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就是利用他人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创造出新的事物和方法,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数学学科在本质是上革命的,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快速提高,全面素质教育也逐步提升,在新课改实施的形式下,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策略,优化课堂结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字:初中数学;创新能力;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应试教育是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它不仅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更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被扼杀,所以创新性教育开展及逐步深入是我们需要努力地做的,只有这样学校培育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于未来社会发展,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目前,很多学校都基于课程教学,实施创新性的教育,从平常的点点滴滴渗透和培育学生的创新性,创新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要本着合作共赢的心态参与到学生教学计划中,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师者为尊”,老师占课堂的主体地位,老师说什么学生就记什么的课堂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也是新时代教学体制所摈弃的。学生和老师都是参与课堂的组成成员,是两种独立存在的个体,缺少哪一方都组成不了一节课堂,没有老师的课堂是一盘散沙,就像没有发号施令的士兵,没有学生的老师也只是对牛弹琴,再好的课也得不到有效的反馈,老师和学生不用太在意尊卑,因为师生本来就是平等的关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思也表明,学生也可以超越老师,老师也不能一直比学生博学,教学相长才能实现更好的教学。营造一个和谐高效的课堂就必须保证师生都处于自由的状态,老师可以将数学概念抛给学生,学生给予老师一个反馈问题,老师才会根据学生的反馈问题从而更进一步地更新教学计划。
此外,数学教师要善于学习。数学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博学广识,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解和分析上,要重视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和综合性,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充电”、“加油”。创新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挑战,要求教师要成为教材的研究者、实施者,创新运用者。因此,教师应该是多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大胆探索,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知识面,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拥有者。
二、通过创设课堂情境,进行课堂问题导学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开动思维,积极投入教学,问题导学法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的实施不能局限于课本,而应该体现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数学课堂的导入。
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进行课堂问题的导入。如,教师首先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有仔细地观察过我们生活的世界吗?我们的世界是那么的丰富多彩,我们随时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而后,教师就可以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如地球仪、魔方、金字塔、字典、饮料瓶等图片,并向学生提问:“这些图片中都包含有什么样的图形?”有的学生就回答道:“地球仪是球形的”“魔方是正方体”“金字塔是三棱锥”“字典是长方体”“饮料瓶是圆柱体”等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展开图,而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上述展开图分别对应什么立体图形吗?”学生在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中,就有效深化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教学“直线、射线、线段”的相关知识时,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谈话进行课堂启迪,而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讨。如:“假如两团毛线中间是一条曲线,我们能不能将他变为一条直线呢?”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上述问题情境的模拟。再然后,教师还可以提出假设:“如果线球的线是无限长的,这样就形成了一条直线”,而后引导学生在小组范围内讨论直线的性质及它的有关知识,从而深化学生对直线知识的认知。此外,在教学线段和射线之后,教师也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在小组范围内思考:如“射线有几个端点”“射线的长度是不是固定的”“能否測量射线的长度”等等。再例如,在学习圆面积这节课时,文字的描述对于学生来讲会有点晦涩难懂,通过一个教学模型将圆切分成多个等分的扇形圆,转动一定角度就变成一个矩形,通过矩形等效替换,就可以算出圆的面积,这样模型化的比拟让学生很容易理解也容易掌握,课堂多了趣味性,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逐步转向实践学习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根据实际需要,对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做适当的调整,可能就会让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教学模式,可能就会更加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可以绕开课本,自己组织编写教学设计,这样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讲解,让学生独立思考那些重点、难点、易混点,加深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能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便于对新知识做进一步的理解。
例如,在实践中,学生肯定会遇到新困难和产生新问题,引发认知冲突,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努力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在观察和实践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自己尝试着去实现学习目标。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学会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改进,不断自我激励,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再加上他们的相互合作,集思广益,发挥集体作用,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曾经尝试过:课前15分钟讲授新课内容,随即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再由学生解释各练习题所应用到的理论知识,是否发现了新的问题。此次课后练习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发现了新的问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结语
总之,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是必要的。当然,要实行创新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仅仅靠课堂上的创新培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继续探索贯彻学生学习和生活方方面面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韩方廷.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9(S1).
