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所有课程中,语文应是最富有生活情趣,最丰富多彩的一门学科。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竟使语文课成了不太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不少学生正在远离语文,厌烦语文,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语文是百科之母,学不好势必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语文学习应该是贯穿人的一生,和人的生命相连的。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有与时代同步的先进的教育理念,要不断提高自已对教学品味的追求,使自已在教学中多一些新鲜感和创意。
首先,我认为要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实践工作中,笔者也往往感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 强,学习热情不高,把学习当成了一种负担,甚至产生了厌学 心理。对这种情况,应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人的情 感总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良好的情境对于激发人的情感具 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有一次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 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却未为五壮士的英勇而动情。为 此,在教学课文第三段时,为了让学生设身处地体会到五壮士 当时的心态,我提议采用小记者采访的方式进行学习。这一 下,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起来,个个跃跃欲试,争着要当“小记者”采访过程则成了学生感情升华、感受英雄壮举的过 程,收效甚好。
第二,要在语文教材中把握创新。不能单纯地为了教课文 而教语文,要在对教材的处理上、针对教材设计的问题上积极 创新。既使学生对课文形成一种全新的认识和思路,又让学生 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增加课堂的生动性、活泼 性;既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乐于学习,又要培养学生 的创新思维,例如《落花生》一文是将花生、桃子、石榴、苹 果作对比,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我就提出了“你长大了准备 做像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呢 ? 为什 么 ?”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大多数学生都说准备做像花 生一样的人,因为花生虽然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对人 们有好处,它默默无闻、不求名利。我又进一步将问题深入:“那么,你们不准备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了 ? 毕 竟,当今的社会需要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啊!”于是,经过思 考,有些学生说:“做花生那样的人,不容易被发现,容易埋 没自己。”我又启发到:“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你喜欢桃子石 榴、苹果、香蕉吗 ?”经过提示,有些学生说,“我觉得做桃 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也很好,他们成熟了高高地站在枝头 上,召唤着人们,既漂亮、神气,又对人们有好处,外表美, 心灵又美,何乐而不为呢 ?”紧接着,我又提出了新的问题: “那么,父亲议花生是不是有意说桃子、石榴、苹果不好呢 ?” 通过深入讨论,使学生真正明白了:做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 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做人的关键是对别人有好处,对社会有 用处。
第三,要注意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创新。作文被称为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语文整体水平的高低。事实上,现在的作文教学不容乐观,因为作文教学搞成了作文技术培训。培训不是教学生如何写作文,而是教学生如何编作文,与育人的目的相悖。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低年级学生的作文充满童趣,随着受教育时间的增长,慢慢地就由尚有可观之处,到最后的几无灵性可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想象力的丧失。所以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首先教师 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拓宽思路,在作文选材、立 意、构思及语言表达上都要突破常规,力求多角度,多侧面去 思考。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裹上糖 衣,也同样利于病,不是更好吃吗 ? 即使是忠言,如果用婉转 的语言表达出来,那不更能使人心悦诚服吗 ? 不是比逆耳之言 更有利于行吗 ? 这些观点标新立异,让人耳目一新,能够得到 广泛认同。但并非时时都可标新立异。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 要引导学生,创新的前提首先是合情合理,不能不切实际。其 次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写作,提倡自由作文,引 导学生真实地再现生活底蕴,真诚地拥抱生活。笔者认为,在 自由写作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让学生续写日记, 后面的同学还可以对前面同学的日记进行修改,进行日记接 龙,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2、每个同学每周推荐 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并写上自己喜欢的理由。3、佳句欣赏 ( 自己写完一篇作文后,找出自己认为较成功的段落或句子, 并写上点评。) 这种写作教学探索,发动了学生的心弦,活跃 了学生写作的思维,丰富了想象,学生在写作中也体会到了乐 趣,这对提高语文整体教学的水平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第四,要注意语文教学中语言的生动性。要使语文课充满 魅力,教师必须有深厚的语言功底。不但要在语文学科内知识 渊博,而且要在相关的学科如书法、绘画、音乐、天文、地理 诸方面都要有一定的造诣。语文课包罗万象,如不能成为一 个多面手,要想把语文课讲活是很难的。教育家季良捷夫说:“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中的东西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 把现实复写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语文教师更是如此。 假如一个语文教师知识很渊博,课堂设计也十分合理,教学方 法也得当,但却吐字不清、语音不雅、词汇贫乏,上课只能照 本宣科,学生不可能不产生厌烦心理。所以,语文教师要想取 得成功,必须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形神兼备的教学姿态去 打动学生。例如上海特级教师于漪在讲《雨中登泰山》一文时 是这样开始新课的:“同学们,你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 ? 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 山五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泰山有撥地通天之势, 擎天捧日之姿,多少历代文人墨客撰写诗文讴歌赞美它。”于 教师这样具有浓郁抒情色彩的语句,形象地把文章的神韵发挥 得淋漓尽致,学生听到这样优美的语言,怎能不侧耳静听,怎 能不被熏陶呢 ?
