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体态语定义及初级班综合课特点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是通过两种形式进行的,一种是语言交际,另一种是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包括语言交际之外的一切由人类和环境所产生的刺激,这些刺激对于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都具有潜在信息价值和意义,其中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中的一种重要手段。胡文仲在他的《英美文化辞典中》说:“体态语指的是传递交际信息的表情和动作。”①法斯特说:体态语是用以同外界交流感情的全身或部分身体的反射性或非反射性动作。周国光、李向农定义体态语为:“由人体发出的具有表情达意功能的一套图像性符号,包括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身体位置的变化,是人类重要的交际手段之一”②总而言之,体态语就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下,通过人体各部分发出的动作如眼神、手势、表情、神态、姿势等等来传达丰富而微妙的情感信息和文化信息的交际方式,是非言语交际的一种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体态语是对有声语言交际的补充与完善,它们通常出现在一个共同的交际环境中即师生互动的课堂上,在一定语境下,它替代语言、辅助语言,影响着留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综合课是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教学和各项语言技能综合训练的实践汉语课”③而对于初级班留学生来说综合课更有其不可估量的作用。他们初来中国对中国知之甚少,特别是那些不懂英语的留学生,甚至无法交流。综合课是语言技能综合训练的实践课,基本包括了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所以针对初级班留学生词汇量少、无法用纯语言交流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体态语可以减轻留学生对陌生环境的焦虑和学习上的压力,用体态语解释语言、替代语言,在教学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从体态语中还可以获得反馈信息以确定自己的信息是否传达成功、是否需要重复。教师在授课中,如果发现学生在听课时紧锁双眉,那么可能表明学生不懂或不同意教师的观点,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放慢进度,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或多举例,以不同的形式多次再现同一问题。如果发现学生眼皮下垂,说明学生觉得内容沉闷或对此不感兴趣,教师可即兴发挥:或讲个笑话,或对情绪不好的学生开个善意的玩笑,或模仿一下学生愁眉苦脸的样子。尽管每个教师运用的方法不尽相同,但都可收到同样积极的效果,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愉快的心情、积极的心态参与教学,这是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
二、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在语音教学方面
初级班留学生在刚接触汉语拼音时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总感觉自己发音有问题,听懂和理解语音的描写就更加困难。由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一般看不到,所以手势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借助手势可以把一些看不到的发音部位和方法形象地表现出来,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模仿掌握。教师可用复合手势,即左手在上,弯曲第一指节表示牙齿、手掌表示上颚的位置,右手在下表示舌头,以四指的弯曲或平伸来象征指示发音部位。例如:舌尖前音z、c、s的手势:右手四指并拢与左手第一指节四指尖接触,表示舌尖和牙齿的接触。舌尖后音zh、ch、sh、r的手势:左手在上,右手四指并拢向左手心弯曲,表示卷舌。还可以用单一手势,例如区分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方法手势为:把一只手放在嘴边,明显感觉到有气流冲出的音为送气音,没有气流冲出感觉的音为不送气音。发u音时教师可以一手握拳,放在嘴边做吹喇叭状。
复韵母发音的关键是有“动程”,即由前一个元音快速滑向后一个元音,舌位、唇形有一个逐渐变动的过程,教师可用一只手的四指和拇指所拢出的圆形、扁圆形等形状的大小变化来象征发复韵母时的口腔开合度及唇形的变化过程。
声调系统是最适合使用手势的部分,教师只需使用右手,按照四声的符号划动,也有很多学生通过摆头来揣摩阴、阳、上、去四声的调值。
(二)在词汇教学方面
汉语词汇极其丰富,词汇教学始终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专家胡明扬先生就曾指出:词汇教学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也不会过分的。运用体态语解释词语的意义,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词汇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有些学生只会机械记忆,尽管一个词语重复写了好多遍,却不知其义或一知半解,更不懂得如何在实际交际中正确、恰当地运用,这样很不利于学生掌握词语。
