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卵管结扎术总结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r1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输卵管结扎术是一种永久性避孕方式,已成为计划生育的重要手术之一。手术的目的是结扎和切断输卵管的一小段,阻断精子与卵子相遇已达到绝育。目前国内常用的方法有切开系膜输卵管部分切除结扎法(包括近端及两端包埋法),输卵管双折结扎切除法,输卵管压挫结扎法及输卵管伞部切除法。手术途径有经腹部,阴道前、后穹窿及腹股沟部。
  输卵管结扎术发展至今已有130多年历史,具有长期,安全,出血少,近期并发症少,再通率低,且群众易接受等优点。尤其是我市地处山区,劳动强度大,更是行之有效的绝育方法,输卵管结扎术占我市绝育术的90%以上。女性绝育术不但要考虑其安全性与可靠性,而且要考虑手术的可逆行,使绝育术后要求再生育的妇女,复孕术能成功。近些年各地报道输卵管结扎术后,进行复孕术(断段吻合术)的成功率以达到80%以上[1],说明输卵管结扎术的可逆程度是较高的,也说明我国计划生育技术再不断提高。手术以前的检查,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术中严格按手术常规操作,术后认真观察对手术的成功都很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手术对象:2004年-2012年在我站行输卵结扎术患者7213例,均为农村育龄妇女,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40岁,23-30岁者占70%。
  1.2 手术情况:①结扎时间:以产后6个月内为最多(4316例)占58.8%,月经后次之(2243例)占31%,引产术后(501例)占6.9%,药流清宫术,人流术后最少(153例)占2.1%;②麻醉方式:我站主要以0.5%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为主;③结扎方式:均采用抽芯包埋法,仅少量采用普氏改良法;④手术时间:多数在15-25分钟内,少数个别在30分钟以上;⑤术后处理:一般不住院,留院观察2小时,无异常,给抗生素3天预防感染;并鼓励手术者适当活动,避免粘连。
  1.3 结果分析:输卵管结扎术近期并发症常见的有脏器损伤,输卵管系膜撕裂出血,阔韧带损伤,腹壁切口感染,血肿等,远期并发症有慢性盆腔炎,肠粘连,大网膜粘连综合征,腹壁瘘,神经官能症等。本组手术并发症出现膀胱损伤2例,原因为切口位置选择偏低,手术医师经验不足,术前膀胱排空不好,受术者膀胱壁薄,脆,有炎症,经紧急处置,修补后留院观察,愈后良好出院。术后傷口感染6例,2例由于受术者个人卫生状况太差,2例切口裂开感染,2例对线头有排异反应导致切口感染延迟愈合。远期并发症:本组在进一步追踪观察。
  2 讨论
  要保证术后并发症的减少,必须把好术前检查关,术中操作关,术后观察关,即严格遵守《节育手术常规》。本组手术并发症较少,仅8例。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2.1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手术医师注意理论知识的学习,施术前要热情接待每一个受术者,做好受术者思想疏导和解释工作,消除恐惧心理,做到“三通”(本人通,爱人通,双方老人通),使之愉快接受手术。主动与医生配合,使手术顺利进行。由于做好了思想工作,在术前均未使用镇静药物,手术效果依然良好,另外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认真做好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
  2.2 加强无菌观念。手术环境是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我们应做到手术室定期消毒,手术器械等全部采用高压蒸汽消毒法,并采用灭菌试纸测定,确保灭菌效果。巡回护士注意手术包的灭菌有效期。术前做好皮肤消毒,手术人员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发生。
  2.3 提高手术质量,确保手术安全。施术者技术高低,是保证手术质量的关键。我们对施术者均进行严格培训,严格考核,必须做到持证上岗,保证手术质量和受术者安全。
  2.4 要有高度责任心,认真做好每一例手术。手术时要根据受术者情况,准确选择手术部位,熟悉局部解剖关系,严禁手术粗暴,不宜盲目追求手术速度和“一刀切”。要做到稳,准,轻,巧,细,止血彻底[2],及时处理好术中意外,保证手术质量,确保受术者安全健康。术中注意言行,避免给受术者造成心理障碍,手术结束前要认真清点器械,纱布,防止异物遗留腹腔。
  2.5 手术后处理[3],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腹部情况,确保受术者正常后方准离站。如有腹痛,发热,伤口渗血等应住院观察处理,直到无异常后方可离站。每位受术者给予抗生素3天,预防感染,7天拆线。鼓励受术者早期离床活动,并定期随访。
  本文对我近几年所做的输卵管结扎术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对如何减少和预防并发症提出了看法和具体措施,对今后开展此项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石桥,对输卵管结扎术者进行心理治疗。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1.9(6)366.
