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仪征市按照发展的新需要、群众的新期盼,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加强党的建设、做好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以创新精神大力推进公推公选、公推直选,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新机制,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干部选拔方式,大力推行领导干部公推公选。党的各级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骨干,是领导党员群众创造幸福生活的带头人。一个地方领导干部的素质高了,能力强了,作风硬了,这个地方的经济就能发展,社会就能繁荣,人民就能安康。因此,把那些对民负责、为民办事、受民监督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而公推公选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2002年以来,我市先后11次面向社会公推公选了17名正科(局)级领导干部和61名副科(局)级领导干部,平均每年进行2次公推公选。2005年以后,通过公推公选选拔的干部已占当年选拔干部总数的50%左右。我市公推公选将扩大民主、鼓励竞争有机结合,突出推荐主体的群众性。第一轮民主推荐,县处级领导干部推荐得票分值所占权重为40%;科(局)级干部和基层群众所占权重为60%。第二轮民主推荐。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县级领导干部推荐得票分值确定为30%。为保证推荐的公正性,建立了由省、市、县三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有一定识人选人能力的干部群众组成的群众评委库,在推荐前以随机的方法产生群众评委,同时邀请市外专家领导担任专职评委。专职评委和群众评委在听取竞争人员命题演讲后,综合竞争人员基本情况、工作经历等择优推荐,群众评委和专职评委推荐得票分值占70%。市委充分尊重民意,对在公示和考察中无问题的,按照综合得票率的高低差额票决使用人选。
改革基层党委选举方式,全面推行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公推直选。随着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广大党员群众的政治参与欲望日益强烈。让他们在干部选拔任用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切实用好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是把那些群众满意信任的优秀人才选出来,把那些对人民群众有感情、为民用权、为民谋利的优秀干部用上去的重要保证。按照党的十六大关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选举制度”的要求,在成功进行马集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试点后,2006年我市乡镇党委集中换届,全面推行公推直选,由各乡镇召开党员大会,推荐“两委”初步人选。市委充分尊重全市党员群众公开推荐的结果,市委常委会按得票率高低和差额比例规定,提出“两委”候选人预备人选,其中乡镇党委书记人选还经市委全委会票决通过。然后各乡镇召开党员大会,直接差额选举产生“两委”委员,其中3个乡镇的党委书记、副书记由党员大会直接差额选举产生。全市乡镇党员大会应到会党员8120人,实际到会7184人,平均到会率为88.5%,最高的乡镇达97.4%。通过公推直选,乡镇新一届党委班子成员为85名,其中新进人员36名,占42.4%;党委副书记22名,比上届减少11名。2007年4月,原中组部部长、现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贺国强同志对我市党建工作进行调研时,对乡镇党委换届中实行公推直选,扩大党内民主,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和改革基层党组织选举方式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改进基层政权候选人提名人选产生方式。积极推行乡镇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候选人初步人选公开推荐。为放大我市乡镇党委公推直选的积极效应,更好地发挥广大群众在乡镇政权建设中的作用,2007年全市乡镇政府集中换届,我们对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候选人初步人选全面实行公开推荐。为增强公开推荐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我们根据代表性和知情度,将参加乡镇公开推荐人员范围选择为驻乡镇的市乡两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乡镇机关全体人员、村居站所负责人、农村科技和专业技术人员、规模企业负责人及村居民代表,人数约占本乡镇人口的2%,一般在500人左右,其中群众代表达到75%以上。为慎重选好乡镇长人选,我们还组织乡镇长竞争人员进行了竞职演讲,召开了市委全委会对乡镇长候选人提名人选进行了差额票决。在乡镇人代会选举时,全市11个乡镇的乡镇长平均得票率为98.3%,其中有7人全票当选:副乡镇长平均得票率达到91%以上。换届后新一届乡镇政府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得到了优化,平均年龄41岁,比上届下降了3.7岁。班子成员全部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共33名,占58.9%。形成了以经济管理、农业、法律等专业为主体,兼有外经外贸、财经、规划、工程建筑等复合型结构,更加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新的选人用人机制,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发了干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热情,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新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了领导班子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在公推公选、公推直选中,市委定规则、搭舞台、真心依靠群众,党员群众唱主角、选干部,激发了党员群众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热情。坚持把尊重和教育党员群众统一起来,实现了有序的政治参与,无论是公开推荐,还是大会选举,党员群众始终以饱满的政治热情、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支持、全力参与。产生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更为年轻、知识结构更为合理,充满了朝气与活力,组织满意、党员群众拥护、参与者赞同,为全面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我市乡镇党委、政府换届,无一来信来访,在近期组织的民意调查中。党员群众对新一届班子的工作满意度达98%。