在初级班使用体态语,最直观的就是在讲解数词和代词时,如用食指与大拇指做成圆圈,屈其余三指表示“0”;伸食指,屈其余四指表示“1”;伸食指和中指,屈其余三指表示“2”;伸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屈其余二指或伸小指、无名指和中指表示“3”;除大拇指外,四指全部伸开表示“4”;五指伸开为“5”;伸大拇指和小指,屈其余三指表示“6”;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指尖撮在一起表示“7”;只伸大拇指和食指,构成直角表示“8”;勾起食指,屈其余四指表示“9”;两手食指交叉成“十”字表示“10”。讲代词时教师也可以引入体态语,如:教师想让学生说出“我”这个单词时,可将手指向自己或拍拍自己的胸,眼睛对视着学生;想让学生说出“你”时,可将手、眼光同时指向一个学生;想让学生说出“他”时,可将手指向一个学生,眼光扫视另一个同学。同样,想让同学说出“我们”时,可用手指对着所有学生划个圆圈同时把自己也划进去;想让学生说出“你们”时,可将手、眼光同时指向所有同学;想让学生说出“他们”时,可用手指向一个学生,眼光扫视剩下的所有同学。
体态语在教动词方面更显示出其无与伦比的优势。想让学生说出“吃饭”时,可将一手做出端碗姿势,一手做出拿筷子夹碗里的食物往嘴里送的姿势;想让学生说出“喝水”时,可做出一手拿瓶状,放在嘴边,喉咙有节奏地运动;想让学生说出“睡觉”时,可将两手手掌合在一起,放在一耳侧、闭眼,等等。汉语词汇中有大量带有体态语特征的词语,即使对这些初级班留学生来说,用体态语的方法也可以迅速掌握大量词汇,甚至中、高级阶段的词汇都可以掌握。表体态动作的词数不胜数,光是表示手部动作的单音节词就可以列举出下列常用的一些:指、写、画、划、擦、推、拉、拽、拖、挥、托、捧、拍、揪、打、扇、拧、捏、掐、按、包、缠、扯、刺、搓、弹、递、钉、撕、夺、翻、割、抠、挖、掏、捆、揽、抓、抢、扳、搬、抛、掷、披、抖、抹、摸、拔、拨、拣、挑、拾、拍、抱、提、抬、揪、推、搡、拉、拄、指、按、拴、挥、捂、捞、捏、挽、捧、掐、掴、掀、揭、插、摇等等。讲这种词语的理性意义的同时,辅以体态语的动作,可以更加形象、具体、生动地展示词语的含义,使学生易于掌握。即便遗忘,也可以通过回忆体态语的动作,较容易地唤起对词语的回忆。
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留学生,我们还可以让其通过对体态动作的比较掌握它们之间的差别。如汉语中表示笑的动作的词语就有:微笑、眯眯笑、抿嘴笑、哈哈大笑、狂笑、捧腹大笑、嬉笑、拍手笑、捂嘴笑、捂脸笑、扭头一笑、回眸笑、跳着脚笑、拍腿笑、暗笑、嘲笑、耻笑、憨笑、欢笑、奸笑、苦笑、冷笑、狞笑、窃笑、傻笑、皮笑肉不笑等等。有关眼睛的语词更多,一个眼神往往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如:瞠目结舌、目瞪口呆、目不转睛、目不暇接、怒目而视、左顾右盼、东张西望、暗送秋波、拭目以待、翻白眼、挤眼、捂眼、闭目、眨眼等等。所有这些词都有着较强的动态感,讲解这些词语时可通过释义、举例、体态特征去启发学生对语词的理解。总之,利用体态动作来讲解这些词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如果学生能在实际交际中恰当运用这些体态语辅助语言表达,他们就会体会到“地道”汉语带来的无穷乐趣。
(三)在句子教学方面
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是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士·阿歇尔(James Ash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这种方法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以体态动作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在进行句子教学时,尤其是祈使句,教师可发命令,让学生按命令“行动”,然后学生按老师的指令互相发布命令。例如:坐直,请过来,看着黑板,打开电视,学生听到这些口令时会立刻做出身体坐直,走近老师,打开电视等动作。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快速牢记这些表示动作的祈使句,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泼有序,教学质量大大提高。教师可采取先输入给学生再让学生输出的方式,即教师先示范也就是边说边做,再请单个或一组学生试着做,直到所有的人都能自信地、毫不迟疑地做出反应(输入),然后让一部分学生试着用汉语发出命令,一部分学生做出反应,学生间互为监督,互相检查(输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全身都反应起来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以便更好地消化吸收课堂内容。
初级阶段语法涉及较少,不论用何种方式教授语法都会加重留学生的负担,使他们出现畏难情绪,而在中、高级阶段使用体态来辅助语法教学也会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如动词作补语、方位名词的意义、连谓句等等。
三、体态语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对留学生进行汉民族体态语的文化教学
国家、民族、职业、年龄、地域、文化层次等的不同,造成民族与民族、人与人之间体态语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行为差异所引起的文化冲突造成的误会比语言交际行为差异引起的要严重得多,所以对外汉语教师要充分了解本国及他国的体态语,特别是刚刚来中国的初级班的留学生国家的体态语。体态语的民族性正是一种民族文化的烙印,汉民族体态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特征,因此汉语教师在向留学生讲授汉语言知识、汉文化知识时,要让学生理解汉民族体态语的特点和文化内涵,进而学会运用汉民族体态语进行交际,以减少跨文化交际与沟通的障碍,避免文化冲突。比如,汉民族用伸舌头表示“不好意思”,拍脑门表示“顿悟”,捶头表示“悔恨”,撇嘴表示“对人的轻蔑”等,都是富有民族特点的体态语。学习了解更多的汉民族体态语,必将有助于加深对汉文化的完整了解,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取得更好的交际效果。
(二)教师要得体地使用体态语
