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无奈的是无奈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s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面对后代询问,我们能够说些什么呢?怕是只能请求原谅, 我们实在是出于无奈。
  回顾改革开放的30年,第一个念头是,幸亏有了改革开放。对我们来说,改革开放不仅意味着职业和收入改变,旅行和迁徙增加,买东西不用票证。最重要的是,我们侥幸地赶上了末班车,重新进学校完成了基本教育。这一切,对后代来说是稀松平常,对我们来说却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起死回生。这30年的变化,大概只有我们亲身经历过的人才有切肤之痛的体会。
  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大学毕业,有一位儿时好友中文系毕业分配在全国最大城市的政协机关做秘书工作。在“文革”浩劫之后,这样的机关出现了年龄真空,老一代都即将“离休退休”,新分配来的大学毕业生正好赶上接班,前途无量。一天中午,我去市政协拜访老朋友,这位朋友给我看了他正校对的一份文稿,那是他为政协大会主持人起草的发言稿。这一段发言稿一句一行,我至今记得很清楚:“现在表决某某市政协大会某某决议。”“同意的请举手。”(看一下) “请放下。”“不同意的请举手。”(看一下) “没有。”“一致通过。”
  在后来的20多年里,我好几次想琢磨一个问题:论人,当时的政协里面,聚集着我们社会最出色的精英,不少是我们听来如雷贯耳的鸿儒硕学,这些前辈在旧社会大多都有过反专制反独裁、争民主争自由的可歌可泣的奋斗经历,要说民主的理念和规则,他们是我们国家的开拓者,还有谁比他们更清楚?可是他们怎么能够容忍得了这样照着剧本演出的“民主”,他们怎么还能够一本正经而不感到荒诞呢?
  我曾经认为,这是因为他们老了。老人和年轻人不同,不再血气方刚,不再能拍案而起。
  又过了二十多年,我现在渐渐地明白,那个时候,这些政协前辈恐怕更多的只是简单的无奈。面对发言稿上预先给你印好的“看一下”,你要么“看一下”,要么就退出这个游戏。这些前辈,也许出于个人利益的考量,也许抱着渐进改革的希望,他们要想在有生之年再做点事情,再为理想而奋斗一番,那么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只有立足现实,只有参与到这个游戏里来,尽力而为。这就叫历史的局限。
  如今我们也要步出中年了。我则越来越明白,我们这一代人,可以嘲笑那细致到家的“看一下”,却实在没有资格来嘲笑老一辈人。别看我们这一代,似乎比上一代强很多。如果面对20年30年,或者50年100年后的人们,我们表现出的懦弱、无知、愚昧、心口不一,乃至于荒唐羞耻的地方,就太多了。后代们也会大惑不解:明明是那么清楚的事情,你们为什么就看不清楚,如果是看清楚了,那怎么就没见你们写下过一个字来说明?有那么多重要的话题,你们为什么整整一代人,整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闭口不提?
  如果现在就面对后代询问,我们能够说些什么呢?怕是只能请求原谅,我们实在是出于无奈。我们仍然是生活在一个过渡时代。后代将会指责我们这一代人,指责我们没有尽到公民责任,指责我们中没有大师,指责我们没有为后代建设起恒久的价值观,指责我们的低能和无为,指责我们没有保护好文化,指责我们破坏了环境和生态,指责我们留给后代一个个巨大的麻烦,而我们将没有办法为自己辩护。
  这就是我们的历史局限性,我们的无奈之处。
其他文献
海清承担了一个明星的社会责任,无报酬地化身为模特、记者、演讲家参与公益,其中涉及环保、女性健康、扶贫、助学等纷繁复杂的公益项目,持续不断的公益之旅,也带来了她见证自我的改变,她说“公益改变了我对世界的看法”。  2012年9月24日,在2012全球新媒体与社会公益峰会上,以乐施大使的身份受邀演讲的海清紧跟着李连杰上台发言。海清悠然走上演讲台,向着台下1000多位观众,不好意思地说:“我一演讲就紧张
期刊
