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跨文化意识指的是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认识。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本文结合实际分析跨文化冲突与障碍产生的原因,阐述了研究跨文化交际问题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并由此归纳出培养高职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关键词: 跨文化意识 培养 高职英语教学
一、跨文化交际的含义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诸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因此,在交流中,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作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冲突和故障。
二、跨文化交际研究对英语教学的意义
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对于英语教学确实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这是因为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仅仅学会一门外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学会了这门外语能顺利地进行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美国现代语言学家Dr.Brown曾指出:“语言的被动接受者很容易发现语法错误,这使得他们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语用失误却不会被像语法失误一样看待。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技术人才,英语课程的教学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目前,学生对其它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足,缺乏对异域文化的敏感性,因此影响了高职英语教学的水平和效果。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深深地蕴含在语言中,制约着语言行为的发生。对于英语基础不太好的高职学生来说,在语言教学中对其进行英美文化知识的传授,培养其跨文化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
三、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策略
(一)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导致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中西方文化各自特点的形成,是有其形成的客观原因与条件的。马克思曾经说过,“不同的公社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中,找到了不同的生产资料和不同的生活资料。因此,他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也就各不相同”。所以从根本上讲,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首先是由其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决定的。因为自然环境不仅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由此决定了一个民族文化特征和社会心理。
(二)从词语中进行文化对比
词汇在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威尔金斯(Wilkins,1972)曾说:“没有语法不能很好地表达意思,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词语中文化内涵比较丰富的有习语、典故等。
1.习语能传达大量的语言文化信息。习语的习用性是指习语广泛地被英、美国家人民所沿用,且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的特征。如:rain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cut off one’s nose to spite one’s face(为了泄忿反而害己),play cards close to one’s chest(保守秘密),bill and coo(说情话),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见真交),lion’s share(最大的份额)。虽然有些习语已经成为陈词滥曲,有些也失去了它们存在的特定的文化氛围,但是由于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一个特有的含义,至今仍得到人们的普遍使用。
2.神化典故中潜藏着文化信息。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典故的运用既能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又能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如果对彼此典故中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不了解的话,就会造成交际的困难。英汉典故从来源类型看是比较相近或相似的,但其所反映的文化历史背景和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却不尽相同。汉语中的神话典故所反映的是汉民族的先民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认识,每个典故都是一段动人的故事,如“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牛郎织女”等。然而,汉语中没有一部成系统的神话故事体系,而是多散布于古代各种典籍中,是先民们对各种自然和生活现象的美好和悲壮的解释。而英语中的神话典故多来源于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如:Achillens’heel(阿基利斯脚踵,喻致命的弱点),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马,喻打入敌人内部的人),Cupid’s bow(丘比德之弓),Pandora’s box(潘多拉的盒子,喻万恶之源)等。但这些典故却不是来自于英国民族的神话故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英国文化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实际上,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不仅影响到英国的文化,而且对整个西方社会的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挖掘词语的象征意义。象征是“用具体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由于民族文化不同,同义象征在不同的文化里有截然不同的意象和内涵。比如,在英汉两种文化中,豺狼凶残贪婪,汉语说“狼心狗肺”、“狼子野心”,英语也有类似用法greedy as a wolf;老鼠在汉语中是胆小、无远见的象征,如“胆小如鼠”、“鼠目寸光”,但在英语中代表胆小的动物却是兔子;孔雀在汉语中代表漂亮,但在英语中却被视为自高自大的象征。兔子的迅捷,汉语说“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英语有a srapid as a hare;汉语和英语都用“母鸡”(hen)喻妻子,汉语说“母鸡司晨家不兴”,英语中的hen-pecked(被母鸡啄的)即指“妻管严”。这些联想表明不同的民族社会之间存在许多共同点或相符点(correspondence),这些相符点反映在不同体系的语言之中。