体态语的运用是表情达意的需要,是感情的真实流露,切忌矫揉造作,故作姿态。体态语的使用不可盲目模仿,而应依教师本人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学生的年龄大小等因素而有所变化。课堂毕竟是庄重严肃的场合,教师只有把握好分寸,才能用真情去打动人心。一般说来,性格活泼、好动的教师体态语的使用频率高于性格内向的教师。性格内向的教师也不必“强己所难”在课堂上手舞足蹈,而应采取让学生表演、实物和录像展示等形式弥补自身体态语的不足。对于初级班留学生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但一定要恰到好处。
(三)避免消极性和无意义体态语的使用
消极和无意义的体态语在每一位教师的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师本人对此可能并不察觉,而这些动作往往为学生所注视甚至成为学生谈论的话题。某某教师上课老是玩弄粉笔头,某某教师上课总是手拄讲桌等等。教师形象本身就是一种体态语,良好的教师形象会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拉近老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这样,教师便可以在此基础上运用其它途径加深与学生的感情交流,以便在需要时可以协助营造课堂气氛,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体态语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工具,有着独特的价值。对外汉语教师应自觉加强这方面的修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使用非语言交际手段,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多种功能,渗透文化教学,辅助语言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当然,我们还应该看到体态语受时间、地域等因素的限制,有其局限性,要适时适当地使用。
注释:
①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②周国光 李向农等.体态语[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③李杨.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研究[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参考文献:
[1]朱利斯法斯特.体态语交际[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
[2]李怒仁.体态语与对外汉语教学[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2).
[3]闰丽萍.语言蕴藏于身势之中一兼谈体态语(身势语)在时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语言与翻译(汉文),2001,(1).
[4]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陈树峰,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是通过两种形式进行的,一种是语言交际,另一种是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包括语言交际之外的一切由人类和环境所产生的刺激,这些刺激对于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都具有潜在信息价值和意义,其中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中的一种重要手段。胡文仲在他的《英美文化辞典中》说:“体态语指的是传递交际信息的表情和动作。”①法斯特说:体态语是用以同外界交流感情的全身或部分身体的反射性或非反射性动作。周国光、李向农定义体态语为:“由人体发出的具有表情达意功能的一套图像性符号,包括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身体位置的变化,是人类重要的交际手段之一”②总而言之,体态语就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下,通过人体各部分发出的动作如眼神、手势、表情、神态、姿势等等来传达丰富而微妙的情感信息和文化信息的交际方式,是非言语交际的一种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体态语是对有声语言交际的补充与完善,它们通常出现在一个共同的交际环境中即师生互动的课堂上,在一定语境下,它替代语言、辅助语言,影响着留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综合课是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教学和各项语言技能综合训练的实践汉语课”③而对于初级班留学生来说综合课更有其不可估量的作用。他们初来中国对中国知之甚少,特别是那些不懂英语的留学生,甚至无法交流。综合课是语言技能综合训练的实践课,基本包括了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所以针对初级班留学生词汇量少、无法用纯语言交流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体态语可以减轻留学生对陌生环境的焦虑和学习上的压力,用体态语解释语言、替代语言,在教学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从体态语中还可以获得反馈信息以确定自己的信息是否传达成功、是否需要重复。教师在授课中,如果发现学生在听课时紧锁双眉,那么可能表明学生不懂或不同意教师的观点,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放慢进度,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或多举例,以不同的形式多次再现同一问题。如果发现学生眼皮下垂,说明学生觉得内容沉闷或对此不感兴趣,教师可即兴发挥:或讲个笑话,或对情绪不好的学生开个善意的玩笑,或模仿一下学生愁眉苦脸的样子。尽管每个教师运用的方法不尽相同,但都可收到同样积极的效果,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愉快的心情、积极的心态参与教学,这是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