[2]张文生.将“实质”进行到底——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 (23).
[3]安恺祥.新课标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15).
关键字:初中数学;创新能力;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应试教育是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它不仅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更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被扼杀,所以创新性教育开展及逐步深入是我们需要努力地做的,只有这样学校培育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于未来社会发展,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目前,很多学校都基于课程教学,实施创新性的教育,从平常的点点滴滴渗透和培育学生的创新性,创新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要本着合作共赢的心态参与到学生教学计划中,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师者为尊”,老师占课堂的主体地位,老师说什么学生就记什么的课堂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也是新时代教学体制所摈弃的。学生和老师都是参与课堂的组成成员,是两种独立存在的个体,缺少哪一方都组成不了一节课堂,没有老师的课堂是一盘散沙,就像没有发号施令的士兵,没有学生的老师也只是对牛弹琴,再好的课也得不到有效的反馈,老师和学生不用太在意尊卑,因为师生本来就是平等的关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思也表明,学生也可以超越老师,老师也不能一直比学生博学,教学相长才能实现更好的教学。营造一个和谐高效的课堂就必须保证师生都处于自由的状态,老师可以将数学概念抛给学生,学生给予老师一个反馈问题,老师才会根据学生的反馈问题从而更进一步地更新教学计划。
此外,数学教师要善于学习。数学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博学广识,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解和分析上,要重视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和综合性,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充电”、“加油”。创新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挑战,要求教师要成为教材的研究者、实施者,创新运用者。因此,教师应该是多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大胆探索,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知识面,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拥有者。
二、通过创设课堂情境,进行课堂问题导学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开动思维,积极投入教学,问题导学法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的实施不能局限于课本,而应该体现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数学课堂的导入。
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进行课堂问题的导入。如,教师首先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有仔细地观察过我们生活的世界吗?我们的世界是那么的丰富多彩,我们随时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而后,教师就可以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如地球仪、魔方、金字塔、字典、饮料瓶等图片,并向学生提问:“这些图片中都包含有什么样的图形?”有的学生就回答道:“地球仪是球形的”“魔方是正方体”“金字塔是三棱锥”“字典是长方体”“饮料瓶是圆柱体”等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展开图,而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上述展开图分别对应什么立体图形吗?”学生在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中,就有效深化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教学“直线、射线、线段”的相关知识时,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谈话进行课堂启迪,而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讨。如:“假如两团毛线中间是一条曲线,我们能不能将他变为一条直线呢?”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上述问题情境的模拟。再然后,教师还可以提出假设:“如果线球的线是无限长的,这样就形成了一条直线”,而后引导学生在小组范围内讨论直线的性质及它的有关知识,从而深化学生对直线知识的认知。此外,在教学线段和射线之后,教师也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在小组范围内思考:如“射线有几个端点”“射线的长度是不是固定的”“能否測量射线的长度”等等。再例如,在学习圆面积这节课时,文字的描述对于学生来讲会有点晦涩难懂,通过一个教学模型将圆切分成多个等分的扇形圆,转动一定角度就变成一个矩形,通过矩形等效替换,就可以算出圆的面积,这样模型化的比拟让学生很容易理解也容易掌握,课堂多了趣味性,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逐步转向实践学习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根据实际需要,对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做适当的调整,可能就会让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教学模式,可能就会更加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可以绕开课本,自己组织编写教学设计,这样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讲解,让学生独立思考那些重点、难点、易混点,加深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能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便于对新知识做进一步的理解。
例如,在实践中,学生肯定会遇到新困难和产生新问题,引发认知冲突,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努力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在观察和实践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自己尝试着去实现学习目标。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学会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改进,不断自我激励,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再加上他们的相互合作,集思广益,发挥集体作用,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曾经尝试过:课前15分钟讲授新课内容,随即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再由学生解释各练习题所应用到的理论知识,是否发现了新的问题。此次课后练习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发现了新的问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结语
总之,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是必要的。当然,要实行创新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仅仅靠课堂上的创新培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继续探索贯彻学生学习和生活方方面面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韩方廷.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9(S1).
[2]张文生.将“实质”进行到底——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 (23).
[3]安恺祥.新课标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