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浪淘沙,很多民族的古老语言已经泯灭在历史长河中,唯独汉语绵延数千载,真到今天,依然鲜活地流淌在中华大地上,成为滋养我们精神生命的源头活水。改革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让新课改的春风也度“玉门关”。下面结合人教版初中语文谈谈文言文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记诵文言佳篇
记诵诗词散文名句佳篇,对于陶冶和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记诵,学生不仅能明白诗句篇章所表达的含义,而且能领略其精妙所在,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美的享受。同时,它也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功底和精神底蕴。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种辅导学生轻松灵活记诵的方法:1、问答式。即教师设置与课文紧密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用课文原文回答。如在教授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的第三小节时,笔者设置了这样四个问题来帮助学生记诵课文,①滁人游是一副怎样的画面?②太守在野外以何为酒食,宴请众宾?③众宾欢饮又是怎样的热闹场景?④对此美景乐事,太守醉态如何?用几个简单有趣的问题既调动了学生记诵课文的积极性,又化繁为简,学生在不知不觉间便将课文记住,而且理解得也更深入了。2、联想式。这种方法多用于背诵复习时,能起到归纳总结的作用,如可出题:三分钟内默出五句古诗文中写“月”的诗句文句。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多种记诵法,既可帮助学生有效记诵课文,又能使学生从中找到乐趣,不再以记诵课文为苦事。3、连贯式,此法常用于骈文或诗句,因为其句式对偶而连贯。教师诵出上句,学生很自然地接出下句。
二、激活“古文”课堂
1、精心设计导语。让每一节古文课的导语符合短小精悍、形式多样、调动兴趣的原则,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试举几例:以重温旧知识切入,《核舟记》导语可为:“我们学过一篇描写古代艺人技艺高超的作品,还记得吗?还能背出一些语句吗?”同学们是可以回答出的,接着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的《核舟记》是描写雕刻家高超技艺的文章,请留心写法上的异同”;《湖心亭看雪》导语为:“西湖是有名的风景区,我们学过很多描写它的诗文。想想可以记起哪些?”同学们可以说出几句,像“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等,教师接着说:“我们欣赏的都是西湖春夏的美景,那冬天的西湖什么样哪?一起看看张岱的《湖心亭赏雪》”中的描写;以名人名言、诗文名句导入,《大道之行也》导语为:“孙中山先生有一句很有名的名言,就出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里,你知道是哪句吗?”学生们已预习课文,大多数可以猜出应为“天下为公”。
2、精心设计问题。课堂提问要求紧扣文章重点、难点,有梯度、有思辨性,有引领性,且尽量生动有趣。所谓“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下面试举几例:《捕蛇者说》——文章写了哪两件事,以哪件为主?《核舟记》——本文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先写船舱后写船头?《大道之行也》——大同社会什么样?它同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它可能实现吗?《记承天寺夜游》——苏轼笔下的景带有什么特点?“闲人”指什么样的人?请回答“我认为苏轼是一个( )的人”,你对苏轼怀有怎样的感情?《三峡》——山水有何特點?请你想象三峡大坝建立以后,三峡会有哪些变化?教师的提问少而精,保持足够的吸引力。
三、活学活译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如果还是教师一字一句地教,学生一字一句地记,当然重现死气沉沉的局面;如果统统把字词的解决都抛给学生,认为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完成,那无疑是自欺欺人。讲是必要的,问题是怎样讲,许多老师给出了适宜的方法即抓关键,精练习。首先布置预习,让学生查工具书、对照注解初步扫清字词障碍,这只是第一步,因为这些知识留给学生的印象并不深,很模糊。老师在课堂上没必要串讲,因为面面俱到,反而处处重点处处不是重点,也不过是“水过地皮湿”。我们选择重点、难点的关键处点拨、讲解,这些重难点的确定依据教师对文本的分析、学生的反馈。只要忠实于原文内容,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地直译出来,并且语句通顺明白即可,并不作优美而富文采地意译的过高要求。
1、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替换古代汉语,使译文流畅明白,如:原句:齐师伐我。译句: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2、留保人名、地名、官名或专有名词。如: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3、在译句中补充出省略的词语句子成份。如:原句:具答之,便要还家,没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译句:(渔人)一一作了回答,(桃花源中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热情招待(渔人)。4、删除不需译出的虚词。如:“临溪而渔“(《醉翁亭记》)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夫大国,难测也(同上),加点字无实意,不必译出。5、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如:何以战?(《曹刿论战》),译时应调整为“以何战?”。
在日常教学中,将这些方法技巧融于练习,加强训练,学生自然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很快掌握翻译的技巧,文言文功底也会随之加深。
文言质朴之中充满力量,简洁却不失温文尔雅。时至今日,文言文教学不再是单纯地传授文言知识,而应当在其乐融融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灵活学习运用文言文的能力。想方设法让我们的学生喜欢文言,欣赏文言,并从中汲取行文写作的、思辨哲理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营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服务。