  [2] 黎介寿,吴孟超。手术学全集。妇产科。1997人民军医出版社。
  [3] 实用计划生育学,主编韩向阳 。1999年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其他文献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较为常见的妊娠合并症,发生率为0.3%~2.6%,由于晚婚及高龄初产妇的增加,超声检查水平的提高,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发生率有上升趋势。  对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孕期处理 应根据妊娠时间、肌瘤大小、肌瘤部位、临床表现等因素决定。笔者认为:①如果未孕前发现非黏膜下肌瘤直径 5cm 的大型子宫肌瘤也可做肌瘤剔除手术,并认为这样可使90 %的单发肌瘤患者及半数的多发肌瘤患者避免术后再次手术
期刊
糖尿病是我国主要的慢性病之一,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迅速增加,≥20岁的成年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9.7%,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15.5%,最新的流行病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总糖尿病患病人数达9200万以上,糖尿病前期人数达1.48亿以上,以2型糖尿病居多。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大多数2型糖尿病人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当人们首次被诊断2型糖尿
期刊
【摘 要】目的:总结分析40例患者行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0例患者行再次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资料、术前准备、手术实施技术及手术后处理。结果:手术后早期死亡2例,早期病死率为5%;术后有1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5%;其中术后出现低心排综合症9例,占50%;室性心律失常4例,占22.22%;肾功能不全3例,占16.67%;反复室
期刊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我社区、我市乃至全国的高血压病患者越来越多,高血压并发症如:脑梗、脑出血、心梗、心衰等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致残、致死率越来越高。所以我们不得不重视高血压病的防治。通过10余年的社区工作总结出现以上结果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社区居民不了解什么是高血压。  2 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病危害性的认识严重不足。  3 社区居民仍存在很多不良生活方式如食盐过多、肥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UHS疝修补装置行腹股沟疝补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总结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应用UHS疝修补装置行腹股沟疝补术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全部治愈,术后随访3-9月,平均5.8月。术后无阴囊水肿、血肿,未发生腹股沟疝复发,无异物感,无慢性疼痛等。结论:应用UHS疝修补装置行腹股沟疝补术,补片能完全覆盖耻骨肌孔,并发症少,是一种较理想的无张力疝修补方法。  【关
期刊
【摘 要】Steward苏醒评分在麻醉复苏室的合理使用,能防范全麻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减少全麻患者出室危险的发生率,缩短了患者在麻醉复苏室的滞留时间,增加复苏床位的使用率,指导合理使用复苏药物。  【关键词】Steward评分;麻醉复苏室;全麻并发症  我院自2010年5月成立麻醉复苏室,设置床位8张,随着外系各科室的迅猛发展,我院手术量逐年增加,麻醉复苏室的工作量也逐渐增加。我院麻醉复苏室在加快手
期刊
脑卒中是一种临床综合症,是由于各种脑血管病理改变,如栓子或血栓形成引起血管闭塞,血管破裂,血管壁损伤或通透性改变,以及血液成分和血液粘稠度改变等导致的脑部病变。卒中的分类:根据病理改变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可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和脑栓塞)。卒中治疗的目标:减少脑损伤,使病人最大程度康复。  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和美国卒中学会(ASA)提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发生的相关因素、期待疗法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8 例(PPROM)的临床资料,总结期待疗法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并对不同孕龄组28~34+6 周、35~36+6 周两组做比较分析。结果:妊娠前有生殖道感染病史为易发因素,其次为引产、流产史和臀位。孕28~34+6 周PPROM 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和病
期刊
留置胃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是一项基础、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临床护理工作中,留置胃管的固定常采用胶布固定法,由于患者躁动或皮肤分泌汗液多等原因,引起胶布固定不牢而导致胃管脱出,同时长期鼻饲患者频繁更换胃管固定胶布,极易造成患者皮肤损伤。 传统胶布固定法置管时用一条胶布交叉固定于鼻翼,另一条胶布在颊部固定。当遇到病人面部油脂分泌较多、出汗时,常使粘性差的胶布自行松脱导致胃管滑脱;病人烦躁或意识模糊时能轻
期刊
【摘 要】护患沟通是伴随在患者住院整个阶段,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使患者减轻心理压力,保持愉悦的心情,避免护患冲突,更有助于护理人员对其提供更有效的护理服务,促进服务对象早日康复。  【关键词】护患沟通;沟通技巧;护患关系  护患沟通是护理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的过程。护士掌握合理的沟通技巧,可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服务对象的信任,从而更好的为服务对象服务,维持并促进其健康。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