二、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在语音教学方面
初级班留学生在刚接触汉语拼音时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总感觉自己发音有问题,听懂和理解语音的描写就更加困难。由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一般看不到,所以手势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借助手势可以把一些看不到的发音部位和方法形象地表现出来,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模仿掌握。教师可用复合手势,即左手在上,弯曲第一指节表示牙齿、手掌表示上颚的位置,右手在下表示舌头,以四指的弯曲或平伸来象征指示发音部位。例如:舌尖前音z、c、s的手势:右手四指并拢与左手第一指节四指尖接触,表示舌尖和牙齿的接触。舌尖后音zh、ch、sh、r的手势:左手在上,右手四指并拢向左手心弯曲,表示卷舌。还可以用单一手势,例如区分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方法手势为:把一只手放在嘴边,明显感觉到有气流冲出的音为送气音,没有气流冲出感觉的音为不送气音。发u音时教师可以一手握拳,放在嘴边做吹喇叭状。
复韵母发音的关键是有“动程”,即由前一个元音快速滑向后一个元音,舌位、唇形有一个逐渐变动的过程,教师可用一只手的四指和拇指所拢出的圆形、扁圆形等形状的大小变化来象征发复韵母时的口腔开合度及唇形的变化过程。
声调系统是最适合使用手势的部分,教师只需使用右手,按照四声的符号划动,也有很多学生通过摆头来揣摩阴、阳、上、去四声的调值。
(二)在词汇教学方面
汉语词汇极其丰富,词汇教学始终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专家胡明扬先生就曾指出:词汇教学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也不会过分的。运用体态语解释词语的意义,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词汇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有些学生只会机械记忆,尽管一个词语重复写了好多遍,却不知其义或一知半解,更不懂得如何在实际交际中正确、恰当地运用,这样很不利于学生掌握词语。
在初级班使用体态语,最直观的就是在讲解数词和代词时,如用食指与大拇指做成圆圈,屈其余三指表示“0”;伸食指,屈其余四指表示“1”;伸食指和中指,屈其余三指表示“2”;伸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屈其余二指或伸小指、无名指和中指表示“3”;除大拇指外,四指全部伸开表示“4”;五指伸开为“5”;伸大拇指和小指,屈其余三指表示“6”;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指尖撮在一起表示“7”;只伸大拇指和食指,构成直角表示“8”;勾起食指,屈其余四指表示“9”;两手食指交叉成“十”字表示“10”。讲代词时教师也可以引入体态语,如:教师想让学生说出“我”这个单词时,可将手指向自己或拍拍自己的胸,眼睛对视着学生;想让学生说出“你”时,可将手、眼光同时指向一个学生;想让学生说出“他”时,可将手指向一个学生,眼光扫视另一个同学。同样,想让同学说出“我们”时,可用手指对着所有学生划个圆圈同时把自己也划进去;想让学生说出“你们”时,可将手、眼光同时指向所有同学;想让学生说出“他们”时,可用手指向一个学生,眼光扫视剩下的所有同学。
体态语在教动词方面更显示出其无与伦比的优势。想让学生说出“吃饭”时,可将一手做出端碗姿势,一手做出拿筷子夹碗里的食物往嘴里送的姿势;想让学生说出“喝水”时,可做出一手拿瓶状,放在嘴边,喉咙有节奏地运动;想让学生说出“睡觉”时,可将两手手掌合在一起,放在一耳侧、闭眼,等等。汉语词汇中有大量带有体态语特征的词语,即使对这些初级班留学生来说,用体态语的方法也可以迅速掌握大量词汇,甚至中、高级阶段的词汇都可以掌握。表体态动作的词数不胜数,光是表示手部动作的单音节词就可以列举出下列常用的一些:指、写、画、划、擦、推、拉、拽、拖、挥、托、捧、拍、揪、打、扇、拧、捏、掐、按、包、缠、扯、刺、搓、弹、递、钉、撕、夺、翻、割、抠、挖、掏、捆、揽、抓、抢、扳、搬、抛、掷、披、抖、抹、摸、拔、拨、拣、挑、拾、拍、抱、提、抬、揪、推、搡、拉、拄、指、按、拴、挥、捂、捞、捏、挽、捧、掐、掴、掀、揭、插、摇等等。讲这种词语的理性意义的同时,辅以体态语的动作,可以更加形象、具体、生动地展示词语的含义,使学生易于掌握。即便遗忘,也可以通过回忆体态语的动作,较容易地唤起对词语的回忆。
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留学生,我们还可以让其通过对体态动作的比较掌握它们之间的差别。如汉语中表示笑的动作的词语就有:微笑、眯眯笑、抿嘴笑、哈哈大笑、狂笑、捧腹大笑、嬉笑、拍手笑、捂嘴笑、捂脸笑、扭头一笑、回眸笑、跳着脚笑、拍腿笑、暗笑、嘲笑、耻笑、憨笑、欢笑、奸笑、苦笑、冷笑、狞笑、窃笑、傻笑、皮笑肉不笑等等。有关眼睛的语词更多,一个眼神往往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如:瞠目结舌、目瞪口呆、目不转睛、目不暇接、怒目而视、左顾右盼、东张西望、暗送秋波、拭目以待、翻白眼、挤眼、捂眼、闭目、眨眼等等。所有这些词都有着较强的动态感,讲解这些词语时可通过释义、举例、体态特征去启发学生对语词的理解。总之,利用体态动作来讲解这些词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如果学生能在实际交际中恰当运用这些体态语辅助语言表达,他们就会体会到“地道”汉语带来的无穷乐趣。
(三)在句子教学方面