在雾霾的天气下,行人戴着医用口罩的画面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在最近几个月,口罩销量创下历史纪录。在北京,今年1月某个特别严重的阴霾天,口罩单日销量就超过10万个。  为此,国际设计公司Frog上海分部对口罩进行了重新设计,希望将空气污染这个日益紧迫的城市问题与佩戴型智能装置的潮流相结合。  在他们的最新设计中,口罩变成一款带有蓝牙的智能产品,随时随地采集分享空气质量数据,提醒人们回避城市中
期刊
2004年,我国开始起草第一版《自然保护地法》草案,其后相继更名为《自然保护区域法》、《自然遗产保护法》。2012年10月,备受争议的《自然遗产保护法》再度立法搁浅。  今年3月,来自全国13个省市的数十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再次将“关于制定《自然保护地法》的议(提)案”带上全国两会。  一部有志于保护中国生态安全底线的法律,兜兜转转、十年不成,近百名中国科学家的自然保护梦与现实差距到底有多
期刊
银杏伙伴成长计划对于林炉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支持。  如果从大一加入北师大农民之子社团算起,如今林炉生跨入公益界已经快十年了。2006年,在北师大后勤工作一年后,他和农民之子社团出来的老会员共同发起成立民间公益组织——北京农民之子文化发展中心。机构运行5年后,虽已在业界有一定知名度,但仍挣扎于生存线上,林炉生自己每月也只能领3500元的工资,长期以来对家庭的歉疚感,使他开始考虑是否应该退到理事会层
期刊
一个106岁,一个99岁,曾经的“桃姐”和大学生,经历了波折动荡的一生,最后相遇于人生的最后一站——敬老院。10年前,两个老人成了敬老院里关系最亲密的朋友,相互照顾。如今,很多时间里,两个人就是坐在各自的床边,安静地陪着对方,偶尔聊聊天,偶尔拌拌嘴。  “我们老了,不来结婚那一套。我们就像姐弟一样,互相照顾就可以了”,老人黄建开说。然而,他们的爱情故事,却打动了身边很多人。  106岁的黄建开被护
期刊
陈坤后来讲道,将来万一等到他贫穷时,还会不会有能力组织起行走的活动。相较于他对批评的敏感,以及不可自控的强人作风,这倒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疑惑。如果身份不是因修行放下,而是被外力强拆,一个人如何面对往事随风之身份“留白”,真的接近禅意了。  演员陈坤年初出了一本书,书名是《突然就走到了西藏》。搁在快餐读物盛行的时下,这本书算是旧书。可最近重读,也还是想再说点什么。因为这本书中的陈坤,竭力地要摆脱他赖以
期刊
“Not in my back yard”——兴建垃圾场、核电厂、殡仪馆、医院这些看起来必不可少却又带着某种环境威胁的公共设施是件令人头疼的事,没有人同意它们建在自己的后院,那建到谁的后院去好呢?  你成天为食品安全提心吊胆,抱怨工厂污染空气、河流和土壤,希望有人站出来兜走所有的污染,为你的生活质量打上包票。不过,当这个人把兜走的垃圾倒在你家门口,你又不乐意了。“Not in my back ya
期刊
1  有人说,美国是儿童的天堂,中年的战场,老人的坟墓。其实,这种说法,相当表面,即使是社会上没有多少的敬老文化,美国的资深公民挟着强大且团结的选票,早已经占尽了国家许多的资源,甚至还排挤了儿童(偏偏就没有选票)的社会福利与教育大饼。在东方,或许是受儒家与佛道文化影响,更普遍存有“以老为尊”的心态,有时甚而是处处可见“倚老卖老”、“祖宗家法”式的不求进取、停滞的氛围。在如此文化脉络与气压之下,最近
期刊
企业能给社会带来什么?传统的答案是:税收、就业、社会稳定、便捷的生活方式;当然还有污染、劳工剥削、安全隐患等硬币另一面不太美好的风光。然而,以社会责任的眼光来看同一个问题,答案的范畴将会宽广得多:环境、公共卫生、消除歧视、性别多元,很多有责任感的大公司正努力涉足社会问题的方方面面,作出改良的努力。  那企业改良社会的最佳形式又是什么?没有唯一答案。设立CSR部门、成立基金会,这些都是已经在全球发育
期刊
“回家就业好,照顾老和小。”这是王发明用了很久的QQ签名。  2006年,贵州人王发明因工伤失去了左手的四个手指头,结束了他在广东长达11年的打工生涯。2010年,他带着工伤赔款回到家乡贵州省遵义县新民镇惠民村,创办了遵义惠民文化服务部,这是贵州省第一个支持工伤者返乡就业的机构。  今年国庆刚过,浓浓的秋意马上渗透了贵州省遵义县尚稽镇,走出办公室大门,到街上吹了一阵略带寒意的秋风后,王发明说:“要
期刊