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be06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我们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既是思想政治课素质的要求,也是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有力。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如果学生有了政治课的兴趣,就会从内心产生学好政治课的自我要求;反之,如果学生对政治课根本不感兴趣,那就不会有积极性,也就不可能自觉学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注意。运用电教手段,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良好途径。如高二政治课,学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时,通过投影展示了一幅漫画,漫画的中心内容是:几个人对同一数字进行观察,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不同。漫画一打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另外,通过活动,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高一经济常识,在讲“商品”概念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活动,教师假借前排某个学生的钢笔用,当拿到时,就说:“这支笔不错,卖给我好吗?”教师可掏出十元钱说:“那就算我买下了。”然后可让学生讨论这支笔刚才扮演了几种角色,正当学生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时,教师即可宣布:这就是本节课所要研究的课题——商品,接着板书课题。通过这个小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通过设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所谓设疑,就是有意设置障碍,造成疑惑,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这样既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高三政治课在讲授“物质决定意识”时,可提出“既然物质决定意识,那么鬼神观念从何而来?如果没有鬼神,为何会有鬼神之说呢?”这一设问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重新回顾什么是物质的意识,同时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再如,在高二讲“矛盾的普遍性”时,改变了以往的问法:“为什么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呢?”而是这样设疑,我拿起粉笔问学生:“通过粉笔我们可以看到矛盾的存在吗?”学生们积极参与思考,去发现、探索知识。当学生苦于“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教师加以适当地点拨、诱导,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因此,教师在设疑时一定要根据教材内容、课堂和学生实际去揭示矛盾,营造促进思考的情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加强指导,促进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
  
  思维是高级的认识过程,不仅能认识事物的现象和外表,而且还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高中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掌握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等思维方法。
  1. 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个别特性与个别方面的过程。如高二政治课讲实践、物质等概念时,可把它们分解成几个方面或部分,为从整体上把握概念作好了准备。
  实践
  定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主体:人民群众。
  形成:生产斗争、阶段斗争、科学实验、教育活动、艺术、医疗……
  特点:社会性、能动性、客观性
  综合则与分析相反,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或不同特性不同方面结合起来的过程。
  如讲“运动”概念时,首先,教师可分别举例说明:地球海陆变迁、行星围绕恒星运转属于机械运动;热、光、电、磁以及原子核内部基本粒子的运动和变化,属于物理运动;原子的化合和分解属于化学运动;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属于生命运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变更,属于社会运动,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综合“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样教学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把握知识,懂得知识的内在联系,尤其是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思维能力。
  2. 比较与分类
  比较是在头脑中根据一定的标准,以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它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法。如高二政治课中讲授“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概念时,可进行如下比较:
  
  
  4. 系统化与具体化
  系统化是在头脑中把一类事物按不同的顺序与层次组成一定系统的思维过程。如:高一讲“商品”时,可采用这一方法:
  商品使用价值价值——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劳动生产率
  交换价值→价格影响——供求关系
  具体化则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和概括出来的一般特点应用到具体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如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原理来认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就是具体化方法的应用。通过系統化,可以使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加明确、清晰和完整;通过具体化,则可以使我们把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应用到具体事物中去,从而使认识不断扩大、深化和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辨析比较能力和综合概括的思维能力。
  总之,高中政治课教学在向素质教育转轨中,应着眼于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正确途径,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会话分析中话轮转换和毗邻应对概念入手,结合功能语言学言语功能理论,探讨了会话听力语篇的结构和特征。话轮转换以“给予”和“需求”言语角色交替呈现的特点,毗邻应对的类别及对非合意性应答结构的分析,分别对长、短会话听力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话轮转换 毗邻应对 言语功能 非合意应答结构 会话听力    1. 引言    会话听力是目前听力测试中的重要项目,也是影响应试成绩的一
通常人们对白毛色猪肉较为偏爱。自中世纪以来,人们就开始对白色家猪进行选育,在选育过程中,通常将有杂色斑点的白猪淘汰。但由于毛色形成的原因极为复杂,隐性杂毛色等位基因较多
摘 要:英语语调的表态功能在言语交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语调序列成分为核心,从调冠、调头、调核、调尾、停顿和语调边界的不同方面来分析英语语调的表态功能,以促进英语语音、英语口语等交际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英语语调 序列成分 表态功能    表态功能是指不同语调与其表达的情感态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是语调最具普遍性的功能。英语语调态度功能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语音过程,受语调序列成分及语调韵
摘 要:阅读理解在高中英语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提高高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成为了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从一名高中英语教师的视角,结合学生实际阅读能力的现状,探讨了在新课标理念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 阅读习惯 阅读技巧    胡春洞认为,阅读能力指的是阅读理解能力。它是一种综合能力,是通过阅读过程而体现出来的能力(胡春洞,1998)。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
摘 要:问题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合理设计问题是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问题设计的基本程序是:明确教学目标,找准质疑点,设计问题链,选择问题呈现方式。   关键词:政治课 课堂教学 问题设计    问题教学理论认为:知识中相当大的部分可以不用现成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而由学生在问题情景下通过教师的组织、指导,在独立地认识活动过程中获得,教学过程应当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