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是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士·阿歇尔(James Ash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这种方法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以体态动作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在进行句子教学时,尤其是祈使句,教师可发命令,让学生按命令“行动”,然后学生按老师的指令互相发布命令。例如:坐直,请过来,看着黑板,打开电视,学生听到这些口令时会立刻做出身体坐直,走近老师,打开电视等动作。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快速牢记这些表示动作的祈使句,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泼有序,教学质量大大提高。教师可采取先输入给学生再让学生输出的方式,即教师先示范也就是边说边做,再请单个或一组学生试着做,直到所有的人都能自信地、毫不迟疑地做出反应(输入),然后让一部分学生试着用汉语发出命令,一部分学生做出反应,学生间互为监督,互相检查(输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全身都反应起来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以便更好地消化吸收课堂内容。
初级阶段语法涉及较少,不论用何种方式教授语法都会加重留学生的负担,使他们出现畏难情绪,而在中、高级阶段使用体态来辅助语法教学也会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如动词作补语、方位名词的意义、连谓句等等。
三、体态语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对留学生进行汉民族体态语的文化教学
国家、民族、职业、年龄、地域、文化层次等的不同,造成民族与民族、人与人之间体态语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行为差异所引起的文化冲突造成的误会比语言交际行为差异引起的要严重得多,所以对外汉语教师要充分了解本国及他国的体态语,特别是刚刚来中国的初级班的留学生国家的体态语。体态语的民族性正是一种民族文化的烙印,汉民族体态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特征,因此汉语教师在向留学生讲授汉语言知识、汉文化知识时,要让学生理解汉民族体态语的特点和文化内涵,进而学会运用汉民族体态语进行交际,以减少跨文化交际与沟通的障碍,避免文化冲突。比如,汉民族用伸舌头表示“不好意思”,拍脑门表示“顿悟”,捶头表示“悔恨”,撇嘴表示“对人的轻蔑”等,都是富有民族特点的体态语。学习了解更多的汉民族体态语,必将有助于加深对汉文化的完整了解,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取得更好的交际效果。
(二)教师要得体地使用体态语
体态语的运用是表情达意的需要,是感情的真实流露,切忌矫揉造作,故作姿态。体态语的使用不可盲目模仿,而应依教师本人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学生的年龄大小等因素而有所变化。课堂毕竟是庄重严肃的场合,教师只有把握好分寸,才能用真情去打动人心。一般说来,性格活泼、好动的教师体态语的使用频率高于性格内向的教师。性格内向的教师也不必“强己所难”在课堂上手舞足蹈,而应采取让学生表演、实物和录像展示等形式弥补自身体态语的不足。对于初级班留学生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但一定要恰到好处。
(三)避免消极性和无意义体态语的使用
消极和无意义的体态语在每一位教师的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师本人对此可能并不察觉,而这些动作往往为学生所注视甚至成为学生谈论的话题。某某教师上课老是玩弄粉笔头,某某教师上课总是手拄讲桌等等。教师形象本身就是一种体态语,良好的教师形象会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拉近老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这样,教师便可以在此基础上运用其它途径加深与学生的感情交流,以便在需要时可以协助营造课堂气氛,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体态语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工具,有着独特的价值。对外汉语教师应自觉加强这方面的修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使用非语言交际手段,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多种功能,渗透文化教学,辅助语言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当然,我们还应该看到体态语受时间、地域等因素的限制,有其局限性,要适时适当地使用。
注释:
①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②周国光 李向农等.体态语[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③李杨.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研究[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参考文献:
[1]朱利斯法斯特.体态语交际[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
[2]李怒仁.体态语与对外汉语教学[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2).
[3]闰丽萍.语言蕴藏于身势之中一兼谈体态语(身势语)在时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语言与翻译(汉文),2001,(1).
[4]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陈树峰,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