新的选人用人机制焕发了干部的精神面貌。催生了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通过竞争方式,由党员群众选干部,增强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民办事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广大干部学习氛围更加浓厚,针对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新问题,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显著提高。工作作风更加优良,主动深入基层,听民意民声,谋富民之策,做利民之事,解民生之难。工作激情更加昂扬,迸发出一股奋发向上的朝气、奋发有为的锐气、奋勇争先的志气,做大事、创大业、谋仪征大发展。
新的选人用人机制引导着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党员群众参与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的人数众多,层次广泛,代表着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促使我们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兑现承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把注意力瞄准在发展上,把工作精力倾注在发展上,团结和带领党员群众,维护各方面利益,创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广大群众公认的工作业绩。通过新机制选拔的领导干部,能始终以永不停滞、永不满足的激情,勇于拼搏,敢于胜利,全市上下呈现出一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生动局面。2007年,全市实现GDP162.5亿元,财政收入28.6亿元,分别增长16.4%和3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19元,分别增长17.2%和13.1%。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站在仪征发展方式转变、结构优化升级的新起点。面对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的新期盼,我们将坚持以创新的精神深化改革,以务实的作风推进改革,使干部队伍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为仪征经济社会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作者系扬州市副市长、中共仪征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杭邦华
改革干部选拔方式,大力推行领导干部公推公选。党的各级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骨干,是领导党员群众创造幸福生活的带头人。一个地方领导干部的素质高了,能力强了,作风硬了,这个地方的经济就能发展,社会就能繁荣,人民就能安康。因此,把那些对民负责、为民办事、受民监督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而公推公选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2002年以来,我市先后11次面向社会公推公选了17名正科(局)级领导干部和61名副科(局)级领导干部,平均每年进行2次公推公选。2005年以后,通过公推公选选拔的干部已占当年选拔干部总数的50%左右。我市公推公选将扩大民主、鼓励竞争有机结合,突出推荐主体的群众性。第一轮民主推荐,县处级领导干部推荐得票分值所占权重为40%;科(局)级干部和基层群众所占权重为60%。第二轮民主推荐。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县级领导干部推荐得票分值确定为30%。为保证推荐的公正性,建立了由省、市、县三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有一定识人选人能力的干部群众组成的群众评委库,在推荐前以随机的方法产生群众评委,同时邀请市外专家领导担任专职评委。专职评委和群众评委在听取竞争人员命题演讲后,综合竞争人员基本情况、工作经历等择优推荐,群众评委和专职评委推荐得票分值占70%。市委充分尊重民意,对在公示和考察中无问题的,按照综合得票率的高低差额票决使用人选。
改革基层党委选举方式,全面推行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公推直选。随着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广大党员群众的政治参与欲望日益强烈。让他们在干部选拔任用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切实用好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是把那些群众满意信任的优秀人才选出来,把那些对人民群众有感情、为民用权、为民谋利的优秀干部用上去的重要保证。按照党的十六大关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选举制度”的要求,在成功进行马集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试点后,2006年我市乡镇党委集中换届,全面推行公推直选,由各乡镇召开党员大会,推荐“两委”初步人选。市委充分尊重全市党员群众公开推荐的结果,市委常委会按得票率高低和差额比例规定,提出“两委”候选人预备人选,其中乡镇党委书记人选还经市委全委会票决通过。然后各乡镇召开党员大会,直接差额选举产生“两委”委员,其中3个乡镇的党委书记、副书记由党员大会直接差额选举产生。全市乡镇党员大会应到会党员8120人,实际到会7184人,平均到会率为88.5%,最高的乡镇达97.4%。