一、记诵文言佳篇
记诵诗词散文名句佳篇,对于陶冶和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记诵,学生不仅能明白诗句篇章所表达的含义,而且能领略其精妙所在,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美的享受。同时,它也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功底和精神底蕴。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种辅导学生轻松灵活记诵的方法:1、问答式。即教师设置与课文紧密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用课文原文回答。如在教授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的第三小节时,笔者设置了这样四个问题来帮助学生记诵课文,①滁人游是一副怎样的画面?②太守在野外以何为酒食,宴请众宾?③众宾欢饮又是怎样的热闹场景?④对此美景乐事,太守醉态如何?用几个简单有趣的问题既调动了学生记诵课文的积极性,又化繁为简,学生在不知不觉间便将课文记住,而且理解得也更深入了。2、联想式。这种方法多用于背诵复习时,能起到归纳总结的作用,如可出题:三分钟内默出五句古诗文中写“月”的诗句文句。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多种记诵法,既可帮助学生有效记诵课文,又能使学生从中找到乐趣,不再以记诵课文为苦事。3、连贯式,此法常用于骈文或诗句,因为其句式对偶而连贯。教师诵出上句,学生很自然地接出下句。
二、激活“古文”课堂
1、精心设计导语。让每一节古文课的导语符合短小精悍、形式多样、调动兴趣的原则,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试举几例:以重温旧知识切入,《核舟记》导语可为:“我们学过一篇描写古代艺人技艺高超的作品,还记得吗?还能背出一些语句吗?”同学们是可以回答出的,接着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的《核舟记》是描写雕刻家高超技艺的文章,请留心写法上的异同”;《湖心亭看雪》导语为:“西湖是有名的风景区,我们学过很多描写它的诗文。想想可以记起哪些?”同学们可以说出几句,像“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等,教师接着说:“我们欣赏的都是西湖春夏的美景,那冬天的西湖什么样哪?一起看看张岱的《湖心亭赏雪》”中的描写;以名人名言、诗文名句导入,《大道之行也》导语为:“孙中山先生有一句很有名的名言,就出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里,你知道是哪句吗?”学生们已预习课文,大多数可以猜出应为“天下为公”。
2、精心设计问题。课堂提问要求紧扣文章重点、难点,有梯度、有思辨性,有引领性,且尽量生动有趣。所谓“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下面试举几例:《捕蛇者说》——文章写了哪两件事,以哪件为主?《核舟记》——本文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先写船舱后写船头?《大道之行也》——大同社会什么样?它同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它可能实现吗?《记承天寺夜游》——苏轼笔下的景带有什么特点?“闲人”指什么样的人?请回答“我认为苏轼是一个( )的人”,你对苏轼怀有怎样的感情?《三峡》——山水有何特點?请你想象三峡大坝建立以后,三峡会有哪些变化?教师的提问少而精,保持足够的吸引力。
三、活学活译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如果还是教师一字一句地教,学生一字一句地记,当然重现死气沉沉的局面;如果统统把字词的解决都抛给学生,认为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完成,那无疑是自欺欺人。讲是必要的,问题是怎样讲,许多老师给出了适宜的方法即抓关键,精练习。首先布置预习,让学生查工具书、对照注解初步扫清字词障碍,这只是第一步,因为这些知识留给学生的印象并不深,很模糊。老师在课堂上没必要串讲,因为面面俱到,反而处处重点处处不是重点,也不过是“水过地皮湿”。我们选择重点、难点的关键处点拨、讲解,这些重难点的确定依据教师对文本的分析、学生的反馈。只要忠实于原文内容,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地直译出来,并且语句通顺明白即可,并不作优美而富文采地意译的过高要求。
1、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替换古代汉语,使译文流畅明白,如:原句:齐师伐我。译句: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2、留保人名、地名、官名或专有名词。如: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3、在译句中补充出省略的词语句子成份。如:原句:具答之,便要还家,没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译句:(渔人)一一作了回答,(桃花源中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热情招待(渔人)。4、删除不需译出的虚词。如:“临溪而渔“(《醉翁亭记》)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夫大国,难测也(同上),加点字无实意,不必译出。5、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如:何以战?(《曹刿论战》),译时应调整为“以何战?”。
在日常教学中,将这些方法技巧融于练习,加强训练,学生自然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很快掌握翻译的技巧,文言文功底也会随之加深。
文言质朴之中充满力量,简洁却不失温文尔雅。时至今日,文言文教学不再是单纯地传授文言知识,而应当在其乐融融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灵活学习运用文言文的能力。想方设法让我们的学生喜欢文言,欣赏文言,并从中汲取行文写作的、思辨哲理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营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