4.注意英汉色彩词的涵义。比如说黄色在中国文化中是红色的一种发展变异,如旧时人们把宜于办大事的日子称为“黄道吉日”,但是它更代表权势、威严。至于现在流行的与“性”有关的“黄色”观念,有一种说法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一种现象。据说美国纽约的《世界报》用黄色油墨印刷低级趣味的漫画以争取销路,人们便称这一类不健康的刊物为“黄色刊物”,还有《纽约新闻》以夸大、渲染的手法报道色情、仇杀、犯罪等新闻,人们也称这一类的新闻为“黄色新闻”。西方文化中的黄(yellow)使人联想到背叛耶稣的犹大(Judas)所穿衣服的颜色,所以黄色带有不好的象征意义,它除了表示低级趣味的报刊、毫无文学价值的书籍,如yellow press(黄色报刊),yellow journalism(黄色办报作风),yellowback(廉价轰动一时的小说)外,主要表示卑鄙、胆怯,如yellow streak(胆怯),yellow-livered(胆小)等。
(三)语法学习中的跨文化教育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体系,且差异颇大。我们不但要探究其逻辑形式与结构的不同,而且要探究其形成的内在因素,才会发现其中所包涵丰富的文化因子。如汉语说“一块面包”,而英语说a piece of bread,尽管汉语中没有名词单复数的变化,但在概念上“面包”是一个可数名词。在西方,人们把面包当成主食之一,吃的时候把一块面包切成数片,有时还会在面包片上抹上奶油,再佐以煎鸡蛋或一杯牛奶。因而在英语中bread是一个不可数名词。再如这样一句:My knife and fork is made of silver.这里的谓语动词怎么用单数形式呢?原来西方人用餐时的礼仪是左手拿刀,右手拿叉,双手齐下。在西方文化中,刀和叉是不可分的用餐工具,是一个整体。因而,句中的谓语动词要用单数形式。
综上所述,在英语庞大的语法体系中,有许多可以当成跨文化教育的素材。在日常语法教学中,如果恰当地引入跨文化教育,既能使学生获得西方文化知识,又能使枯燥的语法阐释变得鲜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语言归根到底是一种交际的手段。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新世纪高职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高职院校应与文化教学应立足高职英语教学实际,加大目的语文化的输入途径,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生活和课堂中感悟异域文化氛围,接触到目的语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找出适合学生自身文化学习的方法以形成学生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张安德、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对比.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3]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
[4]曾剑平.从词语看英汉民族的思维差异.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5).
[5]欧阳雪青.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薄弱的现象和强化措施.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4).
[6]陈秀菊.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河北师范大学.
[7]方保军.素质教育大参考.
[8]赵冬艳.跨文化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
[9]李守福.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根源及其影响.
关键词: 跨文化意识 培养 高职英语教学
一、跨文化交际的含义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诸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因此,在交流中,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作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冲突和故障。
二、跨文化交际研究对英语教学的意义
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对于英语教学确实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这是因为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仅仅学会一门外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学会了这门外语能顺利地进行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美国现代语言学家Dr.Brown曾指出:“语言的被动接受者很容易发现语法错误,这使得他们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语用失误却不会被像语法失误一样看待。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技术人才,英语课程的教学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目前,学生对其它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足,缺乏对异域文化的敏感性,因此影响了高职英语教学的水平和效果。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深深地蕴含在语言中,制约着语言行为的发生。对于英语基础不太好的高职学生来说,在语言教学中对其进行英美文化知识的传授,培养其跨文化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
三、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策略
(一)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导致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中西方文化各自特点的形成,是有其形成的客观原因与条件的。马克思曾经说过,“不同的公社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中,找到了不同的生产资料和不同的生活资料。因此,他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也就各不相同”。所以从根本上讲,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首先是由其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决定的。因为自然环境不仅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由此决定了一个民族文化特征和社会心理。
(二)从词语中进行文化对比
词汇在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威尔金斯(Wilkins,1972)曾说:“没有语法不能很好地表达意思,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词语中文化内涵比较丰富的有习语、典故等。