通过公推直选,乡镇新一届党委班子成员为85名,其中新进人员36名,占42.4%;党委副书记22名,比上届减少11名。2007年4月,原中组部部长、现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贺国强同志对我市党建工作进行调研时,对乡镇党委换届中实行公推直选,扩大党内民主,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和改革基层党组织选举方式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改进基层政权候选人提名人选产生方式。积极推行乡镇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候选人初步人选公开推荐。为放大我市乡镇党委公推直选的积极效应,更好地发挥广大群众在乡镇政权建设中的作用,2007年全市乡镇政府集中换届,我们对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候选人初步人选全面实行公开推荐。为增强公开推荐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我们根据代表性和知情度,将参加乡镇公开推荐人员范围选择为驻乡镇的市乡两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乡镇机关全体人员、村居站所负责人、农村科技和专业技术人员、规模企业负责人及村居民代表,人数约占本乡镇人口的2%,一般在500人左右,其中群众代表达到75%以上。为慎重选好乡镇长人选,我们还组织乡镇长竞争人员进行了竞职演讲,召开了市委全委会对乡镇长候选人提名人选进行了差额票决。在乡镇人代会选举时,全市11个乡镇的乡镇长平均得票率为98.3%,其中有7人全票当选:副乡镇长平均得票率达到91%以上。换届后新一届乡镇政府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得到了优化,平均年龄41岁,比上届下降了3.7岁。班子成员全部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共33名,占58.9%。形成了以经济管理、农业、法律等专业为主体,兼有外经外贸、财经、规划、工程建筑等复合型结构,更加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新的选人用人机制,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发了干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热情,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新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了领导班子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在公推公选、公推直选中,市委定规则、搭舞台、真心依靠群众,党员群众唱主角、选干部,激发了党员群众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热情。坚持把尊重和教育党员群众统一起来,实现了有序的政治参与,无论是公开推荐,还是大会选举,党员群众始终以饱满的政治热情、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支持、全力参与。产生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更为年轻、知识结构更为合理,充满了朝气与活力,组织满意、党员群众拥护、参与者赞同,为全面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我市乡镇党委、政府换届,无一来信来访,在近期组织的民意调查中。党员群众对新一届班子的工作满意度达98%。
新的选人用人机制焕发了干部的精神面貌。催生了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通过竞争方式,由党员群众选干部,增强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民办事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广大干部学习氛围更加浓厚,针对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新问题,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显著提高。工作作风更加优良,主动深入基层,听民意民声,谋富民之策,做利民之事,解民生之难。工作激情更加昂扬,迸发出一股奋发向上的朝气、奋发有为的锐气、奋勇争先的志气,做大事、创大业、谋仪征大发展。
新的选人用人机制引导着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党员群众参与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的人数众多,层次广泛,代表着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促使我们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兑现承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把注意力瞄准在发展上,把工作精力倾注在发展上,团结和带领党员群众,维护各方面利益,创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广大群众公认的工作业绩。通过新机制选拔的领导干部,能始终以永不停滞、永不满足的激情,勇于拼搏,敢于胜利,全市上下呈现出一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生动局面。2007年,全市实现GDP162.5亿元,财政收入28.6亿元,分别增长16.4%和3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19元,分别增长17.2%和13.1%。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站在仪征发展方式转变、结构优化升级的新起点。面对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的新期盼,我们将坚持以创新的精神深化改革,以务实的作风推进改革,使干部队伍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为仪征经济社会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作者系扬州市副市长、中共仪征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杭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