肉制品成为市场上的“热销品”,随之推动牛肉价格的增长。为扩大牛肉生产产量,国内很多地方的养殖户都选择从北方购入肉牛,并通过育肥的方式,提高肉牛数量和牛肉产量。在肉牛调运中,应激综合症是常发病症。该症状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因为长途贩运所致的多种应激原(如热、冷、风、雨、饥、渴、挤压、惊吓、颠簸、合群、调料、体力耗费、环境改变、潜在疾病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病原微生物(如支原体、巴氏杆菌、大肠杆菌等)趁虚而入,而引起呼吸道、消化道,乃至全身病理性反应的综合症候群。
1危害
在我国肉牛养殖业发展中,素来有“北牛南调”的做法,肉牛长途调运能有效缓解输入地牛源紧张的情况,保障当地牛肉供应的稳定和牛肉价格维持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区间。但是在肉牛运输中,时常出现应激综合症,其带来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损失十分巨大,特别是该症的发病率可达到30% ~ 100%,死亡率可达10% ~ 30%,给调入地牛肉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2发病原因、症状及治疗
2.1病因
肉牛发生应激综合症的主要病因在于动物长途运输中,受颠簸、驱逐、惊吓、挤压、饥渴、捕捉、环境改变等不良应激影响,以及抵达调入地后两地环境因素变化影响导致的机体抵御能力降低,进而发生支原体、巴氏杆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侵染,引发肉牛消化道、呼吸道及全身病理性反应综合症候群。当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牛体发病,甚至死亡。目前,常见的应激综合症通常是牛支原体感染导致的混合感染,其主要有3大类型:第一,混合细菌感染类型。常见的有化脓隐秘杆菌、昏睡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细菌混合感染;第二,混合病毒感染类型。常见的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疱疹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冠状病毒、牛副流感病毒等;第三,混合寄生虫感染。常见的主要有血孢子虫感染,其可对牛支原体肺炎产生促进作用。
2.2症状及病理剖检
由于肉牛应激综合症发病的情况有急缓之差,病程有长短之别,程度有轻重之差,护理水平有好坏之分,因此其在临床上的表现也有所差别。病牛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呼吸道系统的急性恶变,如急性胃肠炎、急性十二指肠溃疡、肺气肿、大叶性肺炎、胸膜肺炎、肺坏疽等。个别患畜会出现突发死亡情况,但多数表现为精神沉郁、高烧、食欲衰减乃至废绝、被毛杂乱、鼻镜干裂、咳嗽、腹泻、气喘、鼻流稀液等,严重的还将出现血便情况。病发后期,通过听诊肺部有明显的湿啰音,牛体极其消瘦,行走不稳,左右摇摆,部分出现卧地不起,可继发结膜炎、关节炎等症状,出现关节脓肿、跛行、眼流浆性分泌物等情况,呼吸衰弱,体温下降,严重消瘦。
病理解剖发现,其病变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主要病变:肺部、胸腔等出现严重粘连;胸腔内有大量纤维素性粘液渗出;气管壁上出现出血斑,密布出血点和粘液;胸部有坏死灶,呈干酪样坏死或脓性坏死或多彩大理石样病变,肺部出现组织性坏死,间质增宽明显,且伴随出现肺水肿情况;胆囊出现水肿,胆囊粘膜呈现出颗粒性沉淀,容易脱落;真胃胃壁上出现溃疡灶,肠粘膜上有出血斑或出现出血点;瘤胃的后囊内壁上未有绒毛;若病死畜症状表现为消化道紊乱,则病理剖检多见胃溃疡、胃壁黏膜脱落或糜烂,肠道内容物恶臭,伴有血液,肠道粘膜出现出血斑或者发生出血,表层呈麸皮状或霜样。
2.3治疗
针对肉牛运输中出现的应激综合症情况,要坚持“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选用药物科学、合理、足量、及时。同时为防止治疗过程中因药物作用导致牛瘤胃内菌群结构被破坏,则给药方式通常以静脉注射或者是肌肉注射为主[1]。
药物选择:由于肉牛运输途中的应激综合症是一种由支原体感染所引发的系列非理性病变,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病原微生物,其结构没有细胞壁,因此治疗此类疾病,药物应选择以细菌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具体可选择:第一,左氧氟沙星、替米考星、红霉素、四环素、支原净、环丙沙星、氟苯尼考等抗菌素;第二,选择富含矿物质元素的口服补液盐;第三,使用中药组方治疗,组方为柴胡100 g、板蓝根100 g、苏叶100g、葛根100 g、二花100 g,内服,1次/d,连用7d;第四,选择专业的高效型抗应激药物,如牛烂肺专治Ⅰ号、Ⅱ号、Ⅲ号,“运输应激康”等。
3防治措施
3.1 做好肉牛選购工作
在牛只调运前,经验不足的养殖户要邀请专业的人员一同前往牛场选牛,进而减少带病牛只的购入。但由于一些疾病具有较长的潜伏期,购牛过程中难以发现,特别是在当地环境下未表现出明显症状,而经过长途运输发病率达100%。针对这些情况,则要在选购牛只过程中,要加强常规性的检查,特别是观察肉牛是否出现高烧、咳嗽、流鼻涕以及精神沉郁等现象,若存在此类情况,则不能选购[2]。
3.2做好调运前准备
第一,要对调运的车辆、装卸台、隔离场等用具进行严格消毒。汽车运输中,要在车厢内铺设厚度4~6 cm细沙用于防滑。
第二,装车前要检查动物的状态,在装车前约3h,给肉牛喂草料,草料宜以精料为主,少量,半饱状态,避免饲喂鲜草、麸皮、青贮等具有轻泻性的饲料。同时注意做好抗应激工作,具体可喂牛只饮用抗应激性的补液,如在饮水中添加“菌毒清”溶液,或者是为牛只供给每100 kg约30 g的氯化钾;也可为牛只注射镇定剂与抗菌素药物[3],如在装车前,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为即将运输的肉牛注射氟苯尼考或头孢噻呋等抗菌药物,用量为1.0g/头。
3.3做好运输途中护理工作
调运过程中,要有专业兽医等人员跟随,做好长途运输中的饲料和饮水供给,运输车时速要平稳,避免急转急停,遇到雨雪天气,要在车厢顶上加盖遮篷,高温季节宜选择早晚运输。每运输6~ 10 h,要为牛只补充维生素C,或者口服补液盐,或者补充黄芪多糖、菌毒清等。
3.4到场后处理
运输车辆抵达养殖场后,要将牛只卸在专用的隔离场内,不同牛源地的牛只,要进行分开隔离。隔离期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饮水,牛进场后休息约2h后,饮喂温水,水中添加维生素C液和电解多维。前2~3d,肉牛的日饮水量要控制在10 ~ 15 L,之后可让其自由饮水;第二,喂料,在牛到场5h后,可饲喂一些优质干草,避免饲喂具有轻泻性的饲料;第三,及时处理病重的患牛;第四,做好隔离观察,通常需经过30 d的隔离观察期,确认无病后才可混群饲养。
4结束语
由于该症状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因此近年该症在肉牛调运中引发的损失较为巨大。为减少应激综合症对肉牛调运途中的不良影响,有必要加强对该症状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付浩,魏通,黄静,等.肉牛专用运输车运牛实验效果分析[J],中国牛业科学,2016,42 (2):14-19,27.
[2]贺丛,张凯韩,王子恒,等.河南省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调研报告[J].河南农业科学,2010( 12):131-132,152.
[3]傅国群,陆伟,纪铁丰.猪应激综合症的防治措施[J].吉林畜牧兽医,2019,40 (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