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中职学校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在其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本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方面进行探索,并提出课程改革方面的建议,提升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010-01
一、引言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集知识与技能一体、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其作为中职教育各大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习实训、评价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方面进行探索。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对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计算机科学具有很强理论性与实践性。在中职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内容相对滞后,而且有些教材侧重理论知识,而实践操作相对薄弱。一些早已淘汰的技术,有些教材仍将其列为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从而导致教学内容与计算机技术发展严重脱节,造成学生所学的知识有些不具实用性,学生不能真正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也难以娴熟地掌握操作技能。
(二)教学模式相对传统
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情况是采用较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陈旧单一,教师与学生缺乏有效的互动,导致教学氛围沉闷,學生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相对较低,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学情景单调刻板,缺乏职业教育应有的职业场景特色,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技能迁移到工作情景中,职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受到限制。
(三)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中职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很大差异,学生在初中阶段所接受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有很大差异,导致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较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差异,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带来一定影响,如何有效地进行差异化教学,是需解决的难点。
(四)评价模式有待优化
当前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普遍采用传统的学生评价模式,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而且考试分数所占权重较大,侧重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忽视实训技能的考核,难以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水平,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全面了解,难以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调整,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应对措施
(一)改进教学方法
在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转变观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主动践行教学改革,秉承“以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与学生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应积极践行新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让教学情景活泼有趣,让学生在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职业素养和个性发展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开发教材课件
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处理,开发适合教学实际的教材,确保教材内容紧跟行业的发展前沿,让学生掌握符合行业主流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开发与教材相匹配的交互性强、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作为辅助教学工具,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
(三)实施差异教学
由于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具较大差异,为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应实施差异化教学,因材施教。在实施差异化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差异将学生进行分组,根据各自情况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既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改革评价模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侧重于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为更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应对当前的评价模式进行改革,实现评价内容和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过程评价,评价内容侧重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相结合,侧重操作技能的评价。
四、结语
本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发掘其中存在教学内容相对滞后、教学模式相对传统、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评价模式有待优化等问题。并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建议改进教学方法、开发教材课件、实施差异教学、改革评价模式等,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廖冬梅.基于行动导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J].教育界,2013(36).
[2]别凤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9).
[3]潘海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装备制造技术,2012(2).
[4]陆海宝.如何培养中职学生计算机技能和实践能力[J].科学导报,2013(7) .
[5]刘颖.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
作者简介:
李泽容(1977-)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黄文胜,男,高级讲师,主研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肖华荣,男,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图像处理。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010-01
一、引言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集知识与技能一体、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其作为中职教育各大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习实训、评价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方面进行探索。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对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计算机科学具有很强理论性与实践性。在中职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内容相对滞后,而且有些教材侧重理论知识,而实践操作相对薄弱。一些早已淘汰的技术,有些教材仍将其列为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从而导致教学内容与计算机技术发展严重脱节,造成学生所学的知识有些不具实用性,学生不能真正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也难以娴熟地掌握操作技能。
(二)教学模式相对传统
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情况是采用较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陈旧单一,教师与学生缺乏有效的互动,导致教学氛围沉闷,學生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相对较低,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学情景单调刻板,缺乏职业教育应有的职业场景特色,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技能迁移到工作情景中,职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受到限制。
(三)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中职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很大差异,学生在初中阶段所接受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有很大差异,导致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较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差异,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带来一定影响,如何有效地进行差异化教学,是需解决的难点。
(四)评价模式有待优化
当前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普遍采用传统的学生评价模式,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而且考试分数所占权重较大,侧重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忽视实训技能的考核,难以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水平,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全面了解,难以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调整,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应对措施
(一)改进教学方法
在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转变观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主动践行教学改革,秉承“以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与学生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应积极践行新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让教学情景活泼有趣,让学生在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职业素养和个性发展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开发教材课件
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处理,开发适合教学实际的教材,确保教材内容紧跟行业的发展前沿,让学生掌握符合行业主流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开发与教材相匹配的交互性强、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作为辅助教学工具,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
(三)实施差异教学
由于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具较大差异,为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应实施差异化教学,因材施教。在实施差异化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差异将学生进行分组,根据各自情况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既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改革评价模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侧重于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为更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应对当前的评价模式进行改革,实现评价内容和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过程评价,评价内容侧重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相结合,侧重操作技能的评价。
四、结语
本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发掘其中存在教学内容相对滞后、教学模式相对传统、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评价模式有待优化等问题。并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建议改进教学方法、开发教材课件、实施差异教学、改革评价模式等,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廖冬梅.基于行动导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J].教育界,2013(36).
[2]别凤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9).
[3]潘海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装备制造技术,2012(2).
[4]陆海宝.如何培养中职学生计算机技能和实践能力[J].科学导报,2013(7) .
[5]刘颖.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
作者简介:
李泽容(1977-)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黄文胜,男,高级讲师,主研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肖华荣,男,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图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