1.习语能传达大量的语言文化信息。习语的习用性是指习语广泛地被英、美国家人民所沿用,且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的特征。如:rain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cut off one’s nose to spite one’s face(为了泄忿反而害己),play cards close to one’s chest(保守秘密),bill and coo(说情话),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见真交),lion’s share(最大的份额)。虽然有些习语已经成为陈词滥曲,有些也失去了它们存在的特定的文化氛围,但是由于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一个特有的含义,至今仍得到人们的普遍使用。
2.神化典故中潜藏着文化信息。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典故的运用既能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又能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如果对彼此典故中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不了解的话,就会造成交际的困难。英汉典故从来源类型看是比较相近或相似的,但其所反映的文化历史背景和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却不尽相同。汉语中的神话典故所反映的是汉民族的先民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认识,每个典故都是一段动人的故事,如“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牛郎织女”等。然而,汉语中没有一部成系统的神话故事体系,而是多散布于古代各种典籍中,是先民们对各种自然和生活现象的美好和悲壮的解释。而英语中的神话典故多来源于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如:Achillens’heel(阿基利斯脚踵,喻致命的弱点),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马,喻打入敌人内部的人),Cupid’s bow(丘比德之弓),Pandora’s box(潘多拉的盒子,喻万恶之源)等。但这些典故却不是来自于英国民族的神话故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英国文化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实际上,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不仅影响到英国的文化,而且对整个西方社会的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挖掘词语的象征意义。象征是“用具体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由于民族文化不同,同义象征在不同的文化里有截然不同的意象和内涵。比如,在英汉两种文化中,豺狼凶残贪婪,汉语说“狼心狗肺”、“狼子野心”,英语也有类似用法greedy as a wolf;老鼠在汉语中是胆小、无远见的象征,如“胆小如鼠”、“鼠目寸光”,但在英语中代表胆小的动物却是兔子;孔雀在汉语中代表漂亮,但在英语中却被视为自高自大的象征。兔子的迅捷,汉语说“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英语有a srapid as a hare;汉语和英语都用“母鸡”(hen)喻妻子,汉语说“母鸡司晨家不兴”,英语中的hen-pecked(被母鸡啄的)即指“妻管严”。这些联想表明不同的民族社会之间存在许多共同点或相符点(correspondence),这些相符点反映在不同体系的语言之中。
4.注意英汉色彩词的涵义。比如说黄色在中国文化中是红色的一种发展变异,如旧时人们把宜于办大事的日子称为“黄道吉日”,但是它更代表权势、威严。至于现在流行的与“性”有关的“黄色”观念,有一种说法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一种现象。据说美国纽约的《世界报》用黄色油墨印刷低级趣味的漫画以争取销路,人们便称这一类不健康的刊物为“黄色刊物”,还有《纽约新闻》以夸大、渲染的手法报道色情、仇杀、犯罪等新闻,人们也称这一类的新闻为“黄色新闻”。西方文化中的黄(yellow)使人联想到背叛耶稣的犹大(Judas)所穿衣服的颜色,所以黄色带有不好的象征意义,它除了表示低级趣味的报刊、毫无文学价值的书籍,如yellow press(黄色报刊),yellow journalism(黄色办报作风),yellowback(廉价轰动一时的小说)外,主要表示卑鄙、胆怯,如yellow streak(胆怯),yellow-livered(胆小)等。
(三)语法学习中的跨文化教育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体系,且差异颇大。我们不但要探究其逻辑形式与结构的不同,而且要探究其形成的内在因素,才会发现其中所包涵丰富的文化因子。如汉语说“一块面包”,而英语说a piece of bread,尽管汉语中没有名词单复数的变化,但在概念上“面包”是一个可数名词。在西方,人们把面包当成主食之一,吃的时候把一块面包切成数片,有时还会在面包片上抹上奶油,再佐以煎鸡蛋或一杯牛奶。因而在英语中bread是一个不可数名词。再如这样一句:My knife and fork is made of silver.这里的谓语动词怎么用单数形式呢?原来西方人用餐时的礼仪是左手拿刀,右手拿叉,双手齐下。在西方文化中,刀和叉是不可分的用餐工具,是一个整体。因而,句中的谓语动词要用单数形式。
综上所述,在英语庞大的语法体系中,有许多可以当成跨文化教育的素材。在日常语法教学中,如果恰当地引入跨文化教育,既能使学生获得西方文化知识,又能使枯燥的语法阐释变得鲜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语言归根到底是一种交际的手段。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新世纪高职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高职院校应与文化教学应立足高职英语教学实际,加大目的语文化的输入途径,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生活和课堂中感悟异域文化氛围,接触到目的语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找出适合学生自身文化学习的方法以形成学生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张安德、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对比.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3]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
[4]曾剑平.从词语看英汉民族的思维差异.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5).
[5]欧阳雪青.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薄弱的现象和强化措施.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4).
[6]陈秀菊.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河北师范大学.
[7]方保军.素质教育大参考.
[8]赵冬艳.跨文化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
[9]李守福.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根源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