第五,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精神品质的教育。笔者认为 , 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更多地凸现的是语文知识的训练,却忽视了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意志品质等精神性的东西。就我本人理解,新课程时代的课堂应该是这样的:它不仅仅是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舞台,更是师生共享互动,共同创造,唤醒各自潜能的空间。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它最明显的标志。在新课改中,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只有站在文化精神平台上看语文,语言文字才有生命,一篇篇课文的生命才会闪烁光彩,精神是贯穿语文教育的灵魂。
综上所述,广大语文教师通过努力,完全可以把语文课上得活泼生动、充满魅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被调动起来,学生就能在语文的海洋里吸取营养,获得知识,提高读、写的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语文是百科之母,学不好势必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语文学习应该是贯穿人的一生,和人的生命相连的。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有与时代同步的先进的教育理念,要不断提高自已对教学品味的追求,使自已在教学中多一些新鲜感和创意。
首先,我认为要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实践工作中,笔者也往往感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 强,学习热情不高,把学习当成了一种负担,甚至产生了厌学 心理。对这种情况,应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人的情 感总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良好的情境对于激发人的情感具 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有一次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 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却未为五壮士的英勇而动情。为 此,在教学课文第三段时,为了让学生设身处地体会到五壮士 当时的心态,我提议采用小记者采访的方式进行学习。这一 下,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起来,个个跃跃欲试,争着要当“小记者”采访过程则成了学生感情升华、感受英雄壮举的过 程,收效甚好。
第二,要在语文教材中把握创新。不能单纯地为了教课文 而教语文,要在对教材的处理上、针对教材设计的问题上积极 创新。既使学生对课文形成一种全新的认识和思路,又让学生 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增加课堂的生动性、活泼 性;既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乐于学习,又要培养学生 的创新思维,例如《落花生》一文是将花生、桃子、石榴、苹 果作对比,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我就提出了“你长大了准备 做像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呢 ? 为什 么 ?”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大多数学生都说准备做像花 生一样的人,因为花生虽然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对人 们有好处,它默默无闻、不求名利。我又进一步将问题深入:“那么,你们不准备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了 ? 毕 竟,当今的社会需要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啊!”于是,经过思 考,有些学生说:“做花生那样的人,不容易被发现,容易埋 没自己。”我又启发到:“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你喜欢桃子石 榴、苹果、香蕉吗 ?”经过提示,有些学生说,“我觉得做桃 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也很好,他们成熟了高高地站在枝头 上,召唤着人们,既漂亮、神气,又对人们有好处,外表美, 心灵又美,何乐而不为呢 ?”紧接着,我又提出了新的问题: “那么,父亲议花生是不是有意说桃子、石榴、苹果不好呢 ?” 通过深入讨论,使学生真正明白了:做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 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做人的关键是对别人有好处,对社会有 用处。
第三,要注意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创新。作文被称为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语文整体水平的高低。事实上,现在的作文教学不容乐观,因为作文教学搞成了作文技术培训。培训不是教学生如何写作文,而是教学生如何编作文,与育人的目的相悖。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低年级学生的作文充满童趣,随着受教育时间的增长,慢慢地就由尚有可观之处,到最后的几无灵性可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想象力的丧失。所以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首先教师 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拓宽思路,在作文选材、立 意、构思及语言表达上都要突破常规,力求多角度,多侧面去 思考。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裹上糖 衣,也同样利于病,不是更好吃吗 ? 即使是忠言,如果用婉转 的语言表达出来,那不更能使人心悦诚服吗 ? 不是比逆耳之言 更有利于行吗 ? 这些观点标新立异,让人耳目一新,能够得到 广泛认同。但并非时时都可标新立异。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 要引导学生,创新的前提首先是合情合理,不能不切实际。其 次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写作,提倡自由作文,引 导学生真实地再现生活底蕴,真诚地拥抱生活。笔者认为,在 自由写作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让学生续写日记, 后面的同学还可以对前面同学的日记进行修改,进行日记接 龙,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2、每个同学每周推荐 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并写上自己喜欢的理由。3、佳句欣赏 ( 自己写完一篇作文后,找出自己认为较成功的段落或句子, 并写上点评。) 这种写作教学探索,发动了学生的心弦,活跃 了学生写作的思维,丰富了想象,学生在写作中也体会到了乐 趣,这对提高语文整体教学的水平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第四,要注意语文教学中语言的生动性。要使语文课充满 魅力,教师必须有深厚的语言功底。不但要在语文学科内知识 渊博,而且要在相关的学科如书法、绘画、音乐、天文、地理 诸方面都要有一定的造诣。语文课包罗万象,如不能成为一 个多面手,要想把语文课讲活是很难的。教育家季良捷夫说:“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中的东西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 把现实复写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语文教师更是如此。 假如一个语文教师知识很渊博,课堂设计也十分合理,教学方 法也得当,但却吐字不清、语音不雅、词汇贫乏,上课只能照 本宣科,学生不可能不产生厌烦心理。所以,语文教师要想取 得成功,必须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形神兼备的教学姿态去 打动学生。例如上海特级教师于漪在讲《雨中登泰山》一文时 是这样开始新课的:“同学们,你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 ? 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 山五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泰山有撥地通天之势, 擎天捧日之姿,多少历代文人墨客撰写诗文讴歌赞美它。”于 教师这样具有浓郁抒情色彩的语句,形象地把文章的神韵发挥 得淋漓尽致,学生听到这样优美的语言,怎能不侧耳静听,怎 能不被熏陶呢 ?
第五,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精神品质的教育。笔者认为 , 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更多地凸现的是语文知识的训练,却忽视了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意志品质等精神性的东西。就我本人理解,新课程时代的课堂应该是这样的:它不仅仅是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舞台,更是师生共享互动,共同创造,唤醒各自潜能的空间。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它最明显的标志。在新课改中,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只有站在文化精神平台上看语文,语言文字才有生命,一篇篇课文的生命才会闪烁光彩,精神是贯穿语文教育的灵魂。
综上所述,广大语文教师通过努力,完全可以把语文课上得活泼生动、充满魅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被调动起来,学生就能在语文的海洋里吸取营养,获得知识,提高读、写的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